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了解更多关于惠安女服饰吗?

 远近轻重 2012-05-09

惠安女服饰分布的区域属于历史上交通闭塞,经济水平低下,文化教育十分贫瘠的地方,因此,历史上少有文人对其加以记载。故现仅能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民俗文化专家的考证,对其历史渊源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

惠安女泉州惠安女


       惠安女服饰分布的区域属于历史上交通闭塞,经济水平低下,文化教育十分贫瘠的地方,因此,历史上少有文人对其加以记载。故现仅能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民俗文化专家的考证,对其历史渊源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

首先,惠安女服饰是古代百越遗俗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服饰民俗文化遗产。

1、惠安女服饰有着古代闽越族的遗存信息。从崇武大岞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地表采集到的陶片纹饰如篮纹、绳纹、斜线纹、云雷蚊和附加堆纹等,在惠安女服饰中频繁出现。

2、惠安女服饰色彩框架的形成源自原始的族徽和图腾崇拜。惠东人群是来自古百越民族的一个支流,是闽南十八峒、蝴蝶峒的后裔,蝴蝶是其原始的族徽和崇拜对象,惠安女服饰因此在服饰色彩的追求上有着蝴蝶的艳丽华贵,也有蝴蝶图形的种种纹样及头饰中的蝴蝶造型等。

3、惠安女服饰色彩的形成,海洋生活是它的第一依据。惠东妇女常年生活在半岛、海岬的自然环境中,故惠安女服饰在色彩视觉效果上与自然环境十分和谐。从久远的年代来看,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受到其它民族服饰的冲击比较弱,社会主流服饰的流行色彩及样式对它的影响也比较弱,因而服饰的原创意识得到十分良好的保护,基本上不受外来因素的太多干扰并能世代传承下来,并保留了海洋文化的深深烙印。

4、惠安女服饰的色彩观念的形成源于原创意识的女性群体。"常住娘家"的习俗,使大部分惠东的女性,从出生到成年,甚至个别人到老年都居住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女性群体,如产生于三四十年代的"长居会""姐妹会"等女性群体。在这个群体作用下,加上有很强的原创意识和传承发展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使惠东妇女服饰的款式、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服饰色彩主框架。

其次,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至宋代渐趋成熟,到了明末清初,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二十世纪初,随着文化生活和视野的逐渐开阔,惠安女服饰不断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了一种极具区域特征的服饰民俗文化现象。

20世纪二十年代起,惠安女服饰的色彩开始与汉族人群形成了一定的差异。上衣接袖衫还是以褐红、黑、蓝色为主,玄色裤上加上蓝色布边,一股三垂的银裤链开始被妇女采用;黑、绿刺绣花纹、四角有金黄穗子的搭裢;红绸布刺绣的踩轿鞋。黑、红、蓝、绿、银灰成了这个时期的主色调,具有十分和谐的搭配效果。特别是老年人的服饰颜色都以黑色调为主,其它红、蓝、绿只在装饰上运用少许。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人民公社化、国防民兵建制等集体劳动使黄斗笠、花头巾成为劳动中不可分割的户外保健用品,妇女在劳动中也使"接袖衫""大折裤"越变越有特色。但服饰的颜色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变化,像崇武城外的妇女衣色以钛青蓝、湖兰色为主,而净峰、小岞则以粉红色、细花布着衣、外加草绿镶红边的贴背为主。黑色绸裤比较通用,也有蓝色裤子,特别是塑料制品的兴起,塑料手工艺品如裤带、凉鞋为惠安女增添了不少色彩。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惠安女服饰中的色彩变化进入了鼎盛时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惠安女的物质生活慢慢富足,妇女的服饰更为讲究,每件饰品都是精雕细刻,个人饰品的数量也由十几件达到上百件之多。

  总之,惠安女的奇异服饰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互相冲击、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演绎而形成其特异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