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华夏蛐蛐 2012-04-22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能力梯级提升·思维高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 广东卷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选B。甲处岩层破裂且出现了移动,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2011·河南郑州市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文模拟)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读图回答2、3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2.猴子沟风景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3.猴子沟风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2选D,3选D。

第2题,从图文材料中可以判断出猴子沟风景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因而最有可能位于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云贵高原地区。

第3题,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经流水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的。

   (2011·山东淄博市2011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模拟)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4、5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4.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质作用 D.海陆变迁

5.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变质

【解析】4选A,5选C。

图中显示的是岩石因内外温差,造成岩石内外膨胀收缩不一致,从而造成岩石崩解风化。

    (2011·山西太原五中2012届第一学期月模拟)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7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6.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6选B,7选A。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岩浆岩),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和丙都可以表示沉积岩(或变质岩)。

第7题,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应为岩浆侵入地表上层形成侵入型岩浆岩,然后地壳抬升,侵入型岩浆岩所在岩层出露地表,岩浆岩周围的岩石在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下被侵蚀,岩浆岩裸露的过程。

 (2011安徽合肥一中2011年冲刺高考模拟最后一卷地)   读大陆内、外力作用过程示意图(图甲)与北美洲部分地区岩石年龄分布图(图乙),完成8、9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8.图甲中陆地沉积岩(   )

A.一定是由沉积岩转变而来的

B.遭受侵蚀的前提是地壳运动

C.堆积所指的外力只有风力

D.岩层沿大陆扩张方向逐渐变老

9.图乙阴影区中大陆岩层年龄差异形成过程中一定出现(   )

A.地壳不断抬升 B.地壳不断下沉

C.陆地面积不断缩小 D.陆地面积不断扩大

【解析】8选B,9选D。

第8题,从隆起、风化、堆积、成岩的过程可知,外力侵蚀的地区有地壳抬升。

第9题,结合图甲可知大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都伴随着内、外力共同作用,地壳上升地区以外力侵蚀为主,地壳下沉地区以外力堆积为主,由此可知,地势在波动变化,但是陆地面积正是由于这种变化而不断向海洋方向扩张。

    (2010· 四川卷文综)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10.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11.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解析】10选D,11选A。

第10题,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二者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许多褶皱和断层构造;花莲溪平行海岸向北流,是断层形成的河谷特点。

第11题,花莲溪西侧多支流,说明地势平缓;东侧无支流,说明地势陡峻。大富以南地势的高低,从图中信息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

12.(2011·上海卷地理)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地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石灰岩、页岩、砂岩的形成条件和相关岩层中岩石的构成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N位于下面一系列弯曲的岩层之上,说明其形成于褶皱之后;岩层K位于一系列弯曲的岩层最上面,说明其形成于褶皱之前。

第(3)题,仔细对比断层两侧的岩层即可得出答案。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层O处出现了断裂与错动,因而其形成于断层之前。第(5)题,结合上面问题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C层表示所处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H、I、J、K地层缺失。

(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13.(2011·陕西西安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文模拟)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材料二  若陆地上的外流河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下游河口处,流速慢了下来,泥沙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就形成了河口冲积岛。

(1)说明河口冲积岛的主要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分析图中古沙洲的演变过程。

(3)说明崇明生态岛(图中A岛屿)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答出3点即可)

【解析】

第(1)题,受河流水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的共同影响,冲积岛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受沉积和侵蚀的共同影响,轮廓也不断发生变化。

第(2)题,图中古沙洲的演变过程主要受泥沙的持续淤积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

第(3)题,崇明岛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再生自然资源丰富。

答案:(1)主要特点:河口冲积岛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外形轮廓上不稳定;地势平坦,海拔低。主要外力作用:河流水的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在河口地区,由于入海河流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古沙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河口的北岸泥沙沉积速度快于南岸;随着泥沙持续沉积,古沙洲逐渐与北岸大陆相连。

(3)位于我国东部大陆海岸线中段与长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土地资源;风能、潮汐能开发潜力大等。

 

高考创新预测

1.下图为台湾著名风景名胜野柳地质公园中的“烛台石”景观,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原因为(   )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A.海水侵蚀 B.海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烛台石”景观位于沿海地区,是千百万年海浪对岩石侵蚀和冲击形成的。

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方向运动。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解析】选D。加热区的水流上升,模拟出岩浆从海底喷发的过程,说明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两块海绵向左右两方向运动,模拟出板块的张裂作用。四个选项中只有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结合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3.图例甲乙代表的岩石可能为(   )

①甲——岩浆岩 ②甲——变质岩

③乙——岩浆岩 ④乙——变质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关图中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气资源比较丰富 B.有利于工程建设

C.有可能发育成河谷 D.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甲侵入在其他岩石之中,且出露于地表,应为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在岩浆喷发的过程中,炽热的岩浆会使周围的岩石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第4题,丙处位于断层上,岩体破碎,受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有可能发育成河谷。

5.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1)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2)列举出两处与图中M地形成原因相同的农业区。

(3)指出图中岩层①~⑤形成的时间顺序,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由于位于北半球,河流中的泥沙常在左岸沉积,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在河流入海处泥沙容易和e岸相连。第(2)题,图中M处为断层下陷的部位(地堑),我国两处位于地堑的农业区为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第(3)题,岩层①③④⑤的形成时间可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岩层②的形成时间可借助于断层的形成时间进行比较。

答案:(1)A

(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3)①③④⑤②。   岩层①③④⑤为沉积岩,沉积岩越向下形成越早,可判断出四者形成的时间关系;岩层②为岩浆岩,根据图示内容可判断出其形成于断层之后,而断层又形成于岩层①③④⑤之后,因而岩层②形成的时间最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