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柳开《代王昭君谢汉帝疏》

 大星空5555 2012-04-16
宋初柳开《代王昭君谢汉帝疏》,也算一篇名文。该文“架空立议”(明归有光古文作法之一),代拟王昭君口吻,揣摩王昭君心理,“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对宋初的和戎政策进行批判,无疑比正面直接立论、直接反对要巧妙,效果要好些。其次,反话正说,“皮里阳秋”:全文处处说不敢怨愤(尤怨),“无怨愤”,其实处处舒泄怨愤;同时,不断地说感谢君王,使她有垂名千古的机会,这实际上也是“怨愤”的一种表现。再次,反形归谬,讽刺冷峻。文章一面将王昭君作为女性自身的柔弱渺小,不断加以强调:自古夫人如何遭受压制,命运无以自主,她“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即使青春逝去老于宫中,也不敢怨愤……完全一幅任人摆布的“一妇人”、弱女子;一面使用非常庄重庄严、神圣、重大的字眼,将和亲之事的性质不断放大,所谓“国家深思远谋”、“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等等,弱女子与“大事”二者各朝其小、大方向背道而驰,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却将二者绾结一处:国之大事“尽系于臣妾”、“安危系于臣妾一人”,这样,朝廷政策的荒谬也就可见。再次,层深递进:文章先反复申说自己无怨愤,进一步说不但不怨愤,反而十分感谢,最后,再进一层:希望在她之后,还有宫女能够像她一样,出嫁单于,垂名万代。这是就全文言。从局部看,也有层进:讲到她无怨愤那段,先说自古女子皆受制于男子,不是一个人如此,言下之意,不可能产生怨愤;接着说,自己少时得奉“明选”,进入宫掖,言下意犹言应该感谢了;再接着说,即使一辈子不得宠幸,也是命该如此,哪里会怨愤;再接着说不料国家给我机会,让我和亲,这是国家大事,我哪敢怨愤;最后说:我是一个妇人,不能违背陛下之命。再次,行文照应,逻辑严密。开头说要“谢陛下以言”,结尾说:“臣妾敢无辞意谢陛下!”文中还有多出关于无怨愤的表述,还有五个 “敢”字,都起到相互照应的效果。
文章另有一个妙处,人多未提到。那就是“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所谓“一旦之功”,是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的典故(文长不录),既有讽刺将相无能,尸位素餐之意,又极其恰当,“绵里藏针”,含蓄而具讽刺之大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