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
了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
篇小说和6个长篇,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
《漂亮朋友》等。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
口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资产阶级思想
腐蚀怔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
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
(三)看情节
“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点,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
看他其中的一篇代表著《我的叔叔于勒》,看看他又是怎么样的“波
澜起伏”。接下去,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出本文的故事情节。(提示:本文围绕着谁来写的?)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富) (富) (贫) (贫)
▲ 文中找一找“菲利普夫妇”是怎么样“盼赞见躲”于勒呢?(学生寻找并适时的追问。)
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家人的快乐与失望的心情。)
▲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于勒的贫富变化)
在上文的地方板书上(贫,富)
教师小结:当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夫妇就把于勒打发到了美洲,当听说于勒发了财并想要补尝他们时,他们又在盼着于勒能早日回来,当他们看到于勒是个卖牡蛎的穷光蛋时,又极力的贬低他躲避他。从这一系列的变化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对世俗中的夫妇。
(设计意图:“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术,只有了解情节,才能在此基础上体会小说的内涵,才能从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情格特点。所以这一环节是为下文的两个环节做铺垫。)
(四)说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概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并从文中找到证据。
菲利普: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无主见
菲利普太太:自私、贪婪、虚荣、势利、精明、刻薄、
● 提示:注意他们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贼、讨饭的人
教师小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通过对于勒贫富时不同态度的对比,为我们刻划了一对尖酸、自私、贪婪的小市民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人际关系。
(问学生怎么样的关系啊?)(可能会回答出冷漠。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同学们,你们觉得“菲利普”夫妇可恶吗?
(寻找菲利普这样做的原因,可以从菲利普的家境,于勒的为人等等,从而为理解本文的主题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找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既可以有直接描写,也可以有间接描写。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在教学中不忘加入教师的点拨指导、归纳提升,能充分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失去教师的引导,其效果、效率就没有保障,甚至会流于形式。强调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讲评、点拨,其实也就是要注意到每一个环节的目标的落实。)
(五)探主题
世人对本文的主题有这样两种看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妥当。
1、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辛酸。
▲ 插入小说中“我”的形象及作用(插入课后练习三)
自读课文,找出“我”的心理、动作。
“我”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与父母完全不同。
教师小结:“我”是贯穿全文的人物,见证了父母的所作所为,使故事变得更加真是可信,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关爱。
(设计意图:主题是小说的核心。只有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小说。)
(六)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说了因为于勒贫富不同,菲利普夫妇就有不同的表现,现在你能想像一下,如果他们在船上看到了一个衣冠楚楚的于勒,他们会有何表现呢?请描写出他们当时的言行。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理解人物及小说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把刚才的口头练习用文字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