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明天的课堂

 阡陌躬耕 2012-04-16

写给明天的课堂

周 彬

明天的课堂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所以还想写下这些文字,只是因为对课堂的理想还没有泯灭。事实上,也不期望课堂在一天之间,或者一年之间,出现跨越式的或根本性的变化,而是希望课堂能够踏着小碎步,方向坚定地走向理想。

明天的课堂可以多一点生活的味道,少一点教学的做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堂都是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于从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而是来自于课堂中的现场感。一旦教师把课堂当作教学表演的舞台,就会人为地把自己定位为演员,把学生定位为观众。于是,教学表演越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氛围越是浓厚,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越是遥远,没有了共同的生活基础,反而多了彼此间的迎合与做作。让课堂回归生活,至少让课堂多一点生活的味道,可能比过多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那些上示范课的教师,不管飞到哪一所学校,不管教到哪一个班级,都可以让学生兴奋不已。殊不知教师不认识学生,自然不知道学生的知识基础,不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知道学生的生活情境。缺少了这些生活元素,虽然学生会因课堂的做作而兴奋,但同样也会因兴奋而肤浅。

明天的课堂可以多一点人性的关怀,少一点功利的色彩。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在教业余选手。作为专业教练的教师,当然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并把学科当终身从事的专业来学习。然而,作为业余选手的学生,却并不因学科的重要而学习,而只会因学习有趣而坚持。虽然教师与学生评判标准迥异,但最终取胜的还是学生,毕竟没有学生的投入,教育过程也就不再有意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因为有趣而坚持,就不能用学科的重要性去威胁学生努力学习,而应该透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与关心,对学生生活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引领,来展示教师的魅力,来体现学科的智慧,从而让业余选手主动投身于学科学习之中。

明天的课堂可以多一点思想的培育,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学知识的过程,的确是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但如果知识总是以点的形式存在,那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灌输。如果能够将若干知识点串联或者并联起来,从而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展现知识的智慧,那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思想的培育。高考是对学生12年学校生活的考核,中考是对学生9年学校生活的考核,可我们并不是用12年应对高考,也不是用9年应对中考,而是把高考与中考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重演一下。高考与中考原本追求的是学生思想与能力的培育,而每天重演一遍的高考与中考却变成了对学生知识点的无限索求。

明天的课堂,总会比今天的课堂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正是在这多一点与少一点之间,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追求,也因此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期望课堂有革命性的变化,但也不期望课堂在微小的变化中迷失了自己。明天的课堂,重要的是对正确方向的坚持,而不是对不如意的革命。

(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1日 版次: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