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与非的似是而非

 sml4605 2012-05-14

是与非的似是而非 

 
  是与非,指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不错与错),合理与不合理。
  是与非互为前提,有是才有非,无是则无非,反之亦然。“是因非而是,非因是而非”,“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按此思维,“是”指“不非”,“非”指“不是”,显然陷入了逻辑循环,是一种蛇咬尾巴的游戏,定义本身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然而舍此别无他法。
  是与非可相互转化。“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列子.说符)而所谓转化,就是“是者为非,非者为是”之意,也证明了是与非这一概念的似是而非。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上没有绝对的是与非。问题是,“世上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这一说法“是”(对)吗?结果还是陷入了似是而非的悖论。
  荀子一方面说,“天下的事理总有两个方面,可从非中分辨出是来,从是中分辨出非来”(“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另一方面又说:“是是(肯定正确的),非非(否定错误的),谓之知(智)”,反之,“是非(肯定错误的),非是(否定正确的),谓之愚。”显然,这里的“智”为“是”,“愚”为“非”。可见,“是是非非”原指“判定对与错”。现在则演化为“对与错(的纠结)”,多指世间纠结在一起的好的与坏的事物,这尤显是与非的似是而非。
  为了判定对错,必须先有是与非的标准,而这标准必须可信,故而荀子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荀子·非十二子)即信其可信,疑其可疑。若此则可以说,-“信是,是也;疑是,非也”。信是则是,信非则非,还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概念。
  荀子说,“是非不乱,则国家治。”是非混淆,则人心乱。是非颠倒,则国家乱。此即“统一认识”,统一对是与非的认识。因为是与非在特定条件下(“先日”、“今”、“后”)又是明确的,如李大钊所言“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这里的“信”与“知”便是被确信的当“今”之“是”,并孜孜以求,谓之“求是”。
  由是与非产生的“是非”一词,虽有是有非,但偏指非,贬义,指不能清楚分明地辨别出是与非。或说成“是非不明”、“不分是非”、“是非不分”等。与“颠倒是非”近义,与“明辨是非”反义,如“招惹是非”,“惹是生非”。足见是与非之难分辨,更显是与非概念的似是而非。
  太史公说“信者传信,疑以传疑”,即对历史上的不同说法采取客观审慎的态度,对是与非,我们也只能这样似是而非地接受着。
  观念上、信仰上、思想上、认识上的是与非,指分辨“对与错”、“好与坏”。而电路中的是与非指“开与关”;电脑原理的二进制数学中的是与非指“1与0”(对应着电路中的开与关);对弈的双方的是与非则指“输与赢”(胜与负)。总之,这种只分是与非,不分对与错,岂止是似是而非,而是“是非(对错)不分”了。
  按理,是与非该有中间地带,是中性的,无是非之争,或说亦是亦非,亦非亦是,犹如“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的界限却仍是似是而非的。
  法律上有“折衷是非”一说,是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是一种法律诉求办法,而不是是与非概念上的折中。果真有,则无是无非,亦是亦非,或是即非,非即是。以强调事物的相对性而著称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则道出了是与非的各有各的相对标准。彼有彼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哲学上批之为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既然是非都是相对而言的,是非是不确定的,陷入是非的分辨中就是自寻烦恼。因此庄子认为,以道观之则齐是非,混化是非差别,不谴是非,不去分别是非,若此即能超然。所以圣人不陷于是非之争中,而按照自然行事。何为自然?不评价而已。而这只有对“是与非”似是而非之才可做到。所以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当然这里指“小是小非”,甚或大可不必较真的“是非恩怨”。问题在于,特定年代的政治上站队等“大是大非”则不是难得糊涂,而是糊涂难得了。
  还有一词曾经很流行:“颠倒是非”,往往是贬义。那是有人有颠倒是非的能力。所谓“说你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是也不是”便是证明。倘若被颠倒的是非是不可信的,那么颠倒过来便是褒义。从哲学的角度说,是否定之否定;从政治的角度说,则是一种平反。是非之所以反复被颠倒,本身就意味着其似是而非。倘若“播弄是非”则是狡猾奸诈的品德问题了。
  有人明辨是非,有人不分是非,有人颠倒是非,有人拨弄是非,有人制造是非,有人驾驭是非,有人操弄是非,有人招惹是非,有人躲避是非,有人超然是非。是非,人人在劫难逃。可笑的是,是非本身却是似是而非的。难怪“是非功过任评说”几乎成了历史评价的主流,那是一种超然,更是一种无奈。
 
文 / 老顽童0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