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
2012-05-04 | 阅:  转:  |  分享 
  
附件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

转化推广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按照省政府要求,现制定2012年实施计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2012年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按照“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工作取向,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协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民生改善。

二、选育农作物及畜禽水产新品种80个以上,其中突破性优良品种20个以上;创造0份以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育种新材料;攻克关键技术0项,申请00项涉农专利,制定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重点转化国家省级农业科技成果60项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0~15家;开发新产品00个;建设转化示范基地00个,示范新品种00个、新技术和新模式00项。

技术推广目标主导新品种、主推新技术推广应用面85%以上;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亩以上,中试推广畜禽新品种50万(只、套);新增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次。

年度目标和工作措施

(一)狠抓农业科技创新,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1.组织实施突破性农作物及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项

(1)年度目标:选育80个以上农作物及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创制50份以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形成10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

(2)工作举措:分解落实“十二五”育种攻关目标任务,修订《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管理试行办法》,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攻关绩效。组织开展2—3个突破性新品种政府采购试点,重点支持3—6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示范转化8—10项重大种业科技成果,助推四川种业做大做强。加大育种攻关投入力度,增加突破性优良品种选育经费。探索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快速转化成果和商业化育种的新机制。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粮食局、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省畜科院等配合。

2.组织实施农作物及畜禽水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科技专项

(1)年度目标:研发农作物、畜禽水产高效安全生产关键共性技术20项以上,构建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生产体系10套以上,示范推广农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新技术1000万亩、畜禽新品种25万头(只、套)以上。

(2)工作举措:组织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周年持续丰产、机械化生产及病虫害防治,以及猪、牛、羊、兔、鸡等畜禽水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专用饲料、重大疫病防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筛选一批先进、成熟、可行的种养殖新技术,重点在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等适宜区域进行示范推广。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教育厅、四川农大、省农科院等配合。

3.组织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科技专项

(1)年度目标: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30项,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20项、新产品40个。

(2)工作举措:围绕我省畜禽、粮油、果蔬、茶叶等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主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助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委农工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林业厅、省教育厅、省粮食局、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等配合。

(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组织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创新集成我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关键共性技术,构建15个以上现代农业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2)工作举措:纵深推进生猪、泡菜、食(药)用菌等8个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组织开展蛋鸡、山羊、奶业等7个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新启动高芥酸油菜、水产等2—4个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着力打造15个以上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扶持25家左右龙头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抓好30个以上现代农业产业链示范基地。深化技术链、产业链“两链”融合研究与实践,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两链”融合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扩大产业链示范工程的实施效果。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粮食局、省教育厅、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等配合。

2.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

(1)年度目标:重点建设40个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示范推广新品种400个、新技术400项、新模式50种,培训农民50万人次以上。

(2)工作举措: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实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专项,大力开展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强化园区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信息服务站等科技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成果转化、示范带动能力。同时,结合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着力培育壮大园区龙头企业,使园区发展成为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窗口,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委农工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等配合。

3.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1)年度目标:建设核心区6个、示范区10个,辐射45个粮食生产重点县;集成推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模式6套,项目区粮食产量比当地实施项目前三年平均产量增加10%以上。

(2)工作举措:以实现粮食作物周年持续丰产为目的,组织优势粮食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通过国省市县联动和多部门协作,大力开展水稻、玉米和小麦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充分挖掘品种产量潜力和区域资源利用潜力,着力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等配合。

4.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促进工程

(1)年度目标:支持30—40个试点县,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500项以上,辐射带动农民1000万人,直接参与农民人均项目收入4000元以上。

(2)工作举措:围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通过国省市县联动、产学研推合作,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富民的长效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民“富”和县“强”。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等配合。

5.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

(1)年度目标:全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县力争达到90%以上,建设各级科技特派员团队300个,选派科技特派员8000人次以上。

(2)工作举措:充分发挥我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协调指导小组的作用,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通过科技创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教育厅、省粮食局、省科协等配合。

6.组织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站300个。

(2)工作举措: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强化与省级有关部门的联合与协作;切实抓好信息员队伍建设,实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增强示范点实效,贴近当地农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拓展服务功能,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栏目,扩大影响,树立品牌;探索运行机制,在做好公益性服务的同时,着力构建多方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实现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教育厅、省粮食局、省科协等配合。

