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良画集》

 小儒家 2012-05-10

《关良画集》

[日期:2010-01-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名称:关良 1977年作 辞旧   
 
  材质、形制:纸本彩墨 
 
  尺寸:65×55.5cm 
 
  创作年代:1977年作 
 
  介绍:
签名:丁巳除夕前二日作于迎宾馆 关良
钤印:关良、南亭 
 

 名称:关良 牡丹白梅   
 
  材质、形制:纸本彩墨 
 
  尺寸:66.5×45.2cm 
 
  介绍:
签名:番禺 关良
钤印:关良、南亭
展览:“关良油画水墨画展”,1981年12月28日至30日,富丽华酒店,香港;1982年1月2日至9日,博雅画廊,香港
来源:现藏者直接得自画家家属
1981年年末,“关良油画水墨画展”于香港富丽华酒店举行,这是关良生前在海外的最后一次个展,展出了他自1929年至1981年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油画38幅,彩墨104幅,本幅《牡丹白梅》即是其一,并被收录在精选此次展览少量作品的图录《关良画集》内,足见关良本人对此作何等自珍。
《牡丹白梅》以简淡素洁和雅致出尘的独特风格异于其它瓶花静物创作。题材虽近似传统的岁朝清供,但带写生意味。勾勒轮廓及花与枝叶的画法主要用传统笔墨技巧,但却放弃了以线来表现体量和转侧的方式,较多中锋行笔,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倾向较重,而花瓶以蓝色平涂,留出高光点显示立体感,还有一丝西画造型基础的影子。总体而言,其画笔明明迅疾流畅,却处处予人拙朴生涩的错觉,正体现了画家所追求的老中藏嫩,熟后转生,刊落机巧,韵味天成的境界。
看似寻常最奇崛,诚如容易却艰辛
(拍品编号 803-806)关良的纸本作品
关良早岁留学东瀛,师从当时著名画家藤岛武二、中村不折等,对经过日本淘洗的印象、后印象主义等流派有深刻认识,他曾特别提出,高更“庄严肃穆的宁静、朴素至极的装饰性笔触构图”,梵高“对形体与色彩的夸张、画里喷出热情的火焰、自我表现的力度”,以及马蒂斯“单线平涂的作品,是感觉的结晶,多变但净化为统一、宁静的调子,具有装饰味,每一结构元素、素描、色彩调子和构图,合成综合体,彼此合理发扬,不互相削弱,达到手段的纯洁”,“还渗入大量日本浮世绘版画(源于中国画)的东方情调,让观众从整体上接受原色的表现力、单纯的美”,这三人对他的影响都是“终身制”的,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技巧上,尤为重要的是令他悟到“与祖国文化遗产距离越远的东西,吸收合理,得意忘形,个人风格越突出”。
回国后,他也像那一辈西画家一样,转而精研传统,并尝试将西方现代派绘画理念引入中国水墨,通过别具一格的彩墨戏曲人物形式,追求一种率真、质朴的稚趣和“钝、滞、涩、重”的境界(程十发语),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甚至被看作“是黄宾虹、齐白石后最有独创力的大家之一”(唐云语)。
《辞旧》(拍品编号804)与《牡丹白梅》(拍品编号803)二幅作品是他花卉静物题材作品中的代表,很能够反映他的个人风格。前者对比鲜明的色彩,是关氏彩墨的典型面貌,表现花、叶的线条迅疾潇洒,富于书写性,显示了画家在传统笔墨方面的功力,而整体构图及花与花、花与叶的关系又依稀带有写实痕迹,与传统花卉的表现方式颇有不同,展现出画家的个性。后作有将写生意味融入传统岁朝清供题材的倾向,用笔较多中锋,平面化和装饰性很强,而花瓶以蓝色平涂,留出高光点显示立体感,又有一丝西方造型基础的影子,因此,其调和中西的努力和探索是无处不在的,正如关氏曾提醒观者:或许他的画看起来“彩墨多孱杂不清,水份常溢于形外,疑似‘信手涂鸦’,实乃‘惨淡经营’”。而这种矛盾和张力,恰好正是关氏作品的魅力所在。
上世纪40年代,与很多西画家一样,由于条件艰苦,关良也创作了一些纸本水彩作品。应该说,与油画相比,水彩虽同为西洋画种,但与中国画的距离却相对接近,这也为关氏进一步缘西入中,并最终在彩墨领域创出一番天地做了准备。《嘉陵江》(拍品编号805)、《上天梯》(拍品编号806)正是这一时期关氏水彩风景画的代表作,用西方式的构图和表现技巧完美地传达出中国的山水精神,显示了画家高超的艺术素养。
出版:《关良画集》,博雅艺术公司,香港,1981年12月,第48页(注:本幅在此册内题名为瓶花,乃编辑有误,应与前页作品画题互换) 
 
阅读:12841
录入:高山情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