分享

医学资源免费下载

 lvzhifeng 2012-04-11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6

厚道杂说

头痛2(神经性头痛)
余某某,女,50岁头痛10余年,经常发作,痛时连及目珠作胀,必服止痛片方止。近几年来每日必服头痛粉一二包,否则头痛不能自支。寡居20余年,情志不遂,郁火内生,木火上扰,而作头痛,常理虽然如此,然前服清热养阴,凉血息风之剂,皆未能见效。诊其脉来力弱,舌白且润,并无热象可据。且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脉皆上于头,经云清阳出上窍,乃得耳聪耳明,今清阳不主上升,浊阴反犯于上,久则络脉痹阻。故尔头痛不止。议用升清阳活血通络方法。
川芎30克,茺蔚子30克
上二味为一剂,煎汤代茶,饮不拘时。
患者服上方代茶饮后,头痛即止。
[按]:此头痛日久不愈,按病久入络对待,川芎活血行气,善治头痛,所谓头痛必用川芎,各加引经药,今重用之,力专效宏,况其气辛温走窜,上达巅顶,下抵厥阴,合茺蔚子活血明目,稍煎即饮,取其清气上达,为治头痛之妙方,屡试屡验,若合入复方中亦可。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6
头痛2(神经性头痛)
余某某,女,50岁头痛10余年,经常发作,痛时连及目珠作胀,必服止痛片方止。近几年来每日必服头痛粉一二包,否则头痛不能自支。寡居20余年,情志不遂,郁火内生,木火上扰,而作头痛,常理虽然如此,然前服清热养阴,凉血息风之剂,皆未能见效。诊其脉来力弱,舌白且润,并无热象可据。且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脉皆上于头,经云清阳出上窍,乃得耳聪耳明,今清阳不主上升,浊阴反犯于上,久则络脉痹阻。故尔头痛不止。议用升清阳活血通络方法。
川芎30克,茺蔚子30克
上二味为一剂,煎汤代茶,饮不拘时。
患者服上方代茶饮后,头痛即止。
[按]:此头痛日久不愈,按病久入络对待,川芎活血行气,善治头痛,所谓头痛必用川芎,各加引经药,今重用之,力专效宏,况其气辛温走窜,上达巅顶,下抵厥阴,合茺蔚子活血明目,稍煎即饮,取其清气上达,为治头痛之妙方,屡试屡验,若合入复方中亦可。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6
头痛4(高血压)
周某,女,54岁
初诊
形体削瘦,面色黧黑,木火之形,急躁易怒,每于夜寐欠安则头痛必发,若逢恼怒,其痛更甚。脉象弦细而散,按之有力,阴之不足阳之有余,宣泄其肝热,和其阴分,求其痛止。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竹茹6克,枳壳6
克,白芍10克,勾藤10克,生地黄10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七剂
上方服七剂痛减,又继服七剂痛止。
[按]:此案与上案病情相仿,故用药亦大致相同。案中所说木火之形是指形体较瘦削,面色偏黑,性情急躁者,这类患者大多肝火旺而阴分不足,其脉象弦细数,弦乃术郁之象,细主脏阴之亏,数则主热,故断为肝郁热而阴分不足,用泄肝热平肝阳养血育阴方法可效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7
头痛5(三叉神经痛)
宁某某,女,42岁
初诊
患三叉神经疼痛有年,曾在神经科治疗。常服镇静剂西药,若停药则头痛即发。面色红赤,舌红唇紫,夜寐梦多,心烦急躁。病属木郁化火,肝热生风,络脉瘀滞之症。先当疏调气机,以解肝郁,用活血通络,以止其痛。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木瓜10克,勾藤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珍珠母20克,七剂
二诊
药后痛势稍缓,脉象弦数,按之有力;舌红苔黄唇紫,舌背络脉粗大紫黑,必是血分瘀滞,拟用凉血化瘀通络方: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牛膝10克,川芎20克,勾藤10克(后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七剂
三诊
痛势再减,可不服安眠药。夜晚睡眠显著改善,心情较前平静。诊脉弦数,舌红苔白,仍用前法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川芎20克,七剂
四诊
近因动怒,头痛又作,夜寐不安,恶梦纷纭。五志过极,皆为火热,木火上攻,其痛必作堋I象弦数有力,舌红尖刺苔黄根厚,再以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龙胆草3克,夏枯草10克,蝉衣6克,值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黄连2
克,焦三仙各10克,七剂
上方服后,头痛即止。嘱其戒恼怒,忌辛辣,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每日锻炼,以防复发。
[按]:三叉神经痛较为顽固,其人面红唇紫急躁易怒,即是肝经郁火上冲之征澈药用升降散疏解肝经郁滞,升降气机为先,木郁达之是也。从其舌背络脉紫黑粗大,知其血分瘀滞,伏热深重。历来察舌,只观正面舌质舌苔的变化。赵师家传有观舌背面络脉法,令患者张口,伸舌,向上挠起,暴露舌背面,其上有青筋显露两条,若粗大紫黑者即是血分瘀热较重。有时舌面浮苔满布,遍及周迫,以致观察舌质不易明了,亦可令患者挠起舌来,察其舌背之质地,是红是赤是绛,或于或燥或润,一日了然,最为准确。本案治疗过程中,患者困动恼而致病情加重,因其病本属肝热,怒为肝之志,大怒而肝气逆上,所谓五志化火,故肝热增重,头痛加剧。治之增加清泄肝胆之品。肝属木,木能生火,故舌红尖刺,是木火两盛之象,方中加入黄连,以泻心火,是实则泻其子也。配伍周全,切中病机,故服之即效。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7
头痛6(低血压)
王某某,女,60岁
初诊
头痛经常发作,痛在巅顶,连及前额。常自购止痛片或止痛粉止痛,颇效。脉象沉细无力,舌自润质嫩胖,有齿痕,经查血压偏低。禀赋薄弱,清阳不升,宜升和清阳方法,用代茶饮。
川芎40克,白芷10克
水煎代茶饮,不拘时候。
上方服之痛止,可与止痛片媲美。
[按]:头为诸阳之会。若清阳不能上承,则浊阴必犯清窍,而为头痛,目涩之类。患者痛在巅顶,厥阴所过;连及前额,阳明之区,其常服西药止痛,实已成瘾。姑拟代茶饮,方便饮用,以代止痛西药,坚持服用,可望戒断成瘾之西药。此方针时本病而设,川芎入厥阴,达巅顶,止巅痛,白芷入阳明,达前额,升清阳。二药合用,止头痛之效大增。故饮之即效。若不愿煎煮,用沸水浸泡亦可。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7
头痛7(高血压,动脉硬化)
李某,男,64岁
初诊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年,经常头痛,左侧为重,两耳鸣响,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五心烦热。素嗜辛辣厚味,且喜饮酒。大便干结,舌红且干,脉弦细劲数。此肝经郁热上攻,络脉不通。宜用养血平肝和络方法,非常服不能成功。拟用代荼饮方法。赤白芍各30克。水煎代茶,每目三次,每次200毫升。
患者用上方坚持饮用3个月,头痛基本消失,血压平稳。
[按]: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即使西药降压,也须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冲医能否有常服之方,各种中成药当然可以选用。然若能针对个体情况,拟出对症之方,选用精练之药,采服简便方法,药少而精,法简而易行,岂非患者之福音?赵师所常用的代茶饮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此方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属于阴虚阳亢血分瘀滞者疗效甚好。
所需者,持之以恒耳。

相当厚道 2011-02-06 18:57
头痛8(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
刘某某,男,39岁
初诊
头痛且胀,经常发作,胸前背后皆痛,脘腹胀满,入夜为甚,大便干结,脉象沉弦,舌白苔腻,病已三年余,两年前经某医检查确诊为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多方求治,遍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现头痛每日必作。此湿热蕴郁不化,络脉痹阻,先用辛香开郁,苦泄折热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藁本6克,白芷6克,赤芍10克,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炒枳壳6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3克,七剂
二诊
药后胸痛背痛皆缓,头痛如故,痛而且重,腹胀依然,脉仍弦滑,湿郁尚未全开,继用辛香通络方法。
佩兰10克,藿香10克(上二味皆后下),晚蚕沙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3克,七剂
三诊
腹胀渐减,胸背疼痛未作,头痛偏右,并增牙痛,舌白糙老根厚,大便干结,3日一行,脉象弦滑,按之有力且数,热郁未清,循阳明上攻作痛,宣化之中,佐以清泄方法。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藁本10克,晚蚕沙10克,蔓剂子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瓜蒌30克,七剂
四诊
牙痛已止,头痛渐减,大便通畅,时感腹部隐痛。心烦急躁,脉象弦滑,舌红苔白,肝经郁热,横犯脾土,疏调木土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藁本10克,白芷6克,晚蚕沙10克,蔓剂子10
克,大黄6克,瓜萎30克,七剂
五诊
头痛大减,二便如常,脉象弦滑,舌红苔白根厚,仍用疏调三焦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蔓剂子10
克,晚蚕沙10克,白芷6克,藁本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6克,瓜蒌30克,七剂
上方后头痛已止,后宗上方调理续服4周,头痛未再发作。
[按]:此证以头痛为主,兼有胸背作痛,根据舌脉征象,断为湿郁热伏,络脉痹阻,故药用辛香开郁。凡湿与热合,必先治湿,开其湿郁则热易外泄。案中始终用佩兰、藿香,欲其芳香化湿,诸多风药,以风能胜湿。凡湿胜者,当助风以平之也。况风药辛温上达,能升阳气于巅顶。所谓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也。三诊湿郁已开,热象显露,故增入白虎汤意,清泄阳明。终以疏调三焦,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三焦畅则气机升降如序,湿热不存,故病愈。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15
女,66岁,既往心脏病病史,因咳嗽,喘息来诊(具体不详,不是我接诊的),给予氨茶碱0.5、门冬10ml; 曲松3g(北京悦康),地米5mg;黄芪30ml静点。

       首先给予皮试(—),由于节省时间,先挂的氨茶碱组,皮试阴性后给予换下曲松组,换上曲松没多久,患者家属来喊,说患者出现手心发痒,心里难受等情况,正好我在护理办,听见这个情况,立刻跑到病房,发现患者嘴唇发绀,呼吸困难,但患者能语,没说一句话,患者情况明显加重,也没来的及仔细观察考虑应该是过敏,立即给予停曲松组,换10%糖250ml,静推地米10mg,然后糖中加地米10mg,吸氧,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听诊心音弱,脉搏几乎摸不到,血压60/30mmhg,双肺不满哮鸣音及水泡音,立即给予副肾素1mg,皮下注射。 非那根50mg肌注,几分钟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心音弱,血压低,给予阿托品1mg肌注, 呼吸仍很困难,给予尼可刹米一只入壶,呼吸困难情况稍减轻,患者有寒战等情况,继续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半小时后发绀、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继续输液观察治疗,一个小时后,患者基本完全缓解。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43
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医海中多年来一直痛苦的沉浮和坚强的挣扎着!对黄煌老师的人品学问一直仰慕已久,但深入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还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对老师著作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眼前为之一亮!疗效的迅速提高,病源大量的增加,使我发现了前行道路中的一盏鲜红而耀眼的明灯!今就运用老师经验治疗的部分病案陆续发出,以就正于同道!
一,长期低热案
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胸片无异常。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舌红苔白脉弦,处方:
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
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精神较前好。原方再进七副。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在反复。嘱停药观察。后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愈。
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
二,咳嗽案
马某,男,60岁,河间市六街人。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菌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腹部有轻微抵抗。舌白脉象弦滑。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厚朴15茯苓20苏梗10干姜5大枣20四服水煎服
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四副。
痊愈。
按: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人所常用。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治疗咳嗽的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但通过比较,治疗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和确切。
三,咳喘案
王某某,男,70岁,河间市刘庄村人。患咳喘十余年,夏季加重,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支合并肺气肿。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曾在山东某哮喘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也未满意。刻诊:体格壮实,面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痰不多,无恶寒心悸等症。上腹胀满有抵抗,下肢粗糙,舌暗苔白,脉弦而有力。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大黄6赤芍20白芍20肉桂10茯苓20丹皮10桃仁10枳实20干姜5大枣20七副水煎服
二诊觉腹部稍软,余无变化。原方不动再进七副。
三诊气喘憋闷有减,食欲佳。
守方服用40天,咳喘憋闷大轻,自认为从治疗以来这是最舒适最满意的的一次治疗。
按:大柴胡汤治疗咳喘余最早见于《皇汉医学》,后见于胡希恕老的《经方求真》,但运用不多。自从跟黄师学习经方以后逐渐应用,效果颇佳。上案为最典型者焉。黄老师经验认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适用于那些体质强壮,体型偏胖,面红,舌暗,腹部充实,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这些为我们临床运用此法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收效则是必然!
四,眩晕案
吴某某,女,63岁,形体偏胖。河间市十街人。眩晕两个月,劳累后加重,面黄,无恶心耳鸣失眠等症,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静脉点滴维脑路通十五天,效果不显。舌淡苔薄,咽不红,腹部大而柔软,脉象沉细。用下方处之:
黄芪60肉桂10赤芍30川芎15葛根80干姜5大枣20五付水煎服。
药后眩晕大轻,力气增加。
再用前方五剂,眩晕消失。
按:该患者面黄体胖,腹大而软为黄师所言之黄芪体质。因体质明了而能为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的专方。黄师多用此方用于心脑供血不足之证。根据体质情况黄芪可以适当量大,老师在《仲景五十位药证》中提到川芎葛根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故加用之。葛根一药余体会剂量必须要重用,否则疗效不佳。此药运用较为安全,只要出现药证就可大胆用之。
五,眩晕案
陈某某,男,65岁,体型粗壮。近一月来眩晕头痛,偶有恶心,梦多心烦,口苦,面红,语音响亮,腹部充实,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血压180/10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皆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服寿比山,心痛定等降压药物疗效不佳。在沧州中心医院住院一周,血压时降时高。处方:
柴胡12黄芩20黄连6大黄15枳实20白芍30半夏10生姜3片大枣20五付水煎服
复诊眩晕头痛轻,恶心无,大便爽利。血压160/95毫米汞柱.前方加黄柏10栀子10再进五付。
三诊诸证大有缓解。血压150/90毫米汞柱.
病人为调节体质上方间断服用一个月,感觉血压平稳,精神愉悦。
按:高血压病为目前之常见病,余以前多用脏腑辩证,所用处方多平肝潜阳,清热化痰,感觉疗效平平。黄老师对高血压的治疗强调体质辩证和病的辩证。对于体格壮实,上腹硬满,伴有恶心便秘着多用大柴胡合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治疗。余反复实践,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方中大黄和白芍量要稍大,必须做到日大便两次为佳。
六,尿路感染案
史某某,女,32岁,河间市供销大厦职工。尿痛尿频尿烧灼十余天,伴小腹不适,腰酸心烦口渴等症。肌注先锋三天无效。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舌红,脉数。处方:
柴胡12枳实15白芍20猪苓20茯苓20泽泻20阿胶10<烊>连翘20栀子10滑石20甘草6
四副痊愈。
按:黄老师治疗热证之尿路感染常用四逆散合猪苓汤。其运用四逆散乃效法前贤范中林的经验。猪苓汤是仲景用来治疗淋证的专方。其主要方证是:小便不利,涩痛,尿血而渴欲饮水。两方合用能很快消除病人的小腹窘迫和尿道刺激症状。余以前治疗湿热型尿路感染多以八正散投之,效失参半。自学习黄师上法后,临床验证,确为此型尿路感染之良法!
七,肠易激惹综合症案
孙某某男,56岁,河间市米各庄镇小孙行石村人。泄泻腹痛半年,伴眠差腹胀乏力,每因寒凉或恼怒时加重。大便日三到五次,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某医院诊为肠易激惹综合症。予以苯乙哌啶,附子理中丸等药治疗乏效。舌质淡,脉沉弦。处方:
柴胡12白芍18枳壳12半夏20厚朴10茯苓30苏梗10干姜10红枣20甘草6五付水煎服
药后腹痛无,大便次数减少,睡眠好。
续服五付
药后大便日一次,成型。
按:肠易激综合症临床以腹泻腹痛出现者为多,往往西医疗法不佳。中医把此病归属于泄泻范畴,按传统脏腑辩证慢性泄泻有脾虚者肾虚者肝郁乘脾者。黄师对于肝郁乘脾型泄泻多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对于证见腹泻腹痛,伴有精神变化者疗效很好。余应用体会,用此方要抓住病人的柴胡体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加重,脉弦为辩证要点。对于病人出现的喜暖怕冷之证,不要以为是阳虚所致,此多为气滞阳郁。阳虚者脉象多沉弱。刘草窗之痛泻要方似无此方方证明确,照顾全面。
八,口腔溃疡案
陈某某,男,20岁,河间市十街人。患者口腔溃疡一个月,服牛黄解毒片无效。观患者体质健壮,口腔及舌有多块大小不等之溃疡,唇红,咽喉红,舌红,脉滑数有力。余初用甘草泻心汤,效不显。断然换方:
大黄15黄连6黄芩15干姜10附子6甘草10大枣20五付水煎服
药后病人大便稀薄,溃疡处迅速减少,唯剩一处,前方再服五服。
五日后痊愈。
按:口腔溃疡虽为小疾却非常痛苦,余临床体会用清热解毒法见效者少矣。经方甘草泻心汤对于寒热交杂,久治不愈,体质和脾胃虚弱者有良效。然此患者体质强健,虽久治不愈却火热尤甚。故改用泻心汤合四逆汤合方治疗而收效。此种经验乃黄师最近几年临床中总结的方法,老师认为经方治疗慢性炎症寒热并用是其特色之一。他经常运用此法治疗久治乏效的慢性胃炎和口腔溃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法方证多为久治不愈但体质强健或寒热夹杂的病证。有时并不一定出现寒症表现。用四逆汤是否有振奋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余尚在摸索和思考中。
九,过敏性紫癜案
张某,男,28岁,河间市小赵庄村人。一个月前四肢不明原因发现瘀点,初较少,后增多。血常规血小板正常。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投我处治疗。病人体型强壮,面红,唇红,咽喉鲜红,舌红,脉弦数。为典型热性体质。处方:
黄芩20黄连6黄柏10栀子10连翘50生姜3片大枣20五付水煎服副
二诊,四肢瘀点明显减少,上肢已近消失。原方再进五副。
三诊,下肢瘀点依旧存在,左下腹充实,小腿皮肤粗糙,认为有淤血存在。改方:
牛膝30丹皮10茯苓15白芍30赤芍30桃仁10连翘30栀子10七副水煎服。
四诊下肢瘀点几乎全部消失。
按:余治疗此病较少,经验不足。黄老师治疗此病对于体质较好者多处以《外台秘要》之黄连解毒汤,体弱伴心烦或便血者多用黄连阿胶汤。该患者热性体质一望了然,故初用黄连解毒。收效后又无效认为有淤血存在,又投桂枝茯苓丸加味,凉血活血,最终收效。方中用大量白芍,取其养阴止血。此经验来源于唐荣川《血证论》。
十一,神经性耳鸣案
马某某,女,54岁,河间市果子洼村人。半年来不明原因的出现两耳耳鸣,声响如蝉,伴头晕心烦意乱,多梦失眠,华北石油总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以谷维素,健脑片等药物治疗无效。苔白脉弦滑,处方: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大黄3龙骨20牡蛎20肉桂10茯苓20生姜3片大枣20七副水煎服。
二诊,丝毫未效。守方再进五副。
三诊,仍无明显变化。余再观病人体质,体型肥胖,皮肤光滑,病人诉噩梦多,偶有恶心。恍然大悟,改方:
陈皮10半夏20茯苓20枳实20竹茹12甘草6七副水煎服
四诊,耳鸣大轻,睡眠较以前好。效不更方再进十五副。
后介绍他人来诊,知已痊愈。
按:神经性耳鸣西医治疗多效果不佳。黄师治疗此病常用经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除烦汤,温胆汤等。余治疗该患者初用柴胡龙骨牡蛎无效,乃体质不明之故。老师说经方方证包括体质和疾病,有时按证用药后效果不佳,就要注意从体质或病着手。本病人体胖,皮肤细腻,噩梦恶心,显然是半夏体质。而余体质不明竟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南辕北辙,岂能收效?
十二,偏头痛案
赵某某,女46,河间市小赵庄人。左侧偏头痛一年余,近一个月来加重,服麦角胺咖啡因无效。发作时以头撞墙,痛不欲生,伴心烦意乱,胸闷叹息,舌黯,苔薄,脉弦涩有力。处方:
柴胡12枳壳15白芍30赤芍30桃仁10红花10川芎30当归12甘草6四服水煎服
二诊头痛若失,欣喜异常,颇感惊讶。前方再进四副巩固疗效。
随诊三个月,头痛未作。
按:上方为黄师经验方八味活血汤,是从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变化而来,体质要求多为柴胡体质合淤血体质。多表现为疼痛部位固定,久治不愈,胸闷易怒失眠等症。查体面色多黯,皮肤干燥有鳞屑。舌质紫,脉弦等。余体会此方标本兼治,用四逆散疏肝解郁以治本,用归芎桃红活血止疼而治标。能迅速解决主要矛盾。比较单纯解郁或通窍止疼效果更要理想,方中川芎,张元素认为上行头目,下行学海,为治疗头痛之要药。清代陈士铎经验此药治疗头痛要重用,少则效差,唯热证者当忌,诚是经验之谈!
十三,慢性咽炎
王某某,男,41岁,在河间市生产资料公司居住。咽喉干痒,干咳,严重时声音嘶哑,遇烟味刺激易发作。胸闷,胸片无异常。饮食睡眠可。曾服六神丸,咽炎片无效。咽喉望诊有滤泡红粗,舌淡红苔白,脉滑。处方:
桔梗10甘草6半夏10厚朴10茯苓12苏梗10连翘20栀子10四副水煎服
后以他病来诊,七副药后,诸证顿消。
按:桔梗甘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咽痛之祖方,黄师在《药证与经方》里提到他在治疗慢性咽炎时多用此方合半夏厚朴汤加栀子连翘。半夏厚朴汤为《金匮要略》治疗梅核气之方,对于咽喉有异物感有良效。老师经验此两方结合对于咽喉类疾病,喉源咳嗽性咳嗽,有迅速消除症状的效果。
十四,美尼尔氏综合症
孙某某,女,43岁,河间市土地局职工。反复眩晕发作三年,近日因睡眠不好诱发,伴心悸耳鸣恶心呕吐,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病人面黄,苔白腻,脉缓。处方:
茯苓60桂枝10白术30泽泻30甘草6五付水煎服
二诊,眩晕大轻,呕吐止。前方再进五副。
三诊,诸证悉除。
按:美尼尔氏综合症多发病突然,痛苦不堪。余治疗此病第一次用如此小方,孰料收效竟如此之快。黄师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多用于那些面色黄黯,或有浮肿貌的体质的病人。临床中多有心悸或腹部胀满,小便少和大便稀薄等症。个人体会用此方一旦方证明确药物剂量要大而猛,若此会收效迅速。
十五,慢性鼻窦炎
齐某某,男,38岁,河间市行别营乡黑佛头村人。头痛头晕流黄色脓鼻涕一年,感冒后加重,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服鼻炎宁冲剂无效。形体粗壮,鼻涕黄而粘稠不易出,舌苔黄腻,脉滑数。处方:
麻黄5杏仁10石膏25黄柏10栀子10连翘30辛夷20桔梗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二诊,头痛鼻塞好转,涕转清易出,守方续服十副。
三诊,鼻塞无,头痛头晕无,脓鼻涕消失。
案:麻杏石甘汤为《伤寒论》之清热平喘方。而黄师别具匠心,多以此方合栀子柏皮汤桔梗甘草汤治疗那些体质强壮,鼻流黄色脓涕的鼻窦炎。余临床验证多例,感觉效果极佳
十六,牙痛
夏某某,女,37岁,河间曙光小学教师。牙龈肿疼一周,口干,纳呆,眠差,大便不爽,无龋齿。服甲硝唑无效。舌红,脉数而有力。处方:
荆芥10黄连6黄芩15黄柏10栀子10生地15当归10川芎10赤芍15桔梗10白芷15薄荷10连翘20柴胡12枳壳10甘草6两副水煎服

