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秋叶飘伶 2012-05-12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容易与牙痛混淆,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4O一60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变现为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多集中在面颊、上下颌及舌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偏头痛”“面痛”“眉棱骨痛”“齿痛”等范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三又神经痛治疗方法比较多,但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我院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比较理想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45.6岁,病程9天一10年;单侧发病48例,双侧发病4例;第1支痛6例,第Ⅱ支痛31例,第Ⅲ支痛1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4O一75岁,平均年龄46.2岁,病程13天一11年;单侧发病49例,双侧发病3例;第1支痛4例,第Ⅱ支痛31例,第Ⅲ支痛l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变现为不同程度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骤然发生针刺、刀割、火灼等样剧烈疼痛,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现象。
1_3 诊断标准
     参考《神经科急症诊断治疗学》拟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① 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②疼痛符合最少以下其中的4项: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疼痛为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疼痛程度严重;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③无其他神经系统损害表现;④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1.4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均血常规、凝血因子、神经系统和五官科检查,表现为正常,对于比较严重者,做颅底平片和头颅CT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如颅内肿瘤、鼻咽癌等所致的三叉神经痛。
     对照组:对于针刺治疗,患者面对细长的针,总会出现恐惧感,因此在进行针刺前,预先告知患者治疗中会出现的现象及感觉,让患者有所准备,适当向他们介绍针刺的特点,疏导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待患者稳定后,取仰卧位,第1支痛取攒竹透鱼腰,第Ⅱ支痛取四白、迎香、下关,第Ⅲ痛取夹承浆、下关、大迎、地仓颊车交叉对刺。穴位常规消毒,针刺以上穴位,进针时保持针尖垂直,并行小幅度提插捻转,询问患者感受,待产生酸麻感后,留针。注意刺鱼腰时针尖向后上45。刺入眶上孔,使针感放射至前额;刺四白针尖向外下方45。刺入眶下孑L,使针感放射至睑下及鼻翼周围。每次留针0.5h,每隔10min行针一次,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各穴位注入多卡因2mL+维生素B121mL混合液,每穴1-2ml,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
     参照有关文献报 21,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恢复日常生活,随访2年内不复发;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偶有轻微发作,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随访2年内病情不加重;有效:疼痛有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各种症状均为改善,发作次数未减少。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x z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治疗,两组均起到一定疗效,观察组痊愈3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痊愈24例,显效l2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常无明显的预兆,发作伴有短暂的剧烈疼痛,可持续数秒到数分钟,然后骤停。疼痛为刀割样、撕裂样、电灼样,让人难以忍受,而且疼痛可从一处向受累神经扩散。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发生的阵发性疼痛,而无感觉和运动传导机能障碍,西医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一般采用穿刺、镇静、止痛等方法治疗,而手术治疗会造成面部功能的损伤,而且复发性高。祖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头痛”、“面痛”范畴,对于其发病机制,也有几种说法。夏春英 】等认为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多为肝阴不足,风阳上扰或脾胃虚弱,阴火上行,与肝经风火相合,共攻头面,壅滞经络所致,因此认为三叉神经痛与肝、脾胃有密切关系。认为三叉神经痛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风:因本病来去突然,患处位于面部,与风行善行数变,风为阳邪,易袭阳位特点相符合;火:三叉神经痛一般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且有火灼感,与火性炎上,火为阳邪本性相一致,且无论是实火还是虚火,均可扰乱头面经络,导致面部疼痛;血:中医有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外邪入侵导致伤气致学流通不畅,积聚于头面经络,引发面痛。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三叉神经痛多由感染六淫邪气,阻滞经络、血脉阻滞、或因邪毒入脏腑,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筋脉气血经络受阻于头面而致 61,因此治疗以痛脉络为主。
     三叉神经痛多以第Ⅱ、Ⅲ支为主,有研究表明,针刺穴位能刺激人体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类物质以提高痛阈,降低人体对痛觉的敏感性,并调节神经功能,治法上取阳明、太阳、少阳三经之穴,以近取为主,远取为辅,旨在疏通面部经络,祛寒清热,达到面部气血调和。本组治疗所选择的穴位有疏风活络、祛寒清热,调和血气的功效,能够起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而利多卡因具有快速起效,作用持久的特点;维生素B12能补充神经的营养,促使受损神经组织尽快恢复,增强镇痛作用。以上两种药物与针刺配合,更提高了治疗效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药物与穴位注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进一步表明了其治疗的高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