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力推股市“新政”,改革举措频频,激励喊话不断,甚至放出了“把投资者当傻瓜圈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狠话,大有拨乱反正、营造全新市场的气概。

对此,许多市场人士深受鼓舞,好评如潮,甚至有人喊出了“大牛市来了”的冲动口号。但是,市场依旧低迷不振,连摸高2500点的力气都没有,股指至今还不到金融危机前高点的四折,令人十分感伤。原因何在?

1.“新政”中关于增加股市的资金举措的力度远远不够。截止本周,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达18万亿,而市场的存量资金只有7000亿,基金的市值只有2万亿,比之09年时的3.2万亿和3.4万亿严重缩水。尽管管理层将QIFF额度增加了500亿美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尽管管理层推出了500亿人民币的沪深300ETF基金,并规定香港500亿人民币RQFII也只能买沪深300ETF,但是,这区区1000亿资金,根本撬不动市值超过10万亿的沪深300成分股。所以,中国股市与危机重重却屡创新高的欧美股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资金严重匮乏,导致估值比它们更低,价值凸显却百般无奈。

2.“新政”唯独回避了扩容大跃进这个股市低迷的症结。中国股市只用了22年时间,便走完了国际成熟股市几百年的扩容道路,并日益接近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且不说27万亿总市值中还有9万亿市值的大小非待解禁,且不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上市公司将再融资,即便在市场低迷、投资者亏损累累的情况下,仍有上千家企业在排队等候上市,扩容节奏依旧,下周还将发7只新股。然而,“新政”中却丝毫不涉及股市扩容总量控制的顶层设计,只字未提适度放慢扩容节奏,给股市以休养生息机会,保持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供”依然严重地大于“求”。这个导致股市10年涨幅为零、让投资者成为“傻瓜”、“苦瓜”的股市症结,至今没有任何触动和改变,相反,还在酝酿推出新三板、国际板,投资者怎么会有信心?怎么敢往上做?

3.“新政”中的新股发行改革缺乏量化标准。其实,除了现有的6条以外,关于新股发行定价,有一个更简便、更合理、更有效、更公正的办法:若新股高价发行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20%,则所有的大小非一律不得减持,用全体大中股东的个人利益来治理新股“三高”顽疾,看今后谁还敢肆意发高价?为了稳定市场,管理层还应对每年的扩容总量设置上限,如不超过200家;对排队等候的公司应设置标准,如:不属于政府重点支持的7大新兴产业、业绩低于已上市同类公司、三年内分红率超不过银行利息(以发行价为准)、三年内就想再融资者,请自动退出排队。这样,管理层和市场的扩容压力,就自然大大减轻,也符合“择优上市”的市场竞争法则。

4.“新政”中的退市制度缺乏法治的威慑力。按照创业板的退市规定,23条其实就是1条:三年中被公开谴责3次便退市,这意味着创业板中3年后才会有公司退市。主板的退市规定,只将板子打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身上,而回避了1998年后政府提出“股市要为国企三年扭亏脱困服务”、“一家绩优公司需捆绑两家亏损公司才能上市”过程中的财务造价、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在我看来,退市制度要想真正产生威慑力,还必须规定:一旦公司面临退市,有关部门应提前监控、冻结公司的资产、资金、账户,防止转移,并将相关责任人罚得倾家荡产,并予以刑事处罚。同时,若该公司在上市前有财务造假、过度包装、虚增利润等行为,应象香港股市那样,事后追究承销商、保荐人、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发审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向中小投资者进行经济赔偿。此举可将大批垃圾公司、造假的公司阻挡在上市门外,可谓抓住了退市制度的要害。而现有的退市制度,仍是隔靴搔痒。

5.“新政”中的价值投资导向不符合市场实际。当今国际成熟股市的价值导向是买新兴产业的高科技股,尤其是信息产业股。而作为新兴股市的中国股市,却号召人们去买传统的、已过了发展周期的、已是政府调结构对象的,缺乏内生成长性的、靠年复一年再融资才能支撑业绩的、股本规模超大的大盘蓝筹股,却刻意打压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成为新增长方式的、定为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中小盘股。结果是:大盘股消耗了大量的市场资金,打不高还挺不住,反而变成期指和现货做空的新动力,而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因价值标准被搞乱,25倍市盈率还1010,也不涨反跌,从而使整个市场失去了财富效应,失去了能真正激发人气的持续热点。这不能不说是以长官意志来规定市场热点和市场导向的不良后果。如果管理层既倡导投资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又倡导紧跟国家战略转向,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热点(尤其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对其的估值予以一定的宽容度,如以美国纳斯达克的40倍市盈率为限。那么,即便靠市场现有的资金,也足以能使现25倍市盈率的新兴产业热点热火朝天,财富效应迭出,人气大增,一二级市场共荣,新股发行也能顺畅。

6.“新政”仅能维系波段行情。有新政总比没有新政好,但是,一个实质性的行动胜过一大看似美好的纲领。这个实质性的行动只能是改善供求关系。现“新政”中唯一能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看得到的利好是,新股的发行价必然会比前两年明显降低,资金流失减少,高价新股的“堰塞湖”消失,上市公司让利,新股低开高走给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红利,使二级市场估值得以支撑,改变了以往两年的单边下跌市,恢复了市场的波段震荡市。鉴于本周连续三天在2430点下方收盘,10天线连失三天,五周均线和20天线也首次告破,似表明,自3292242点启动的第二波已无奈地结束目前市场正在调整中去寻找第三波的低点。好在石化双雄已接近于回到上波的起点,上证综指第二波未创新高,中小板、创业板低于上波高点甚远,KDJRSI指标已快速回到了40左右,第二波自顶部调整以来的成交量迅速萎缩,“五一”以后在2430点上方两市成交1万亿以上,主力机构无法全身而退,CPI下降,信贷疲软增加了降息降准的可能,所以,“行情结束、再创新低”的观点不可取,在调整到位后,必然还会有第三波,第二波中落后的板块有可能在第三波中跑赢大盘。只要坚持做波段,做差价,以价值的眼光做投机,今年股市的机会还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