诸证悉除。
按:上方为荆芥连翘汤,是日本《一贯汤经验方》。黄老师常用此方主治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症。如痤疮,鼻炎,中耳炎等。妇科炎症黄师也有应用的病例。
十七,慢性浅表性性胃炎案
李某,男,38岁,河间市渔场村人。形体肥胖。胃脘胀满半年,酒后加重,偶有泛酸,食欲差,腹部喜暖。服奥美拉唑效果不明显。唇红,苔白,脉滑。处方:
黄连3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干姜10厚朴20大枣20甘草6
结果:五副药后,胃脘胀满大轻,十五副药后,已无任何不适。
按:上方为《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古代治疗热痞的专方。黄老师认为此方可以做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专方,尤适合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红,有嗜酒史者,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效果更佳。余体会临床运用此方并非要完全出现上呕,中痞,下利,等证时才可应用,只要病人胃部表现为寒热夹杂者,即可投之。体质辩证尤为关键。
十八,胆汁反流性胃炎
张某某,河间市米各庄镇何行石村人。2009年2月5日初诊。患胆汁反流性性胃炎一年,在昆明经商期间曾服用许多西药,因效果不显而回故乡治疗。刻下:烧心泛酸,恶心,大便干燥,胃部胀满有压痛,舌红苔白而厚,脉滑实有力。投大柴胡治之:
柴胡12黄芩15半夏10大黄10枳实20白芍30生姜3片大枣20七副水煎服
二诊,药后烧心泛酸大轻,大便爽,服药期间因食韭菜而泛酸一次。前方加黄连3栀子10再进十五副。
药后随访,前证至今未发。
按:大柴胡为《伤寒论》少阳阳明合病之方。黄老师常用此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证见烧心泛酸,心下按之压痛者可以使用该方。临床要与八味除烦汤和半夏泻心汤做鉴别.无体质要求。
十九,浅表性胃炎
张某某,男49岁,河间市沙洼乡南中原村人。形体中等。2008年12月10日初诊。
胃脘胀满半年,时有恶心,胸闷叹息,睡眠差,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西药无效。苔白,脉弦。处方:
柴胡12枳实20白芍30半夏10厚朴15茯苓20苏梗10干姜5大枣20甘草6五副水煎服。
结果:五副药后,胃脘胀满大轻,再进十副后无其它不适。
按:上方为黄老师经验方八位解郁汤。由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组成。其体质要求多为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患者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多思善虑,咽喉异物感,失眠多梦,腹胀,恶心,胸闷等证。余体会此方因系古方组成,方证明确,配伍严谨,故治疗郁证时效果要优于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等时方。根据陈世铎经验疏肝用白芍剂量要在一两以上为好,实践证明,其言不谬。
二十,胆汁返流性胃炎
田某某,男,40,河间市时村乡北中原村人。2009年二月16日初诊。
患者每日烧心泛酸两年,胃部胀满,食凉热食物后加重,华北石油总医院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每日服雷尼替丁坚持。面红,舌白,脉弦,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半个月有小效,但终不能控制,仔细问诊查喉后发现病人烦躁易怒,有烘汗,咽喉充血,遂毅然改方:
栀子10黄芩10连翘20厚朴15茯苓15苏梗10半夏10枳壳15七副水煎服。
结果:服上方后自觉症状大减,可以不服雷尼替丁。效不更方迭进三十副。随访至今,诸证未作。
按:该病例余初辩为上热下寒施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结果效不佳。后经仔细诊察发现此病人为半夏体质,便改投黄老师八味除烦汤。老师应用此方的方证为:半夏体质。唇舌多红,急躁焦虑,易烘热汗出,易咽喉肿痛,腹胀等。
二十一,慢性胃痛
金某某,男,60岁,河间市七街人。2008年12月6日初诊。
半年来胃脘时有隐痛,夜间加重,喜暖,食粗粮烧心,纳呆,曾服斯达舒,温胃舒等西药无效。又服他医理气消食之药,前证更剧。面黄,腹肌紧张,舌淡,脉沉弱。处方:
黄芪25肉桂10桂枝10白芍20干姜5大枣20炙甘草6五副水煎服
结果: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再服十五副,诸恙尽失。
按:此病人没有做胃镜或钡餐,没有西医诊断,余只是根据其黄芪体质和方证运用了黄芪建中汤,因药房没有饴糖故未加。此病方证非常典型,无奈他医不识,以致病人病情缠绵不愈,套用理气消食之方反而加重。经方应用方证相应则效如桴鼓。从此则病例效果来看,有力而正确的说明了这一点。黄老师经验运用黄芪建中汤首先要找准黄芪体质,如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临床上多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痛等病。证见疼痛隐隐,饥饿遇冷则加重。余体会方中黄芪剂量不可过大,因脾胃虚弱日久,补药猛然应用常与邪气争斗,而致脘腹胀满,还是小量缓图为妙!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44
大黄15黄连6黄芩15干姜10附子6甘草10大枣20此方治溃疡应该不错!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46
二十二,精神萎靡
王某某,女28岁,河间市畜牧局职工。2009年4月29日初诊。近两个月来不明原因出现精神萎靡乏力,头晕嗜睡易惊,多梦,腰痛,西医检查无异常。苔白腻,脉沉而滑。处方:陈皮10半夏10茯苓20枳实12竹茹12麻黄10附子6细辛5甘草6五副水煎服
结果:药后精神振奋,腰痛减轻,梦少,较前有力。
按: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太少两感之方。黄老师经验此方是温热止疼兴奋剂,不仅可用于身痛还可用于疲劳嗜睡等症。该患者因有头晕多梦易惊,故用温胆汤。合麻黄附子汤以治精神萎靡,乏力身痛。疗效尚属满意。不过笔者积累病例不多,长期疗效也待追踪观察。

二十三,前列腺炎
赵某,男,40岁,河间市二街人。2008年11月12日初诊。
小腹坠胀,尿有余沥,伴失眠,自汗,焦虑一年余。某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曾服清热解毒之中药无效。舌白苔润,脉沉。处方:
熟地20山药15山茱萸10茯苓20泽泻20丹皮10肉桂10附子6七副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症状无改善。前方再进七副。
三诊,依然无效。详观病人体型偏瘦,面色黯黄。主诉纷繁,焦躁不安。柴胡体质无疑,改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茯苓20大黄3肉桂10龙骨30牡蛎30栀子10厚朴10枳壳10生姜3片,大枣5个七副水煎服
三诊,失眠盗汗大轻,腹部坠痛亦减。前方再进十五副。
四诊,一切恢复如初。
按:前列腺炎一病有湿热者,有阳虚者,有淤血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用经方有肾气丸,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方。但因本病迁延难愈,影响日常生活,也时有郁证存在。经方方证多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该病人余起初治疗即陷入了常法的套方治疗,而忽视了郁证的存在,乃余诊察粗疏之过。黄老师多用此方治疗那些柴胡体质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病。又因该病人出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之栀子厚朴汤证故合用之。

二十四,颈椎增生
葛某,男,50岁,河间市行别营乡东大汉村人。2009年3月10日初诊。
头痛头晕半年,伴颈部强直,乏力,劳作时尤甚。x光颈椎片报告:五六颈椎增生。服颈复康无效,又服活血化瘀等中药收效亦微。体型偏胖,面黄黯,腹部松软。舌淡红,脉沉弱。处方:
黄芪60桂枝10赤芍30川芎15葛根100干姜5大枣20七副水煎服
结果:二诊头痛头晕顿减,守方十五副,诸证消失。
按:颈椎增生的中医治疗多用活血化瘀之法,该患者亦用此法,然而无效,究其原因乃不识体质之故。黄师强调经方不是治病,而是治人。方证辩证也绝不是单纯的症状收集,应该还包括体质和疾病。此例病人治疗成功依旧得力于黄师所提倡的未识方证,先辩药人的临证经验。

二十五,冠心病
金某某,男,61岁,河间市六街人。2009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冠心病史两年,近来心悸、胸闷加重,并感乏力,服消心痛片,丹参滴丸效果不佳。余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葛根亦未效。仔细诊察:病人情绪紧张,坐卧不宁,寐差,腹胀,苔薄腻,脉弦。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大黄3茯苓20龙骨30牡蛎30桂枝10栀子10厚朴10枳壳10生姜3片大枣20七副水煎服
结果:药后心悸胸闷缓解,睡眠改善。前方迭进二十一副,病人感觉已无任何不适。
按: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围,传统疗法多用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理气化痰等法。本病例西医给予扩血管治疗无效,余又以补气活血处之,又无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病人的柴胡体质,以致曲折难愈。
黄师临床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那些柴胡体质出现的胸闷,心悸,失眠,腹胀焦虑等方证的患者。余据此而予以病人此合方,熟料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二十六,功能性性子宫出血
田某某,女,43岁,居住在河间市物价局家属楼。2009年3月27日初诊。
月经淋漓不止四十余天,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西药治疗不效。月经颜色鲜红有块,伴有口苦、心悸、胸闷、纳呆等症。舌红,脉弦数。处方:
黄连6黄芩12白芍30阿胶10生地10鸡子黄两枚冲七副水煎服
二诊,漏血已止,它证减轻。效不更方再进五副,随访痊愈。
按: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病。读唐荣川《血症论》以五行论之,多从脾脏调理,临床验证效失参半,乃方证不明之故。黄师临床常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热证的崩漏,他在《经方的魅力》一书中谈到:下部出血凡精神亢奋者皆可运用此方。诚为经验之谈

二十七,慢性盆腔炎
史某某,女,46岁,河间市米各庄镇何行石村人。2009年3月5日初诊。
患者小腹隐痛一年余,腹胀,偶有腹泻,白带偏多而稀薄,遇阴冷天或劳累时加重。某医院妇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服西药无效。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处方:
附子10党参20白术30茯苓30泽泻30川芎10赤白芍15当归10干姜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二诊,腹痛轻,白带减少,前方再进七副。
随访腹痛白带明显减轻。
按:当归芍药散为《金匮要略》治疗女人腹痛方。黄师常用此方治疗那些面黄,贫血,有浮肿的所谓当归芍药散体质的病人所患慢性盆腔炎、痛经、闭经、不孕症等。该患者又因出现病程缠绵,有阳虚证,故当归芍药散合理中汤加附子治疗之。

二十八,痛经
张某,女,21岁,形体强健,河间南留路乡张曹人。2008年8月10日初诊。
行经腹痛半年,每次月经来后,腹部疼痛难忍,恶心呕吐,经色紫黯有血块,面暗红,腹部充实,舌紫,苔薄白,脉弦紧。处方:
肉桂10茯苓20赤白芍30牛膝30桃仁15丹皮10五付水煎服
药后疼痛大轻,嘱每次月经来前服上方五副,连用三个月后,随访至今痛经未在发作。
按:临床中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中药治疗多佳。黄师运用此方治疗痛经的经验是:体质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粗糙有鳞屑,腹部充实。笔者体会以黄师经验为用方依据,收效比较迅速。

二十九,冠心病心衰案  
李某,女,65岁,河间市九吉乡前留守村人.素有冠心病史三年,于2007年春节前因阵发性前胸憋闷疼痛,双下肢水肿而住进河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不见明显好转,主动要求回家过春节.春节后正月初五夜,前证突然加重,经人介绍邀余治疗.刻下:胸部憋闷t疼痛,心悸,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四肢觉凉,紫绀,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观其体形肥胖,肤白而松软,为黄芪体质.舌质紫,苔水滑,为干姜舌.脉象沉细为附子脉.处方:
附子30<先下>干姜30白术20黄芪25桂枝20赤勺20茯苓60桃仁15丹皮6生姜30炙甘草10一副水煎急服
药后下尿较多,憋闷疼痛心悸缓解,
前方加丹参30再进五副
憋闷疼痛大轻,已能平卧睡眠,紫绀好转,四肢有暖意,水肿轻.唯感心悸乏力.施方:
附子30<先下>干姜30白术20黄芪30桂枝20白芍15茯苓60桃仁10丹皮6生姜30炙甘草10七副
三诊憋闷疼痛无,心悸好转,紫绀无,水肿轻微.仍觉无力且伴胃脘胀满,纳呆.
附子15<先下>干姜15白术20黄芪30桂枝20白芍15茯苓30桃仁10丹皮6陈皮10炙甘草10七副

四诊水肿无,饮食有增.

黄芪30桂枝20白芍15茯苓30桃仁10丹皮6陈皮10炙甘草10十副
药后病人家属来告,病人已能自己出入,一般情况可.
按:该病人实属危重,在西药治疗乏效的情况下,用大剂中药竟然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果没有体质的辨证,如果没有方证的合拍,岂敢贸然重剂,岂能收效如此迅速.本病例运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黄师常将两方结合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施用于那些黄芪体质,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心悸气短,小便不利,头晕浮肿的病人。笔者体会一旦方证明确,附子必须重用,否则疗效不佳,贻误病情。

三十,糖尿病肾病
马某某,女,52岁,献县本斋村人。2008年10月26日初诊。
患者糖尿病史十年,糖尿病肾病半年。目前尿潜血+++,尿蛋白+++,尿素氮13.82血肌酐210,血糖12.2。刻下:面色萎黄,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小腿粗糙色黯,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等症。苔薄腻,脉沉。处方:
肉桂10茯苓40桃仁10丹皮10赤芍20牛膝20丹参20石斛10
服前方45剂,症状无缓解,化验无改变。再次详审病人,体型偏胖,面色萎黄,腹大而软,辩为黄芪体质。改方:
黄芪30肉桂10茯苓40丹皮10赤芍30桃仁10牛膝20石斛10丹参20
服上方三十副,病人感乏力好转,尿素氮11.4肌酐195,其它仍旧。就此病例请教黄煌老师,师曰:黄芪重用。处方:
黄芪60肉桂10茯苓40丹皮10赤芍30桃仁10牛膝20石斛10丹参20
服上方三个月,乏力食欲好转,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3个,尿潜血无。血糖9个。水肿依旧。
上方再进45副,肾功能正常,尿蛋白3,水肿消失。沧州中心医院某肾病专家,惊奇不已。余瞩患者每次化验后都要让其专家记录,以便总结中药治疗该病的效果。
目前病人仍在继续调理中。
按:本病属于疑难病症,余经验不多。以前曾对此种病证运用过肾气丸,疗效不著。本病余起初忽视了病人根本体质,从而效果未显。转而从病人体质着手,又经黄师指教大剂量运用黄芪,经过守方坚持治疗,终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病人体型胖,面黄,腹软,水肿,显然黄芪体质。下肢皮肤粗糙,乏力,提示桂枝茯苓丸和四味健步汤证,故三方合用之。

三十一,泄泻
安某某,男,20岁,河间一中学生.身材胖大.泄泻不止一周,日泻五六次,大便呈水样,伴肠鸣,无发热,无呕吐,无腹痛,大便无脓血.腹诊无抵触和压痛.舌苔白而微腻,右关脉滑.处方:
茯苓60肉桂10泽泻30白术20猪苓20五副水煎服
结果:其父告知,药进三副即愈.
按:五苓散治疗洞泻是黄师借鉴经方大师曹颖甫的经验.黄师多用此方治疗夏季常见的急性肠炎,肝炎或肝硬化所致的腹泻.该方应用的体质一般偏于肥胖或强壮.上例泄泻病人余即学黄师用法,果然收效迅速.

