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孜然--“自然”

 榆杨 2012-05-06
孜然--“自然”

2007年05月28日 12:25:20 稿源: 新疆經濟報 圖╱文沈葦 

   

    孜然,總是一邊開花,一邊結果,成熟時,田野上飄著奇香。孜然,對于新疆人而言是熟悉的,然而又是陌生的。比如,很多人不知道︰新疆孜然為伊朗型,品質介乎印度型和土耳其型之間;孜然這種波斯香料是什麼時候傳入西域的;托克遜縣的孜然是生長在零海拔之下的;新疆一個偏遠的維吾爾族村莊的孜然已經走出國門了;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2000年開始對孜然進行攻關研究,這在國內尚屬首次……——編者

    香料滋潤人們的生活,使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英)馬斯格雷夫︰《改變世界的植物》

    沒有一個新疆人的生活是可以和孜然毫無關系的。孜然滲入到新疆飲食的方方面面。烤肉就不用說了,沒有孜然就沒有新疆烤肉。烤全羊、烤包子、薄皮包子、 、原始抓飯、維吾爾藥茶、不沾小料涮羊肉等也都普遍使用孜然。作為新移民的我,出于對新疆美食的熱愛,也自然愛上了孜然的味道、孜然的異香。

    在新疆,孜然的需求量和銷售量是驚人的。在南疆縣級以上的農貿市場,大多數調料鋪的孜然銷售量以噸計算。據我在托克遜縣農貿市場的調查,這家市場共有十幾家調料鋪,每個鋪位年銷售孜然在兩噸以上。僅這一個市場,一年的孜然銷售量就在30噸左右。孜然是當之無愧的新疆第一調料。所謂的新疆味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孜然味道。想象一個人,在新疆生活了足夠長的時間之後,他的身上、他的心靈以及他的氣質,就會散發出這種獨特的味道。

    作為新疆人的一員,我使用孜然,消費孜然,愛著孜然,卻對這種植物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延時20年之後,我才第一次看到長在地里的鮮活孜然。

    此時是5月上旬,我站在托克遜縣夏鄉色日克吉勒尕村的大片孜然地里。這片孜然地有數百畝,是成片單播。但更多的孜然套播在棉花地和玉米地里。此時的孜然,一半在開花,一半開始結果。細小的紫色花朵綴滿枝頭,隨風搖曳,閃現在一望無際的綠色中。村民們在為孜然鋤草,近旁的麥子在靜靜抽穗。

    記得在烏魯木齊時,孜然專家張謙告訴我孜然開花的特點是“無限花序”。也就是說,每一株孜然都在盡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復傘形花序無限繁衍、開放。這幾乎是對自我極限的一次挑戰。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孜然開花就像節日的焰火在夜空無限盛開。所不同的是,禮花過後是空洞的夜晚,孜然花開過則是芬芳的、豐收的原野。

    我蹲下身子,仔細而入迷地觀察一株正在開花的孜然。英國詩人丁尼生說,當你從頭到根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懂得了上帝和人。面對一株孜然,我也想說同樣的話。

    孜然的學名為枯茗(CuminumcyminumL.),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為傘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產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

    目前世界範圍內種植孜然主要是印度、伊朗、土耳其、埃及、中國和前蘇聯的中亞地區,基本上分布在從北非到中西亞的干旱少雨地區。由于孜然是制作咖喱粉的重要原料,印度是世界第一孜然大國,它的西部地區普遍種植大粒子孜然,品種也與別的國家有所不同。

    新疆孜然為伊朗型,品質介乎印度型和土耳其型之間。它是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傳入古代西域的,與胡椒、沒藥、安息香的東傳有著大致相同的線路。

