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苏迷 2012-05-13

去太湖国家度假区参加朋友的聚会,住在洞庭碧螺山庄。

         茶院旁的山坡上,种植了大片的碧螺春茶树,茶树间还种有枇杷、青梅、桃树、杨梅、石榴等花果,生长于万亩梅海下的碧螺春茶更是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紫金庵对门,碧螺山庄景区,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占地18亩,四周青山叠翠,花果簇拥,景色十分迷人。茶博馆分茶文化历史实物、品茶、茶文化、茶艺等展示区,尤其是产于洞庭东西山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从其历史、形成、制作、品质等,分类作了详细介绍,还有康熙赐名碧螺春、碧螺春茶文化、碧螺春与名人以及民间传说。

         一座木制的小屋,面朝太湖,屋外有梅花、桔树、枇杷。春天坐在其间,沐浴阳光,喝上一杯碧螺山庄自己种植采摘并请炒茶高手炒制的碧螺春,那首诗就蹦到了眼前: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太湖,春暖花开.....        

        吃茶从一件江南蓑衣的采茶开始了解,陆羽煮茶、各个朝代典型的品茗杯到碧螺春的前世今生。喝茶前有了一种胸有诗书气自华的雍容。然后在近六千平方米的碧螺山庄里喝茶、闲逛、吃饭、居住。

        选择那个露台来喝上一杯当季的碧螺春,也是由碧螺山庄就是最老字号的东山茶厂在康熙御茶园中精心培植出品的。前方是东山人称为"阴山"的山麓,再过去就是太湖。满山的茶树就是眼前一杯翠绿的由来,有种云在青山天在外的飘飘欲仙。这里是吴中区为数不多的五星级农家乐,可以开会、餐饮、住宿,如果愿意的话,品茶还有专门的茶艺师表演碧螺茶道。碧螺茶季满山茶香象是远山的呼唤,不见不散。

        贡品之名得之可非朝夕之功,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繁琐,炒制手法之深,耗费工时,所以,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世世代代由皇家和文人骚客享用,自古就算是奢侈品。今年春天江南阴雨涟涟,气温偏低,芽头发得晚且慢,碧螺春的晚、稀、贵已成为必然,碧螺春一斤要好几千块。

        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需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拣茶要剔出老叶,拣去茶梗,掐断长枝,1.5厘米的芽叶长度,长短整齐,一芽一叶,精致匀称;炒茶师傅杀青、揉捻、搓团、烘干,“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短短四十多分钟的炒制过程全凭经验,一斤三四两的鲜茶只能炒制出大概三两。因为炒茶烧的是果木枝丫,所以烧火也是一门手艺,此外炒茶的手感力度都要凭感觉,所以在200多摄氏度的锅里也得“空手上阵”。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春分至清明时节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分前”和“明前”均为极品或上品。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约需采6.8万到7.4万颗芽头,也有一斤干茶高达9万颗左右芽头的极品。

       早春三月,江南细雨,历来是文人骚客感怀的时节。有山有水,犹如有诗有画,再有三两知己,一杯好茶……姑苏城,太湖畔,洞庭山水,碧螺新绿。这里的山清,水醇,物美,茶香,不然康熙也不会五次三番地在春日里南巡这里,茶圣陆羽也不会在此流连。皎然,一个爱茶入骨的茶僧,是谢灵运的第十世孙,有回拜访陆羽,适逢其去东西山而不遇,于是留下《访陆处士羽》:“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云的优雅,山的巍峨,尽在茶中。只有茶才能深入心灵,那深蕴的绿含露于掌,谷雨时节中醒来的翠绿的眼睛,带着岁月凝聚的质感,在紫砂和白瓷之中成季节的倒影,一种由内而外炉火纯青的极致之美,依稀可见文人骚客煎熬修成一身道骨仙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