三十二,胃肠功能紊乱
患者: 王某某,   女,56岁2009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大便时腹部疼痛,肛门坠胀.

既往史:慢性浅表性胃炎五年.

现病史:一年前患痢疾半个月,此后每排大便即腹部隐痛,肛门坠胀.

西医检查:胃肠功能紊乱.

目前服用西药:无.



现症状:便后腹部隐痛,肛门坠胀,伴乏力心悸,眠差,喜暖.无腹泻便秘等证.舌淡苔白,脉象陈弱.

体质描述:身高:160cm,体重50kg,形体偏瘦.

治疗经过:初辩为补中益气汤证:黄芪25党参20白术15陈皮10当归10升麻6柴胡6甘草6五副水煎服,药后无效.再据睡眠不好,情绪烦躁,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茯苓20桂枝10大黄3龙骨30牡蛎30甘草6七副水煎服.药后复诊依旧无效.思忖再三,转从体质辨证.认为此患者当为温经汤体质,遂以温经汤治疗:吴茱萸10肉桂10半夏10麦冬10丹皮10党参20阿胶10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生姜3片甘草6七副水煎,药后腹痛无,坠胀大轻,效不更方,守方再进七副,结果再无任何不适.



按:本案患者西医诊断明确,但治疗乏术,无奈转求中医治疗。余初辨为中气不足,予以补中益气汤,结果无效。又依据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孰料又是无功。无奈撇开方证转从体质辨证。根据恩师黄煌教授的经验,该患者应属温经汤体质。其体质表现多为:羸瘦,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唇干,肤色黄暗,毛发干枯易落等证。故毅然以温经汤投之,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本案失败和成功两方面的经历,给人启示是深刻的,那就是临床诊断时切忌总是着眼于病人的表面症状,而忽视了病人的整体状态和基本矛盾。也再次体现了体质辨证在临床中的简捷和实用
三十三,崩漏
何某某,女,25岁,体形偏胖,2009年4月10日初诊。本次来月经后淋漓不断20余天,色黑红,质粘稠,伴腰痛、便干,无血块、失眠、心烦等证。曾服用云南白药,妇血康等药,未见效果。既往有痛经史。左下腹有压痛。舌苔白腻,脉象弦。处方:
肉桂10茯苓15丹皮10白芍15赤芍20桃仁10大黄5牛膝20四副水煎服。
药后告知,三服药后即愈。
按:本案采用了《金匮要略》的桂枝茯苓丸,此方是黄师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经常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病。体质要求强壮,强调腹诊是关键。本案用方即是根据上述为依据的,结果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三十四,脑出血合并脑梗塞案
任某某女,80岁,河间市邱庄村人,体形健壮肥胖.于2008年8月5日突然右侧肢体瘫痪,急诊于市人民医院,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合并脑梗塞.病人家属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回家治疗,主治大夫认为此病病情复杂,治疗起来矛盾,嘱其予以甲氰咪呱,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病人回家后治疗两天无效,经人介绍求余中医治疗.病人既往有高血压便秘病史20多年.刻下:病人右侧肢体瘫痪无力,头疼,恶心,血压:180|100毫米汞柱,肌力为0级,伴精神烦躁,纳差,睡眠少,发病后一直无大便,唇红,舌苔黄燥,脉象弦滑有力.予以下方治疗:
柴胡12黄芩20半夏15大黄15枳实25硫苦12黄连10黄柏10栀子10白芍30甘草6一副水煎服
药后病人大便三次,头疼无,恶心消失,血压!160:100毫米汞柱,有食欲,但右侧肢体无变化,仍旧烦躁不安.
柴胡12黄芩20半夏10大黄10枳实25硫苦10黄连10黄柏10栀子10白芍30龙骨30牡蛎30甘草6四副水煎服
药后病人大便日两次,烦躁大减,右侧肢体肌力2级,食欲好,睡眠佳,予以前方再进四副
三诊病人肢体肌力恢复三级,已经起床.大便每日两到三次,精神烦躁反复.调方:
柴胡12黄芩20半夏10大黄8枳实25硫苦10黄连10黄柏10栀子10白芍30龙骨40牡蛎40厚朴10甘草6四副水煎服
四诊病人肌力恢复四级,由人搀扶已能下地活动,大便日两次,烦躁轻.再方:柴胡12黄芩15半夏10大黄6枳实15硫苦6黄连6黄柏10栀子10白芍30龙骨30牡蛎30厚朴10甘草6四副水煎服
药后病人家属来告,病人瘫痪肢体较前又有恢复,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一般情况可,CT复查病灶大有减轻.嘱停中药汤剂,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密切注意身体变化.
按:以前也曾用中药治疗一些中风的病人,皆以脏腑辨证,感觉效果不佳.近来用体质辨证与方证辨证合用经方治疗几例中风病人,实践中发现效果比较脏腑辨证和时方治疗要好的多,此例为最典型者.该案应用了大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黄师经验:两方合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等病证见实症热症者有很好的疗效,但体格必须壮实.实践证明,信然!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46
三十五,痞满案
姚某,男,40岁,河间市九街人,患胃脘胀满一年余,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经用吗叮林等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转来我院治疗,刻下:胃部痞满,纳少,稍进寒凉食物,则肠鸣腹泻,舌苔黄腻,脉缓带弦意,余投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迭进数剂竟无寸效,后又转他医以理气消食之方治之也无效果.几经辗转又来我处求治,余观其黄腻舌苔而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进退维谷中请教黄煌老师,师诲曰:此乃黄芪建中汤证,余不解,请教老师为何使用此方,师答请看该病人体质是否瘦弱?再看舌质淡否?余详查病人后,恍然大悟,老师所言极是,遂毅然投以黄芪建中汤:黄芪25肉桂10白芍20饴糖30生姜3片红枣20甘草6
七剂药后,病人复诊,面带笑容,言前证已失七八,守方再进七剂,病人痊愈.
按:从此例病人治疗经过中,余深深体会到,先辩体质再辩方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领悟到体质辨证乃临床中一有效便捷的法门! 老师运用黄芪建中汤的病人体质多为:面色黄,肌肉松弛或有浮肿。另外老师经验:体质比方证重要,舌质比舌苔重要。

三十六,卡他性中耳炎案
张某,女,61岁,河间市土地局退休干部.感冒后右耳胀闷,耳鸣,耳聋两个月.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卡他性中耳炎,给予消炎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无效.后转华北石油总医院行咽鼓管吹张术并予皮质类固醇及酶制剂治疗,亦为见效.无奈来我处以中医治疗.刻下:主诉耳鸣,耳聋,细小声音不闻,胀闷尤甚,心情烦躁,睡眠差,平时脾气暴躁,多疑,舌苔白,脉呈弦象.耳鼻喉科检查,耳内有大量积液.予以下方治之: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当归10川芎10白芍10茯苓30泽泻30白术15甘草6生姜3片大枣5枚    五副水煎服
二诊前证感觉稍轻.情绪稳定,睡眠改善.药已中的,前方不变再进五副.
三诊病人面带欣喜,诉胀闷无,耳鸣,耳聋大轻.耳鼻喉科复查,耳内积液减少.
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当归10川芎10白芍10茯苓60泽泻30白术30甘草6生姜3片大枣5枚    五副水煎服

四诊以前症状以不明显,惟有静时有所不适.病势已挫,当一鼓作气消灭残局.守方嘱再进七副.
五诊病人已无任何不适,耳鼻喉科检查,耳内积液无.
按:该病人之卡他性中耳炎乃外感所致,在西医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求中医治疗.一般中医治疗此病多用清热解毒之法.余偏用经方疗之.一据病人柴胡体质,二辨病所为少阳带.三识病人有淤血水毒停蓄.故用小柴胡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而收功. 老师常把患者的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等部位称之为柴胡带,是使用小柴胡汤的一个有力依据。

三十七,过敏性皮炎
张某,男,43岁,形体偏瘦,河间市自来水公司职工.2008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近一个月来每到夜间皮肤瘙痒,前胸上肢均出现红斑,丘疹,遇风冷和食辛辣事物后加重,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给予抗过敏和激素药治疗,初用有小效,后用无效.无奈转中医治疗.舌红,脉象弦.余辩为风邪,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处方:
生地15当归15白芍20川芎10桃仁10红花10乌蛇10白鲜皮15荆芥10防风12甘草6五副
复诊,药后无效.
再次详观病人,表情烦躁,语无伦次,坐立不宁,问其最近有无伤心恼怒之事,回答因夫妻感情不和于上月离婚,问睡眠如何?答一夜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余辩此病人为柴胡体质,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大黄3桂枝10茯苓20龙骨30牡蛎30甘草6五副
三诊,药后夜间不在发作,红斑丘疹消失,睡眠可.原方再进三副.
随诊至今未在发作.
按:本例患者西医诊断于前,余以风为患诊断于后,断然用活血之法治之,却忽视了病人的体质,从而导致了无效的结局.通过体质辨证,又结合病人有发作往来,休作有时之柴胡证的特点,紧紧抓住病人目前的全身状态和主要矛盾,转而收功.
三十八,过敏性鼻炎
,白某某,男,58岁,南马滩村小学校长。患过敏性鼻炎8年,曾在北京天津等大医院中西药治疗,皆效果不佳.于2005年秋来我处就诊,刻下:鼻流清涕,鼻塞,喷嚏连声,多白色稀痰,主诉天冷或遇凉风加重.素日不易出汗,望其体型中等,肤色青黑,舌苔水滑,脉象弦滑,余辩为麻黄体质,小青龙汤方证.处方:麻黄10桂枝10白芍10干姜10细辛6五味子10附子10半夏10甘草6五副水煎服
,药后病人症状大轻,余以前方为主加黄芪陈皮又进十五剂,病人痊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此后病人曾介绍大量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前来就医.余为此事甚是高兴了一些时日.
按: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散寒化饮的方剂,主治咳而微喘,恶寒不渴,呕吐涎沫者。黄老师经验运用此方常言:病人要有水样鼻涕水样的的痰。笔者观察该病人体质强健,鼻涕为水样,痰液稀薄,于是毅然投以小青龙汤治疗,孰料多年痼疾竟然霍然而愈,经方之神奇着实让人不可思议!


三十九,水肿

于某某,女,63岁,2008年3月10日初诊。
体形瘦弱,双下肢水肿两年有余.西医诊断不明确,中医曾用清热滋阴益肾等法治疗,均无效果.来诊时,水肿,肤色白皙,畏风怕冷,小便常规潜血三个加号,苔白,脉弱.余告之,此阳虚也,他医以凉药治疗大谬!遂投金匮肾气汤加味治疗10天,孰料病人药后,浑身燥热,头晕,失眠,难以忍受,药不对证,复改补气健脾之六君子汤治疗月余,病人一切依旧.面对病人羞愧之至!踌躇中求教黄师,师曰:桂枝茯苓丸合四味健步汤治之.处方:肉桂10茯苓30丹皮10桃仁10白芍15赤芍20牛膝20石斛15丹参20
上方服用一个月后,病人诉感觉良好,水肿轻.再服半个月后化验.尿常规正常.余颇惊讶.后病人因劳累前证又发,用前方加味再服一个月,复诊水肿无,尿常规皆为阴性.至今半年无复发.
按:此病人久治乏效,几经曲折,究其故乃不明病人之体质也!病人体形瘦弱,皮肤白皙,怕冷畏风,脉弱,显然桂枝体质.后见病人舌质黯,下肢粗糙,此为淤血之象.故用桂枝茯苓丸.四味健步汤强壮下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亦为中的之方,收效自是必然.黄师在《药证与与经方》一书中提到:英国人实验研究桂枝茯苓丸能明显改善肾脏功能和病理所见。另据山西中医研究所报道:活血化瘀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从而减轻肾脏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当然运用时必须要有方证.余失败之病历,经黄师指点方柳暗花明.教训深刻,耐人寻味!


四十,乙肝案
张某,男,35岁,市招商局职工,2008年5月7日初诊
既往有乙肝大三阳病史三年,但GPT正常.近来因感冒劳累而全身乏力,腰酸,脘腹胀满,口苦舌苔黄腻,脉弦,化验检查:大三阳,GPT400单位.余以下方治疗:
柴胡12茯苓20枳壳12公英20白术10虎杖15泽兰12白花蛇舌草30丹参20甘草6
上方服用一个月,病人前述症状无变化,化验依旧,且增腹部肠鸣,畏寒,失眠等症.余更方:
柴胡12黄芩10天花粉15牡蛎20干姜10桂枝10当归10川芎10茯苓20泽泻15白芍15白术20附子10炙干草6
上方服用一个月后,乏力好转,食欲增加,腰酸无,腹部暖,化验大三阳无变化,GPT100单位.

效不更方,前方再进一个月.
药后病人全部症状消失,化验大三阳依旧,GPT38单位.
体会:病人初诊时,贸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时方治之,不仅无效,且致太阴虚寒证的出现..后经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方证辨证的准确和经方的无穷魅力!恩师言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日本经常用于那些体质虚弱的病人。笔者体会本方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而且效果非凡。临床把握要从病人整体状态,六经发展变化处着手为好。当归芍药散一方老师多用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肝炎、黄疸、肝硬化等病,常伴大便不成形、贫血、浮肿、头疼头晕心悸等证。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为胡希恕老临床善用之合方,恩师治疗肝病用此合方也有独到的经验。

四十一,痤疮
徐某某,男,22岁。唐山某大学在校生。2009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形体中等,面暗唇红。患痤疮半年余,整个脸庞密密麻麻,大如豆粒,红肿有白色脓头,以下巴为著,食辛辣食物后加重。曾用治疗痤疮外用抹药但无效。咽喉暗红,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处以荆芥连翘汤治之:
黄连6黄芩10黄柏10栀子10生地15当归10白芍10川芎10荆芥10桔梗10薄荷10连翘20白芷10柴胡12甘草6七付水煎服
药后痤疮减轻,脓头消失。守方服用二十一副,面上痤疮外观已不明显。
按:痤疮好发于青年人,严重影响美观和心情,而且临床治疗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恩师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日本一贯堂的经验方荆芥连翘汤治疗此病有较好的疗效。使用此方的指证为:疮体高突明亮,色红化脓,脓液粘稠,多体格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咽喉充血,唇红,易焦虑烦躁。此方虽非经方但因配伍严谨,方证明确,故临床应用广泛而效佳。


四十二,泄泻
周某某,男,45岁,华北石油采油三厂职工.2009年7月5日初诊.
患者形体微胖,肤色黯黑,主诉腹胀腹泻一年余,饮食稍有不慎即肠鸣腹泻,精神疲乏,面有愁容,无腹痛,便无脓血,甚时每日五六次.曾服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痛泻要方,本乙哌啶等药物而无一效.余根据
病人腹胀和面色忧郁而毅然投以恩师之经验方八味解郁汤:
柴胡12枳壳10白芍10半夏10茯苓20厚朴10苏梗10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五副水煎服
病人药后腹胀减轻,余颇自信嘱其再服前方7副.
三诊病人诉症状变化不大,且有失眠,口干苦,尤感腹部畏寒,余更方:
柴胡12黄芩10天花粉10附子10肉桂10牡蛎20干姜10甘草6五副水煎服
四诊前证依旧.余面对病人心怀内疚!无奈不得不静下心来,再次仔细查看病人,查其右关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此乃黄师所言之附子脉,查左脉亦无弦象.腹诊肋下也无硬满,咽喉望诊见咽喉深处有水液甚多,舌苔虽黄而舌质淡,综合分析此病人并无柴胡证,顿悟乃附子理中汤证,然前医投以附子理中丸药无效,恐药力未到之故.遂再以下方治之:
附子30<先下>党参20白术20干姜10肉桂10甘草10五副水煎服
五诊,病人服药后腹泻较前增加但排气增多,腹胀大轻,自觉甚是舒服,此乃积寒外泻之佳兆,嘱前方再进十副.
六诊.大便成型日一次.精神振作,失眠无.腹部已暖.
按:此病非是疑难病症,然几经周折方收佳效,实乃余孟浪之过也.查证不周,分析不细,焉会有效?此病人忧郁失眠等证乃为病所苦,而非致病之因,苔黄亦假象也.此案之成功实得力于黄师之诊察之法.附子脉为黄师临床之独到发现,咽喉诊为老师继承江南朱氏伤寒之独家经验.临床所得颇有价值,当为我辈临床之一助.


四十三,胁痛
张某某,女,53岁,河间市尊祖庄村人。2009年916日初诊。
患者身材高大,肥胖。主诉胁痛一年,伴胸闷、嗳气、眠差。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肋神经痛。服多种止痛药但无效。右肋下满硬,舌体胖大,舌下静脉偏紫而粗,脉弦滑。处方:
柴胡12枳壳20白芍20赤芍20当归12川芎10桃仁10红花10半夏10厚朴20茯苓20苏梗10生姜3片大枣5个七付水煎服
二诊,胁痛减,胸闷轻,嗳气无,睡眠改善。效不更方再进十五副。
结果:痊愈。
按:本案处方为黄老师经验方八位解郁汤合八位活血汤。两方合方适用于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而有淤血者。该患者为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因病程迁延不愈而形成淤血。处方于体吻合,于证吻合,故收佳效。

四十四,失眠
高某某,女,五十六岁,河间市榆林庄村人。2009年9月25日初诊。
患者形体丰满,面色滋润光滑,主诉失眠五年,每夜睡眠在三四个小时左右,伴心烦意乱,多梦、健忘、心悸、头晕等症。曾在他处服用镇静安神等中药多时而无效,问之平日恶心晕车,腹诊上腹部硬满,舌苔白,脉有滑象。处方:
陈皮10半夏10茯苓20枳壳12竹茹12栀子10厚朴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二诊寸效未见,思之从体质方证辩证应该准确,为何无效?恐药物剂量不足,于是调整为下方:
陈皮30半夏50茯苓40枳壳30栀子10厚朴20竹茹12甘草6七副水煎服
三诊,病人诉药后睡眠大好,已经睡眠六小时左右,且梦少心悸轻,原方再进15副。
四诊睡眠已到七八小时,精力旺盛,心情愉快。家人云:与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按:当代社会多元化,事业艰难,生活琐碎,人情复杂,以致很多人多思善虑,精神负担加重,从而失眠者增加。而西医治疗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副作用人人皆知,无奈希望中医治疗,时下大多中医亦体质不分,脉象不察,杂药乱投,多用枣仁远志朱砂等安神镇静之药然收效甚微。该患者运用恩师经验辩半夏体于前,认温胆证,栀子厚朴汤证从后,结果竟无疗效。经再三斟酌考虑辩证应该无误,遂以原方大剂量治之,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以前根据家传经验治疗失眠亦爱运用温胆汤但剂量平平,自随老师侍诊后发现老师运用该方治疗顽固性失眠剂量偏大,尤其半夏之量,老师经验该药大剂量应用有很好的镇静催眠的作用,经此病人使用可见老师经验可靠,值得学习和反复运用。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信然!