7.组织实施民生水利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投资1375万元,建设规模化节水灌溉面积13750亩。启动“四川地表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防控工程”和“四川季节性缺水区经济作物综合节水工程”项目,加强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保障山区农村水电安全稳定运行。

(2)工作举措。在节水农业、农村饮用水安全、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调度、水土保持、山区农村水电安全等方面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技支持。

(3)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等配合。

(三)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有效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

1.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扎实抓好300个万亩示范区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810万亩,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全省经济作物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2)工作举措:坚持突出优势、连片规划、集聚发展的原则,在每个千亿工程实施县新建和改造提升2-3个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3-5万亩产业基地。大力推进60个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提升发展。扎实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普及,依靠科技提升产业基地单产、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3)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粮食局等配合。

2.大力推进新增林业产值千亿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选育林木优良品种10个,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20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400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2)工作举措:大力发展木竹工业原料、珍稀树种、木本粮油、木本药材、森林蔬菜和生物质能源等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开拓林粮(菌药茶)、养蜂(鸟禽畜)等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发展壮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协会,增强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按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林产工业和森林旅游业协同发展。

(3)责任单位:省林业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科技厅等配合。

3.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创建100个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建设8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场)。

(2)工作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暨提质扩面工作遂宁现场会议精神,指导试点市(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畜禽养殖标准化推广力度,坚持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标准化推进为核心,提高规模养殖设施化水平,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联建养殖模式,推动“畜—沼—菜(果、林、草)”等“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态畜牧业发展。

(3)责任单位:省畜牧局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配合。

4.大力推进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创建工程

(1)年度目标:按照“突出主作、连片成线”的原则,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为主,建设高产高效示范片200个,辐射带动建设高产高效示范片1500万亩,带动全省粮油作物平衡增产。

(2)工作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投入保障,把高产创建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由单纯的技术推广上升为生产方式的转变。强化工作督导,制定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办法,在各个关键环节和主要生产季节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在收获季节组织成立专家验收组对万亩示范区进行交叉现场测产验收。

(3)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牵头,省科技厅、省粮食局等配合。

5.大力推进优势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工程

(1)年度目标:建设省级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选择10个优势特色水产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通过技术开发和组装配套,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示范品种商标注册率达到40%以上。

(2)工作举措:围绕新农村水产特色优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村建设,以“生态、健康、循环、集约”养殖为核心,加强水产良种育繁、技术推广、质量安全和防疫体系建设,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名优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特色、健康、生态渔业发展,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3)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牵头,省科技厅等配合。

6.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1)年度目标:计划为全省农户配置1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完成投资4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90万元,省级财政1720万元,农户自筹1290万元。

(2)工作举措:召开全省农户科学储粮建设协调会议;与项目县和技术服务单位签订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产品采购;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户储粮减损增收。

(3)责任单位:省粮食局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配合。

(四)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切实提升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能力

1.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年度目标:进一步提升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科技创新能力,新建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工作举措:推动创新平台与产业发展对接,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促进创新平台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和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创新绩效。落实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以上支持创新平台改善科研条件,开展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支持。整合优势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科技资源,在育种、栽培、养殖、病虫害防控、精深加工等领域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粮食局等配合。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1)年度目标:重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0个、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站100个,重点扶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

(2)工作举措:立足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构建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进产业技术转移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信息化科技服务站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度,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

(3)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教育厅、省粮食局、省知识产权局等配合。

3.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年度目标:加强全省县(市、区)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建设,使我省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达到仪器设备齐全、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完善、试验示范基地配套和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推广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改善基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不得低于80%,完成知识更新培训1万人以上。

(2)工作举措: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体系。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入,扩大农技推广示范县覆盖面,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基础条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全面落实农技推广岗位,落实绩效工资政策。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奖惩措施,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省畜牧局、省财政厅等配合。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整合涉农科技资源,合力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科技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农业科技工作的作用;农业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大面积农技推广的作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要发挥好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作用;涉农综合部门要发挥好支持、保障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人才支撑

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支持,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加入农业科技队伍。建立健全农业高级专家库,为地方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训,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科技人才队伍。依托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狠抓基地建设

以现有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基地为基础,结合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工作站建设,分区域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科技示范基地,把基地打造成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和成果中试示范、转化推广平台。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承担农业科技项目。鼓励种子企业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

(四)加大科技投入

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五)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农业科研激励机制,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完善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的职称评定办法,改进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产学研联合承担农业科技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献花(0)
+1
(本文系四季的想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