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研究价值刍探作者:中华易髓

 千里草世界 2012-04-30

上古三大奇书(笔者按:《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被学者称之谓“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清.袁柯言:“《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英国著名科学学者李约瑟颂之:“《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我国著名民俗专家钟敬文教授云:“当时中国学者在对人种起源问题的论证上,都利用了《山海经》、《穆天子传》及其他许多古文献上的神话、传说资料。”谭其骧教授认为:“《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关于“地理”一词在《辞海》上是这样的“‘地理学’一词始见于我国《易经.系辞》和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地理学》,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籍有《禹贡》、《山海经》”对于《山海经》鲁迅先生认为是神话书“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诸多评论,不一而足。余愚拙不敏,试撰文对《山海经》进行刍探,不妥之处望专家学者予以雅正为幸!

一、《山海经》概论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上古典籍,主要论述了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灯方面的内容。因其内容广博纷繁,一直以来被视为地理之书、小说之书、古之巫书以及神话之书等等。。《山海经》全书18卷,其中《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的地理、水土、物产等信息,又以流水账的方式记载了4800多种山精水怪、走兽飞禽、神仙妖怪等的奇闻轶事。因此,可以说,《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古人想象力之集大成者,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各种神话传说,以及远古社会、山川河岳、风土民俗等。

《山海经》还向后人传达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于“世界”的概念:《中山经》所示地区是世界的中心,四周分别由《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所示地区构成大陆,大陆外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还有陆地和国家,再外又有荒远之地,这就是古人心中的世界。《山海经》虽然只有三万字,却涉及地理、历史、宗教、神话、巫卜、民俗、动物、植物、医药、矿物等多方面知识,可谓之一部研究远古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可分为《五藏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五藏山经》的主体内容涉及远古的山川(民俗神祗、祭祀和征兆禁忌)和少量的神话传说。《山海经》的内容涉及徼外未开发或域内关系疏远的地区的国民、山川地方、博物、神祗、神话五类内容。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古代自西汉后较正统的说法,认为其成书于唐虞之际,乃大禹、伯益所作。然而书中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更记有禹、益以后的事情,故此说实不足考。近代学者多认为,《山海经》并非一时一人所作,时间跨越大约从春秋中后期到西汉初年,最后经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勘而成的,晋朝郭璞曾为之作注,考证注释的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等。

古代《山海经》的图本除已经亡佚的古图,南朝张曾鲧绘、宋代校理舒雅的10卷本《山海经图》外,现存的有明清至民国初年的14种《山海经》图本:

1、明《山海经图》,胡文焕编,格致丛书本,明万历21年(1593年)刊行,有图135幅。

2、明《山海经(图绘全像)》18卷,蒋应镐武临父绘图,聚锦堂刊本,明万历25年(1597

年)刊行,有图74幅。

   3、明《山海经》18卷(即蒋应镐绘图本)日本刊本,未见出处,有图74幅。

   4、明《山海经释义》18卷,王崇庆释义,蒋一葵校刻,明万历47年(1619年)刊行,有图75幅。

   5、清《山海经广注》(附图全5卷),吴任臣注,康熙6年(1667年),有图144幅。

   6、清《古今图书集成.禽异典》中的异禽异兽部,陈梦雷编,清雍正4-6年(1726-1728年)初印

   7、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中的山川诸神祗,陈梦雷编,清雍正4-6年(1726-1728年)初印

   8、清《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吴任臣注,金阊书业堂藏版,乾隆51年(1786年)夏印,有图5144幅。

   9、清《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吴任臣注,佛山舍人后街进文堂藏版,有图5144幅。

   10、清《山海经绘图广注》,吴任臣注,成或因绘图,四川顺庆海青楼版,咸丰5年(1855年)刻印。

   11、清《山海经》光绪16年(1890年)学库山房仿毕(沅)氏图注原本校刊,图1144幅。

   12、清《山海经笺疏》,郝懿行撰,光绪18年(1892年)五彩公司三次石印本,图144幅。

   13、清《山海经存》,汪绂释,图9卷,光绪21年(1895年)立雪斋印本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6cf4d0100j60y.html) - 《山海经》研究价值刍探_清凉夏日_新浪博客