四十五,失眠
于某某,女,36岁,河间市一街人。2009年10月三日初诊。
形体中等,失眠多梦三年,每夜睡眠两三个小时,醒后难眠,深以为苦。并有烦躁、忧郁、健忘、等症。舌苔白,脉象弦滑。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大黄3茯苓29桂枝10龙骨30牡蛎30甘草6七副水煎服
药后未见丝毫变化,又据惊恐不安之证处以下方:
黄芪25党参20半夏20远志15茯苓20陈皮10枳壳10竹茹12石菖蒲10寸冬10五味子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复诊依然无效。奈何再次详细诊察病人,蓦然发现病人有熊猫眼之证,双小腿亦粗糙有皮屑。腹诊患者上腹胀满,另外病人自诉素日便秘,3-5天一次,干燥难解,痛苦莫名。余恍然顿悟,毅然处以下方:
柴胡12枳壳30白芍60赤芍30川芎10桃仁10红花10当归50七副水煎服
药后病人复诊,诉睡眠有所改善,大便两日一次,较为舒畅。前方续服二十一剂
随访睡眠已有6小时,大便尚可。
按:失眠一病临床不仅常见更是难治,往往病家失眠而医者因为治疗乏效也会失眠,非亲身经历者难有此深刻体会。该病人余初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无效,又投十味温胆汤也无效。面对病家信任之情,羞愧有加。当细心全面诊察查病人时,发现病人有熊猫眼,下肢粗糙,便秘等瘀血指证,遂投恩师验方八位活血汤治疗,结果睡眠好转,便秘改善。活血化瘀治疗失眠古人经验颇多,前有清代医家王清任,后有民国范文甫,当代何绍奇先生也多用之。随老师抄方,读老师医案,老师对于一些用安神镇静药治疗乏效的患者会仔细寻求瘀血指证,然后用八位活血汤治疗,此病人因有便秘故方中加重了白芍和当归的剂量,而减去甘草。


四十六,慢性咽炎
佟某某,男,52岁,河间市二街人。2009年11月10日初诊。
形体肥胖。主诉咽干、咽痛、咳嗽,喉痒、咽喉异物感五年,并见头晕、胸闷,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心烦意乱,曾在京津各大医院诊治,严重时住院治疗,抗生素及各种清热利咽之中药应用无数,效果甚微,对各种治疗失去信心。经余学生推荐以试医之心来诊。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予以下方处之并心理疏导:
半夏10厚朴20茯苓20栀子10黄芩10苏梗10枳壳20连翘20五副水煎服
二诊患者感觉咽部较以前稍舒适,它证仍旧存在不减。再次疏方:
陈皮30茯苓30枳壳30竹茹12半夏30厚朴20栀子10连翘20黄芩15苏梗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药后,咳嗽咽痛大轻,失眠胸闷心悸等症好转。
守方服用三十剂,诸证渐失。
按:慢性咽炎虽属小疾然迁延日久多成顽症,临床上很多慢性咽炎除咽部不适外尚有很多精神症状,而医家不加详辩,多套以清热解毒,利咽润喉之药,岂能收效?该患者形体肥胖,多思善虑,乃半夏体质。又见失眠多梦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综合分析此为除烦汤合温胆汤证,故一边心里疏导一边投以方药,最后收功。

四十七,早泄
霍某某,男,27岁,河间市人。2009年8月5日初诊。
患者形体中等。主诉早泄半年余,服用六味地黄丸一个月无效。伴腰酸、胸闷、头晕、烦躁易怒、眠差等证。要求服用中药补肾,言肾虚甚极。舌红,苔白,左关脉弦数。处方:
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桂枝10茯苓15大黄3龙骨30牡蛎30甘草6大枣5个生姜3片七付水煎服
二诊腰酸无,精神好。前方再进十五副。
三诊,早泄大轻,睡眠好。自云肾已不虚。
守方再副起副。
按:时下肾虚一词颇为流行,皆云十人九虚,而补肾壮阳药物也风靡一时。然据黄师临床观察年轻人肾虚者少也,阳痿早泄之病多为精神不畅所致,此种病人经仔细询问多有精神烦乱等证,而肾脉也很少有虚象。服用补肾之药往往适得其反,愈补而病愈甚,患者不可不慎,医者不可不察。早泄在临床中柴胡龙骨牡蛎汤证比较多见,该方诚可谓治疗早泄之良方也!


四十八,失眠

海某,女,33岁,河间市亨得利公司职工.2009年8月11日初诊.患者中等身材,因家务繁杂而致失眠月余,曾服用安定,柏子养心丸等药而无效.又服中药归脾汤也无效果.刻下:失眠,一夜仅睡两小时,乱梦纷纭,醒后不易入睡,烦躁易怒,心悸,胸闷,头晕,纳差,口苦咽干,腹诊右肋下满硬,舌苔薄白,脉沉弦.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大黄3g肉桂10g茯苓20g龙骨30g牡蛎30g干姜5g大枣5个五副水煎服

二诊,睡眠增加三小时,余证亦减.守方再进十副.

随访痊愈.

按:笔者所开处方为<<伤寒论>>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黄师多用此方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病.体质要求:体格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中等,面色黄或白,抑郁神情,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但体检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大多有明显疲劳感,并伴有睡眠障碍,便秘或腹泻,或周身肌肉疼痛.按压肋下有明显抵触或疼痛.脉象多弦.笔者体会,临床中失眠一证病程缠绵,症状复杂,或补或清,皆非善法,要注意柴胡龙骨牡蛎汤证的存在,此方攻补兼施,寒热并投,为经方中和法之代表方剂,可谓治疗失眠之良方.


四十九,慢性鼻窦炎
李某某,男,38岁,河间市城关镇人。2009年10月17日初诊。形体结实,患鼻窦炎两年,感冒后加重,刻下:鼻塞,头痛,头晕、鼻涕多而难出、鼻涕为白色,精神萎靡,服用鼻炎宁冲剂效果不好,曾用清热解毒之中药,也无明显变化。舌苔白,脉象浮紧。处方:
葛根30麻黄6桂枝10白芍10辛夷20桔梗10细辛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二诊,鼻塞无,头痛消失,鼻涕减少。守方再进十副。
随访诸证尽消。
按:《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历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外感疾病。而黄师临床应用此方极为广泛,患者的体质特征为:体型充实,肌肉结实,皮肤黝黑或黄黯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肌肉多疼痛,无汗发热;小便少,口渴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不红,舌体胖,苔白而厚,脉浮有力。黄师多用此方治疗鼻窦炎、痤疮、疲劳综合症、月经不调等证。黄师把五官科许多病症出现的头痛、头晕,耳鸣等不适感看作是本方证项背强的延伸。根据黄师经验此顽固性鼻窦炎运用了葛根汤,果然效果理想。

五十,肺癌脑转移
张某某,女,55岁,河间市崇德里居住。2009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肺癌病史五年,化疗后一般情况尚可。一个月前突然头疼、呕吐、视物不清,医院检查CT,发现肿瘤已经肺部转移,点滴甘露醇注射液后缓解,但恶心、头痛依然存在,身体瘦弱,饮食差,失眠,医院辞治,家属希望中药调理。处方:柴胡12黄芩6半夏20党参15茯苓40猪苓10泽泻20肉桂10白术15生姜3七副水煎服
药后头痛、恶心减轻,食欲稍好,嘱要心情舒畅,乐观面对生活,并食猪蹄。处方调整剂量:

柴胡12黄芩6半夏20党参15茯苓60猪苓20泽泻20肉桂10白术30生姜3七副水煎服
药后头痛消失,恶心无,饮食大增,睡眠好。守方到2010年2月25日,一般情况好,已经下地活动,面色红润,体重增加明显。现仍在治疗中。

按:癌症不论中医和西医,治疗都十分困难。而黄师却应用经方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患者所用方为柴苓汤,恩师把此方作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和放疗期间的常规体质调理方,或伴有胸水、腹水、及浮肿者,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使用较多。此病人肺癌脑转移,颅压增高,运用此方既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又能缓解当前症状,确为的对之方。从而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命。可见经方治疗肿瘤很有优势和潜力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51
经方的医案应该是朴实而客观的,通过记录病人原汁原味的病情描述,记录病人有意义的体貌特征,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甚至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等等,从这些蛛丝马迹上整理、搜罗出有价值的东西,皆有助于经方的确立。没有固定的体例,随笔而就,轻松自在,形式像医话,像笔记,只要有助于学习和交流就好。

1、肠粘连腹痛
蒋某,女,48岁。7年前子宫肌瘤术后反复出现发作性腹痛,起初服用止痛药物或打止痛针能缓解一时。近阶段痛不可忍,止痛药物亦无效,西医考虑肠粘连腹痛。来诊见:形体偏瘦,面色黄暗,腹痛肠鸣,大便时干时秘。舌胖,苔白腻,脉沉。按其腹,软,痛以右下为著。症状似“雷鸣切痛”,是附子粳米汤证。体瘦面暗,大便时溏时秘,有寒积?有子宫肌瘤,且手术史,或有淤血?舌胖苔白腻,或有水饮?思考再三,暂予大黄附子细辛汤合附子粳米汤温中导积,加平胃散化湿。一周后复诊,腹痛虽有,加服止痛药物能止痛,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加大黄汤加强温中作用,大剂白芍能解痉。药后疼痛好转,止痛药物间断服,期间又合用了当归芍药散,服药半月后腹痛症状仍有,但能忍受。大便不成型,每日数次,便意频,大便不尽感。患者体瘦面暗,像柴胡体质,腹痛,便溏或便秘,目前暂无器质性病变,亦无焦虑症状,但肠易激综合症也有可能。试用八味解郁汤减轻胃肠的敏感性,加强解痉作用。不料此方甚佳,服药一月间疼痛未发,后因月经来腹痛再发,改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此方温、通皆备,血水同治,兴许能缓缓调理体质后治愈顽疾。药后近一月来腹痛未发,目前一剂药服两天,患者说痛怕了,不敢停。

2、肾病综合症
孙某,女,9岁,可爱的小胖墩子。面泛红晕,精神好,体重36公斤。平时喜吃荤腥,不爱吃蔬菜,爱生气。两年前患肾病综合症,已用激素治疗达两年,每次感冒或激素减量则蛋白尿复发,激素难以撤除,目前服用泼尼松隔日3粒(15mg),以及依那普利片治疗。停不了激素是家长的一块心病。近期感冒后有咳嗽,食纳可。舌尖红苔薄黄,咽喉稍充血,查尿常规蛋白2+。肾病常用的经方有桂枝茯苓丸,有真武汤,越婢汤,有黄芪类方等。患儿体胖好动(激素治疗前就胖),精神好,喜食荤腥,是阳热体质,前面所举诸方均不适合。黄师善用八除烦汤治疗这类阳热体质患儿的咳喘、鼻炎、多动症等疾病,此际可以试用。一周后复诊:咳嗽好转,尿蛋白阴性。嘱泼尼松减慢慢递减,再服7剂。复诊:不咳嗽,询得幼时经常得荨麻疹。有皮肤过敏史,体胖,好动,喜荤,可以试用防风通圣汤治疗这种体质。服药半月,期间又感冒一次,查尿常规正常,家长很惊喜。防风通圣汤已服用两月,一切西药已停用,反复查尿常规正常,家长觉得最显著的变化是变瘦了,蔬菜爱吃了。

3、代谢综合症
姚某,男,55岁,某区人大干部,应酬多。大腹便便,腹部按之似海棉。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炎病史。经常腹胀,伴有嗳气,进食后加重,晚上经常梦见吃东西而胀醒。大便每日两三次,不成形,易出汗。舌胖而水滑。曾在某中医专家处服药半年,症状时好时坏,腹胀未愈。去年向我求诊,当时考虑患者有代谢综合症,此胀为“水痞”,故用五苓散合茯苓饮,服药半月后,腹胀消失,大便基本成形。再嘱其五苓散打粉服用。今年5月又来诊,说去年服药后病情稳定,痛风也不发了。此次因饮酒后又感腹胀,大便不成形了。再予五苓散合茯苓饮,7剂后腹胀消失,大便正常,再服7剂。患者要求服完汤剂后再继续服用五苓散粉剂,笑称是他的保健品。

4、发热
蒋某,女,63岁。半月来低热,体温维持在37.4~37.8℃,西医检查无果,应用抗生素补液治疗十天无好转。中下腹部灼热、胀痛感,大便一周未解。腰部酸痛,阵寒阵热,颈部、胸前区汗多,口中甜腻,干呕。口气重,口干不欲饮,尿频。舌苔白厚腻,脉滑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切脉触及患者皮肤有灼热粘手感。此热非表证,而是湿热,三仁汤可用,不知经方用哪张方?调胃承气汤?除烦汤?想不出合适的经方,暂予三仁汤,更加藿香,佩兰,黄芩,茯苓化湿清热。
患者服药一剂,矢气多,气味臭,第二天大便下,臭秽不堪,低热退。其余诸证基本消失。舌苔白腻,再服7剂。
看来后世的温病学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记起前年一案。时值春夏之交,一老年男性,低热20余天,西医诊断不明,束手无策。其人面垢,轻度畏寒而又汗出,汗出少而粘,口中腻,舌苔白腻。因见畏寒发热而汗出,当时用了桂枝汤,症状无好转。患者求病心切,又到大医院住院十余天,出院后仍有低热,后逐渐自愈。假如当时用上三仁汤的话,可能速愈。江尔逊老先生善用三仁汤,视若经方,并常与小柴胡汤合用。

5、食管癌术后
蔡某,男,65岁。六年前食管癌手术,术后因大便稀溏,长期在中医院某专家接受中药治疗。服药数年,处方一堆,无非是健脾利湿,扶正和抗癌之药。大便情况无好转,且越加严重之势,大便呈水样,每日4~5次。面色黄暗,形体并不消瘦,食欲精神也好,舌胖润,脉搏有力。黄师对于消化道肿瘤出现腹泻,且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脉象沉细者用附子理中汤。该患者脉不沉,精神食欲佳,症状以水样便突出,可用理中汤,更加五苓散实大便。一周后复诊,大便两次,欠成形。服药半月后,大便成形,日一次。患者感叹此方药少价廉,而疗效甚佳,出人意外。

6、月经不调
丁某,女,34岁。体态微胖,肤质略糙。近一年来每次月经后延20余天,经量渐少,舌淡胖苔薄,脉沉细。腰酸腰痛,平时出汗少,怕冷,下肢皮肤干燥。寒湿之体,五积散证。药后月经准时,经量增多,腰部酸痛亦好转。

7、腔隙性脑梗塞
马某,女,77岁。体胖肤黄,四肢粗壮,腹大而软,额部有数个黄色瘤。有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史。乏力,胸闷,下肢酸痛,步行困难,舌胖暗,舌边舌下淤紫,脉沉。黄芪体质,有淤血。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健步汤,黄芪宜大剂量,用80克。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走路轻松。

8、腔隙性脑梗塞
须某,男,75岁。既往有高血压、胆囊结石病史,去年罹患腔隙性脑梗塞。体瘦而表情淡漠,头昏头痛,下肢乏力,睡眠差,舌暗苔腻,脉滑。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易患腔隙性脑梗塞,而腔梗患者易并发抑郁症。黄师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此类动脉硬化性脑病,是否基于此方调节植物神经,改善抑郁症状,加上桂枝茯苓丸改善微循环呢?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药后各种症状明显好转,可以间断服用。

9、肠炎
周某,男,59岁。饮食不慎后导致腹泻半月,中西药物服之不效。大便不成形,每天3次,便前有肠鸣腹痛,进食后腹胀嗳气,舌淡红苔腻,脉滑。因为非水泻,暂不考虑五苓散,适合此人的常用方有黄连汤,葛根芩连汤,解郁汤,一时难以决定。再视其面色偏红,有口气,有肠鸣,有心下痞,还是觉得半夏泻心汤更为合适。一周后复诊,大便正常,肠鸣腹痛消失,腹胀嗳气也明显好转,原方继续服用一周。

10、肺癌
王某,男,77岁。于去年5月诊断为肺癌晚期,体瘦,面色黄,皮肤干燥如鳞,精神尚可,有反复低热,体温37.5℃左右,偶有咳嗽。舌淡红苔薄,脉数。患者肿瘤晚期,证属虚劳,只有加强营养,提升免疫力才可望延年。于去年5月始服用薯蓣丸至今,体重和精神基本保持,低热仍反复有,偶有咳嗽。年初曾复查肺CT,肿块未见增大。因为反复低热,期间曾用过小柴胡汤、麦门冬汤、血府逐瘀汤均无功而返,最后还是觉得薯蓣丸最全面,方中含有小柴胡汤用治肿瘤热,调节免疫,含有炙甘草汤、十全大补汤营养支持,不求近功,缓缓图治。
11、胆囊切除术后
丁某,女,51岁,体形偏胖,去年行子宫肌瘤手术史,有脂肪肝,血糖偏高史。胆囊结石切除术后两月,术后自觉身体阵冷阵热,关节疼痛,头晕,心悸,失眠,服用镇静药物。大便正常,食纳正常,舌淡红苔薄,脉弦数。查腹软,双下肢皮肤干,如鱼磷。胆囊切除术后易想到大柴胡汤证,但此人并无消化系统不适为主诉,也无大柴胡汤按之满痛的腹证,但见身体冷热感,头晕,心悸,失眠等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亦或是更年期症状,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神。有子宫肌瘤手术史,下肢皮肤干燥如磷,考虑有淤血,故合用桂枝茯苓丸化淤调理其体质。药后心悸消失,阵冷阵热感及关节痛明显好转,睡眠仍欠佳,能睡4个小时,原方继服。

12、口腔溃疡
陈某,女,56岁,体匀,既往有丙肝病史,曾用干扰素治疗,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口腔溃疡已半年,至上海某院检查已排除恶性病变。近月来舌体溃疡疼痛,以右舌边为甚,舌面碎裂。饮食、大便正常,舌胖苔薄。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专方,首选方,几乎不用辨体。患者反复口腔溃疡考虑和丙肝,免疫功能低下有关。黄师把小柴胡汤称作“天然的干扰素”,可试用甘草泻心汤合小柴胡汤。药后当晚疼痛好转,次日疼痛消失,一周后复诊舌体溃疡已愈,原方继服。

13、食管癌术后
王某,男,65岁,体瘦肤暗,精神尚可。食管CA术后四年,多食或进荤腥则腹泻,肠鸣,不痛,不胀,食欲正常。舌红胖润,脉滑。消化道肿瘤见腹泻,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脉象沉细者可用附子理中汤调体。该患者脉不沉,精神食欲佳,故去附子。体瘦,面暗,腹泻肠鸣,舌胖润,考虑有水饮,合用五苓散。一周后复诊:大便成形,进荤腥亦无妨,原方继服。

14、神经衰弱症
朱某,女,42岁,体匀,面部有黄褐斑,双下肢皮肤干燥。以疲劳感为主诉,伴有左胸刺痛,心悸。易头痛,每次经来头痛加重,伴有下腹痛,经来7~10天。进食后有伴腹胀嗳气,纳差,大便正常,睡眠差易惊醒。舌红苔薄,脉弦。以疲劳感为主诉求诊者临床上不少见,其常用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五苓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葛根汤,桂枝类方,黄芪类方,附子类方等。此人伴有胸痛心悸,失眠,即“胸满,烦,惊”,疲劳感可视作“一身尽重”,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头痛,经来下腹痛,面部黄褐斑,双下肢皮肤干燥,考虑有淤血,故合桂枝茯苓丸化淤。药后一周,疲劳感减轻,经来头痛消失,下腹痛亦好转,睡眠改善。自感口气重,腹胀嗳气仍有,皮肤易过敏,原方加栀子厚朴汤。复诊:口气好转,胸痛心悸消失,睡眠改善,腹胀嗳气明显好转。原方继服,一剂药分两天服或可间日服。

相当厚道 2011-02-07 12:52
我自八四年进入安徽中医学院,一直酷爱中医,特别于经方由最初的课堂学习到临床实践,再由进修提高反复探求,共经历三个不同的时期.现将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如下,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初学困惑期