    新疆曾經是我國孜然的唯一產區。主要分布在東疆的吐魯番、托克遜縣及巴州的焉耆回族自治縣,阿克蘇地區的庫車縣、沙雅縣,喀什地區的岳普湖縣、疏附縣,和田地區的墨玉縣、皮山縣等,北疆的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也有少量栽培。2005年種植面積達70萬畝。近幾年從新疆引進後,內蒙古、甘肅和雲南也有了一定數量的種植,但新疆的種植面積仍佔到全國的80%以上。

    孜然不僅是新疆最重要的食物調料,也是維吾爾藥中必不可少的藥材。藥理表明,孜然果實及揮發油有驅風、興奮神經、健胃、抑菌作用。主治胃寒呃逆、食欲不振、腹瀉腹脹、小便不利、血凝經閉等。孜然飄香的街區

    在烏魯木齊市二道橋、喀什老城、和田大巴扎等一些孜然飄香的街區,孜然為我們打開了認識一座城市的門。借助孜然的香味和感官的陶醉,我們似乎能一下子抓住城市的靈魂。因此,我稱這些地方為“孜然街區”。它們常常是城市最古老的部分,是熱鬧的商業飲食區,同時也是最具魅力、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不少旅行者是通過氣味來發現並喜歡上烏魯木齊的。這就是這座城市大街小巷到處彌漫的烤羊肉串、各色 餅、熱騰騰抓飯的香味,尤其是孜然這種 “首席”香料的氣味。它先是抓住你的嗅覺,繼而征服你的胃口。就像普魯斯特筆下的小瑪德萊娜點心,多年之後當你在別的地方聞到類似的氣味時,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在新疆旅行時度過的難忘時光。

    作為烏魯木齊最著名的維吾爾族聚居區,二道橋是中亞美食博覽中心,是一席流動著色彩、音響、氣味的盛宴。當然,我更喜歡那個 “沿街為市”的老二道橋,街上人頭攢動,烤肉爐煙霧繚繞,建築(尤其是幾座木結構的清真寺)有時光的滄桑感,給人一種踏踏實實、真真切切的“在人間”的感覺。而改造過的二道橋,盡管洋氣了,現代化了,卻多了些刻意的、香艷的色彩,少了些原初的樸素和世俗化的親切。假如有一天,烤肉爐和 坑紛紛向室內轉移了,古老的街區將變得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有嘆息了。

    在二道橋,孜然獨特的芳香來自烤肉爐、 坑,來自快餐店、宴會廳,來自調料鋪、藥材店……孜然無處不在,它的芳香四處飄游、彌漫。是孜然激發了維吾爾飲食的特點︰質樸、濃郁、熱烈。這種特點與新疆大地呈現的氣質和風格是一致的。一個地方散發的氣味也會打上這片地域的印記。

    我不知道孜然這種波斯香料是什麼時候傳入西域的,但回顧人類的歷史,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對異域香料的需求和熱愛由來已久。馬可?波羅在描述13世紀的杭州時說,這座城市一天就運來了5噸波斯胡椒。他還說︰在中國南方,有錢人可以享用好幾種香料腌制而成的肉,下層民眾的盤子里卻只能嗅到大蒜味。

    “香料滋潤人們的生活,使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它是藥品,可以治病;是調料,使飯菜更加可口;是香水、潤膚劑和春藥,可使人心曠神怡。” (馬斯格雷夫︰ 《改變世界的植物》)

    愛德華?謝弗在 《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指出,幾乎所有的香料都經歷了一個從神壇走向世俗的過程。古時候人們常常在祭祀用的酒和肉中加入香料作為調味品,目的是為了防止祭品腐壞,增加祭品對于神的吸引力。後來,香料漸漸世俗化了,走下了神壇,搬上了貴族的餐桌,甚至還進入了尋常百姓人家。

    我不知道孜然是否也經歷了從神壇到世俗的演變。但細究孜然的風格特點,它的身世與沉香、沒藥顯然是不一樣的。它絕對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那種。它的芳香濃郁而熱烈,緊貼著大地。其天生就屬于民間,屬于大眾,屬于世俗生活的光陰和食譜。

