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追求网络时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新境界

 天雷教育 2012-05-03

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追求网络时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新境界

时间:2012-04-23 01:06来源:知行网www. 编辑:麦田守望者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的教育属性和研究范畴,论证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作用、选择和应用,并在传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网络调查研究法等在网络时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以追求教育技术研究的新境界。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 系统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网络调查研究法

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起步以来,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20年,我国的教育技术广泛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传播与人才培养的效率。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多种教学形式如函授教育、广播学校、电视学校、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出版物、虚拟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异军突起,更为我国教育技术和教育改革带来了生命和活力。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育技术工作队伍。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教育技术已成为我国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但纵观近一个世纪教育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不是在教学设备的硬件,而是在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上。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认清教育技术的教育属性,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应用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些新方法,进行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的研究,走科研兴电教之路,才能推动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在网络时代达到新的境界。



一、 对教育技术学教育属性的探讨与研究范畴的分析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必然受到教育这一大环境的影响,因而其本质特性均源自教育这一大环境。教育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属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教育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不仅是活生生的、有生命活力的人,而且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有自主活动能力的人;教育活动更重要的特点在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并不直接改变学生的身体(物质)状态,甚至不和学生发生直接的身体(物质)接触,而只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神态等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改变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意志结构,并通过这些心理结构促进和影响学生身心结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因此,最初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技术工具不是人类肢体的延伸,而是书本、黑板、粉笔等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物质手段。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在物质生产领域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人类自身生产的教育领域却影响不大,直到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视听技术在大众传播中亮相之后,才迅速被引入到教学教育过程中来,由此可见,从视听技术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不仅遵循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在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开始改变,西方的实证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占据思想领域的主要阵地。人们仅以创造财富、满足物欲为目的,学术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主流思潮一直仅以富强为目的而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而此急功近利的学术追求,也确实因缺乏对学术本身的兴趣而被政治、经济或其他什么因素而给扭曲了。”① 而教育领域自然也无法幸免于难。同时人口迅速增长,人类生存竞争日益激烈,不得不在尽可能短的时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因此,如何提高知识传输率成了现代教育所关心的主题。于是,教育在研究提高效率的同时,逐渐出现对技术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每当一种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便会有一阵抬高夸大新媒体作用的“唯媒体”思潮或“唯新技术”思潮出现,寄一切希望于新的媒体手段,仿佛新技术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万能药”。当人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没达到臆想的“疗效”时,因心理的失落又否定了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这种现象对我们在网络时代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不无启示。

没有正确的教育技术观,其研究和实践必然是盲目的,“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这个定义有助于把人们的教育技术观从“工具或媒体论”狭小界定中解放出来。它揭示出教育技术学的几个研究范畴。首先,教育技术作为一项专项的技术,它包括教与学中应用的教学媒体——有形的媒体技术与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的系统方法,即无形的、智能的系统技术。其次,教育技术是借助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技术手段和对教与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技术方法来分析、解决教与学问题所涉及的一个特定的实践领域,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组织等各个方面。同时,教育技术又是研究和应用教学的学科理论。它是研究和应用教育技术分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理论。即关于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过程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第三,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运用技术学的思想、手段、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的理论和技术,它是关于教育的技术学”。它不只单纯地研究各种视听媒体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应用、各种视听教材如何制作,而是要研究现代教育过程的构成及其规律;研究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配置、成本与效益的问题;研究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等。② “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系统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进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为了使技术革新有新义和有效果,我们必须在整个教育体系的联系中去考虑运用技术的涵义。”③



二、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教育活动可以说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在漫长的教育活动史上,教育经验不断积累。当教育经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了对教育性质、特点、效率的回顾和反思。有意识地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当一种活动进入研究水平,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事这项活动的自主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不断地对教育思想的历史做出总结、概括与批判,对教育实践经验做出总结,概括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逻辑的上升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具有复杂的多学科性质的特点,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主,同时采用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孤立的、静止的、程式化的,而必须是综合的、多因素的、发展的。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的研究;既有定性的研究,又有定量的研究;既有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科学的研究;以教育教学自然情境条件下的研究为主,以控制一定条件的实验室研究为辅。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在理论开拓与学科建设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教育技术构建新的研究体系。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我们采用哪种教育科学方法最好呢?有的学者认为最“适宜”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认识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将教育研究水平分为四个等级: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 Collection), 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 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会发生同样现象吗”?理论研究水平(Theoretical Research), 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当然,研究方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有多种多样的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它都必须体现出研究的不同水平和功效,因而就有了不同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如果说教育工作者与专家在研究上有什么实质的区别,那就是谁更擅长于使用什么方法。例如,作为一般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他可能更多的采用直观性的、描述性的、经验性的研究方法,但到了一定程度他不满足于这种直观研究的时候,理论化的研究就成了他需要的工具。作为专家的研究,他可以有类似“田野工作”的方法,以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他决不止于这种研究,一定要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可以看出各种方法对他们都是适宜的,关键要看此项研究成果发挥什么成效。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选择研究方法时,我们完全不必为某种程式化、形式化的、规范化的方法程序所束缚,方法创新的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研究成果。

三、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坚持“三深入”教育科研,以科研兴电教
教育技术是属于教育科学,还是其他科学,曾经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是具有教育属性的科学。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是以教育为对象的软科学,他的主要对象是人,不是物,其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高速优质地培养人才。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正在由教育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杠杆。陈至立部长在“ ’99财富全球论坛信息技术会议”上发表的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的演讲中强调指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的深刻变革,人们现在恐怕还很难全面认识和预测这种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动性。人们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也愈来愈重视。但人 们已经注意到,目前一些高校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等等,正在重蹈过去电教中心的覆辙,未能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忽视教学资源建设,忽视课堂教学,逐渐脱离了广大教师和学生,有可能也将演变为学校教学活动中多余的机构。由此可见,不同的媒体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融入教学,能否真正实现“三深入”(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并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突破传统模式,以科研兴电教,促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