   因受家父影响,我一直对经方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的《伤寒论》考试成绩是各门课中最高分。且头两篇习作分别是《关于<伤寒论>第七中“阴阳”的理解》及《表里兼证纵横谈》。.那时除了教材外还阅读《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方运用法》及《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等书.八九年毕业,初分在乡卫生院,刚去就就遇一重症消化道出血患者,此前在县医院就治无效,后因经济困难放弃住院治疗。此时天气尚热,患者却覆棉被,神疲倦卧,气息奄奄,吐血紫暗,舌淡脉弱。投以黄土汤加味,两剂血止,第三天即起床到户外活动,在当地传为佳话。九一年有一病人发热咳嗽查为肺炎,西医同仁予以输液治疗,但每输液时即大汗淋漓,投麻杏石甘汤一剂热退汗止。随后调中医院工作。九三年一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肾浮肿,阴囊肿如茶壶,使用大计量速尿小便仍很少。无奈之下用麻黄汤合五苓散一剂,全身大汗淋漓,小便通畅浮肿全消。当时于经方偶有治验,但平时大多数还是用时方,经方的使用率与熟练程度均很有限,对很多经方难以领会。那时学习很用功,读的书比较杂,这样一来收获虽大了,而困惑亦随之倍增。除了历代医家某些观点的对立矛盾外,更多的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不同产生困惑。

   当时我注重专方专病,对一些常见病,花了很大的精力,努力搜寻各种资料,拟定成方,自以为很完备,然用之临床得失参半,或有疗效很不理想。有些病自觉辨证很准,用方很贴切,为何没有疗效?尝见张锡纯先生治消渴拟定玉液汤及滋粹饮,其组方立意可谓尽善尽美,而其后所附医案却不用二方。为此我困惑了很长时间,后来才慢慢领悟过来。再好的专方均有其适应证与局限性,病情是复杂多变的,当随病情变化选方谴药,不可执方疗病。故医圣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及“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等训戒。从此我对专病专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医家的医案,可以体会到中医临床思维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经方家的临床思维有着某种超然的特性。对疾病的观察,对症状的取舍及选方用药均不同,且疗效卓著。如《名医类案》载:陶节庵治一咯血病人,前医用犀角地黄汤服之反剧,陶切其脉浮紧,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追寻这种具有超然境界的老师。

二、进修转型期

   九五年春,我满怀着希望,夹带着困惑,来南京进修。起初跟了好几位老师抄方学习,收获不小,但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诸多困惑有增无减。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讲座,他对中医时弊的批评,可谓振聋发聩,对经方的全新解释,令人耳目一新。暗自庆幸,我要追寻的老师已遇到。从此每周跟黄老师抄方学习,直到进修结束从未间断。在抄方之初遇到的困难很大,因我以前习惯于根据五行八纲等理论组方选药,所用之方大多为时方,而黄老师所用之方绝大多数为经方,且不用气虚血虚脾虚肾虚之类说词,所讲的只是黄芪体质、柴胡证、干姜舌、附子脉及心下痞、少腹不仁等。选方用药更是难以理解,如治一女崩漏用白虎汤加味,治鼻咽癌用葛根芩连汤。我一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到无所适从。但凭着自己的信念顽强地坚持下去,值得庆幸的是两个月后我渐渐进入了状态。当时正值黄老师的《中医十大类方》及《仲景五十味药证》相继出版。我每天读这两本书,加上黄老师言传身教,让我对经方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黄老师教我如何读白文,怎样参考注释,临证时则教我识方证、辨体质、查腹诊,特别是腹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渐渐明白了黄老师是如何区分应用麻黄、桂枝、人参、黄芪等方药。在时方中常有参芪并用,而在经方中却难得一见。曾有一病人就诊,黄老师对我说这种体质的人不宜用黄芪,当时我半信半疑,不料这位病人说:“黄教授你说的太对了,我一吃黄芪就难受。”因患者有一药材公司的朋友,见她身体不好说黄芪可以增强免疫力,嘱她时常煎服黄芪。黄老师提出的体质辨证对认识应用经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掌握了体质辨证后对大部分经方的认识便会更加清晰,临床思维将更简洁明快.。如防己黄芪汤

我以前对之不甚了解亦不会用。通过对黄芪体质的掌握,对其方证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后灵活使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腰腿痛等病疗效理想。再如葛根芩连汤我以前只用其治疗肠炎,对宋代许宏称本方取用无穷则是难以理解,后掌握了黄老师所说的葛根证、黄连舌等,对其方证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临床应用随之灵活而丰富,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颈椎病、心率失常等,疗效满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放弃自己以前多年积累的“经验”。朱丹溪早年外出求学,其师亦要求“尽去尔旧方”。我偶有“邯郸学步”的顾虑,然而面对老师那卓越的临床疗效,则所有的顾虑立刻消散。经方由于文字简略,难以理解,连孙思邈这样的大医家都感叹“莫测其旨”。历代经方大家或随文衍义以经解经,或用后理论解释经方弄的面目全非。而黄老师的研究则是独辟蹊径,从方证药证入手剖析经方的适应证,用全新的语言诠释经方,很多我以前难以理解的经方,均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有了清晰的认识,逐渐的学会运用。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对经方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我的临床思维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真的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自此我被黄老师从经方的门外引进门内,开始了经方之路。此后我分别撰写发表了《黄煌教授临证思维特点探析》、《黄煌教授对白虎汤的认识与运用》、《黄煌教授对葛根芩连汤的认识与运用》、《黄煌教授对人参、黄芪鉴别运用》、《黄煌教授对经方研究的杰出贡献》等文介绍给读者。

三、探索提高期

   自九六年春进修结束,离开恩师回来后全身心的投入漫长而艰辛的经方探索,如今已整整十年,饱尝甘苦辛酸,难以言尽。在学习上则是如饥似渴的读历代经方大家的著作,而读的最多的还是白文。从白文中可以直接、真实的体会医圣立法组方、加减变化的意境与微妙。精读的书自然是白文及重要经方家的著作,除此以外其他的则属泛读对象。并将经方与汉唐及后世方书进行比较。深刻体会到经方是一独特体系,不同于其他的方书。其观察疾病的切入点及组方立法与时方全然不同,往往寥寥数味中药即能立起沉疴。在学习方法上对我影响最深的要数清代经方大家徐灵胎,其学识渊博,见解超凡,对历代医家医著的评析入木三分。对经方与其它方书以及对如何学医,如何临证,均有极中肯的论述,堪称博而不杂的大家。其《慎疾刍言》、《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等则为不可不读的中医治学指南。其他重要的经方家要数柯韵伯、胡希恕、范中林、郑钦安、吉益东洞、矢数道明等。

   在临床,最大可能的使用经方。一开始应用经方很不熟练,很多经方适应症把握不好,许多类似方难以鉴别取舍。方证不熟,临证时遇到病人,一时判断不出是什么方证。如《金匮要略》中附子粳米汤一条,我曾用红笔划过,可第一例病人腹绞痛,肠鸣音亢进,吐痰涎,正如书中所言“雷鸣切痛”,当时却没有想起此方,后复习《金匮要略》见到此条时才恍然大悟。此后凡遇此证皆用此方而获捷效。从这一案例充分体会到熟练掌握方证及反复学习的重要性。有时虽觉方证判断的准,但未见此先例,用起来亦心有余悸。如曾有一病人脘腹胀痛颇甚,呕清涎,查为急性胰腺炎,观其舌胖苔白腻,脉细。投四逆散合半夏干姜散一剂,矢气频作,腹胀大减,数剂而愈,可当日开方后查遍所藏之书,没有见急性胰腺炎用干姜的。当时虽自觉辨证不误,可因违反常规用药内心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

  曾有病人寒战高热达40度,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微,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热退,当时颇有几分得意,不料半月后省里来检查,抽查到这份病历,那位专家说“高烧40度岂能用附子”,遂将此定为丙级病历,对我处罚之重可以想象,可我从未灰心动摇。通过这十年的艰辛努力,我对经方由生疏渐至熟习,对部分常用经方的掌握较以前大为熟练,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每每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而获效。如用木防己汤治风心、冠心;续命汤治中风;附子泻心汤治疗病态豆房结综合症;泻心汤治珠网膜下腔出血;小陷胸汤治左心衰;猪苓汤治疗肾病综合症;麦门冬汤治肺癌;苓桂术甘汤治肥厚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桂枝汤加味治疗全心衰伴胸腔积液等。对部分经方体会较深,如四逆散、苓桂术甘汤等灵活化裁治疗多种疑难疾病,曾写《四逆散方证探讨与临床运用》发表。近年对经方特色的体会日渐加深,经方与时方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方药本身,而在于谴方用药的思路不同。如大黄只有按中医理论应用时才称为中药,否则只能称自然药物。若按时方的思路来认识运用经方则不称为经方。经方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种内在的规律才能把经方用好、用活,进而按照经方的规律特点来组方。黄老师在《五十味药证》中记载了自己不少经验方,这些都是黄老师按照经方的规则创制的新方,这是对经方的发展。部分经方的组成及功用又难以用后世理论来解释,如木防己汤等。而有些经方的临床疗效更是值得玩味,曾治一糖尿病人,症见头痛时作,喜喷嚏,大便不畅,脉浮。认为是太阳病,予以小剂量麻黄汤,不仅诸症缓解且血糖降至正常。另治一中风患者,CT示脑梗塞,症见右侧半身不遂,心烦不安,心下痞痛,脉浮滑。有小陷胸汤证,本意是先用小陷胸汤治其心烦等症,待症状缓解后,再随症治之。岂料小陷胸汤用后,不仅心烦等症缓解,半身不遂亦迅速改善。以前见到一些医家对经方的赞美,似觉言过其实,如今的临床实践才深刻体会到什仫叫真实不虚。

  在我的影响下,几位刚毕业的同事相继对经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将自己的经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很快都能进入角色,按照经方特点诊治疾病。特别是我院一位西医心血管专家,对经方刻苦学习的精神令人难以置信达到痴迷的逞度,他没有中医理论基础,径直从经方入手,从方证入手。仅两年的时间对经方掌握的相当熟练,疗效颇佳。每每有妙手杰作令老中医汗颜,擅用木防己汤、续命汤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这让我反思经方的教育,中医人才培养应如何进行?为何毫无中医临床基础的人易于入门,那些有多年临床经验得人反难以接受经方。

我学习经方最深刻的体会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正确的方法是先要找到一位良师启蒙,不走弯路,免入歧途。然后选择善本潜心钻研,学用结合,细心体会。其次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为了业务,为了提成而开大处方,用些无关的药。此外要有坚定的信念,初用经方肯定有辨证不准,治疗无效的情况,不可因此而灰心失望。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不可缺,朝三暮四或浅尝辄止是绝难学好经方的。

诚然经方并非万能,仲景在序言中说的很明白。但经方的确是中医最基础的,同时又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不学经方固然可以为医,但境界则全然不同,如佛学中的大乘与小乘之异同。清代经方大家陈修园曾言:儒者不能舍圣贤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景之书以治疗?

中医是国粹,而经方更是国粹中的精华,如今中医的诊疗水准令人堪忧,而能正确认识熟练应用经方的则更少。本人自随恩师学习经方以来,切身体会到经方的无穷魅力。

虽然我对经方有点滴的体会,但经方实在是太深奥太神奇了。我所能认识的层面仍是很肤浅的,今后还将奋发努力,不负恩师厚望.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2
伤寒论》原文∶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论》原文∶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原文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理解:方名,为肝之上升之气不足,且是因为太热者;肝主疏泄,主要是对脾胃之气;对阳明;

          阳明有热,不能汗,下,热不能处,只表现与阳之会,头;肝气虚弱,故不能小便,也可以说是化源不足,热太过也;阳明热则渴;少阳病,则寒热;热不得发越,

          心胆胃之热,久而发黄也;不吃,腹满者,阳明之气不降也;

    
                               栀子

        
          茵陈蒿                            大黄


                       升肝气,利胆胃,去湿热;而不一定要不能大便才能用;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3
原文71条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4条云:“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中也有“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理解:浮者在府也。太阳经府之症;

      肚脐下,悸,小便不利,上有微渴,吐水之类;

      府之水饮,肝气不疏升,反而出现的渴,发热等;

      五苓散,五个都能像茯苓一样的散剂,水饮者阴之类,用散者,减少水也。

       猪苓(利肾水), 泽泻(放水) 白术(健土挡水) 茯苓(利水,健脾)
       桂枝(种树,吸水)
      
       利小便,水逆,吐口水而精神病等符合此病机者。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3
苓桂术甘汤,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理解:中焦之痰饮,阻碍了肝阳之上升; 沉者为里,紧者为寒,不升之象;

     种种病症,皆是中焦痰饮,肝气当升不升所致。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3
肾着汤:

     肾为阴,湿为阴,同气相求;归下,重着;脾胃主肌肉,在表,不在里,故小便利;

     温中健脾,利水,而能达到肌肉的方药治之。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3
甘草干姜汤:

理解:脾胃肺寒,不能宣发水汽,而多归下焦,故多尿,多口水;

      脾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是也。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3
甘草附子汤:

理解:风欲散,而湿气不让;体内外之阳气虚弱。故甘草附子汤主之。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3
桂枝芍药知母汤

理解:肝血虚,肾热,外有风寒;

各代解释都不理想,陈修园,解释基本上是与 小的的理解一致的。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4
乌头汤和乌头桂枝汤

解:皆肝阳不足,不能抗寒; 后方更强大,而顾及内外。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4
乌头赤石脂丸

解:君不主令,五脏阳弱。通而补之。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4
麦门冬汤

解:把心肺之气降到肾脏;
    
    转中焦之轴而运化之。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04
乌梅丸

解:脾胃虚寒,肾心之火旺,而肝不能疏泄脾胃。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5
麻黄加术汤

解:在表,在肺。心火不足,无以外充;助心火,而开降肺气,建中焦而去肌肉之湿;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5
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

解:风湿入阳明,化热;在肺胃;在皮肤肌肉;故直接,开降肺气,而清阳明湿热;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6
桂枝附子汤

解:心阳虚,而心欲散,而湿阻之。故心烦;故充上下,由于内而达外。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6
去桂枝加白术汤。

在中焦,而不在左侧。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6
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气分热,而阴又虚者。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6
百合知母汤

百合者,心肺合者阴气;知母者肾,尺脉弱者,不可汗;故心肾肺之阴亏之方。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6
滑石代赫汤

本肝旺,将军也。下之,必反。故强镇之。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27
百合鸡子汤

肺胆胃肾。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37
“血府逐瘀汤”治疗右肩背疼痛一例。
     治疗一老年男性,病右肩背疼痛,以至于不能劳作,伴胸闷、心慌,眼干,不易入睡,舌红,苔薄黄,双手脉弦硬。
    药以血府逐瘀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在添葛根、枣仁、五味子、夜交藤,此四剂病即不现,行动如常。
    人身之右,此土金所主;肩背者,手阳明大肠经所巡行。
    人身相火者,心包、三焦、胆木,此皆是身右土金润降;心包相火者,脾升胃降使之润降于阳明之位,三焦者,此阳明大肠之升而升于阳明之位;此二者在阳明之府而合二为一,此成为胆经相火之大部分,此胆经相火乃是由太阴肺金而润降,由体表膀胱水气顺降而藏于肾水之内,此人身之阳根也。由上,此三个相火乃是相通而相互影响。
    人身之小肠,居于胃及大肠之间,此病源于小肠君火邪热动,此热克大肠金气,致金敛土燥而渐以成实,此苔现薄黄,乃是大肠秉金气而生,而其土气只是兼有之故。
大肠即敛,即成干燥,此三焦相火不能上升,此人身相火升降不利,此病及心包而不降,而引动心火之邪动,此故舌红,不易入睡便是。
    心火者,真阴所藏,此为固定那么多,此愈是燃烧愈是虚,初病不现心不宣通之病,久之心火愈燃烧而愈是虚,此心不主宣通,故心慌、胸闷。
    心热不得由心包顺降而凉泻,此肝木疏泄心热不能外泄,故而成弦硬。硬者,肝木之死脉,此已是枯木也,此心之邪热伤及真阴,而肝木不得养之故。
    以上可以说明为何疼痛见于后背,此病源于大肠金敛土燥,三焦相火不升,而病位却是在心包不能顺降,心火虚热之邪动。此不宣通之病,故痛则不通,此病现于病起之位,故右侧后背疼痛。
此患者就诊之时,已是按摩治疗月余,不见分效,此药用四剂,病即痊愈,此皆是在医理之清。
    此用药“血府逐瘀汤”苦味以助君火之宣通;“栝楼薤白半夏汤”润大肠土液,辛平开大肠金气之结。葛根味辛平此专入大肠,而开金结升大肠之用。此“伤寒”痉病用“葛根”之理。
    此病用药简单,但医理却是繁琐,西医言心绞痛可表现为胃脘痛、牙痛等皆是理同于上,读者细细体会。

相当厚道 2011-02-07 14:38
只要没有表征,不恶寒就可以用大黄逐邪,仲景用大黄诸方皆以之为邪之出路。承气,陷胸汤,抵挡汤,大黄附子汤,皆以之为邪之先导。

相当厚道 2011-02-07 15:31
按:这是我80年代读过的一篇文章,至今记忆犹新,并且一直在临床上指导我治疗中医的痿证,很实用,故再录出以飨读者。
   我早年曾诊治洛江何某,初患腰背疼痛难以屈伸,诸医皆以风寒湿痹论治,投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小续命汤之类,愈服愈剧,且日趋佝偻,身踡难伸,整日疼痛不休。初诊时,亦认此证初起应属寒痹,其所服诸方无效者,因寒痹不解,内著于骨,骨痹不解,复感于邪,已内舍于肾矣。《素问痹论》谓肾痹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颇似何某之证。乃取《类证治裁》安肾丸方意,以温肾壮阳为主,加减调治。
   时过月余,毫无效验,症状有增无减,我乃问询于太老师董樨菴先生,董老精于医学,寡于言词,善于启发后学进行独立思考。告我曰:“治痿者独取阳明。”我始悟及《素问?痿论》中明言“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一段。其佝偻身踡,非腰脊不举而何!此证是痿而非痹,是热而非寒,热以寒治,滥用温燥,消烁精髓,使骨更枯而髓更减,安得不日益加重。
   经董老指点,认证虽确,但对于肾热骨枯之骨痿,何不取少阴而独取阳明?仍惑然不解,乃再询于董师,董老厉色以告日:“《内经》中早巳言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我退而再思,悟及阳明乃五脏六腑之大源,阳明得养,五脏六腑均得受益,筋骨关节自能荣润之理。然处以何方?犹豫不定。再请教于董师,董老声色俱厉曰:“良工只能示人以规矩,不能令人巧,学问之道,不思则枉矣!”我唯唯而退,清夜思之再三,恍然大悟。夫阳明者胃也,润者滋养之义,肾气热骨枯髓减,与热甚伤津同义。津亏液涸,不得用苦燥清热,当以甘润生津,主以益胃之剂,则宗筋得润,筋骨关节自得通利矣。于是以大剂益胃汤为主方,加入葛根。山药。不数剂而腰积脊疼痛大减,乃守服原方月余,患者疼痛虽除,但腰脊仍佝偻,难伸。我又反复捉摸,认为此等筋骨痿废之证,益胃固属滋其本源,但总感源远而效迟。肝主筋,肾主骨,如仿益胃汤意加入养育肝肾柔润筋骨之品,标本兼治,当冀其取效稍速。乃于原方中加入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白芍以养肝肾之阴而加强荣润筋骨之力,并以黄柏坚阴撤热,桑枝柔润通利。不数剂即感腰脊部位有活动之势,愈服愈感灵便,终致腰脊直伸,俯抑自如,欣然返回原籍。通过此一案例我认为“洽痿独取阳明”之“独”字应作主要解,即主以益胃,兼养肝肾,疗效则更为显著。
   其后,我凡遇痿证,多以益胃而兼养肝肾之法常获显效。如诊治一女病人,25岁,先发白淫过多,手足麻木,渐至腰脊不举,下肢瘫痪,并伴有口苦,小便黄少等症,曾西医诊断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诊其尺脉虚数,我认为,此必得之相火亢旺,入房太甚,故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和白淫。肝肾同源,肾火旺则肝气热,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肝热伤筋,筋膜干则筋急而挛,故足痿不能任地也;且肾气热则骨枯髓减,腰脊不举,故有骨痿之证。肝肾郁热故小便黄少。此种筋骨并痿,亦应本治痿独取阳明之义,用益胃兼养肝肾之法。乃以生地、麦冬、天冬、石斛、淮药、百合、菟丝子、枸杞、玉竹、白芍、牛膝、黄柏、甘草等调治,续服数十剂,终于恢复正常。
   我不独治痿取阳明而兼养肝肾,即素禀阴亏,筋脉失养,或热甚伤筋,或因阴亏而过服香燥药,以致筋脉强急者,亦常用此法取效。如广汉黄某,女,30岁,患肩背疼痛,医以风湿论治,渐至颈项强硬,不能反掉。患者自诉,口苦易怒,口中乏津,再查其舌,光红而绛。我认为,此必素禀肝阴亏损,热从内生,加之过服风燥药物,以致筋失濡养 。乃检视原服诸方,果为羌、独、防风之类,,遂处以益胃二至加刺藜、丹皮、葛根、蚕砂、知母、白芍,2剂后诸证若失。
   我子克淦在临床中亦常遇此类证候,均本此治法增损获效。如本市沈某,女,50岁。先感腰膝酸痛,求医均以风寒论治,用麻、桂、细辛等药,渐致腰膝弯屈,强硬难伸,扶杖行走均感困难。乃细审之,知其肝肾阴亏证状俱在,且有不思饮食,小便黄少,舌苔黄腻等湿热象征。遂用益胃兼养肝肾之法调治,处方以益冑、二至、六味地黄丸,加入知母、芦根、冬瓜仁,4剂后诸症消失。
   阴虚筋脉失常,所致之肌肉关节强硬,与风寒湿痹证颇相类似,每易混淆,故当注意辨别,方不致误。(李斯炽医话----四川)