    二道橋,孜然焚香的街區。一個二道橋的烤肉爐就是一個世俗的、肉感的、煙霧裊裊的 “焚香爐”。 “一串肉在火上尖叫╱就是一只羔羊在火上尖叫,是一百只羔羊在火上尖叫╱多少只羔羊已葬身人的口腹之墳!” (《混血的城》)

    維吾爾族人稱烤肉為 “喀瓦普”,是對烤羊肉串、烤全羊、 坑烤肉的統稱。當然還應該包括南疆更為原始的烤肉︰立體烤肉 (架子烤肉)和火埋羊肚子烤肉。在新疆城市街頭,烤肉是最為普及的風味快餐。一個烤肉爐,一點細鹽、孜然、辣椒面,就能烤出美味可口的羊肉。滋滋冒油的肉串,孜然的香味,還有烤肉師傅的吆喝聲,成為一幕幕生動的街景。三五朋友,圍桌一個烤肉爐,喝著地產的啤酒,海闊天空地聊著,不亦樂乎?不亦快哉?

    值得一提的是,南疆和田等地的一些烤肉師傅從來不用辣椒面,只用孜然和鹽。因為在他們看來,辣椒面既改變了烤肉的風味,又能掩蓋羊肉的不新鮮。為了烤肉的純粹,他們只信任孜然和鹽。

    一個烤肉爐不僅用來烤羊肉串,還能用來烤羊排,烤羊雜、烤羊肉丸子、烤牛肉、烤雞肉、烤魚、烤玉米、烤蔬菜,等等。一個普普通通的新疆烤肉爐,輕而易舉就能烤出一席街頭盛宴。

    烤,古稱炙,作為烹飪法的一種,有著悠久的歷史。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2200多年前的有關飲食的遺策中,就有 “牛炙”、 “豕炙”、 “鹿炙”、 “雞炙”等烹飪法。 《詩經?瓠葉》寫道︰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描寫了士大夫宴飲賓客的情景。詩中的炮和燔就是炙,是燒烤。隨著農耕的興起,燒烤法漸漸在內地退場了,只有在西北畜牧業地區,特別是在新疆,繼續在發揚光大。據說山東出土的東漢時期的 《庖廚圖》,圖中的烤肉爐,與現在新疆普通的烤肉爐造型酷似。

    如今,隨著新疆烤羊肉走向內地,越來越多的人對孜然有了認識,知道安息茴香、安息香和小茴香是3種不同的植物香料。孜然飄香,勾起了人們旅行中的新疆記憶,也激起了尚未到過的人們對新疆的神往。

    在二道橋,我常常感到孜然的香味不僅僅來自各種美食,還來自別處︰來自古老的維吾爾族音樂,來自艾得萊斯綢的絢麗,來自民居里的壁掛和地毯。還可能來自幾家舊書攤,在那里,我買到過維文和漢文對照的 《彌勒會見記》、12本的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和漢譯 《納瓦依詩集》。那麼,孜然的香味有可能來自納瓦依的詩集,來自他的一組格則勒,來自詩中的新月、美人、花瓣和露珠……托克遜︰零海拔之下的孜然三疆交匯在城外,打的每人要一塊。古麗妹妹不怕曬,氣溫四十說涼快。夏天床鋪院子擺,活人楞往沙里埋。四季無雨不見白,村里老樹一邊歪。自流井水不用采,路邊小溪上坡來。石刻水系山上呆,零點標志睡樓台。蜂窩小屋戈壁蓋,干鮮葡萄一塊賣。屋頂上面堆棉柴,高粱面 如花開。夏鄉都種鄉下菜,聯棟大棚鮮葡萄一塊賣。屋頂上面堆棉柴,高粱面 如花開。夏鄉都種鄉下菜,聯棟大棚像大海。這首名為 《托克遜十八怪》的新民謠的作者是詩人張濤。他畢業于石河子農學院,現在是托克遜縣廣播電視文化體育旅游文物局副局長。4年前他就開始創作這首新民謠,幾年中字斟句酌,修改了數十遍。它準確而生動地描寫了托克遜縣的地理、氣候、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征。

