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炫转荧煌【掐丝珐琅景泰蓝(八)】

 书楼寻踪馆 2012-05-12

掐丝珐琅景泰蓝  

 

   铜胎、掐丝、珐琅,三个名词道破这类器物的基本属性,自元代起延传至今,赫赫然跨越六百余年光阴。直到大清伊始之时,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方始第一次出现对它的书面称呼:“景泰蓝”。景泰蓝,一个念起来便非常美的名字。

       铜胎掐丝珐琅器盛于大明景泰年间,故取“景泰”,景泰年间的珐琅釉彩又以蓝为主。于是,世事更迭的两百多年后,这般美妙的器物方才第一次拥有正式的书面称谓。

       景泰蓝之制艺极为繁复。其胎多为紫铜,以铁锤敲打且衔接成型。匠师镊夹住细密的铜丝在铜胎上绕掐,勾勒出各色花纹的轮廓。铜丝与胎体之间,以白芨粘附,经高温焙烧后方成素胎。

       烧成的素胎类同于一幅工笔白描,匠师用一柄小铜铲铲起珐琅釉料,徐徐填入铜丝纹饰的框架中。这道工序,为白描的画面添上了生命力,亦由此得了一个非常感性的名字,谓之“点蓝”。点蓝之后须“烧蓝”,填满色釉的器物要再行烧造,在矿物石粉的高温焙烧中,色釉融为流液,充填铜丝勾勒中的每一处细隙。一次烧蓝定是不够的,出炉后的色釉冷却收缩,高度便不达铜丝。于是,要再次填釉、再次烧蓝,往复必不下五六次,方能内外相平。烧蓝的过程中,需以砂石打磨凹凸之处,如此工序前后计十余道,反复相间,铜胎掐丝珐琅器方成矣......

       大明年间的珐琅器体态厚重,因所用彩釉皆为天然矿物,故色泽沉稳而真,红似宝石,绿似松石。而掐丝则略显粗,提炼的精纯不够,令彩釉中混有不少沙尘,如此烧造后的器物,釉面上往往有不少砂眼,清晰可触。进入清朝后的景泰蓝,便能看出技艺上的显著提升,铜胎薄了,铜丝亦掐得细巧灵动,砂眼渐稀渐小、甚而不再。年代愈往后,这样的变化便愈显见。

       景泰帝受父之影响,自幼重视铜器铸冶。而在铸铜方面,景泰又如何能超越其父宣德的绝顶巅峰。另辟蹊径下,景泰与色彩上寻得突破,凡瓷器能烧造的,景泰便命宫廷以景泰蓝烧造之,终成就了景泰蓝的永世名声。

       明清两朝,景泰蓝器物为皇室御用,直至大清后期才有流出。如今,若能有幸得见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上,标有如“仁”、“德”等字汇的,如系真品,则多是宫廷御用之物。那时的宫廷造办处,多从“千字文”中取得字汇加注于底款,以示御用真身。

       景泰蓝,现世的出品较之前朝,要更显精细精良。但我,却独爱旧器,亦更钟爱“铜胎掐丝珐琅”这个名字。前朝之旧物,这样的名字,令我在注目它的时刻里,仿佛看见匠师们稳健的手势流转、以色釉作画的气度。面对这般用尽心思的粗犷,心生敬畏......

 

清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瓜形盉     三味小筑悉藏

掐丝珐琅景泰蓝 - 三味小筑 -

掐丝珐琅景泰蓝 - 三味小筑 -

掐丝珐琅景泰蓝 - 三味小筑 -

清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罐     三味小筑悉藏

掐丝珐琅景泰蓝 - 三味小筑 -


书楼寻踪馆转 何晓昱《掐丝珐琅景泰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