相当厚道 2011-02-07 15:37
“神疲欲寐,往来寒热,恶寒甚重,渴不欲饮”应该是辨证关键,火神派讲一片火热症候中有一阴症,当深究这一症之病机,上面的几个症候就应该是其中的阴症。热象是郁热,气机正常后郁热自消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06
汗后漏汗知津亏,津不养筋肢曲难,加附子温阳以复津,【身热额冷,口苦口渴,渴不欲饮】实有画龙点睛之妙。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07
男,40岁,自汗畏风,虽重衣不减,动辄汗出,头项不舒,乏力,食欲减退,已半年有余。X片示左侧肺部轻微萎缩。屡经医治无效。问其病从何起,答曰,去年秋大雨滂沱,房屋漏水,遂冒雨修理,即得病。一医输液七日,止,停液后又反复。于是又输,又减轻,停后又反复,于是者二月。更一医,以止汗之剂叠进,汗少止而无大效,而身体日衰。切其脉浮细,舌淡苔少,症为伤寒表虚兼阳虚证。

桂枝12、白芍15、炙甘草10、附子10、龙骨15、牡蛎20、生姜3片、大枣6枚。

3剂,后愈。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08
男,47岁,2009年10月14日诊,在饭店进食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半天十余行,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干渴,不呕,舌苔黄,脉浮数,辨为协热下利,投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45   黄连10   黄芩15   炙甘草10
                                             一剂
10月15日复诊:药后腹痛腹泻止,但胸中烦闷,喜呕,不欲食,舌苔黄白相兼,脉浮弦,考虑少阳证,投小柴胡汤:
柴胡24   姜半夏18   黄芩15    党参10    生姜15   大枣8   炙甘草8
                                                    一剂
10月16日电告愈。嘱清淡饮食三天让胃肠休息。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09
某女,80岁,主诉:胸闷,气短,水肿,十余日。
一诊2009年6月1日中午
望诊:面部浮肿呈紫色,唇青紫,颏黄,全身水肿,腰一下尤甚,烂肿如泥。手指,脚趾青紫。盖一棉被,腹部用热水袋外敷。
闻诊:语声低微。
问诊:平时怕热(我诊时盖一棉被,少腹用热水袋外敷)。自汗,盗汗,动则益甚。胸闷,气短,倦怠无力,少气懒言。无食欲,胃部胀满,渐往上来。口渴喜冷饮(喜吃冰棍,细询问原在早晨吃一冰棍,后胃痛),咽痛。大便干(原大便时干时稀),无尿(24小时不超过100毫升,原小便频数,没有遍数),嗜睡(自述真不开眼睛),恶梦不断。
切诊:手脚凉。腰膝部按之凹陷不起。
舌脉:舌紫绛,无苔,润。寸口脉结弱,跗阳脉弱,太溪脉弱。
该患是在佳木斯治疗三天后,回到本县,继续治疗一周后(消炎药,强心剂,利尿剂),突然无尿,全身水肿加重,化验的指标不够肾衰,做透析的指标。群西医束手无策,已停药,停氧二天。家属等待送终。西医宣布死刑,遂来求助中医治疗。我就这样接手了此患者。
辨证分析:面部浮肿呈紫色,唇青紫,手指,脚趾青紫---此乃心衰已露端倪。
                  无尿(24小时不超过100毫升,原小便频数,没有遍数)全身水肿,腰一下尤甚,烂肿如泥---此
                 乃肾衰可见一斑。
                 颏黄---1,额心,鼻脾, 颏肾,左腮肝,右腮肺2,五色--黄主脾 。由此可知脾土克肾水。(此 乃逆候)
                 自汗,盗汗,动则益甚。胸闷,气短,倦怠无力,少气懒言盖一棉被,少腹用热水袋外敷嗜睡(自述真不开眼睛),恶梦不断。无尿(24小时不超过100毫升,原小便频数,没有遍数)手脚凉寸口脉结弱,跗阳脉弱,太溪脉弱。-----此皆阳虚之足征
               无食欲,胃部胀满,渐往上来。原在早晨吃一冰棍,后胃痛---此是脾阳虚之候
               口渴喜冷饮,咽痛——此乃真龙不潜,龙火上腾。(阴盛一分,龙即盛易分。阴涨一寸,龙即涨一寸。龙因水盛而游。)
          由上所见,此病是脾肾阳虚,阴盛隔阳----法当回阳救逆,温阳化气利水。
         急投四逆+真武+桂枝,砂仁,生龙牡,磁石。
          药:生附子10克 干姜20克 炙甘草20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桂枝10克 砂仁10克 生龙牡各20克 磁石20克。3付,水煎服。
         煎服方法:1500毫升水泡半小时,文火煎1小时,取500毫升。分四次服,每六小时服一次,24小时不间断服。

          第一付第一服时间是:2009年6月2日子时(夜11点)(一阳发动之时)
服后12分钟后,舌尖略麻。尿两次,量不祥。打了一个非常响的矢气(其女述多年没听到这么响的矢气)
         第一付第二服时间是:2009年6月3日卯时(早5点)
服后大便,便了很多。尿了两次,量不祥。
           第一付第三服时间是:2009年6月3日午时(中11点)
服后大便,便成型,量比上次少。尿了两次,量不祥。该患自述轻松很多。
           第一付第四服时间是:2009年6月3日酉时(晚5点)
服后尿了三次,量不祥。(其女述量应该不少)(我嘱咐用器具接24小时尿液,但其女未听吾言)(我观其足面已经出现褶皱)
(今天是3号,5号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大病,久病之人遇节难过。我有所虑,时时观察,不敢疏忽大意。)
   未完待续。
   现2009年9月30日,该患还健在。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09
丘某,男,67岁,泮村人,2009年9月25日诊,素患慢支肺气肿,高血压。二周前感冒后出现咳嗽气喘,痰多稀白,平躺或活动时咳喘加剧,恶风,无发热,头痛,流清涕,小便清长,大便调,舌淡苔白腻多津,脉弦紧。BP160/100mmHg。前医静滴消炎药,症状不减反增。辨为太阳伤寒兼水饮。治以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
炙麻黄15    桂枝15   白芍15   干姜15    姜半夏15  
细辛8     五味子12    炙甘草10
                                          三剂
9月28日复诊:诸症减轻,BP140/90mmHg。效不更方,继投3剂。
10月3日三诊:诸症平,BP130/85mmHg,但仍觉恶风,为巩固疗效,投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苓桂术甘汤:
桂枝15   白芍15   茯苓20   白术15   厚朴15   杏仁15  
生姜10   大枣10   炙甘草10  
                                                 五剂
10月11日四诊:愈。问何药善后?方取五味子10克煎汤送服陈夏六君子丸。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10
今天小舅子来电告知他丈母娘已正常生活三月,问是否还要吃药?答先停药观察!
今年年初去岳父家,小舅子叫上我帮他丈母娘看病!一问病史方知其45岁,二年前应工作失意家庭不顺而患上抑郁症,经多家医院西药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去年年末尝试中医治疗亦无效!看方是黄连温胆汤加味。刻诊:情绪抑郁,神思迟钝,善悲喜哭,嗜卧少动,不喜见光,心中惕惕然悸动不安,失眠,头晕头顶阵阵烘热,昼轻夜重,经常自语鬼魅缠身,舌淡少苔,脉沉细弱。辨为阴阳两虚。投以炙甘草汤、桂甘龙牡汤合甘麦大枣汤加玫瑰花石菖蒲:
炙甘草30   党参15   桂枝12  生姜10  麦冬18  
生地黄20   火麻仁10   阿胶10   大枣10枚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浮小麦30  玫瑰花8
石菖蒲6
                       7剂
后多次来电述好转,告知守方。一直服至三月前电告能生活自理10余天了!岳父已外出挣钱!留家自守!嘱其再用上方!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11
玫瑰花在方中起到行气解郁,活血,调节稳定情绪的作用。花类久服耗气,我个人认为不宜长期泡服。浮小麦有除虚热之功,再者本地药店没有小麦,本想用面粉代之,但煮后浓稠不易服,加之浮小麦之功,故用浮小麦。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11
郭某,女,79岁,2009年10月10日就诊,述:耳鸣一年余,入夜尤甚,影响眠睡,时有头晕,视力模糊,口干渴,渴不多饮且喜热饮,二便调,舌淡苔白厚,脉滑,重按无力。他医屡投滋补肝肾或温补肾阳药无效,就在就诊前2天他医静滴以生脉氨基酸而耳鸣加重。余考虑为水湿上扰,阻遏清窍所致,投以五苓散加味:
桂枝15  白术15  茯苓15   猪苓25   泽泻30  
磁石30  石菖蒲6  蝉蜕5个
                                3剂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11
时有头晕,口干渴,渴不多饮且喜热饮.舌淡苔白厚,脉滑,这的确是水饮之证候.脉滑,重按无力是里阳阳虚啊,患者应是里阳阳虚水饮不化气,水气上冲之证吧,应以真武汤为上.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12
复诊:耳鸣改善不明显,改投真武汤加桔梗,磁石,菖蒲。2剂

相当厚道 2011-02-07 16:53
此民间中医,乃本人舅舅,已七十有余,自十四岁自学中医,熟读经典,早年治一病人,在多处求治断定不能医治,他却按中医辨证之法施治而愈,也因此而走红乡里,后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反复临床,治愈病人无数,苦于诊治经验难以付之于笔,试写几例早年诊治病例及其心得,让本人帮其整理,故也不敢怠慢,抽空整理几条如下,希望大家从中也能学其一二。

  论治人身之奇病
一、总论
   为医之道,必知其内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化生气血,精神与津液,又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贯通全身,运养四肢九窍,相联肌肤与筋骨;所以手能握,足能行,目能视,鼻能臭,觉而司呼吸,口能司饮食而司言语,二阴司其大小便的通调。全身知觉而能运动,气血之由来,是鼻吸天阳之养气,饮食五味则养血,气血互济,阴阳协调,百体受其精华,得身健神足,才能胜任日常工作。还要注意调和七情才不致内伤。古有傅青主先生诊病煮石头磨性调情之理,实为健身之法。
    阴阳有偏盛偏衰,出现气血失调、身失健,难保百病出现。医治之法,必借草木的阴阳调正人身,在用药之际,必慎重精祥,首在望闻问切四诊,把握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八纲辨证,分清汗吐下和温消补八法施方,和君臣佐使之宜,还必须明确伤寒论六经辨证,分经处方。为医者,必讲究医德医风之善,要提高识别能力,有时出现真寒假热错综复杂迷人眼目的假象,不然用药失误,有亡阴亡阳出现有误人命之险,临证之际,要胆大心细,慎重精祥。辨证必真随机应变,才能保民生健康。
    兹将辨明阴阳各症十六字,如下:(以供参考)
    辨阳症:张目不闭,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
    辨阴症:目眠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

   二、论瘀血夹水气积块症(探因施治)。
   一九六七年,流落于江西八一场,时有胡庚昌患病经就诊于全南县医院和八一场医院,其结论不明。诊见背部如紫色硬石一块若四寸许,无红肿、化脓,却剧痛难忍,近半月来,坐卧不安。之前八一场医院用注射器吸出的瘀血和水样夹杂物近一公斤,抽吸后,痛块柔软如前,但三天后,病势又同前,反复抽吸多次,病无好转。其兄胡仁慕名请我查治,究其病因,患者述半年前抬树过重,被压处有微痛感多天,未引起重视,后因再度过劳负重及受惊而成现状。深思病源,因抬树过重而损及皮内细小血管,当时因年轻力壮,正可胜邪,而不足以引起病患。而此次突受惊恐,又加上过劳及原患处再度负重,而使病处细小血管病损日增,今致血水不断外流,无处排泄,而胀满成块而痛。尽管前医反复抽吸,只能图一时之效。而今病至营血,正不胜邪,查脉来细涩,知其乃瘀血阻滞脉道,血流受阻而溢于脉外,故不除其瘀则不能止其血;而脾主运化、统摄血液,今因过劳及久治而不愈,脾气不足,失去统摄之力。则用攻补兼施之法:首日取花蕊石散用醋调服,使瘀血随从小便而出,且不伤其正气(有记载花蕊石化瘀止血使瘀血随小便而出且不伤及正气:出处记不详),第二日,再进服归脾汤加减补正以统其血;两法交替服用,十日后病情明显好转,紫块较前缩小一半有多。即变为一天消瘀,二天补正之法,随病情继用三补一攻,四补一攻之变法用药,共服药五十多日而愈。
     按:临证遇此等疑难之症,要善于细询问起病之因,再剖析致病之理,应证施治,方可迎刃而解。

三、老年伤津噎膈(食道癌)案
        1966年时住老家,时有邻村一刘姓老人患食道癌,在县医院医治半月无效,并动员其老去省城医院就治。因迫于病情及经济原因,只能回家病等待善后。于患者出院当日,患者之子因知我有医治之名邀我为其父一诊,诊见:患者面色痿黄,形体消瘦,说话无力,声音嘶哑,
述口舌干燥,吞咽时有梗塞而痛,查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涩。问及起病,乃半月前因多食狗肉和烈酒,继而出现烦燥,吞咽不畅,饮食难下。医学三字经有:“膈食病、津液干”之言,而患者素喜辛辣燥热之物,复又饮食过热过多,经年累月,伤胃积热,以致阴津日益枯槁,痰瘀互结于食道或胃口,逐渐而成此疾。思及起病不长,正虚尚不著,尚有可治之机,况以明病理,便告知家人可与一试。宗朱丹溪〈〈脉因证治-噎膈〉〉中指出:“血液俱耗,胃脘亦稿。”并主张采用“润养津血,降火散结”之法。用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为治;方用生地、当归、沙参、麦冬、玉竹、藕节、甘蔗汁滋阴养血,丹参、郁金、桔梗活血化瘀,略加半夏、威灵仙反佐降逆,甘草和中。煎成汁半碗,少量分多次服下,当晚尽剂,次日述口中似有津液上润,再如前法加减治疗一周,渐能进稀粥,前后调治余月而愈。
    记得有一次,我路过一村庄,见多人围观,进处一看,见多人作粗绳把一头水牛捆绑得四脚朝天,牛头被置于一树叉中固定。询问其因,才知是因水牛吞吃一红薯在咽,不上不下,主人怕水牛被红薯噎死,想用此法用手从牛咽中把红薯取出,但几经努力也无济于事。我见此情,脱口而言:此法不妥。不料众人拉我不放,急问我有何法, 便让拿鸡蛋二个,茶油二两,蛋调茶油中,撑开牛口灌下,随即被噎红薯随油而下,众人拍手称快。其实此作,乃中医治疗之生津润燥之法,而对于噎膈的阴津枯槁之证,恰用滋阴润燥诊治,少有不效者。今治其西医棘手之疾,却用中医之辨治而速愈,确乃医之妙法。

四,妊娠腰周剧痛证治
        1964年正月初三下午,成氏之妻因孕腰痛来请我去他家诊视,时值客人满屋,见我年轻而议论非非。患者十天前因过劳而觉腰痛,找一草医用祛风类药两剂,反痛甚并致多日卧床并不能转身。患者停经已三月,疼痛位于腰周,如腰带束痛,查脉象两尺搏指有力。当初分析可能为过劳而伤及带脉,又祛风药之过再伤损胞络,而致动胎。如治不得法,带脉不固,当引起胎漏、坠胎、小产。急以安胎为法,药用白术、黄芪、续断、杜仲、人参、红枣、升麻、寄生益气健脾,固肾安胎,用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养血安胎。服三剂而痛愈胎安,并能行走二里外看电影。从此案可见,临证施治当以辨证为主,更要善于审证求因,故是案当以固胎为先,胎安而痛自愈。


五、流注证治一案
      1993年冬,有麻田乡黄家湾村患者黄太召,男,40岁。足患流注由小腿前面向上扩发至大腿腹股沟处,其毒发共八处,弥漫无根。患者因此病多处求医多年不愈,曾在一医院诊治,劝其最好截肢以免扩散至全身而无法医治。故患者转投我处求中医诊治。诊见疮毒从胫部至痿中穴,又续延至股部,共有新旧有脓和无脓八处,细思病机,乃胆经积热,流入膀胱经脉,湿毒夹杂成毒向中流注而发。详理治法,当用清热祛毒之法,引毒之下行从小便而出,外治之方分三法:痿中穴处肿甚有脓处,用透毒排脓药物排脓;股部未成脓的则用软坚消瘀之药使其软化;而在患处的周围则用黄芪之类药外敷以保护正常肌肤不受脓毒外浸。上三法用药三天后,患者之妻来告病情大有好转,多处肿块已在消散,只有痿中穴处的毒势仍在继续扩大,其实这种趋势正合符我的用药法理,因为当时怕的就是毒气走散无根,而现已流注归宿根脚,转逆为顺;续用上法施治半月其病痊愈。
    按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纱科真诠》云:“流注发无定处,漫肿不红,连接三四处。”又《诸病源候论·流注候》云:“人体虚受邪气,邪气随血而行,或淫突皮肤,去来击痛,游走无有常所。”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而此病当初治不如法,却要用截肢来解决病痛,当为下法。而中医治疗此病更有其独到之处,通过辨证施治,透、软、攻、补集一炉,故半月取效。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bbs./) 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thread-42922-1-1.html

相当厚道 2011-02-08 15:59
在我的《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一书中,我们在详谈了学习经络辨证的重要性及学习经络辨证的方法后,还逐经讲解了一些精彩的以经络辨证为主要辨证方法的临床案例,相信读过该书的学友们对经络辨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要学好、用好经络辨证,仅有以上的基本知识是不行的,应当加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经络辨证,仅熟练地背会经络的循行路线还远远不够,为什么?因为一经循行经过多个部位,而一个部位有多条经脉通过,况且经别、经筋的分布还有不同;有一经出现多个部位病变,而一个部位的病变又常涉及多经。因此,要想真正掌握好经络辨证,必须对人体的各个部位通过的主要经脉、经别、经筋等要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辨证。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讨论分部经络辨证。讲解的基本思路是先例举某个人体部位,然后归纳所过主要经脉,再对其主要的病症加以归纳,并以病案分析加以辅助理解,加深记忆。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大家对经络辨证的掌握会有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们还是先看几个使用分部经络辨证的内科病案,并谈谈如何学好分部经络辨证。
一、学好分部经络辨证,必须掌握好各经主治病候

