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释名及其内涵
(一) 气功一词的提出
据考约是唐代著作而收于宋。《云笈七签》之《中山玉匮服气经·胎息羽化功第三>中有:“论曰: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且诸门咽气或功繁语闇,理叙多端”;《圣正规法第四》有:“述服气之神功,渐通达于胎息之道”等语,此指服气胎息之功夫。题名晋·许逊著之《灵剑子》一书,及其后学胡德周、胡宏道编校之《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中亦提到气功一词。但此“气”指气术,“功”指功德,而非功夫。(按:<灵剑子》一书或疑为宋人所作。)至清末,尊我斋主人编之《少林拳术秘诀》第一章《气功阐微》中详论习武者练气、养气之重要意义,世人亦以气功为武术内容之一目之。气功之用于修持、养生,首见于《山海经》及老、庄之著作;用于临床首见于《黄帝内经》。而“气功疗法”一词则始于1933年董志仁《肺痨病特殊疗养法·简称气功疗法》一书。至建国后,刘贵珍氏提出并推广气功疗法,此一名称始随其功法之普及而广为人知。 (二) 气功之内涵 现在指称为气功者,大约包括吐纳、导引、存思、默祝、内丹、禅修、密修以及某些“法术”等等。细究其内容,可以发现:有些所谓“气功”,实际既非练气,甚或亦非练功而仅属一种方法。凡此种种现皆混称为气功。 现气功界对气功一词颇有异议,因此“气功”字,英译为Breath Exercise,即呼吸锻炼,这当然不够准确。练气功虽也有一定的呼吸锻炼内容(如吐纳法、调息法等),但更重视真气(炁、先天炁)的炼养,所以有主张应名“真气运行法”者。然而有些功法,如禅修及其他单纯修性、练神的功法,并不练气。在现代,气功首先是以“疗法”的面目出现而普及,故有人认为应统称“气功疗法”。但练气功,不仅有治疗作用,并有预防、保健作用,故或主张改称“养生法”。查传统养生资料,除《庄子》及《抱朴子·内篇》等将某些功法列入养生范畴外,其后如晋·嵇康《养生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等养生专篇,以及唐、宋、元、明、清医、道诸家之养生论述,其内容主要为论生活宜忌、药饵服食等事,其涉及气功者亦多属一般吐纳、导引等气功中之粗浅部分,间有所论较高者,则系采用道家修炼之说而仅述其大意。总之,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气功内容丰富(或说庞杂),用途广泛,远不止治疗、保健之一端,上述各种名称皆难括其全。笔者认为“气功”一词既已约定俗成,似亦无须改易。至其内涵亦存在多种说法,如《中华气功学基础教程》第四篇《气功的含义》说:“气功是基于古典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增强人用自我的精神控制形体的能力,激发、强化人的固有功能,使心身达于高度和谐的方法。”此文首言“气功”后称“方法”,即“气功方法”是基于古典理论的方法,是根据古典理论所创造而后于古典理论的方法。这种提法是否本末倒置? 可否考虑:“古典的人体生命整体观”乃通过练功悟到的?即方法先于理论。当然这是就其源起而论,不排除以后有根据理论创造功法之事实。杨丙人氏认为,气功一词应包括三点内容:1、指出它与人们的其他锻炼功夫的根本差别;2、能概括各种气功的共同特征;3、尽可能反映当代科学对气功研究的成果。因此可以说,气功是一种专门调动和应用人体场的能量流(俗称“内气”)的自我锻炼方法,它有医疗保健和发展、提高武术运动与一些艺术专业的技能技巧,以及某些人体特异功能的作用。它包括医疗、强身、武术、硬气功、体育竞技,以及戏剧歌舞、书法绘画等从 低级到高级的各种气功。古代的导引、内功、吐纳、、行气、食气、禅定、炼内丹、胎息、大小周天、布气等也是气功。张诚毅氏认为,既名“气功”,首先是练功过程中直接体现对气的运用,然后才是体现气的效应。其内容应包括:1、特殊的呼吸方法;2、意念专一,包括静、忘、集中等义;3、有以意领气的内容;4、借助于某些动作加以意领气。此论要点在于:既名“气功”则不应离开气,并称“意念”也是一种气。马济人氏《中国气功学》说:“气功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气功的主要作用是防病治病”,“气功是直接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为目的,以自己的身体为对象,通过有意识地自我调控心理——生理(心——身)活动,以防治身心失调的一种方法。”此即前述之第二种观点--“气功”即疗法。总之,众说纷纭,各是其是。笔者认为对“气功”一词的内涵,似可概括为:“以神为主导,以精气为基础,通过身心互相作用,自我锻炼以调整、强化自身生命机能,使之达于最佳态,并具有强化自我控制能力,开发人体生命潜能作用的一种锻炼方法。其最高旨趣,则为基于天人相应之体验,而达天人合一之境界,此属人体生命科学之一重要内容。”争于其用途,除治疗保健外,现已探索在工业、农业、体育、文化教育,以至国防等多方面的应用问题。 “气功”与气功学有别。“气功”指功法、功能态及其效应;气功学则为一门学术,着重讨论其理论体系及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等。此外,练气功可引发特异功能,但与目前所说某些“特异功能”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