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工程项目的“6S”管理2011-09-27 11:51:08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赵月芬 发表评论
简介:加强工程项目的“6S”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6S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不是短期的工作,要达到保持管理水平,员工养成良好习惯,不是搞运动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刻地理解并灵活地运用“6S”管理的技巧,找出突破口,在建立体系过程中,进行专项攻关,就会取得明显效果,才能保持企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强势后劲。对于企业经营工作而言,最难的事情是承揽到工程;最怕的是干了工程却不盈利;最担忧的事情是能否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加强工程项目的“6S”管理,是解决“三最”的一剂良药,因为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源头,是增强竞争力的基础和可靠保证。 “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是从日本企业的5S管理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被简称为“6S”。“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的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其主要作用是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保证安全,确保质量,提高效率。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体会,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6S管理”谈点粗浅看法。 一、应重点关注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工程项目的特征决定了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全过程活动控制为对象,以质量、安全、进度、效益为目的,采取行政、法规、经济、技术措施,运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服务、信息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按照项目的内在逻辑规律,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行动态管理,弹性有序编制,把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事的运作科学化,使每项工作达到标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总体目标。而人力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生产要素。 首先,在工程中标后,开工前,企业领导就要着手考虑经理、书记人选,可通过领导、组织委任,也可以自荐、竞争聘任。真正把合适的人才选配到这个岗位上来。并授予权力,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书,还要随时指导、监督、考核、防止亡羊补牢。 其次,配好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技术难易,配好副职,选好总工,尤其是总工人。还要配备质检、预算、物资、机运、财务、测量等管理人员,成立相应科室,对特殊工种技术岗位,要面向社会招聘,高薪重用,发挥其长,为我所用,建立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 再次,选好施工队。一是组织内部架子队。要从内部职工中,挑选年轻大中专生或有施工经验的老同志充实到队领导、工班长及材料、统计等岗位,招用部分劳务人员,把一些简易、利润大的单项工程,交给自己的队伍。每月下达施工计划,并按验工结算计发工资,对材料、设备、油料消耗按定额计算。二是对那些难度大、专业性强的单项工程,可采取大包或清包,但在承包前,要将各种费用进行测算,既要让包工队有利可图,又要把主要利润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实行合同管理。 二、应重点关注及时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优化,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消耗、保证质量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1.根据工程设计情况,按照土建和安装的工艺顺序,确定本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平面上的区分、分段以及立体上的分层,这有利于组织流水作业,以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2.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选用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质量上可靠而又能实施的施工方法。3.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包括解决安装、运输和操作等机械的选用。4.确定施工方案时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特别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结构形式时,要制定相应技术要点,包括操作要点,使新技术得以在工程上推广使用。5.贯彻安全第一,安全为了施工、施工必须安全的思想。 三、应重点关注切实抓好质量和安全 质量和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质量、安全搞好了,一个工程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多。 在工程质量方面,要注意几个问题的把握:一是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二是建立全员工程质量责任制,项目部要与队、队与工班、层层签订质量责任状,三级主要领导负责此项工作,项目部和队要成立质量领导小组,队和项目部分工,工程师主抓质量工作,工班设质检人员,形成质量责任体系。三是经常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增强全员质量意识,特别要进行技术交底,要采取上技术课、办培训班、工前交待、工中指导、工后检查等方法,解决作业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四是要认真会审图纸,及时与设计院、业主取得联系,确保按图施工,确保测量定位无误,严守施工规范。五是把好材料使用关。做到原材料不经试验不使用,不合格材料不使用,假冒伪劣材料不使用,使用优名牌材料。六是严格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当即返工,并从严处罚。七是,做好技术资料积累工作,及时填表、签字、归档、为评优和结算、索赔做好准备。 在安全方面,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守安全技术规范,抓好重点部位和季节性、突发性安全事故隐患,做到常抓不懈,逢会必讲,经常检查,及时采取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