曹某,男性,60岁。长沙某医院退休的西医主任医师。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前臂疼痛、胸痛反复发作一年余。看遍了湖南长沙的各大西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只有一家医院下了个“臂丛神经炎”的诊断,治疗一年多,病情毫无缓解迹象。
每次发病都很有特点:先感到右前臂掌侧腕关节开始疼痛并向上发展,渐至前臂掌侧,并出现肘关节拘挛,接下来就是感到胸骨后中下部位向右牵拉并疼痛难忍,其后感左臂内侧疼痛,每发持续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不等,每天必发,发则手指发凉发青,常呈冷痛,常喜以热水袋温熨疼痛部位,口干,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弦。发病多因劳累、受寒而诱发。平素喜抽烟。
先请大家想一想,这个病人用什么辨证方法进行脏腑经络定位合适?为什么要进行脏腑定位?对中医学得好的人来说都很清楚,如果辨证做不到对病位进行精确定位的话,其处方必然不会有很好的针对性,临床疗效可以说会大打折扣。我们学过的常用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其中脏腑辨证用于内科杂病,但对此种病症似乎无法进行脏腑定位;六经辨证用于外感病辨证,此病非外感病,亦不适宜;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用于温病辨证,与此症更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这个病症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辨证呢?如果我们对经络学说掌握得很好的话,对此种病症进行精确辨证、处方用药其实并非难事。
先看看上肢的内侧有哪些经络循行?
众所周知,上肢的内侧有三条经脉循行,内侧前缘为手太阴肺经,后缘为手少阴心经,中间为手厥阴心包经。见图1-1。
图1-1
上肢内侧经脉循行
内侧有三条经脉,该如何确定病位是在肺、在心,还是在心包经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经脉的所主病证要有清晰的了解,这部分的内容在《步入中医之门2——被淡忘的经络辨证》一书中已有详尽的描述。
《灵枢·经脉》篇记载,手少阴心经“是动病”症状有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出现的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是主心所生病”有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症状。手厥阴心包经“是动病”症状有前臂和肘弯掣强拘急,腋窝部肿胀,甚至胸中满闷。手太阴肺经“是动病”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这样一看,肺经、心经、心包经三经均可出现上肢内侧的疼痛,也可出现胸闷或胸痛的症状。似乎还是不能做到最后的脏腑定位。以前我们说过,经络辨证只是病症的空间定位,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尚需结合其他辨证,对于内科杂病来说,尤需结合脏腑辨证。
肺主气,司呼吸,其病多有气机变化的兼证,因此,一般肺经病可见到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气上逆而不平、喘息气粗等病症,而此病人均无,所以可以考虑排除肺经病变为主。
心主血脉,主神志,其病多有血脉、神志方面的佐证。患者发病有胸骨后疼痛,亦即心痛。心主血,一般地说,痛则不通,臂痛当考虑心经血脉瘀阻,因此,定位在心与心包经。为何要考虑心包?古人说,心不能受邪,一般是心包代之受邪。所以有心主二经之说,即心主管厥阴心包经与心经。也可以说患者从脏腑定位来说病位在心与心包经。
定位即明,接下来就要进行病因辨证,患者发病多因劳累、受寒而发,发则手指发凉,发青,呈冷痛,常喜以热水袋温熨疼痛部位。当考虑气虚、阳虚。结合经络定位,其病机当为心气心阳虚衰,血脉瘀阻。舌苔黄腻与证不符,此患者长期吸烟,为假苔。处方如下:
桂枝6g,制附片6g,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5g,丹参20g,乳香6g,没药6g,旋覆花10g,茜草10g,玄参10g,生地黄10g,5剂。
方用桂枝、制附片温通心阳,黄芪、太子参益心气,活效通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肝着汤(旋覆花、茜草)辛润通络,玄参、生地黄益阴克制附、桂辛燥之性,
2009年3月30日二诊:右臂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以夜间为甚,偶有胸闷,每发胸部牵拉痛好转,持续时间短而轻,左臂已不痛。仍痛后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
炙甘草30g,生黄芪30g,白参5g,桂枝10g,仙灵脾10g,仙茅6g,鹿角霜15g,当归15g,红花6g,旋覆花6g,茜草10g,柴胡10g,枳实10g,生白芍15g,7剂。
此方与上方**完全一致,方用炙甘草、生黄芪、白参益心气,桂枝、仙灵脾、仙茅、鹿角霜温通心阳,当归、红花、旋覆花、茜草辛润通络,活血通脉,四逆散理气,气行则血行。
2009年4月7日三诊:右臂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已1周未发,最后一次发作时未出现胸痛、左手臂疼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
生黄芪30g,桂枝10g,当归20g,制附片6g,磁石30g(先煎),细辛3g,白参5g,生地黄15g,生白芍30g,丹参15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个,5剂。
其后以此方加减,前后用方共60余剂,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有意思的是,2010年1月上症再次复发,尽管多项检查未发现阳性实验室指标,静息心电图正常,西医亦未做出明确诊断,但我从中医的理论出发考虑,一直认为其心脏有问题,于是陪其上下4层楼后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电图反映心脏下壁、前壁导联的ST下移都大于2mm,很显然,患者存在劳累后冠脉痉挛。患者右肢痛-胸痛-左上肢痛其实就是冠心病的特殊表现,也就是说,该病人冠心病首先表现出来的病症在经络上,从某种程度上说,经络辨证很能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的病变。
清代徐大椿说:“治病必分经络脏腑,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有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愈治而愈深矣。故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而又知其七情六淫所受所因,然后择何经何脏对病之药而治之,自然见效。”信不诬也。
二、学好分部经络辨证,是明析多脏兼病不可缺少的
有一经之病在多个循行部位表现出临床症状,如我们说过的白塞氏综合征,出现眼、口腔、外阴多个部位溃疡,其不同的病变部位都集中在足厥阴肝经上。但也有一种疾病出现多个经脉病症反应,从这些病理对应入手,我们可以做到更加精确的脏腑定位、更加全面地把握病机,从而大大地提高临床疗效。下面我们看一个实际病例。这个病人是长沙陈勇老中医赴美国探亲前拜托给我的。
赵某,女性,70岁,患冠心病20余年,2009年3月16日来诊,说“去年心绞痛发作得厉害,湘雅医院在我的心脏右室的供血血管上装了两个支架”,8个月后病情再度发作加重,每天下午5-7时、夜间频发心前区闷痛,每日发作在3~5次以上,发作的时候,先感到右手虎谷胀痛,然后沿着手臂内侧前缘向上发展,随后心前区闷痛。心绞痛缓解,右上臂酸胀也跟着缓解。同时,伴气短乏力,心悸,劳累则心绞痛必发,每次大便也必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患者的临床诊断很清晰,为冠心病心绞痛。但其临床表现与一般的病人大不相同,一般的心绞痛病人发作多是心前区阵发性闷痛或绞痛,向左上肢放射。仅用脏腑辨证来说,根据患者气短乏力,心悸,劳累则心绞痛必发,每次大便也必发(费力耗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一般初学中医的人可能就会辨证为心气亏虚、血脉瘀阻。
如果这样辨证,患者每次发病出现的“右手虎谷胀痛,然后沿着手臂内侧前缘向上发展,随后心前区闷痛。心绞痛缓解,右上臂酸胀也跟着缓解。”这一组病症就不好解释了,因手臂内侧前缘并非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而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实这一组症状对这个病人来说,是辨证的关键所在。我们先来看看手太阴肺经在上肢的循行。《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即手太阴肺经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正合患者臂痛的部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患者这一组症状表现在手太阴肺经,结合气短、乏力,每次大便也必发(肺与大肠相表里,劳则耗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以断定此患者不仅存在心气虚,同时也存在肺气亏虚。心肺都气虚,当责之宗气亏虚,为什么?宗气司呼吸以贯心脉,宗气不足,不能贯心脉,心气不足,无力运血,心经肺经血脉瘀阻,就表现出肺经、心经的症状来,血脉不通则痛也。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心悸气短,心气虚也;右臂胀痛沿手太阴肺经上行,当为肺气虚,气虚不能行血脉。心肺气虚,当补宗气,处方当以升陷汤合丹参饮。用方如下:
生黄芪30g,白参5g,升麻3g,柴胡5g,怀山药15g,桔梗10g,丹参20g,砂仁5g,檀香6g,当归20g,炙甘草10g,5剂。
方以升陷汤大补宗气,丹参饮活血通脉,全方共奏益气活血之功,取效当捷。
2009年3月21日复诊:言服上方,病情大为缓解,5天只发作心绞痛2次,疼痛程度很轻,且持续时间很短,乏力明显好转,舌脉同前,遂予上方加葛根30g、何首乌10g。再进10剂,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可见掌握分部经络辨证,注意辨识多经并病,是临床准确把握病机不可缺少的。故宋·窦士材《扁鹊心书》说:“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经络为识病之要道。”
三、学好分部经络辨证,不可忽略与脏腑辨证相结合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熟悉经络辨证,常可以使我们的诊治思路得以很好的拓展。我们先来看一封求诊信:
昨天有幸在书店看到您的《步入中医之门》,买回来看了几页后就被内容吸引住了,我相信中医,但中医却不能解决我女儿上课嗜睡的病情。也找遍了全国名中医,但似乎都不能给我一个好的答案,我也研究过他们的药方,但似乎都没有您所提到的经络辨证,而我恰恰认为我女儿长期的嗜睡可能正是因为没有经络辨证施治以致吃了一年半的中药却没有明显效果所致。您的书我看懂了,但又全没看懂,我认为我女儿可能是足阳明胃经病候,但又不够专业,我救不了她,而别人又不相信经络辨证,所以别人也救不了她,现在也只有你能救她了!
我女儿现年9岁,以前活泼可爱,也非常上进、要强,因为瞌睡缠身,喝了近一年半的药却没有一个尽头,而瞌睡却让她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这将毁了她一生,作为父母的我们实在心痛,所以无论如何您百忙之中一定救救我女儿。
无论如何,请毛教授百忙之中给予关心,如果方便的话,告知您的联系方法。
谢谢!
一个没有办法的父亲:×××
病情介绍约五千字,归纳后主要症状如下(均系原文):
“女儿,现9岁多,5岁时就有一上车就睡觉的习惯,2008年春季开始夜里喜欢趴着睡,(以前喜欢侧睡、仰睡),并无其他不良反应。但从5月份开始,老师反映小孩上午上课打瞌睡(一般晚上8:45睡,早晨6:40起床,但晚上喜欢看电视,看到电视就吃饭不香、脾气不好、易生气),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小孩。我们发现小孩放学后表现得很疲惫、总想睡觉,大笑及饭后一不小心双腿打软、跌倒或瘫坐在地上(一般做完家庭作业后特别明显、天气不好时这种症状也较突出)。”
“天气转冷,小孩瞌睡加重,现在上午上学打瞌睡、上午上课至少两节课有打瞌睡现象,上午、下午放学路上仍打瞌睡,而且会容易跌跟头。小孩夜里喊冷,会夜里醒来,手脚有点凉。有时舌苔发黄。”
“动脑筋也显得易累,做完作业后似乎有行为定向障碍,手脚无力、走路、拿东西都不太稳,如果没有吃饭、做作业,则所有的症状无论何时都不会发生。”
“曾有弄舌、吐舌习惯”。
“夜里将被子蹬开,夜里一入睡就开始做梦,同时腿动、手动、眼动且睁开(自己不知道),又象受了惊吓一样,脚大趾象蛇一样扭动,这种状态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夜里做梦时,有时会发怒、叫喊、舞动双手,有恐惧感。”
“小孩跟我讲,以后不看怕人的电视了,她说以前电视中的木乃伊画面现在也很害怕,夜里老是做梦,以前是恶梦,比如木乃伊、骷髅什么的。”
嗜睡症从中医的解释来说,最常见的病机是脾虚痰湿内阻和阳虚。患者在来信当中把一年多的处方都展示给我,治疗**不外健脾燥湿、温阳,但均未取得明显的效果。该如何辨证呢?”
我未及时给患者回信,反复阅读病情介绍,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了解详细病情,思索寻找辨证的入手点。其中患者入睡后“脚大趾象蛇一样扭动”这一特殊症状引起了我的重视,由此,展开思考,思路豁然开朗!把患者的病位定在足厥阴肝经!
这就要我们对足大趾的经络分布要有了解,对经络比较熟悉的学友都知道,《灵枢·经脉》篇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也就是说足大趾主要有两条经脉起于该处,一是足厥阴肝经,一是足厥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都起源于足大趾,为什么定位在肝,而不在脾?
有一点,是学习经络辨证必需牢牢记住的,那就是经络辨证只能做到病机的脏腑定位,进一步精确把握病机,常常要与其他辨证方法互参,其中尤以脏腑辨证为重要,这是分部经络辨证最为要紧之处。
首先,尽管脾足太阴之脉也起于大趾之端,脾主健运,但患者并无脾失运化的相关症状,如纳差、腹泻、水肿等症状,患者前期的治疗,长期使用了健脾化痰祛湿的方法也没取得疗效,也否定了患者病位在脾的推断。
那么从肝入手能解释通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的病机吗?我们来看看:
1.小孩曾有弄舌、吐舌习惯,当从肝风、心火考虑。
2.足大趾曾在睡时出现不停地扭动,动者属风,大趾为肝经起点,可从肝风考虑。
3.疲惫、总想睡觉、大笑及饭后一不小心双腿打软、跌倒或瘫坐在地上。肝主筋,为罢极之本,罢者,疲也。
4.孩子睡觉的样子就象是受惊吓的样子,如腿一惊一惊的,说明小孩的睡眠质量很差,可能出现睡后疲劳难以恢复,从而嗜睡,肝主藏魂,受惊恐则魂魄不安,是有上症。
5.思考则易睡,肝主谋虑,肝气不足,则谋虑不能,思则劳神耗气,故思考则易睡。
结合脏象、脏腑辨证这么一分析,患者的症状基本上都可解释通了。“天气转冷,小孩瞌睡加重,……小孩夜里喊冷,会夜里醒来,手脚有点凉。”说明患者存在阳气不足。且患者家属发来的舌质照片显示出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综合分析,断为肝之阳气亏虚。由此,治疗**应定为温补肝阳。
在治疗上我的看法是,患儿长期入睡不安,恶梦甚多,先让小孩获得好的睡眠质量,看是否能改善白天的嗜睡,此为变法。方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小柴胡汤。2009年12月10日第一次开方如下:
桂枝10g,生白芍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生姜3片,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柴胡10g,法半夏10g,黄芩6g,党参15g,5剂。
2009年12月14日家长回信:
“毛教授,我是怀着比较轻松的心情给您写这封邮件的。您10日的处方目前已服用三剂,从第一剂开始,小孩夜里睡觉踏实多了(可以用立竿见影来描述),夜里入睡深多了,呼吸声均匀多了(以前总是听到呼气的声音,听不到吸气的声音,)现在也不怎么发火了,嗜睡似有减轻,但仍容易疲劳,容易鼻塞。从2008年5月到现在,我是现在才看到中医的希望的,真乃真正的神医!在此先受我一拜!谢谢了!”
2009年12月16日来信:
“我这几天比较开心,小孩下午不瞌睡了,早上也就是一节课,做作业时也开始有思路了,我真的很开心!”
这个病例是一个很常见的嗜睡症。在向我求诊前,在多家西医院检查过,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疾病,西医对此无特殊好办法,建议求诊中医,在长达年余的求诊过程中,几乎都没有离开温阳、化痰祛湿的常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在无效的情况下,作为医者缺乏思考,对一些特殊的症状未加以注意,我想如果大家和我一样,对“脚大趾象蛇一样扭动”这一特殊症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也能很好地分析病机,找出症结所在。因为在这个病例的分析中,除经络辨证外,其他所用到的理论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学到的,相信大家都非常熟练地掌握了。
可见,把握患者的一些独特的临床表现,运用分部经络辨证,能很好地拓展临床思维,掌握好分部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可以使很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相当厚道 2011-02-08 16:00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确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主诉来就医,况且历代医家皆认为, “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治”,“肺受病易,药入肺难”。再观古人医学著作中,对咳嗽之症,亦多议论详恳,其用心良苦可知。由此可见,肺者,病易而治难。所以,对咳嗽的诊治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中医学认为肺主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在变动阴为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素问·咳论》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但是,《素问·咳论》又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独肺也。”说明不但肺本身受邪时可以发生咳嗽,而是五脏六腑有病,波及到肺时,均可以发生咳嗽。清·程钟龄对前人关于咳嗽的论述进行了归纳,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做了一简明的比喻,他说:肺“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钟其能保乎。”这一譬喻,对咳嗽之由和治咳之法,均做了扼要的阐述,后人多从其说。清·陈修园又对咳嗽的标本先后做了简明的阐述,他说:“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他脏,此肺为本而他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伤他脏,故必由他脏以及肺,故他脏为本而肺为标也。”可见咳嗽一症,包括很广,牵涉面很大,治疗时如不辨病因病机,不探求标本表里,不运用辨证论治方法,而只用所谓止咳、止嗽的药物去对症处理,则会耽误病情,轻则迁延难愈,重则变症百出。所以治疗咳嗽,必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分辨外感、内伤及虚、实、寒、热,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中医学对咳嗽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但文献浩如烟海、方药杂多,初学之人常因无所适从而感到不易掌握,疗效亦常不理想。因此,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把治疗咳嗽的方法概括为宣、降、清、温、补、润、收七***则。现将其临床运用和变化方法介绍如下,谨供参考。