    我要去的夏鄉位于縣城東南,是一個重要的孜然產區,全鄉種植面積上萬畝,30歲之前,張濤就擔任過這個鄉的黨委副書記。

    托克遜縣是我國唯一的零海拔縣城。“黃海零海拔”就刻在縣委縣政府綜合辦公樓的第九個台階上,為了區別于其他台階,這個台階特意用了鄯善紅大理石。樓前則是新建的 “零廣場”。

    從縣城大十字往東南方向,我們已行走在黃海海平面之下了。我忽然想到︰原來大名鼎鼎的托克遜孜然是生長在零海拔之下的!

    事實上,從托克遜縣的夏鄉到吐魯番市艾丁湖鄉,構成了新疆孜然的最大產區。這是一個巨大的地理斜坡,從零海拔到海拔-155米,孜然在海平面之下找到了適合它們生長的家園。

    我們知道,孜然是抗干旱、耐瘠薄的植物,但也要選擇一定的氣候、土壤、光熱等條件。新疆農科院曾在北疆的瑪納斯縣等地試種孜然,就未獲成功。莫非孜然對海拔條件也有自己的要求?但並非海拔越低,孜然的品質就越好。吐魯番人就承認,托克遜縣的孜然比他們產的更香,味道也更濃。

    夏鄉色日克吉勒尕村是桑樹掩映下的一個維吾爾族村莊。10年前,在村委會主任、自治區人大代表吾甫爾?托乎提的帶領下,村里開始種植孜然。現有播種有一年刮108天大風的記錄。每年3月到5月,大風刮倒大樹、房屋乃至汽車、火車的事情,常見諸新疆的媒體。正如張濤在 《托克遜十八怪》中寫到︰ “村里老樹一邊歪”,在托克遜縣城和鄉下,我看到的樹木和莊稼基本上都歪向東南方向,這是常年西北風勁吹造成的。

    有人說,托克遜縣的樹是歪的並不奇怪,風實在太大了,把老爺爺的胡子都吹歪了。還有人說,托克遜縣幾天不刮風,孩子們就不習慣了,他們就玩關于風的游戲,相互用嘴吹風。——風停了,但開始在孩子們的嘴里 “呼呼呼”地刮。

    風小,是老天爺對孜然的眷顧和保佑;風大了,長在地里的財富就會被吹跑。

    由于種植孜然,色日克吉勒尕村出現了吾加穆都、依明江等十幾位孜然經紀人。他們將農民手中的孜然收集起來,賣給內地來的客戶。而這些客戶又將這些孜然賣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如此說來,一個偏遠的維吾爾村莊的孜然已經走出國門了。

    我想起去年我去鄯善縣迪坎鄉迪坎爾村,住在房東庫爾班?鐵力甫家里,他將托克遜孜然賣到中亞和西亞的一些國家,一個村民做起了國際貿易。在 《迪坎組詩》中,我特意寫了一首 《我的房東》,這是我迄今為止寫過的唯一與孜然有關的詩。

    房東庫爾班?鐵力甫╱一見我就問︰╱“伊拉克戰爭何時結束呢?”

