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在于唤醒

 阡陌躬耕 2012-04-22

教育在于唤醒

    大凡人类,都有一种向上向善、发展自我的天性,并且蕴藏着相应的巨大的情感与智慧能源。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些显现为进取心、积极性、创造性等积极表象的情感、智慧能源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所幸的是,教育于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标志性地贯穿始终,令这沉睡状态,得以减弱,乃至消弭。因此,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

然而,这又是一门永远发展着、且永无臻境的艺术,否则,人类怎会穷数千年之精气神,才以群星璀璨点缀历史的星空?虽以璀璨,却也只是点缀,而非弥漫。人才之难铸,显见。不过伴着历史的演进,人才观也随之发展,精英化教育与平民化教育的并行不悖,使每个人均有成为人才的可能与机会。于是,如我一样所有从事着基础教育的人们有了唤醒每个孩子的教育梦想。无疑,这一梦想是一种美。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言:寻求美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种美,要成就这一关于唤醒的艺术梦想,其本身也需要艺术。
   
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艺术地唤醒呢?
   
唤醒,要充满信心。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是有一个过程。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揠苗助长。教师要学会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潜能,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只是言语的沟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于此,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灵魂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能力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中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友、教徒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么?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
   
唤醒,还需要刺激。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天使一般的微笑,来唤醒学生沉睡抑或压抑的心灵。这是一种激励的刺激。除此之外,教育者运用的刺激可能还有批评,但更多的应该激励与启发。有时,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唤醒,须设置情境。情境是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我们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也会提出怀疑与批判,但绝不居高临下,总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由此延至教育管理领域,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学校发展的引导者,作为一名校长,应该考虑到学校是师生员工的生存载体和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当赋予了她积极向上的文化特质,学校由物质形态衍变成鲜活的生命,这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战略任务,是需要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效益与成果、质量与声誉的不断积淀才能实现的。基于此,校长应该放眼未来5-10年的学校发展,思考与把握国家政策、区域发展实际和教师学生的个体需求,立足于一个学校,便以学校为天下,制定目标长远大气,审时度势明晰透彻,开展工作扎实细致,鼓动号召富有激情,增加学校的长度与厚度,树立深底蕴、高品位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校长在对待教师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态度上,于唤醒教师潜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言行作为激情呐喊的声音,奉献精神可以唤醒敬业精神,责任感可以唤醒责任心;以我们要做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不做沙滩上的石子互相碰撞唤醒团队精神,制度可以约束人,情感可以感化人,将学校发展内化为教师的共同愿景。其间艺术性之体现,又何尝不是如此?
   
或许,我们可以牢记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2000多年前发出的那句忠告:每个人都应当把握住自己特殊的天职。教育者的天职是唤醒——艺术地唤醒。

 

 

[管理案例]

案例一: 与有效相连接的校本培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量突出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涌现出来:教师的教学在原有学科体系上引进了更多前沿的、综合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内容;一纲多本的教材,使得教师必须对各种课程形态和教材版本做出优化选择和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要求教师能恰当的、娴熟地组合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变化,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面对诸多挑战,教师唯有选择终身学习,站在各学科的前沿,改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学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必不可少的途径就是进行校本培训,然而,怎样的培训内容最切合教学实际,怎样的培训方式最有利教师成长,怎样的培训又最具学校特色,真正走上校本之路?

在行政组会议上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纲要等理论文献,二是印发一些教育教学实例,由学科部统一组织学习。方案实施后效果不佳。在广泛调查、了解、思考之后,我决定采用互动生成诊断反思出校进修等培训方式,将校本培训真正与有效连接起来,将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