   14、《山海经图说》(据毕沅图本排印),上海锦章图书局,民国8年(1919年)印行,有图144幅。

二、《山海经》的历史研究价值刍探

   《山海经》中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而有关女娲、西王母等的记载,更是反映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女权社会,这些女性神的传说反映的正是民族历史的源头体现。书中所记载的上古时代的炎帝、皇帝、尧、舜、禹、蚩尤等,已经被学术界基本肯定。全世界华人都把“炎黄”、“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与《山海经》突出“”炎、“黄”,特别突出“黄帝”是一致的。书中记载了洪荒时先民为了生存繁衍,适应环境同时与环境相斗争的历史史诗。如“身蠖是食”就是先民与害人的毒蛇猛兽斗争的例子,以及中华先民与洪水相抗衡,从单纯的“水来土淹”,到“帝乃命禹布土以定九州”完成治水大业的史诗。书中还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发明创造和掌握的科学知识,如“鼓、延是始为钟”、“番禺是始为舟”、“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晏龙是始为琴瑟”、“义均是始作下民百巧”、“般是始为弓矢”等。在天文历法、地理地质等方面,也建立了最早的宇宙论,开展大地测量和地理调查,认识了火山、熔岩、沙漠等地貌形态、水文水系特征和有关海洋的科学知识。在气候和气象学、医药学、矿产学等方面,先民都有不少真知灼见。书中还记载了中华民族源头的精神文明。书中的鱼、蛇、兽、家畜以及龙凤图腾,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鱼发展的轨迹线。至于记载的神祗、巫和祭祀、占验征兆、民俗,也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源头文化的特征。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是历史。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就可以大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如《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斗争,这场战争也被史学界定为信史,为历代史书所用。又如经中记载的黄帝谱系: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这个谱系虽然具有神谱的传奇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又基本相同。

炎帝是我国传说最早的人物,又称神农氏。有的学者认为,神农氏可能是某一些原来有血亲的部落发展起来的部落群之首领。黄帝则应该是是北方诸部族想象中的部族首领人物的集中形象炎帝和黄帝合称炎黄,长期以来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山海经》中关于炎帝的传说,有史料价值的是《海内经》所记载的两条炎帝世系:“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山海经》中记载的黄帝传说中,有史料价值的是黄帝世系与蚩尤之战的故事。关于黄帝世系,《海内经》云:“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帝颛顼。”《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黄帝生禺号,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号处南海。”黄帝也与夏王朝有族系关系,《海内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鯀。”鯀生禹,禹子夏启建立夏王朝。夏王朝是黄帝之后在史学界已经初步取得共识。另外,《山海经》中记载的黄帝与蚩尤战于翼州之野,也反映出远古以黄帝为象征的氏族部落群和以蚩尤为象征的东夷部落群之间的融合和斗争。《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石的名称和产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先民对石器材料的深刻记忆,又将大量达到奇禽怪兽作为神祗,反映出对狩猎对象的憧憬畏惧,这些都体现出石器时代狩猎生产的特色来。《山海经》中对女娲以及西王母的记载,也是对上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的反映。另外,对炎帝、黄帝、伏羲、蚩尤、帝俊等远古时代部落首领的记载,其史料价值已经被史学界所接受。尤其是对尧、舜、禹禅让这一独特的推举共主的历史记录,更是说明世袭王权制度形成之前,还存在着众多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推选和承认,才能确立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形式。另外,《山海经》还记载了反映夏、商、周以及秦、汉代历史的部分史料,以及犬戎、巴、蜀、苗、羌等古氏族的史料。这些,对研究远古时期达到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史学价值。

《山海经》的一些内容一直被视为荒诞,然而随着三星堆的文物出土,一些荒诞、难解的记载逐渐变得清晰《山海经》中记载着东方“扶桑”,中央“建木”和西方“若木”等神树,高大的扶桑树神生长在东方的汤谷,上面栖息着十个太阳,由太阳鸟背负着轮番出行,给世界带来光明。建木则生长在天地的正中央成都平原,高极云天,龙蛇等攀附而上,是沟通天地的天梯。西方的若木则和扶桑一样,也是十个太阳栖息的地方。传说中的这三棵神树,其地理空间分布位置实际代表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反映了我们祖先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和神化宇宙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群,为我们解读这些上古神树提供了参照。三星堆共出土八株青铜神树,最高者达395厘米,树底座为圆盘状,树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层树枝皆横斜弯曲,树端结着果实,向上的树端站立着一只睥睨四方的太阳鸟。这种形态构造几乎就是《山海经》中扶桑和若木的翻版,而整株神树高大奇美,浑然一体,又具有建树的特征,这表明它是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另外,三星堆出土的龙蛇,身上都饰有象征飞翔能力的刀羽状翅膀,其形状与《山海经》中的天神坐骑、能遨游四海的龙的形象极为相似。出土的众多鸟状青铜文物中,除了神树上的太阳鸟外,其他的鸟或饰有旌旗般的冠羽、长垂的尾羽,或背部的羽翅高高耸起,这些华丽的冠羽、翅羽与上翘的尾羽,与《山海经》中的凤凰、鸾鸟又何其相似。

三、《山海经》地理研究价值刍探

《山海经》长久以来被视为一部地理奇书,其在地理学上的价值不容置疑。《山海经》中所表现的地理观念并非儒家“普天之下,皆为中国;中国之外,则为四海”的“中国观”,而是一种极为少见“大世界观”。作者以《中山经》所示地区为世界的中心,四周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所示地区构成大陆,大陆被海包围,四海之外又有陆地和国家,再远外还有更荒远之地,这就是古人心目中原始的“世界”。《山经》记载了大量的大地测量和地理调查。它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以河川为目,方向、道路为经纬,叙述每座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等,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联等,已经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记载陆地水文地理时,叙述河流的支流也一定言明发源及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或流进支流的水系,水流的伏流、潜流等情况,以及湖泊、井泉的记载,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川河岳的地理书。这种以山岳为纲,以河流为目的地理民俗博物志体裁也为后世地志所继承。《山海经》在物产资源分别的共生现象,根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药性等特性阐述识别矿物的方法等,因此在矿物分类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海经》也记载了有关海产、洋流和潮流以及海岸地形等内容,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海洋地理材料。