    庫爾班?鐵力甫早年闖蕩西安╱先賣烤肉、抓飯,後賣孜然╱將托克遜孜然,賣到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伊拉克……╱“我做的是國際貿易。”他說

    伊拉克戰爭爆發了╱他的20噸孜然積壓在西安╱價格一天天下跌╱他憂心忡忡,坐立不安╱“伊拉克戰爭何時結束呢?”╱他讀報、看電視,逢人便問╱人也一天天瘦下去了

    他有一對寶貝女兒╱十四歲的阿孜古麗╱和十一歲的柯爾比努爾╱回到烏魯木齊,我給她們寄去了╱《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但我知道,安徒生爺爺和格林兄弟╱對孜然的銷售與出路無能為力

    ……孜然專家的工作

    在張謙女士的物性測定實驗室里,當她拿出精心培育的兩個孜然新品種和一瓶提煉的孜然油給我看時,其神情和說話的語氣就像是捧著自己心愛的作品。

    張謙是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曾長期從事糧食加工的研究。2000年1月,她開始領導一個科研小組,對孜然進行攻關研究。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她們的課題是 “新疆孜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

    幾年來,這個課題小組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驕人的業績。主要表現在︰

    1.通過對30多個農家種植孜然的搜集和篩選,培育了兩個優質高產的孜然新品種︰新孜然一號 (Cumin99-1)和新孜然二號 (Cumin21-6),建立了數百畝的孜然繁育基地。

    2.研制開發了兩個新產品︰液態烤羊肉調味油和粉末狀烤羊肉調味油,並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目前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初步審查,進入實質審查階段。

    3.首次建立了孜然產業化的技術標準體系。 “孜然 (枯茗)”、 “無公害孜然生產技術規程”和 “孜然油 (枯茗油)”3項新疆地方標準,經自治區技術監督局組織專家審定和批準,已于2006年9月發布和實施。

    張謙和她的課題小組先後發表了 《安息茴香油脂的超臨界CO2提取工藝研究》、《新疆不同地區安息茴香籽實品質分析》、《超臨界CO2萃取新疆安息茴香油脂的品質比較》等科研論文。尤其是她在2001年采用SFE工藝提取孜然油,出油率達15.69%,在國內已見的報道中是最高的。孜然油的研發,無疑為今後改革新疆煙燻火燎的烤肉方式提供了可能。

    隨著對孜然的研究,張謙對這種植物的感情也在加深。她說,孜然的香味無疑是新疆的第一香味。孜然與新疆烤羊肉難分你我,它們已融為一體了。孜然幾乎能把所有的肉類變成烤羊肉的味道,像牛肉、雞肉、豬肉、魚肉等,這正是孜然的神奇、孜然的魔法。

    2004年,張謙去泰國農業大學留學,帶去了自己提煉的一小瓶孜然油。她用它為泰國同學做新疆風味的烤肉,他們品嘗後贊不絕口。第二年,她去土耳其考察,在大巴扎上品嘗了黑胡椒烤羊肉後,感到比新疆烤羊肉的味道差遠了。她對土耳其人只迷戀胡椒的頑固態度有些失望。就像印度人,只知道將孜然放入咖喱中,而不懂得讓它們返璞歸真,單純使用,實在是有點不可思議。這是不是一種飲食上的保守主義嗎?

    我想起多年前听來的一個故事︰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有兩位維吾爾族小商人去了澳大利亞。他們知道澳大利亞是畜牧業大國,羊很多,就帶去了一包孜然本來是準備給自己用的。澳大利亞人沒見過孜然,但他們很快就接受了這種調料,並到了迷戀的程度。就這樣,兩位維吾爾族人干脆做起了孜然生意,幾年時間下來就從小商人變成了大商人,意外實現了自己的 “淘金夢”。

    看來,與印度人、土耳其人相比,澳大利亞人在飲食態度上要開放和包容得多。這其實也是一種民族心理和文化態度。孜然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來到西域,被新疆人接受了,但它不單屬于新疆,不是狹隘本土主義的,它的香味以及帶來的飲食上的美味理應被更多的人分享。

    “孜然的香味,就是現在新疆的香味,也是古老西域的香味。”張謙說。有了這樣的理解和熱愛,我相信她在孜然研究的道路上會走得更深、更遠。

 發表評論  打印此頁【責任編輯︰ 溫雲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