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怒伤肝

 菩萨娘娘 2012-04-12
         中国医学把精神情志活动分喜,怒,悲,恐,忧,思,惊七种,简称七情。七情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反应。
          在一般正常精神活动,但如果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某些情志活动持续过久,超过了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情绪波动对肝的生理功能影响尤甚。中医认为肝的功能有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其华在爪,开窍於目。又有肝喜条达之说。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与人的精神症状有密切关系。肝疏泄条达,人才能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阴阳调和,如果肝病,失其疏泄之性,则容易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临床表现为抑郁或亢奋。肝气抑郁则见胸闷,胀满,两胁胀痛,郁闷不乐,妇女则见月经不调等症。肝气过于亢奋,则见急躁易怒,或见暴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症。反之,情志过度,也会使肝的正常条达功能受影响而发生病变,则所谓暴怒伤肝,过喜伤心,忧思伤脾,过悲伤肺,大恐伤肾之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我调节的功能,常可使过度的情志兴奋或抑制趋於和平,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机能。人们常有的太息(即长叹短叹)现象,就是对情志活动的意志自我调节。

           人们常认为太息是消极的情志反应,其实各种情志活动都有太息,如在满意,悲伤,忧思,思虑的时候,太息后会有一种胸宽郁解的豁亮感;在受惊惆悵的时候太息后,有心安神定的坦然感;在工作或学习紧张,疲劳的时候太息后有轻松愉快的感觉。临床查体检时,个别人精神紧张,劝其放松,有时患者不自在地太息数次后,能使血压有所下降,呼吸心跳也能减慢。总之正常的太息可使精神爽快。但是也有的人性情暴躁,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暴怒常使人的情绪变化失去平衡造成“气”的逆流,引起头晕,目眩,胁胀痛,甚至耳鸣,目赤,昏厥,即所谓“怒则气升”。

          暴怒常常使肝的解毒功能减低,暴怒还抑制肝分泌胆汁,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影响。现代医学证实,肝小叶中丰富的血宝,它们不仅可以贮藏血液,而且还能调节血量,这与中医肝脏血能调节血量是一致的,而且还有维持血糖平衡的作用。每个肝细胞能产生抗凝作用,合成血浆,蛋白等。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如果暴怒伤肝,使机体功能失去平衡,则可导致各种疾病。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使病情好转或恶化。因此,在与疾病斗争中,要充分重视人的精神因素,解除精神因素,解除精神负担,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是战胜疾病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故在日常生活中劝君心情舒畅,学会自我疏导,免致暴怒伤肝影响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