案例启发式培训,一般由我或者一位副校长主讲一个案例,会场内各处按放七至八个麦克风,教师们根据案例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发表见解,台上台下相互交流、切磋。一个教师就是一个智慧个体,每个个体都能发光发热,但形单影只不足于相映成辉。我们不能做沙滩上的沙石相互碰撞,要做天空中的群星相互照亮!通过互动式校本培训,敦促教师围绕着培训主题,认真思考,进行思维碰撞,引发脑力激荡,产生思维火花,并在认真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各自见解,提升教育理念,挖掘思想深度,扩大思维空间,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诊断反思式培训是基于每一名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这一理念建构起来的。每周四晚上由某学科推荐一名教师上一堂研究课(执教科目及教师由各学科申报,教务处结合学校工作统一排定上课表,各学科轮流执教),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活动,课后,各学科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一为研讨该课的优劣,二是研讨该课对本人及本学科的启发。这样,使每一位教师同时担当了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理论认为:经验加反思等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我校在校本培训中构建实情实景的课堂教学,使各个教师随时提取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自身教育经验相联系所作出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水平,促进知识重构与能力发展。同时通过讨论,又促使教师自觉地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各自学科,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中蕴含有许多真知灼见,产生自己的教育管理,提高了理论水平。

出校进修式培训是由于我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积极联动周边地区,向外派出骨干教师,探讨、交流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就2005年下半年,我校连续派出多批师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内蒙古、宁夏、重庆、杭州等地与友好协作单位进行插班学习或会课交流。回来后撰写学习心得,向全体师生汇报,共享学习资源。拓展了我校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理念,提升了课改实施水平。

    “课改真正要改变的是教育者的理念,校长的精神引领就在于唤醒全体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冲动与渴望。

 

案例二:一盆迟开的菊花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路上永恒的主题。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但面对或调皮捣蛋或成绩差强人意或者个性过强等等一些另类学生,很难保证每一位教师能像爱其他学生一样爱他们,是这些学生没有优点?不是,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睁大双眼去寻找!是他们没有潜力?不是,而是我们教师没有耐心等待!而在没有睁大双眼和没有耐心等待中,一朵朵鲜花还没有来得及开放便可能凋谢了。也即是说,在教师爱与不爱之间,鲜花便会决定自己开花还是凋零。如何能唤醒教师对这部分另类学生的爱呢?我作了长达近半年的准备……

又是一个星期二,一周一次的校本培训时间又到了。

这次与以往稍稍不同,我在讲台上摆放了一盆盛开的花。从教师们的眼神中可是看他们有些纳闷儿:一直追求朴实的校长今天怎么也学会装扮了?有一位教师就直接利用安放在会场内的麦克风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唯有在秋天才盛开的菊花,怎么会在这阳春三月天怒放着?怎么会有这不按时开的菊花?是塑料的,暖棚里培植的吗?他的提问引起了教师们热烈的讨论,这正我所需要的情景,于是我便像往常一样又一次讲起了教育小故事:

前一年一入秋,朋友相送了四盆菊花,有两盆按地怒放,另外两盆却迟迟不肯开放。我舍不得将它们丢弃,放在家中全当看绿叶,哪知年底第三盆开了。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便给于第四盆悉心照顾:每天拿到太阳下使它能接受到阳光的亲抚,每一天在太阳下为它浇上稍微温热的水使它享受到甘露的滋润。或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亦或是我的真情打动了它,它别无回报,唯有用芬芳的花香、美丽的花姿来答谢,终于在温暖的三月开花了,就像是市场上反季节蔬菜一样,它成了人们眼中的稀有的珍品!

讲完后,我要求教师讨论十分钟,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十分钟之后,便有十多位教师发了言,他们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也有这份耐心、悉心对待一些另类学生吗?或许我们许多教师也有这份爱心,但关键是这样的耐心、爱心、悉心能坚持多久?我们往往缺少那份恒心,往往会虎头蛇尾,终究不了了之;品学兼优的学生无疑是教师手中的,教师对打他们倍加呵护,关心备致,即使犯了点小错误也视而不见。而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即使是同样小的错误哪怕是更小的错误,也横加指责,使他们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试想,校长的那盆菊花如果没有受到那份特殊的照顾的话,恐怕早就夭折了吧,哪有三月的芬芳呢?对于那些有灵性却不安分的特殊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又哪会成为人们稀罕的珍品呢;事实上,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有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非议地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像那那第四盆菊花一样,成为三月天一道尤其亮丽的风景。

每周讲二至三个教育小故事培训方式已坚持三年了,校园的巡视,与教师学生的谈话,听课或参与活动,阅读的报刊杂志都是故事的来源。每一个故事便是一份启迪,启迪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每一个故事更是一份唤醒,唤醒教师们的教育之爱!

