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法东来

 行为准德为先 2012-05-01
大法东来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8-05-09  点击次数: 507

  佛教源起于印度,创自释迦世尊,已如前章所述。释尊灭度后,两千余年来,渐次向外传播,南则由锡兰而缅甸、暹罗、南洋,北则由中亚而中国、西藏、朝鲜、日本。近年来更遍及于英美德法诸国。然而其中弘传最广,变迁最著,而史实足征者,则首推中国。

  佛教东来,相传始于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历六十七年),然而永平之前,早有佛法东来的史迹,如列子仲尼第四谓:‘丘闻西方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此似是孔子已知佛为大圣。

  隋费长房撰历代三宝记,载:...又始皇时,有诸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宝经来化,始皇不从,遂禁利防,夜有金刚丈六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按此说在佛祖统记中亦有记载,但释利防名为室利房。

  魏书释老志载:‘汉武元狩中,霍去病获昆邪王及金人,率长丈余,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此中所谓丈余金人,可能是指佛像而说。

  佛祖统记载:...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笠,始闻有浮屠之教。’

  以上诸说,虽可视作永平以前佛教已东来中国之证迹,但皆为片断史料,无其他可征文献足资证明。而在史书上可资征信者,为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载楚王英喜为浮屠斋戒祭祀事。传谓‘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喜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永平),诏司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三十匹,诣相国曰:‘托在番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衍罪。相国以闻,诏报曰: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沙门之盛馔。’

  该诏书赐于永平八年,书中有浮屠(即佛陀之义),伊蒲塞(今称优婆塞,为佛门在家信众),沙门(即出家僧众)等译名,可见当时不但已有佛教之仪式,即翻译事业已略其端倪。按汉代中国与西域交通而言,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交通已通,其后霍去病击匈奴,李广利伐大宛,自敦煌至盐泽皆为汉有。宣帝时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天山南北及葱岭以东诸国,悉为汉属。其时交通既已通达,则佛法东传,自属可能,不过一般公认者,系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我国。

  我国正史所载,后汉书西域传谓:‘...明帝夜梦金人,长大,项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遗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七谓:‘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

  以上二说,略而不详,佛祖统记中有较详尽之记载,且亦为一般所采信者,谓:...(永平)七年帝梦金人丈六,项佩日光,飞行殿庭,旦问群臣,莫能对,太史傅毅进曰:臣闻周昭之时,西方有圣人者出,其名曰佛。帝乃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西域,寻求佛道。

  十年,蔡愔等于中天竺大月支,遇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经像梵本六十万言,载以白马,达洛阳,兰以沙门服谒见,馆于鸿胪寺。

  十一年,敕洛阳西雍门外立白马寺,摩腾始译四十二章经,藏梵本于兰台右室,图佛像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

  综上所说,佛教来华,当在汉武帝之后,至明帝时天竺沙门来华,朝廷尊之,遂载之史籍,传于后世。其后西域译经大师相继东来,宣译佛经,华土有志之士也相继西行求法,于是释迦世尊的经教就渐渐在中国弘传流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