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动脉才能长寿
如今,人们普遍关注“夺命没商量”的癌症,却不知,动脉硬化才是人类寿命的“第一终结者”。早在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就断言: “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曰,也就到了我们寿终正寝之时。
但长久以来,“动脉硬化不会一击致
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动脉内皮受损,血液中的 “坏”胆固醇就会聚集在局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随着斑块不断长大,动脉逐渐变狭窄甚至被阻塞,就会引起相应脏器缺血而发生—系列疾病。
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大脑动脉,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头晕等,发生在肾动脉,可影响肾脏功能,最终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蛋白尿、尿毒症;同时, 周围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患者初期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并伴有患侧肢体怕冷、无力、麻木、刺痛感等,最后甚至
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其次,坚持运动, 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研究称,每天步行半小时,能使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减少50%;其次,坚决戒姻。最后,病人要相信医生,严格按医嘱服药。治疗动脉粥样患者不可擅自擅自停用。很多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除调脂外还能抗炎、稳定斑块,能很好地保护血管。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即使血脂化验结果正常,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应用。管病会痴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女卡萝尔·撒切尔定于9月4日出版《在金鱼碗里游泳》-书,详述母亲的生活细节。
英国《星期日邮报》独家节选部分内容,披露昔日叱咤政坛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经历几次
轻度中风后,罹患痴呆症,如今难以记住一些生活琐事。撒切尔夫人现年83岁,是英国迄今惟一
一位女首相,下野前执政11年。
近年来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呈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已达4%。老年性痴呆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至今病因不明,因为最早为阿尔茨海默氏报道,所以又名“阿尔茨海默病”。另一类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又名“血管性痴呆”。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中有30%的人最终将“演变”成老年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实质其实 就是脑 动脉硬化,是由于血 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 而使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 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造成的 。
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病人,随着一次 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 加重。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 症状,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可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更难回忆。病人想不起来上顿饭吃的什么,而对二三十年前的事却能较好地回忆,其二 是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为 脾气或欣喜忘形。
预防血管性痴呆,其关 键一是早期预防。研究表明,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 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都 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 素。所以,为了预防脑血管性痴呆,必须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二是预防中风复发。血管性痴呆是中风一次,痴呆就严重一步。因此,发生中风 后,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 I防再梗塞的发生。
门诊播报:冬季人的血压不稳定,同时活动量减少,所以正是动脉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动脉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严重后果,而且它不一定只“袭击”60岁以上的人,因此加强防治意识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这类疾病只要治疗得当仍然能获得不错的预后。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国内一些人对该病的关注度很高,但他们却缺乏对它的正确合理的认识,也就是经常抱着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一些病人到就诊时才发现病情已经发展得相当严重的原因之一。
治疗对麻痹大意,缺乏防范意识,加上他们中不少人对疾病先兆不甚了解,所以常常贻误治疗时机。这个季节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狭窄性疾病在血管外科较常见;前者不一定有症状,但也可能出现头昏、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等症状,冠心病人、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小中风,则提示你颈动脉和颅内动脉有异常。后者常被 是走路没力气、腿肚酸痛,需 要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继续行走(即间歇性跛行);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在休息时也可感到肢体疼痛、麻木,尤以夜间最为明显,即出现静息痛;严重时下肢会因严重缺血出现坏死。
治疗切忌矫枉过正,不要一出现狭窄就去做手术。病情较轻者完全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手术的话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切除动脉管腔内的硬化斑块以恢复血流,采用下肢静脉代替动脉搭桥或采用人造血管搭桥的办法 恢复血流,或者运用微创技术在血管腔内放入特制支架,将血管狭窄或闭塞部分撑开恢复血
保健窍门:首先,有动脉血管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入冬时遵医嘱调整好用药; 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其次控 制好“三高”,避免高糖、高血 脂饮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第三,天冷时尽量减少外出,注意保暖;取暖时要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比如在热水袋外包一层衣物以免烫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要用热水泡脚,这样会恶化下肢缺血从而使病情加重,同时要坚持适度 运动,以不出现小腿疼痛为度。第四,作息规律、戒烟限酒。心脑血管疾病,因其致残率、致死率高,像两个幽灵一样徘徊在中国人死因的前三位。而这两种大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一条蔓上的两个瓜”。专家指出,谈“心”离不开“脑”,反之亦然。
共同基础:动脉粥样硬化 谈到心脑血管病,专家指出,心。这个敌人有时会在心脑血管两个方向同时发3~4倍。据悉,我国西北一家大型医院为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发现这些患者中51%合并冠状动脉异常。
相同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首先是高血压。无论何种降压药,只要能让血压达标,就能减少 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血压每降低1毫米汞柱,脑卒中风险能降低10%。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降压药物的使用,能使脑卒中30%~40%,使冠心病的危险率降低20%。对于普通的冠心病患者,要求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要求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不过,对王同时出现脑血管粥样硬化的患者,血压过低,丕利于脑的供血,通常认为舒张压不应 65毫米汞柱。其次是高血糖。在脑血管疾病患者 中,60%-70%合并糖代谢异常,1/5为糖尿病患者。吸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者越年轻烟草对心脑的危害就越大。
血脂异常也严重威胁着心脑血管的健康。据介绍,北京市1984—1999年15年间,居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升高了1毫摩尔/升,相当于升高了30%。而近年,中国脑卒中的发病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研究表明,血脂如果能够达标 ,可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低30%,心血事件则能降低
更多。
治疗方案应兼顾心脑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该兼顾脑血管。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在治疗上也有相通之处,其原则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再加上戒烟等生活方式的改善,来控制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使心脑同时受益。只要没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 ,预防动脉内不稳定斑块部位形成血栓,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
谈到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要强调五个注意”:第一,无论降压还是降 脂、降糖,都要达标。第二,心脑血 管疾病的防治都要打“持久战”。第三,对患者要进行危险分层,患者危险性不同,治疗力度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危险因素的增加,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1+1可能大于2。第四,不能迷信保健品。第五,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心脑血管疾病控制的基石,治疗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戒烟、限盐、适 当运动、减轻体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