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化裁治疗胸痹2例

 修和 2012-04-23

  胸痹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组成。功能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用于主治胸痹而痰浊较甚、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者。“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互结于中,心胃诸痛。笔者临证合参,随证加减应用,主治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之胸痹,每获良效。

    1  临床资料

    例1,男,62岁,干部。2004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胸闷憋气,善太息,右肋疼痛十余年,曾经省内某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石性胆囊炎”。近日来,入夜则发胸痛,痛如针刺,放射背部,每次约持续3~5min,伴胸闷紧束感,痰涕黄稠,咽干喜饮,大便不成形,日行2~3次,小便正常,舌淡,边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证属胸阳痹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治宜温通胸阳,活血祛痰。方拟:丹参10g,归尾5g,檀香5g,瓜蒌实15g,薤白9g,赤芍9g,半夏6g,云苓10g,苏梗9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2004年12月17日。药后胸痛程度及  疼痛次数均减,但仍有胸闷、气短、痰涕多、苔白厚、脉涩。分析上述诸症乃痰瘀互阻之候,治宜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方拟:半夏9g,陈皮9g,茯苓10g,紫苏10g,杏仁9g,丹参10g,降香6g,川芎9g,川朴9g,甘草6g。5剂,水煎服,1日1剂。药后胸痛不明显,胸闷、气短、痰多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5剂后,胸痛未再发作。

    例2,男,63岁,农民。2005年3月9日初诊。患“高血压病”多年,1年前曾因“心肌梗死”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近2~3个月,时感胸闷不适,心前区刺痛。本月7日因胸痛加剧,急诊市内某医院。查心电图等,排除了“心肌梗死”再次发作,提示:陈旧性前间隔“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后转中医治疗。证见:胸闷胸痛。时伴时休,痛时放射到左肩胛及左手臂内侧,善太息,大便成形,日行2~3次,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黄厚,脉细涩。此属胸阳痹阻,气滞血瘀。治宜温通胸阳,活血祛瘀。方拟:丹参20g,桃仁5g,瓜蒌实18g,半夏6g,川芎6g,赤芍9g,归尾9g,降香9g,薤白9g,桂枝4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2005年3月14日。药后胸闷、胸痛有所减轻,但未尽除,考虑到患者久痛入络,故佐以通络之“地龙”,继服5剂,药后胸痛渐缓解。前后再服药20剂,诸症完全消失。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基础上,在对疾病产生“对因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具有调整,改善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整体作用,心痛之所作,不外心脉拘急,血气不通所致。古人云:“通则不痛”,通者,理气,活血、解郁、散寒、通阳也。考《金匮要略》所言之胸痹,多责之胸阳不足,阴寒阻滞。血脉须倚温煦以运行也。若胸阳不足或胸阳被郁,均可导致浊阴上逆,阻遏清阳。喻嘉言曰:“胸中如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处,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可产生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的病理变化。法当“温通”以治,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宽胸,行气止痛,消痰散结。“丹参饮”调气化瘀,去砂仁易川芎、归尾,旨在归尾养血活血,川芎养血行气,可增本方活血祛痰之功;加白酒一味,借熟谷之气行药,助诸药通络活络,共奏温通之功。若见心痛甚、脉细、肢冷汗出者,此为阳虚寒盛之候,恐上药不足以制寒,可加熟附子、生牡蛎;若见神疲乏力,呵欠频作,口干不欲饮者,此气阴两虚之候,可加人参或党参、麦冬、生地以固气阴;伴有脘腹胀满不适者,可加苏梗;心悸、脉来不均者,加桂枝、炙甘草。特别说明一点,一定要辨证论治,中病即止。古人云“倘若其人的确阴血虚甚,不耐温通,可加养血滋阴之品以固其本,但不宜多用,一旦心痛缓解,可转治本。心痛缓解后,宜谨慎用药,但并非尽用扶本法,当知瘀滞之证难以速决,仍宜于诸法中佐以“通法”,方为上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对冠心病的改善作用无疑,对预防冠心病心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