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中对“湿毒下注”的解析

 wd360dov 2012-05-09

中医学中对“湿毒下注”的解析

湿是外感六淫邪气所引起也可内聚水生湿!

湿毒,慓盛暴烈的湿气。《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在泉,湿毒不生。”
湿毒是指湿气郁积日久成毒而言。

     津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具有水分的总称,广泛地存在于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的组织、细胞之内,和组织、细胞之间,津液对人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滋润和濡养全身的细胞和组织;2.化生血液;3.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例如体温;4.运载全身之气,运载营养物质;5.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等。津液与病理产物混合,就是人体中的湿邪,由湿邪与寒邪或热邪再混合而成的汗、痰饮、痰、痰核、硬结、肿瘤、癌等,会使人体产生各种疾病,例如炎症、疼痛、麻痹、麻木、内分泌失调、各种急性慢性病等。

    在人体内不正常的水混合物,中医称为湿邪,湿邪有以下致病的特点:1.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这是因为湿为有形之邪,阻滞任何部位都影响该处的气血流通,使功能不利。如阻滞于胸腔,会引起呼吸不畅、胸闷;如阻滞于脾胃,会消化不良、脘痞腹胀、大便不爽等。2.湿性重浊,表现为沉重、重着的特点。临床上可见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束,关节重着痹痛,分泌物与排泄物秽浊不清等。3.湿性粘滞,表现为粘腻停滞的特点。例如舌苔粘腻、小便涩滞不通、大便粘腻不爽、病情缠绵难愈等。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为水邪,有向下的惯性。湿病易患于人体的下身,例如下肢浮肿、淋浊、泄痢、带下、下肢溃疡、下肢静脉曲张等。

    袪邪与扶正是中医治病基本重要法则,也是治疗湿病的根本原则,因此湿病治法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袪除病邪的治法和调理气机及脏腑功能的治法。

    清浊祛毒丸中用金沙藤、蒲公英、牡丹皮等清热解毒、利湿祛浊,此为祛邪;方中用山萸肉、黄芪、地黄等补肾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力,此为扶正。可见清浊祛毒丸在祛邪与扶正中互为呼应,相得益彰,为此药配方精妙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