1  宣
1. 1  名义 宣寓有宣散、宣发、宣通、宣畅、开宣、通宣、疏宽等意思。宣法是用宣散发表,疏宣肺气,宣通郁壅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亦含有前人所说“宣可决壅”之意。
1. 2  机制 肺窍清虚,喜宣通而恶壅塞。肺感于寒,邪搏于气,气壅不得宣发,故咳喘上气。《诸病源候论》说:“肺主气..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否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短气也。”朱丹溪亦曾说:“肺主皮毛,人之无病之时,荣卫周流,内气自皮肤腠理普达于外。一或风寒外束,则内气不得外达,便从中起,所以气升痰上,故咳嗽。宜用辛温辛凉之剂以发散风寒,则邪退正复而嗽止也。”李中梓也曾说:“自表而入者,病在阳,宜辛温以散邪,则肺清而咳愈。大抵治表者,约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如五脏生成
篇所谓肺欲辛是也。”另外,肝气不舒,情志不遂,气机久郁,可致肺气月贲郁,不得宣畅,而胸闷胁胀,郁气上逆作咳。正如《内经》所言:“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亦须治以宣畅气机,以除郁月贲而咳自止。
1. 3  宣法方药举例
1. 3. 1  辛温宣化法 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嗽,常兼有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白痰、脉浮等。常用方剂如杏苏散(杏仁、苏叶、桔梗、枳壳、前胡、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甘草、百部、陈皮、紫菀、生姜)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 。
1. 3. 2  辛凉宣肺法 适用于感冒风温、风热,温邪袭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常兼有微恶风寒、发热、口渴、脉浮数等,常用方剂如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 、加减银翘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荆芥穗、牛蒡子、浙贝母、杏仁、淡豆豉、生甘草) 。1. 3. 3  宣郁理气法 适用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胸中气机不得宣畅影响到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证见咳嗽,胸闷,脘胁痛胀,生气则加重,喜长吁,性急躁,脉弦等。常用方如加减疏气饮子(厚朴、紫苏梗、青皮、陈皮、大腹皮、瓜蒌皮、桔梗、枳壳、半夏、茯苓、香附、炙甘草) 、加减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白芍药、紫苏、橘皮、杏仁、桔梗、地骨皮、桑白皮、浙贝母、黄芩) 。余如常用的疏肺、开肺、宽胸理肺、通宣理肺等也都属于宣的范畴,甚至吐涌、取嚏亦为宣法,不一一详举。宣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桔梗、荆芥、苏叶、马勃、防风、陈皮、前胡、麻黄、桂枝、细辛、金银花、薄荷、牛蒡子、浙贝母、射干、生姜、葱白、淡豆豉等。
2  降
2. 1  名义 降寓有下降、下顺、下气、下瘀、肃降、降火、降痰、降逆等意思。降法是用肃降下气、降气化咳、降火肃肺、肃降祛瘀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2. 2  机制 肺主秋令,有肃降功能,喜清虚和降,苦气上逆。如《内经》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苦即有降下之意。肺中如有逆气、痰浊、逆火、瘀血等阻滞气道脉络,导致肺失清肃,气逆不降而生咳嗽,治宜用降法。《心法附余》中曾说:“肺为华盖,凡饥饱劳役、喜怒、忧恐,与夫饮醇醪,食厚味,则火升痰上而伤于肺,亦作咳嗽,宜降火豁痰之剂,则火降痰消而咳止也。”《诸病源候论·久咳逆候》中说:“夫气久逆不下,则遍身面皆肿满,表里虚气往来乘之故也。”《仁斋直指方》说:“江流滔滔,日夜无声,狂澜激石,不平则鸣。所以咳嗽者,痰塞胸脘,气逆不下,冲击而动肺耳。”《心法附余》说:“肺主气,运行血液,周流一身..有升无降,为咳为喘。”另外,用力过度,努责伤肺,或胸受跌打,可致肺部瘀血,气道瘀阻, 肺失肃降而生咳嗽, 治疗亦须肃降祛瘀之法。
2. 3  降法方药举例
2. 3. 1  降气化痰法 适用于肺气月贲郁,痰浊不降,肺失肃降而致的气逆咳喘诸症。常用方如苏子降气汤(苏子、厚朴、陈皮、半夏曲、前胡、沉香、当归、甘草、生姜) 、加味沉香降气汤(香附、陈皮、苏子、桑白皮、砂仁、沉香、桔梗、莱菔子、炙甘草) 。
2. 3. 2  豁痰肃降法 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懒食,痰涎壅盛诸症。常用方如三子养亲汤(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 、加味半瓜丸(半夏、瓜蒌仁、贝母、桔梗、枳壳、知母、杏仁、橘红、葶苈子) 。
2. 3. 3  祛瘀肃肺法 适用于胸背仆跌损伤,瘀血内阻所致的咳嗽。这种咳嗽往往久咳不愈,夜间较多,胸背受伤部隐痛等。常用方如桃仁散(桃仁、桑白皮、茯苓、橘络、紫苏梗、紫苏叶、槟榔) 、加味当归饮(大黄、当归、苏木、生地黄、赤芍药、桔梗、贝母) 。余如通腑降痰、泻痰逐饮等, 亦均属降法, 不一一
详举。降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苏子、杏仁、桃仁、旋覆花、白前、沉香、半夏、川贝母、枇杷叶、瓜蒌、地骨皮、槟榔、莱菔子、青礞石等。
3  清
3. 1  名义 清寓有清凉、泄热、清燥、泻火的意思。清法即是用清泄肺热、清气化痰、清肺泻火、清燥救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亦兼有前人所言“寒可胜热”、“泄可去闭”之意。
3. 2  机制 肺为娇脏,其性风思凉,畏热怕火,易被热邪所伤。如《内经》所说:“ ..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故温热、火邪、燥热、暑热、痰热等邪气伤肺,肺体不清,肺失肃降而致咳嗽者,须用清法清泄肺热、清肃上焦以治疗。朱丹溪曾说:“若夫气动火炎,久咳无痰,又当以清热润燥为先..世人徒知肺主皮毛,外感风寒为寒,殊不知传里郁久变为热也,况肺为华盖、而五脏六腑火自内起,熏蒸焚灼,作咳嗽者,亦良多矣。”《医学入门》中说:“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嵩崖尊生书》说:“肺金本清,虚则温,甘苦清之。”
3. 3  清法方药举例
3. 3. 1  清热化痰法 适用于肺热痰多的咳嗽。证见咳嗽,咽痛口渴,痰黄稠难出,便秘,脉数等。常用方如清咽宁肺汤(桔梗、栀子、黄芩、桑白皮、前胡、知母、生甘草) 、清肺汤(黄芩、桔梗、茯苓、桑白皮、陈皮、贝母、天门冬、栀子、杏仁、麦门冬、生甘草、当归) 、清肺化痰汤(黄芩、栀子、桔梗、麦门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 。
3. 3. 2  清燥养肺法 适用于肺燥咳嗽。证见干咳少痰,咽干,咽痒,少津,甚或痰中有少量血丝,舌干唇燥等。常用方如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淡豆豉、栀子皮、生梨皮) 、四汁膏(雪梨汁、藕汁、生萝卜汁、生薄荷汁,加糖慢火熬膏) 。
3. 3. 3  清泻肺火法 适用于火热咳嗽。证见咳嗽声高,痰黄黏稠,甚或味臭,口渴牙痛,唇裂鼻干,咽喉肿痛等。常用方如二母宁嗽汤(生石膏、知母、贝母、栀子、黄芩、瓜蒌、茯苓、陈皮、枳壳、生甘草,可去陈皮加玄参) 、清肺降火汤(陈皮、杏仁、桔梗、贝母、茯苓、黄芩、前胡、瓜蒌仁、生石膏、枳壳、生甘草,陈皮可改为桑白皮) 、石膏散(生石膏、炙甘草共为细末,冷开水送服9 g ,可酌加枇杷叶、贝母、桑白皮、桔梗、黄芩、栀子等。兼有大便秘结者,可重用瓜蒌,并将杏仁捣碎,同时加用生大黄、槟榔、玄明粉等) 。3. 4  清暑益肺法 适用于暑热伤肺,咳嗽气短,脉数烦热等。常用方如加减洗肺散(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沙参、杏仁、桑白皮、枇杷叶、六一散) 、加味玉露散(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天花粉、生甘草、桑白皮、枇杷叶、麦门冬、竹叶、五味子、桔梗) 、清肺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竹叶、党参、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甘草、乌梅) 。余如清化、清肺、清金、泻白,甚至通下泻火、清肺抑火等,亦属清法,不一一详举。清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桑白皮、栀子、生石膏、寒水石、黄芩、知母、青黛、滑石、青果、桑叶、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锦灯笼、芦根等。
4  温
4. 1  名义 温寓有温肺、温化、温中、温纳等意思。用温肺化痰、温肺理气、温阳化饮、温中化痰、温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即称温法。前人亦有“热可去寒”之剂。
4. 2  机制 肺性本凉,易受寒邪侵袭,形寒饮冷皆可伤肺而致咳嗽。脾肺阳虚,痰饮不化,水饮犯肺亦可导致咳嗽,肾阳不振,也可使肺中寒冷,肾不纳气,致肺气逆上而不降,均可发生咳嗽。这均需用温法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劳者温之”、“寒者热之”。《外台秘要》说:“冷嗽者,年衰力弱,体气虚微,如复寝食伤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将息以温,兼进温药,则当平复。”《医心方》中说:“若有本性非热,遇诸冷缘而得嗽,触冷便发,遇热即可,此是冷嗽也。”《痰火颛门》说:“大抵咳证只宜温平,肺号娇容,药味少凉即寒,稍燥即热,治咳方禁用辛燥,学者不可不知。”《医说》说:“寒嗽痰薄,宜服热药。”《杂病广要》引《治病治法秘方》说:“伤冷咳嗽,身不憎寒发热,得之脾胃受寒,传入于肺,遂成寒嗽,嗽甚则吐白沫而多呕。此当先用温药,其脾胃..”肾阳虚者,也可使肺中寒冷,肾不纳气、肺气不降,水饮上犯而咳嗽,治宜温肾纳气、温阳化饮之法。
4. 3  温法方药举例
4. 3. 1  温肺化痰法 适用于肺寒咳嗽,吐痰白稀或凉。常用方如温肺汤(干姜、半夏、杏仁、陈皮、甘草、细辛、阿胶、生姜、大枣) 、八味款冬花散(桑白皮、苏叶、麻黄、款冬花、紫菀、五味子、杏仁、炙甘草) 、苏子汤(苏子、干姜、半夏、肉桂、人参、橘皮、茯苓、甘草等) 。
4. 3. 2  温肺行气法 适用于肺寒,气机不畅而咳嗽上气,胸膈不利。选方如加减三奇汤(陈皮、桔梗、青皮、紫苏、半夏、杏仁、枳壳、厚朴、干姜、沉香) 、九宝饮( 陈皮、杏仁、麻黄、桂枝、桑白皮、薄荷、苏叶、大腹皮、甘草,酌加旋复花、苏子等) 。
4. 3. 3  温中化痰法 适用于形寒饮冷,脾肺俱寒,咳嗽吐凉痰稀涎。常用方如半夏温肺汤(半夏、茯苓、细辛、干姜、肉桂、桔梗、陈皮、旋复花、党参、白术、甘草) 、加味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甘草、茯苓、半夏、陈皮、细辛、五味子、款冬花等) 。
4. 3. 4  温肾纳气法 适用于肾虚寒不能温阳化气,寒邪上犯,肾虚不能纳气而产生的咳嗽气喘。证见吸气不能深纳丹田,呼气较易,吸气较难,夜间咳喘加重,腰膝畏冷,面色发黑等。常用方药如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附子,可加五味子) 、加味补肺汤(熟地黄、肉桂、人参、蜜炙桑白皮、紫菀、黄芪、五味子) 、黑锡丹等。余如温脾安肺,温肾化饮,温肾益气等法,亦均属于温
法,不一一详举。温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白芥子、干姜、紫菀、款冬花、肉桂、白豆蔻壳、百部、薤白等。
5  补
5. 1  名义 补就是补法。用补肺补气、健脾益气、补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但前人有“肺无补法”之说。意思是告诫后人,治疗咳嗽不可骤然用补法。所以补法主要用于久咳肺虚、确无实邪之证。
5. 2  机制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衰者补之。”《诸病源候论》说:“久咳嗽者,是肺极虚故也,肺既极虚,气还乘之,故连年积月久不瘥。”张景岳说:“外感之嗽,可温可散,其治易。内伤之嗽,宜补,宜和,其治难。”《锦囊秘录》说:“如久咳脉涩,或虽洪大,按之不鼓属肺虚。宜五味、款冬、紫菀、兜铃之类,敛而补之。”肺虚又多与肾虚脾虚兼见,更有阳虚、阴虚之分。所以运用补法,又须与“虚劳”、“痨瘵”的治法相互参照。但是《沈氏尊生书》中又曾说:“有久咳经年,百药不效,余无他证,与劳嗽异者。”可见补法的应用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用时必须详细辨证,多方参考,方为全面。
5. 3  补法方药举例
5. 3. 1  培补肺气法 适用于肺气虚的咳嗽。证见面白,气短,咳声低,言少气弱,神疲,脉虚等。方如补肺汤(党参、黄芪、紫菀、五味子、熟地黄、桑白皮、蜜少许) 、黄芪汤(黄芪、白芍药、麦门冬、五味子、前胡、党参、细辛、当归、茯苓、半夏、大枣、生姜等) 。
5. 3. 2  补阴保肺法 适用于肺阴虚咳嗽。证见潮热少痰,盗汗,颧红,夜间咽干口渴,声哑,痰中带血,脉细数等。选方如加味生脉地黄汤(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冬虫夏草、蜜紫菀) 、宁嗽膏(天门冬、白术、茯苓、百合、款冬花、百部、杏仁、贝母、紫菀、阿胶、饴糖、蜂蜜,熬为膏剂) 。
5. 3. 3  补肾益肺法 适用于肾阴虚损而致咳嗽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干咳少痰,颧红,腰酸腿软,梦遗滑精,尺脉弱等。选方如加减地黄汤(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麦门冬、川贝母、茯苓、炙甘草、牡丹皮、枸杞子、五味子、知母、地骨皮) 、加减紫菀汤(紫菀、前胡、麦门冬、天门冬、桔梗、知母、百合、甘草、杏仁、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阿胶等) 。
5. 3. 4  补脾益肺法 适用于脾肺俱虚,咳嗽食少,短气虚怯,四肢懒倦,选方如加味人参黄芪汤(人参、黄芪、白术、陈皮、茯苓、炙甘草、当归、五味子、麦门冬、紫菀、款冬花) 、加味白术汤(党参、白术、橘红、半夏、茯苓、贝母、炙甘草、前胡、附子、神曲等) 。余如益气养肺,生津保肺,培土生金等,亦皆属补法,不一一详举。收敛肺气之法,也寓有一定的补意,请参看“收”法。补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黄芪、党参、人参、白术、山药、冬虫夏草、蛤蚧、钟乳石、甘草、太子参等。并可参看润法、收法的一些药品。
6  润
6. 1  名义 润寓有濡润、润养、润燥、滋润的意思。润法是运用甘凉清润、润燥养肺、清金润燥、滋阴养肺、清燥润肺、生津润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前人有“湿可去枯”之剂,湿即有润的意思。
6. 2  机制 《内经》说“燥者润之”、“燥者濡之”,濡亦即润的意思。肺属秋金,其性本燥,燥邪最易伤肺。秋季初凉,空气干燥,秋风肃杀,易伤皮毛,感之受病,多为凉燥。若时值燥令,秋阳暴烈,久晴无雨,尘埃飞腾,感之受病,多为温燥。久病、大病伤耗津液,或房劳耗精,或久服金石热性补药而致燥血,皆为内燥。燥邪伤肺而生咳嗽,须用生津养阴的药物,滋濡津液,润养肺阴,以除燥邪。《医宗必读》中说:“自内而生者,病在阴,宜甘以壮水、润以养金,则肺宁而咳愈。”《医门法律·咳嗽论》中说:“ ..乃致肺金日就
干燥,火入莫御,咳无止息,此时亟生其津,亟养其血,亟补其精水,犹可为也。”《杂病源流犀烛》中说:“故夜咳必用知母,切忌生姜,以其辛散,恐复伤阴也。古人多以六味地黄丸加知柏、天冬、贝母、橘红治之,所以滋化源也。”运用润法必须按照“治病必求其本”的要求,进行辨证论治,不要只考虑用润肺剂治咳,而是要用整体观念去全面考虑。正如喻嘉言所说:“凡治燥病,不深达治燥之旨,但用润剂润燥,虽不重伤,亦误时日,只名粗工,所当戒也。”此虽指治燥病而言,用润法治咳者,亦当深思。
6. 3  润法方药举例
6. 3. 1  甘凉滋润法 适用于温燥咳嗽,气喘咽痒,痰少难出,口渴,声嘎,脉细而数,常用方如清燥救肺汤(桑叶、生石膏、甘草、麻仁、阿胶、党参、麦门冬、天门冬、杏仁、枇杷叶) 、加减安漱汤(天门冬、麦门冬、阿胶、黄芩、杏仁、五味子、生甘草、川贝母、桑白皮、梨皮、天花粉、蜜枇杷叶等) 。
6. 3. 2  养阴润肺法 适用于肺燥阴虚,津液不布所致的咳嗽。证见声哑、干咳、盗汗、口渴饮水不解渴,甚或咯少量血丝,口鼻干,皮肤干燥,脉涩等。常用方如紫菀散(蜜紫菀、阿胶、人参、麦门冬、川贝母、甘草、茯苓、桔梗、五味子,可加玄参、地骨皮) 、二冬膏(天门冬、麦门冬、蜂蜜等,熬膏服用) 。
6. 3. 3  甘寒生津法 适用于热病以后,热伤肺胃阴分而致的咳嗽少痰,口渴引饮,唇舌干燥,舌红瘦,苔剥脱,食少便燥,消瘦,四肢倦怠,饭后迟消,脉细数等。方如沙参麦冬汤(沙参、麦门冬、玉竹、生甘草、桑叶、生扁豆、天花粉) 、玄霜雪梨膏(雪梨汁、藕汁、生地黄汁、麦门冬汁、生萝卜汁、白茅根汁,煎炼适度加入白蜜、柿霜收膏,再用姜汁少许) 。余如滋肾以润肺,润肠以降气,养血润燥,滋阴清化等,均属润法,不一一详举。润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麦门冬、沙参、阿胶、蜂蜜、天门冬、梨、梨皮、生地黄、玄参、杏仁泥、藕、柿饼、柿霜等。
7  收
7. 1  名义 收寓有收敛、收涩、合敛、敛肺、敛气等意思。收法是用收肺敛气、合敛益肺,敛补肺气、敛阴清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但因收法也有补的意思,故只可用于久咳,肺中确无实邪者。
7. 2  机制 《内经》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嵩崖尊生书》中说:“肺喜清敛,以酸收之,以酸补之。”久咳则肺张叶举,肺气浮散,治宜收敛肺气,使肺合降。《古今医统》中说:“凡治咳嗽,当先各因其病根,伐去邪气,而后以乌梅、诃子、五味子、罂粟壳、款冬花之类,其性燥涩,有收敛劫夺之功,亦在所必用,可一服而愈,慎毋越其先后之权衡也。”《病机汇论》说:“敛者,谓收敛肺气也。散者,谓解散实邪也。宜散而敛,则寒邪一时敛住,为害非轻;宜敛而散,则肺气弱,一时发散,走泄正气,害亦匪一。”故须注意,凡外感咳嗽及实有邪者,决勿使用,千万记住。正如《医门法律》所说:“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邪衰,其势不脱,方可涩之。误则伤肺,必至咳无休止,坐以待毙,医之罪也。”
7. 3  收法方药举例
7. 3. 1  敛肺化痰法 适用于咳嗽日久,声哑失音,痰少气逆,方如润肺丸(诃子、五倍子、五味子、甘草,蜜丸噙化) 、加减人参冬花散(诃子、人参、款冬花、贝母、乌梅等) 。
7. 3. 2  收肺敛气法 适用于久咳不止,肺张叶举,肺气浮散,呛咳气短之症。方如九味散(党参、款冬花、桔梗、桑白皮、五味子、阿胶、贝母、乌梅、罂粟壳、生姜、大枣) 、加味诃黎勒丸(诃子、海蛤粉、瓜蒌仁、青黛、杏仁、香附、马兜铃、百合、乌梅、五味子) 。余如收合肺气、合肺敛气、收涩敛肺、收气润养等,均属收法,不一一列举。
收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五味子、乌梅、罂粟壳、百合、马兜铃、诃子、五倍子、白及、白果、白蔹等。以上七***则,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辨证论治的法则灵活运用,不可乱用。如果当“宣”反“润”,可致咳嗽久久难愈,痰腻难出,胸闷少食。如果当“收”反“宣”,可致咽燥干咳,甚或咳血失音..这是要求注意辨证论治不可乱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根据病情需要,又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则,合并起来使用。例如:宣降合用,润收合用,清中加润,补而兼收,宣、降加清、润、补佐收等,并且还可以酌情需要而调整用量的轻重,例如在组方时可用七分宣三分降,三分润七分收,四温六补,八补二收,五宣二降三清,三清五润二降..这样,七***则又可以变化出许多原则,以应疾病的变化。正如前人经验所说:“病有千端,法有万变,圆机活法,存乎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