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貪嗔癡 | 戒定慧

 叶满深秋 2012-04-20

貪嗔癡 | 戒定慧

(2012-03-24 00:12:18)

貪嗔癡 <wbr>| <wbr>戒定慧

 

 

 人生的煩惱,從佛學的角度看,主要來自於人的貪、嗔、癡,此謂之“三毒”。

               所謂“貪”,是指對“色、聲、香、味、觸”

               等五種能引起人的快感的心理活動過度沈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簡言之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所謂“嗔”,即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大乘五蘊論》中說:“雲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

                      簡言之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

 

                       所謂“癡”,也叫“無明”。

   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說:“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

       佛學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

                     由此而有“人”、“我”之分。

       於是產生偏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

                        因此癡為壹切煩惱所依。

 

 《唯識論》卷六中說:“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癡,壹切雜染所依為業。”

                 又說:“諸煩惱生,必由癡故。”簡言之,

        “癡”是人對於根本沒弄清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這三種心理活動於常人是十分普遍的。

            而治療此“三毒”的方法,在佛學中稱為:戒、定、慧。

              經雲:“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

故經雲: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離壹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

 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壹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

                          三界者:貪嗔癡是。

                     返貪嗔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

       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所謂“戒”,是用道德的軌範和無害他人的生活標準,來治療過分的貪心;

                所謂“定”,是通過內心的專註和耐心的培養,

                 來治療過分的暴躁和沒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所謂“慧”,是通過對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來治療人的愚癡。

          因此,在禪院中,壹般都有三重門,分別代表戒、定、慧。

 

        戒、定、慧,代表著佛學的三種境界,並不壹定要與貪嗔癡對應,

        “戒”,是治療“三毒”的初級階段,通過決心來戒斷“三毒”,

    這種決心在佛教中借用了恐怖的手段,就如在香煙盒上印上癌變的圖片,

   看了後妳雖然想抽,卻不敢抽,寺廟中關於地獄的描述和極樂世界的向往,

                    由此產生敬畏之心,都是這種作用,

    通過外力強制影響妳的心理活動,這是被動的,所以只能算是初級階段。

 

         “定”是治療“三毒”的中級階段,通過參修來轉移註意力,

                      這種轉移借助了道具的作用,

                    比如在神像前打坐、入定、頌經,

                   比如在家中供佛、上香、抄寫經文,

                     此時,妳雖不在沈迷於“三毒”,

             但心需要寄托,而這些道具就是妳的心靈寄托之處,

                 更文人化的需要,還有禪茶、靜香之類;

 

                “慧”,可算是治療“三毒”的最高境界,

                    通過頓悟明白了世間的壹切榮辱,

      只不过是過眼煙雲,我們汲汲吸吸所追求的只不過是事物的表象,

                      而人類的最終需求是“善”,

                         而這種廣泛的“善”,

        只有在無我、無相的境界中才能達到,妳不管還具不具備肉身,

    妳已到達了極樂的境界,心靈不為任何物象所羈絆,妳還有什麽煩惱呢。

 

 

 

 

 

 

 

 

 


貪嗔癡 <wbr>| <wbr>戒定慧


 

 

 

 

 

                        

 

 

 

                                                                  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