 

案例三:为成长配色

我们渴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说着我能行我成功了走出校园,走向更高层次的殿堂。但是在教材的不断更迭中,在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中,在十年间学生人数翻了一番可高中招生数却不见明显长势的状况中,在评价体制仍以考试为重头戏的现状中,使许多孩子学习上丧失了尊严,在生活上远离了乐趣,学习生涯成了他们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这让我心痛!如何改变?让我们东洲中学成为孩子们主动求索知识的乐园,成为攀登发展的起点,成为生活的天堂,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中都骄傲地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家长走进校园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于是通过班主任例会、年级部和学科部主任联合会议、行政组会议等多次专题研讨,达成一致共识:每一个教师撇开以文化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设置各种活动,为成长配色,使每一个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才华,随时以我是很棒的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交往中。

于是,学校里许多活动开展了起来,并渐渐地成为了富有我校特色的常规项目:

平凡小语——在校学生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对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爱因斯坦、祖冲之还是离学生太遥远了,而校园里不乏优秀学生,不缺豪言壮语,只要有心,便可以像冬季腊梅吐露芬芳,而且因为平凡而可近,由于幼稚而可爱,于是每年一度的平凡小语的征集能牵动全校每一位师生,通过评比,优秀的便像摸象样地印制成标语在校园的每一个显要位置陈列,这在约束着入选者本人的同时激励着其他同学。

班级宣传栏——每一位学生的才华展示场所。一次一位学生来信反映:学校只有一处宣传栏,这对二千五百名学生的来讲是杯水车薪,虽然学校不断更换,但老师们的精力和宣传栏的面积不足以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才华,建议每班建一个宣传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这一提议立即得到所有行政组成员赞同。于是,后勤部门利用教室前窗户与窗户之间的空间,为每班建起了两个宣传栏,同时要求每两周更换一次,发现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才艺,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上榜机会。

节日活动——每一位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梦想引领,全员参与是我们举办各种活动的宗旨。艺术节开幕式的主持人、演员、来信祝贺者全部来自于我校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著名艺术高校的学生以及北大、清华、人大、北外等一流高校近四十位校友,他们的到来和祝贺以及对学弟学妹的寄语给在校学生一个个梦想,激励他们奋发进取。而在艺术节的千人竞唱赞东洲大合唱比赛、百米长卷绘东洲现场书画比赛、八方才艺展东洲工艺制作比赛等前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各种活动。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也照此模式举办,难忘的教育达到教育的终生难忘在东洲中学成为现实。

学生校长——学生们的精神领袖。在我校领导组名单中,有四位特殊的人物,他们是由全体学生推选的代表,通过在学生代表会议上竞聘而来的学生校长,他们分工负责一个年级,可以在聘任助理协助工作,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他们并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但他们必定会成为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也必定能成为具有相当管理能力的人。

学习是艰苦的跋涉,兴趣是沿途最容易被遗弃的珍宝。校长激情呐喊如能换得一点成就的话,我愿那是孩子的学习兴趣。

 

[专家点评]

主动发展的精神引领者

              戚业国

                                 

    有一个关于小闹钟的寓言故事讲到,上帝在分配年度任务的时候要求小闹钟新年里必须完成525600圈的循环跑,小闹钟讲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的,这么多圈,不可能!于是上帝的助手讲,不要给它那么多任务,只要求它全年不要偷懒,每秒动一动就可以了。结果年终总结的时候,小闹钟吃惊的发现,他完成了上帝给它的全部任务,当然也得到了上帝的奖励。

    教育面对的是处于发展中的受教育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就是通过施加外部影响,进而引起学生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和转变,学生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没有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学习,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学校管理就是要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群体期望、激发教师个人自我发展和推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热情。张炳华校长在实践中喊出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这样的命题,无疑是对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最好的精神引领。

东洲中学正是以这种精神为动能,形成以张炳华校长为核心的团队合力,抓住了三个发展的牛鼻子——学校的发展需要激活主动发展的学习机制,教师发展需要唤起教师的专业精神,学生的发展需要唤醒自主发展的需要。这些发展的动力基础就存在于学校组织中、存在于教师职业属性中、存在于学生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学校领导者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学校组织的有效管理,形成主动发展的学校文化;通过对教师的有效管理,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对学生的爱;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兴趣和责任。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