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
2012-04-26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一、教学设计概述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三、学习目标四、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五、有效教学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含义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即对教什么、怎么教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教学理论向教学技术转化的桥
梁(二)基本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媒体)开展教学评价(三)理论基础1、传播理论:Bra
dock的“7W”模型Who谁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sWhat说什么教学内容In
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Whom对谁
教学对象WithWhatEffect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
Why为什么教学目的Where
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理论学习的各理论流派联结
认知人本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动机迁移经验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四)教学设计模式1、加涅等的系统设计模式,
1985系统层次(1)分析需要、目标和先决条件(2)分析资源、限制条件和可供选择的传输系统(3)确定学科和课程的范围与顺序
学科层次(4)确定学科结构和顺序(5)分析学科目标教学单元层次(6)确定作业目标(7)准备各课计划和课件(8)开发或
选择教材和媒体(9)评估学生作业最终系统层次(10)教师准备(11)形成性评价(12)现场测验、修改(13)总结性评价
(14)传播2、探究教学的设计模式Collins&Stevens,1983(1)挑选正、反实例(2)系统地呈现内容
(3)形成与检验假设(4)使学生认知失衡(5)分析矛盾,质疑权威——发展高级思维而非特定知识的教学3、掌握学习的设计模式
Bloom等,1976,1977(1)界定掌握:一系列目标或掌握的水平(2)计划掌握:教学步骤及反馈步骤(3)教授掌握:实施
教学,形成性测验(4)评定掌握:终结性测验4、教学质量剖析图的设计模式Merrill等,1979根据教学目标与测验项目来分
析教学质量(1)目的-目标一致性(2)目标的适当性(3)目标-测验的一致性(4)测验的适当性(5)测验-呈现的一致性(
6)呈现的适当性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选择与组织学习单元:顺序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能学会什么分类学
习任务:学习类型评价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分析任务:从属项目及其关系评价(二)学习者分析基本特征分析心理发展水
平学习风格分析认知风格感情与社会性需求初始(起点)能力分析三、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将能做什么的一
种明确、具体的表述。(一)认知领域:布卢姆1、知道:对先前学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2、领会:把握材料的意义3、运用:用于新情境
4、分析:分解知识,理解各部分间的联系5、综合:重新组合各部分,形成新的整体6、评价:依据一定标准进行价值判断(二)动作技
能领域:辛普森1、知觉:了解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等2、准备:心理与身体准备3、有指导的反应:模仿与试误练习4、自动化:
熟练、习惯化5、复杂的外显反应:连贯、协调、娴熟6、适应:应变能力7、创作: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三)情感领域:克拉斯伍1、
接受或注意:愿意关注2、反应:主动积极参与活动3、评价:接受、偏爱、追求有价值的活动4、组织:形成价值观体系5、价值与价值
体系的性格化:品性、世界观——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四)人际关系技能领域:罗米斯佐斯基1、寻求与提供信息2、提议3、支
持和扩充4、引导和阻止:引发和终止他人讲话的能力5、异议:直率表达不同意见,反驳6、概括:简要总结讨论要点四、教学策略与教
学媒体的选择(一)教学策略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学习准备:已有经验学习动机目标样例:达标行为的示范内容组织指导积极练习反馈个别差异(二)教学媒体的选择1、媒体
的功用:Jonassen等,1999支持知识建构的工具支持建构性学习、用于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支持通过交谈来学习的社会媒体支
持通过反思来学习的智能伙伴2、媒体选择依据学习任务:对达到学习目标有独到作用学习者:心理发展特点与水平教学管理:教学规模、
教学安排、教师能力媒体及其使用特点:操作、组合、灵活等经济3、常用媒体形式CBI(computer-basedinst
ruction)或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模拟和游戏编程:LOGO多媒体和超媒体
因特网和远程虚拟现实……五、有效教学(一)教师行为与学生成就:Schunk,2000教师期望:相信学生能学会,自己能教
会学习机会:挑战性、探索教室管理:学习环境、合作课程进度:小步骤,不断进步主动教学:示范、解释、引导确保掌握:练习与应用
,反馈,补救支持的学习环境:友善、热情的课堂氛围(二)课堂教学1、良好的讲课的特点信息的明确性与学生已有经验联系组织
安排课程顺序说明与表达热情对学科的兴趣活力沟通技能语速姿势与动作2、提问与回答学生(1)好的提问的原则明确、有
目的、简明、激发思考尽量面对全班给予思考时间(2)回应学生的反应给予认可、表示出兴趣与尊重学生不能回答时持续互动,而非
由其他人回答等待或适当改变问题3、布置作业与练习尽量与后续的学习内容有关联系统复习反映目前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对需要额外
作业的学生尽量提供避免做无用的、耗费时间的作业尽量结合实际(三)学习环境的创设1、课堂维度:Rosenholtz&Si
mpson,1984班级类
型特征单维
多维任务结构的分化不分化,相同任务分化,不
同任务学生的自主性低,选择机会少高,多种选择机会分组模式
全班,能力分组个人化,不按能力分组操作评价
对相同任务上的成绩对不同任务上的成绩进行进
行评价,成绩公开,评价,成绩不公开,很少大量的社会比
较社会比较2、影响学习的TARGET因素:Epstein,1989
因素
特征任务(Task)学习活动和作业的设计权威性(Authority)
学生能够担当领导、形成独立性并能控制学习的程度认可(Recognition)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奖励、诱因和表扬
的使用分组(Group)个体、小组、大组评价(Evaluation)用于监控
和评估学习的方法时间(Time)工作量、教学步调、任务的时间分配等的适当性螺旋式课程层级式课程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34212344321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献花(0)
+1
(本文系plnxftz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