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树德临床经验选登之一 中风的诊治和预防

 天宇娇子 2012-05-12

 小小网易博客 

中风的诊治和预防--焦树德临床经验选登之一
焦树德 
关键词:中风;预防和控制;中药疗法;针灸疗法
文章编号:1002-2619(2004)01-006-03
  中风的"风"字,是指本病来势急、发病快、变化多,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犹如暴风之疾速、矢石之中的而言,与伤风受寒的"风"字意义不同,不可等同视之.……
作者简介:焦树德,男,1922年5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早年从外祖父学习中医,攻读古典医籍,《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反复研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金、元、明、清等历代医家的代表性著作,均有涉猎研究。1941年在原籍开业行医,同时考入天津国医学院、西医专门学校函授学习,边干边学。抗日战争时期,利用行医之便参加抗战工作,为抗日干部和伤病员诊病疗伤。1946年经冀中卫生局考试审查合格,发给医师证书,1950年悬壶于北京市。同年参加中央卫生部高级医师考试及格,即于1951年冬参加革命工作,任北京市立第二医院内科医师。1955年冬,到中央卫生部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近3年,再次系统深入地学习祖国医学,亲聆了蒲辅周、黄竹斋、杨树千、秦伯未等全国几十位中医名家的教诲,毕业时荣获银质奖章。
1958年秋,分配到北京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达27年之久,历任内科教研室讲师、副主任、副教授、教授;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培养了5届硕士研究生。1981年当选为北京市东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1984年春,奉调到中日友好医院任中医内科副主任,筹备开院。开院后于1984年被评为全院"先进个人",获奖金、奖状,并任专家室副主任,1986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此后,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痹复康冲剂"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被北京市科委、科协评为"科技之星",并于1992年4月30日《北京日报》头版,介绍其先进事迹。在著述立说方面,主编《简明中医内科学?下卷》、《痹病论治学》等书和《橘杏春秋》医刊;主审《老年中医保健》和光明中医大学《中医内科学》讲义;参加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内科学》和北京中医学院《内科学》讲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内儿科》等书的编写。在临床治疗方面,擅治内科疑难重病,对肝、胆、泌尿系结石注重增强肝、肾本脏功能;对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等采用自拟的三合汤和四合汤,不但胃痛能愈,而且胃镜和病理检查也见明显好转,溃疡愈合;对冠心病、心肌炎、心绞痛采用心肺、胃、肾同治,理气活血,助阳化痰并用,颇有良效;对中风证(急性脑血管病),常用中风三法,认为风痰阻络,风中于经常归于腑,必须清化阳明,通腑活络;对再障及出血性疾病,重用滋胃凉血、降气清热;对高热性疾病,谨遵"见热莫攻热"之训,活用清、疏、滋、降、和解等法,力求治本,其热自解;对休克厥证,人事不省诸疾,用助阳开窍,宁心醒神,辨证治本,效果颇佳;对诊治各种顽疾、危证,每每疗效卓著,深受患者拥戴。在学术上强调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特别重视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主张用整体系统观念、动变制化思想分析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转归,力求理、法、方、药清楚,丝丝入扣;对咳嗽的辨治,提出宣、降、清、补、润、收等治咳七法,认为七法巧妙配合,变化无穷;对哮喘提出"治喘两纲六证三原则"(又名治喘六麻),创拟麻杏二三汤、麻杏苏茶汤、麻杏蒌石汤、麻杏补肺汤、麻杏六君子汤、麻杏都气汤等治喘效方;对神经衰弱的阴虚肝旺证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创用挹神汤;对下肢淋巴管回流障碍的足(骨行)(胫)水肿,创有足(骨行)消肿汤等等,广为临床医师采用。还创有表格式脉象标记法,不用标明寸、关、尺和左、右手,即可了解患者六部脉象的特征。此法于1964~1966年曾被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规定用于病历书写之中,全国通用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中也曾被采用。日本京都高雄病院也用此法记录脉象。在科研方面,主张有目的、有选择、积极地吸收现代科研成果,促进中医药学按照自身规律向前发展。对中医科研工作,提出"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突出特点,创新发扬"的研究方法,该文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青岛会议上和《光明中医》杂志上宣读和发表,提倡具有中医特色的创新。例如,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颇有心得。对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肢体僵屈的痹病,创议"?痹"病名,并提出初步诊治规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病学组1983年采用这一病名和主要方药,组织27个省、市科研单位,进行了临床研究。又与本溪第三制药厂合作,共同创制了"?痹冲剂",现已畅销国内外,并获国优产品奖。1986年领导中日友好医院"七五"攻关?痹科研组再与该厂协作,通过5年研究又研制出第二代?痹新药--?痹复康Ⅰ号、Ⅱ号,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1993~1999年又领导中日友好医院?痹科研组研制了"?痹舒安",其科研成果已转让给药厂。在学术交流方面,曾多次应邀赴日本及美国讲学,被聘为日本中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和美国加州医师公会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美国中医药研究院学术顾问以及新加坡毕业医师协会永远学术顾问等职,受到国内外医界人士的高度赞誉。主要著作《用药心得十讲》和《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二书,均获人民卫生出版社"优秀作品奖",前者畅销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后者已被译为日文《病例から学ぶ中医弁证论治》在日本刊行。《焦树德医论医话精选》1990年在美国出版后,受到中医界的欢迎。曾发表的《治咳七法》、《心绞痛的辨证论治》、《?痹刍议》、《中药的临床运用》等医学论文60余篇,日本《中医临床》和《新中医研究》杂志,新加坡中医学院《毕业特刊》上均有发表和转载。
焦老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专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高级职称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审评委员会委员、第四和第五届全国科技图书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痹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级医刊》和《中日友好医院学报》顾问,《光明中医》副主编;理事、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北京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中国药材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等职。
作者单位: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