有关《山海经》所记载的地域范围的讨论呢,在20世纪已经形成差异极大的三种说法:传统的华夏说、局部小区说世界圈说。华夏说认为,《山经》的地域范围在今域内,海外海内和大荒经若干地名也可以正在今域内东达东海之滨的会稽山,西至新疆的天山,北边越过了蒙古草原,南边至江南。这一说法以顾颉刚、谭其骧为主。局部小区说主张《山海经》描述的地域非常小,只及中国境内某一局部地域,这一说法目前还只有扶永发提出的滇西说。世界圈说则认为,《山海经》描述的地理事物远及非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持世界圈说的学者除了部分国内学者外,国外学者大多持这一观点。

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待.默茨女士曾以亲身实地勘验的方式,验证了《山海经》的东山四经与加拿大到墨西哥这1200英里地域的惊人相似。如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德克萨斯州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山海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而且梅迪辛波峰生产的砂金、玉石,也与“其上有玉,其下有金”吻合;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山海经》第二列山脉相合;第三列山脉是沿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起于阿拉斯加的怀而沃德山,至加州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山海经》所列的第三条山脉相符;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山海经》第四列山脉符合。《山海经》中还有更多关于美洲大陆地理环境的描写。如东夷族为寻找太阳升起之处的乐土“汤谷”,以“夸父逐日”的精神越过封冻的白令海峡,沿太平洋西南海岸南行,终于在中美洲找到一处符合“汤谷”的理想圣地。而《山海经》对汤谷的描绘,正是墨西哥圣瓦尼兹山脉一带的真实描写。

《山海经》中,有许多记载都与非洲的“国”民、地形山脉相符,放在中国境内反而很难解释的通。如《大荒北经》所记载的“黄帝蚩尤之战”:“黄帝乃另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里的冀州,经今人考证,为非洲北方的土地,而“冀”、“及”通假,冀州其实就是埃及的古名之一而黄帝当时的领地,就是非洲尼罗河上游的埃塞俄比亚一带,这里正是尼罗河的主要水源地,也是诸多中国经典记载的“昆仑山”。蚩尤的领地则是尼罗河下游的埃及。两族征战所采用的方法,正好与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地理位置吻合,黄帝蓄水进攻蚩尤也就有了实际意义。若按传统的说法,黄帝处在新疆和青海交界的昆仑山上,蚩尤则处在湖南,这仗怎么大?应龙蓄水有什么用呢?另外,《山海经》的海外东经所记载诸国“为人黑”,这种深色皮肤的黑种人,可能也是非洲大陆中、东部的人。

鸭嘴兽,被人们认为之分布在大洋洲海域的澳洲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它是最早由一位欧洲殖民者在1797年发现的。然而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造型与鸭嘴兽完全一致的玉雕,而中国本土从没有发现过鸭嘴兽的痕迹,它从何而来?有一种非典型的尼格罗人,分布于马达加斯岛、印度南部及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诸岛。这些土著居民,身高只有1.6米左右,远比非洲尼格罗人矮小。而且他么打猎时常戴有一种动物头饰。这些,与《大荒南经》记载的:“有小人,名曰菌人。。”以及《海外南经》记载的“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十分相似,可以推测,《山海经》所描述东部这种兽身黑色的人种,就是大洋和南亚诸岛上的土著人们。既然到过大洋洲,见到饿当地居民,那么见到并描绘当地动物就不足为奇了。

四、后记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奇书,历史上对它的理解是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术数类型之首,即占卜之书,与《相人》、《相六畜》等书并列;《后汉书.循吏列传》中王景治河有功,汉明帝“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可见时人将其视为地理必读之书;《隋书.经籍志》列之于吏部地理类书中;《四库全书总目》将其视为小说家之书……

在近代,随着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众多流派的形成,在《山海经》性质、作者和成书年代、篇目,以及地理范围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同时,《山海经》全方位的研究也触及了许多新论题,在《山海经》的科学价值、经文破译方面也有一些成果。如今,在“《山海经》非出一人一时”的见解已经取得共识,在《山海经》的版本、地域范围上仍有较大的争议。而它在生物学、医药学、矿物学、天文历法、自然地理、气候学、人类学以及包括历史学、考古学、训诂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音乐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价值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肯定了《山海经》的研究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之外,还有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记载的禹杀相柳,这一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以看做神话故事,也可以看出共工、相柳、禹三者的关系,以及隐含的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既是“神话之渊府”,为后世文学神话创作的根本(尤其是《镜花缘》),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原始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难道材料。

 

本文参考书目:

1、《图解山海经》,200710月,南海出版公司。

2、《山海经图文百科1000问》,2009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山海经》,19943月,云南科技出版社。

4、《插图本山海经》,20087月,万卷出版社。

5、《山海经》,20078月,哈尔滨出版社。

6、《白话全彩图本山海经》,20064月,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7、《山海经》,200810月,远方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