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2-04-10 汪永晨文图 2012年4月1日,江河十年行大部分队员已离开丽江返回。已经和我们一起走了6年江河十年行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李路,一个人去补拍我们这次大部队没能去的金安桥电站。前两天三位记者在金移村采访后留下来,采访中他们得知,一些金安桥电站移民因为新村没有水,回到了老村,而老村没有淹到的房子和新搭的临时住处,又在受着水库蓄水后的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金安桥电站,当时就是在环评没有通过时开工的,建了大坝蓄水后的地质次生灾难已经在频繁地发生着。而被移到山上的移民,因没有水喝和浇地,开始回迁,这些都将是我们要跟踪和记录的变化。 金安桥大坝(李路拍摄)
泥石流多发(李路拍摄)
地面的开裂(李路拍摄) 今天,我和诗人艾若与央视的《生态》节目组继续前往怒江制作大型纪录片,这是一部将和美国好莱坞合作的生态节目。中国的生态,引起了拍摄《阿凡达》的两位摄影师的关注。 江河十年行2012行走路线 江河十年行2012从金沙江走向澜沧江 从丽江到怒江要经过大理,走出大理就是澜沧江。江河十年行2006年我们第一次经过澜沧江这个拐弯时,我们在这里拍了不少照片。 2006年澜沧江拐弯处 2006年澜沧江 2012年走近澜沧江 澜沧江曾经也是奔腾的 大旱中的澜沧江 江河十年行的第一年2006年和第七年2012年澜沧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江河十年行要的记录。当然不仅要照片,也要去寻找变化的根源。 水边的黄色是水位线在下降 不管多干,红色总会在大自然中彰显 悲凉的澜沧江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也是一条亚洲的国际大河,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其源头位于海拔5200米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94度40分52秒,北纬33度45分48秒,从源头算起,全长4909公里。流出国境称湄公河(Mekong River),为缅甸、老挝的界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在中国境内河长2179千米,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从青藏高原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的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今天的澜沧江在云南 这也是激流 在百度上记录的险滩和急流,因有了这些发电量,澜沧江已经不是原来的澜沧江。 今年,是澜沧江经历的第三年大旱。2010年有记者沿江而走后写下了这样的报道: 记者从云南的罗平县出发,沿着该省旱情分布图中的特大干旱区一路西进,陆良县、富民县、直至抵达滇西的宾川县。一路所见,人们在不断降低自己的生存标准:喝脏水、不洗澡、不刷牙、不洗脸;相关部门则仓促应对:送水、打井、挖沟建渠等,虽各方已竭尽所能,但似乎还是不能阻止旱魔一点一点地侵袭。 记者也拔了一根油菜,看见虽然也已挂果,但将它外壳剥开,里面找不到一粒油菜籽。朱美香今年种了将近4亩油菜,因为此次特大干旱,油菜颗粒无收。在箐门口村,这样的画面很常见。这让人产生莫大的疑问和恐惧:如此灾情面前,我们就真的无解吗? 澜沧江两岸 澜沧江及其支流上,这样的小水电站到处可见 江边这样的开采也不少见 向江河索取能源 其实,不仅是云南,从2011年秋天到2012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遭遇了百年罕见的三季连旱,大面积的农田减产甚至绝收,水库、池塘干旱见底,很多地区人畜吃水困难,连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也变成了涓涓细流。 就在中国积极组织抗旱救灾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则消息: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四国,将联合向中国政府提出交涉,称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称为澜沧江)进行水坝建设加重了下游的旱情,要求中国重视下游国家用水的权利,对自己境内的水坝建设进行控制云云。 对于此事,中国政府给出了回应,结论是中国进行的水利建设不会加重旱情,下游四国的缺水现象是因为它们所在的地区也遭遇了严重干旱,降雨太少。另外中国强调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会充分注重下游国家对资源的要求,并搞好友好沟通。 湄公河水资源的争执其实并不是大旱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各国之间一直有争议。在一般年景,湄公河流域的降水是比较充沛的,河流上下游各国并未对水资源有过多大的忧虑。 湄公河流经的吴哥 湄公河上的洞里萨湖 湄公河人家 生活在湄公河上 而2009—2010年的大旱,波及区域不仅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还影响了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这恰恰是湄公河流域所在区域。这场大旱对于中国来说,影响是局部的,毕竟中国是个大国;而对下游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小国家来说,这种灾害就是全国性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的大幅度歉收会对其国民经济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现在有一种说法,巨大的天灾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深感压力,老天又不照应,迟迟不降雨。于是乎在危难之中他们找到一根救命稻草——中国的影响,他们说是中国筑坝截水使下游更加干旱。 网上有人撰文:澜沧江的确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湄公河从源头到出海口整体落差约5500米,而在中国境内落差就达5000米,非常适于进行梯度水电开发。上学的时候地理课讲中国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其主要区域就是在西南一带。在这里修筑水坝、建造水力发电站,不仅能产出大量的电力,还对抑制洪水泛滥、加强水利灌溉、涵养水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里的水电站发出的电不仅可以供我国使用,也可以输出到缅甸、老挝等落后缺电的国家,泰国还和中国签订了购电协议,计划从2013年起购买中国水电站发出的电。 湄公河畔的大树与古庙 湄公河畔的人与自然 其实,下游的泰国、老挝也曾有在湄公河上筑坝修水电站的构想,但一来湄公河进入中南半岛后坡降明显变缓,修筑水库难度较大;二来这些小国的财力有限,造大型水库比较吃力;三来在建设投资、选址、收益等方面各小国之间有矛盾,总是摆不平。 也就是说,他们也动过筑坝截水灌溉发电的念头,就是没干成。中国早在上世纪 80年代就开始系统地规划澜沧江干支流梯度水利设施建设,干流上的漫湾、糯扎渡、大朝山水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规模更大的小湾电站也已经蓄水,2012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水电公司说,这些大规模电站的作用除了发电,还能减少河道淤积、改善下游通航条件,在洪水期削减洪峰,减少下游损失。现在干旱,人们为没有水而发慌,试想如果发了洪水,没有这些水库蓄水调峰,下游遭到的损失会更大。 澜沧江边没有旱情的农田 夕阳在澜沧江边的大山中 大旱还在云南继续着,江河十年行也还要再继续三年。全球气候变化;2005年底的印度洋海啸,深层冷海水翻上来影响了大气环流;澜沧江上游建了太多的大坝;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云南连续三年大旱的原由。江河十年行在行走中寻找答案。
大旱中的澜沧江 生命力的顽强 澜沧江 明天,我们就要走怒江,期待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