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外祖父孟嘉

 浅行漫步 2012-04-21
怀念外祖父孟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372年,八岁的陶渊明失去了父亲。376年,他又失去了庶母。庶母是父亲的妾,程氏妹的生母。他比这个妹妹大四岁。还剩下他的生母孟氏。三人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家藏书很杂,很丰富,为他提供了读书的空间。时代的思潮,加上读书环境的熏陶,使得他接受了儒道两种不同的思想。他的人生从此有了两个方向,既是“猛志逸四海”,又是“性本爱丘山”。
  401年冬,他的生母孟氏也去世了。他的悲伤可想而知。父母之丧,古代官员要“丁忧”三年,必须在家静心守孝,不得为官。
  就在这段日子里,他又想起了外祖父孟嘉。这位老人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也一向把这位东晋名士视为自己的知己。他的个性、修养,都有外祖父的遗风。到了402年,他心潮澎湃、满怀深情地书写了外祖父的一生。那么下面,且听他一一道来。
  孟嘉,字万年,鄂人。就是湖北人。孟嘉的曾祖父叫孟宗,当过三国时吴国的司空。二十四孝里,为母亲“哭竹生笋”的就是孟宗。祖父孟揖,元康年间当过庐陵太守。孟嘉很小就没了父亲,长大后娶了长沙公陶侃的十女儿。所以,陶渊明的父母是亲表兄妹。
  孟嘉是个正人君子,能坐得住。“冲默有远量”,很有涵养和气度。同郡的郭逊,有些清名,不过见到“温雅平旷”的孟嘉也自叹弗如。郭逊的堂弟郭立,是个有才志的人,也服孟嘉。年轻时的孟嘉,就已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他进入仕途,就被庾亮征召为庐陵郡的从事。这个官不算小。庾亮是皇后的哥哥,晋成帝时,曾以皇帝舅舅的身份当政。有一次,孟嘉下到郡里考察回来,庾亮问他民俗的得失。他如实回答,我不知道,还是我问问从吏再回来汇报吧。庾亮听了,用鹿尾巴做的拂尘掩口窃笑。等其他的从事都走了,庾亮便对他弟弟庾翼说,孟嘉是老实人,过去是个有声望的名流啊。这边说着,那边孟嘉告辞而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就辞职了。他步行回家,每日陪伴老母,与兄弟相处,其乐融融,潇洒快意。这样过了十几天,又改任了劝学从事。当时庾亮正大兴土木,办教育,需要孟嘉这样有声望有才干的人才。又有一次,正是大年初一,日后晋康帝褚皇后的父亲,时任豫章太守的褚褒去拜见庾亮。这个褚褒,是个颇具胆识和气度的人。当天在座的都是州府的才俊。孟嘉坐在稍远的地方。褚褒问庾亮,我听说江州有个孟嘉,这人现在在哪?庾亮说,就在座位上,您找找看。褚褒看了一遍,就指着孟嘉对庾亮说,难道不是这个人吗?庾亮大喜,欣然而笑。从此更加器重孟嘉。
  再后来,他做过安西将军庾翼郡府里的功曹,掌管人事。做过江州别驾,辅佐刺史,总理众务。做过巴丘县令。以及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
  这个桓温,是个安徽人,也是晋明帝的女婿。屡建功勋,专政朝廷,图谋称帝,未成而死。桓温很重用孟嘉。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带着下属去游龙山,登高赏菊。桓温的四个弟弟和两位外甥也列席其中。龙山在今日湖北江陵的西北。当时大小官员都身穿戎装。一阵山风忽然袭来,吹落了孟嘉的官帽。桓温以目示意手下人别说,来察看他的举止。孟嘉浑然不觉。很久,他去了趟厕所。这时桓温命人取回,还叫主管刑狱的廷尉、太原人孙盛写了篇短文嘲弄他。孟嘉回来,见到嘲笑自己的文字,就请来纸笔,完全不用构思,速成了一篇作品,来为自己的辩护。随后,“文辞优美,四座叹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龙山落帽”的故事。
  他还被授予了尚书删定郎。但他推辞了任命。晋穆帝听说了他的名声,要在东堂见他,他以脚疾为名,不去拜见。于是皇帝下诏,让人扶他进宫。
  前文说过,孟嘉做过江州刺史谢永的别驾。谢永是浙江绍兴人,他去世时,孟嘉出于情义,就去吊唁。这天路过永兴县(今浙江萧山附近)时,恰逢有个河北人,叫许询,也是当时的名士,辞官不做,游山玩水,正客居在此。他看见孟嘉船只经过,便叹道,此地的美士,我都熟悉,唯独不认识这个人,听说中州有个叫孟嘉的,难不成就是这个人?派人去问,果然是。孟嘉对他的使者说,本想过去拜访,因有奔丧的急事,等回来再拜见吧。返程时,他就去拜见了。他们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感叹相逢恨晚。回去不久,他转为从事中郎,又升为长史,仕途一帆风顺。
  349年,孟嘉病死在家里。活了五十一岁。他的一生,没干过小人的勾当,没说过大话。坦然处世,喜怒不形于色。他是陶渊明饮酒的榜样,性情中人。做官时,动不动心血来潮,就命人驾车去龙山赏景。他在山上不断地饮酒,很晚才回来。桓温对他说,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意思就是,别看你这么胡闹,我能管你。但他那么爱喝酒,也不耍酒疯。桓温问他,酒有什么好,你这么爱喝?孟嘉回答,“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他为何喜欢听乐妓演唱,他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弦乐器不如管乐器,管乐器不如人用嘴唱,只有这样才“渐近自然”。有个叫罗含的,也赞叹说,孟嘉饮酒,没有什么过失。
  时人都很看重他。桓温儿子桓玄的岳父刘耽,是孟嘉的同事。陶渊明的叔父陶夔问刘耽,孟嘉若还在,现在该做到三公那样的高官了吧?刘耽回答,他本来就是三公啊。三公,中国古代最高的三个长官。可见对孟嘉的推崇。
  陶渊明的母亲是孟嘉的四女儿。他既是为了他的母亲,也是为了他自己,才写了这篇怀念外祖父的小传。两家都是官宦世家,有联姻的可能性。他是陶侃和孟嘉的后人,在两人的影子里长大,挥之不去,诚惶诚恐。他很怕自己写得不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他赞美孟嘉的美名将永远流传下去。只是人生短促,还没来得及完成功业。他问这个世界,都说仁者长寿,可为什么有的人却不是,这样的话语岂不荒谬?他为外祖父感到可惜。这个荒谬的世界,使他觉得凄凉。
  
  
  
  附录: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 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大傅河南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坐次甚远。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 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 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还至,转从事中郎,俄迁长史。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常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温从容谓君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中散大夫桂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同在温府,渊明从父太常夔尝问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是三司人。”为时所重如此。
  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谨按采行事,撰为此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作者:吕明光 回复日期:2010-11-01 12:44:51 
回复 
  孟嘉落帽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