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熊猫繁殖之谜

 楚湘子 2012-05-16

  总导视

  它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动物,

  中国大地上的可爱生灵,

  却面临着严重的繁殖问题。

  生育能力低下,

  种群基因退化,

  交配、分娩、育儿等种种缺陷,

  是否成为大熊猫物种进化的死胡同?

  是否会另大熊猫永远地离开我们?

  中心问题:大熊猫是否是一种繁殖率低下的动物


  嘉宾简介

  王大军 北京大学生物教授 1993年跟师从潘文石老师,长期进入秦岭山区对野生熊猫进行研究,在与多只野生熊猫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为揭开野生熊猫的生存状态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野外不存在的交配问题

  1、它们是性冷淡吗?

  主持人: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熊猫的繁殖率是相当低的,就是感觉好像熊猫这个东西在谈到性方面,有点类似于白痴似的,你好像怎么去挑逗它呢,它都不能进入状态,有些专家就干脆说它是性冷淡,有的还给它专门给熊猫放这个熊猫交配的录像希望它能够从中得到经验,可是好像并不能够是做到让人感到很成功。

  嘉宾: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是,饲养厂里是这样的,野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野外的情况完全是不一样的。你要是去到,发情那时候你去看一看,多少只熊猫。

  主持人:很壮观。

  嘉宾:围一个树,树上有一只母熊猫在那儿打转转,互相,互相叫来叫去,打来打去,然后跑来跑去,激动得不得了,那种情况下是跟饲养厂那是天壤之别的。

  我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连续五年,每年的春天我们在秦岭的南坡,秦岭南坡一般是三月,熊猫集中发情的时间三月下旬,每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在那里,我们看到情况完全不是你刚才说的那样的,通常的情况是一只熊猫,一只母熊猫,发情的母熊猫,它会到一个地方,周围会聚集五到七只公熊猫,最少的时候可能三、四只。

  那是在94年,94年的4月12日,×我就听见山坡上有熊猫的打斗,就是叫声,就是那种非常大的那种叫声,然后我就,把接收机放下,爬到山坡上去看,当时的情形有一只,实际上就是那个娇娇,我们研究最多的那只母熊猫,她当时有一个两岁的女儿,有一个两岁的女儿,而且在这前两天,她们在另外一片山坡上,她和她女儿在一起,我们还看见她了。可是这一天呢,她的女儿没有在身边,只有她,周围有五只公熊猫。

  五只公熊猫互相打来打去,追来追去,其中有几次,公熊猫冲到我的面前,冲到我的面前以后呢,我就赶紧站起来,手里拿一根棒子,因为我也有点紧张,拿一根棒敲一敲旁边的树,然后公熊猫,那些熊猫一看是个人,所以它就赶紧转身就跑了,那么我始终在记录这样一个过程,当时打斗,打斗的过程有一只非常强壮,当然没有带颈圈,非常强壮,脑袋非常大的一只公熊猫,它可以占据中心的位置,一般熊猫,其它熊猫跟它接触几下之后,都会逃开。

  主持人:熊猫打架是否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猫打架,互相拍来拍去,这样抡

  嘉宾:在,实际上在发情期的熊猫打架接触不是很多,更像吵架,说实在的更像吵架,他们会相互接触几下,然后发出很大的,互相发出很大的声音,然后就会有一只熊猫屈服走开。

  主持人:就是充分显示自己雄性的力量,通过气势上的威慑来压倒对方?

  嘉宾:我想这个,因为我没有其它的观察,所以我觉得它们彼此间都互相认识,它们彼此之间输赢已经在日常,日常打斗已经确定了,它们日常打斗,要比发情期打斗要厉害得多,而且身体接触和受伤的情况要多得多。

  主持人:真打?

  嘉宾:是真打,那是真的。而在发情期的时候,我想它们每一只熊猫都知道自己目的是什么?它们不需要把力气全都耗费在打斗上,我想更多像吵架一样,会有一些接触,然后很快就会有一只个体示弱,示弱退开。

  2、熊猫独特的交配方式——日常决斗

  短片一

  原来,和养殖场内情况恰恰相反,发情时期的交配场,不是熊猫们谈情说爱的场所,而更像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舞台。

  然而,交配当日的打斗,只是一种规程与仪式。因为,它们之间的孰强孰弱,在平时的激烈过招中,早已暗暗确定了。

  而雌性熊猫也早已选定了自己的“意中郎”,它必须是熊猫眼中优秀、健康、机智的完美情人。

  但是,当王大军眼中的最强悍的雄性向雌熊猫姣姣走去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嘉宾:然后最后剩下这只最强壮的,起码在我看来是最强壮留在母熊猫的身边,然后就要交配,但是它爬上母熊猫背上的时候,母熊猫一闪身就把它甩下来了,一闪身就把它甩下来了,然后母熊猫就开了。

  主持人:这不对呀,这个在我们一般印象当中,像这种情况下都是雌在等待最有强壮的那个,最有智慧的那个。

  嘉宾:但是那天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它把它甩开了,甩开了以后,最后那母熊猫交配了,交配了是和另外一只非常老的,带,我认识那只老熊猫,是带着颈圈的,是一只非常老的一只,牙,牙已经缺了很多,然后鼻子因为打架,鼻中格打掉了,我们管它叫大豁,它的名字叫大豁。

  主持人:就是豁鼻子。

  嘉宾:豁鼻子,豁鼻子,然后它跟这只大豁交配了。

  主持人:但是有点反常,这种情况之下,雌性要选择一个最好的基因,给自己的下一代,它怎么会选择一个,连人都认为它是一只很老,不中用的一个老熊猫呢?这难道不更说明它的繁殖有问题吗?

  嘉宾:这个反常,这个常是我们通常人类认为的一些东西,但是就是从动物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说雌性的这种选择权可能是会有它生物学意义

  3、熊猫独特的交配方式——一妻多夫

  短片二

  看来,在人类眼中的优秀雄性,却未必符合姣姣的眼光。研究者相信,姣姣的审美一定有着熊猫的理由,就正如恋爱中的年轻人,才熟知情人的种种优点。这或许是饲养场中,雌性熊猫对指定情人看不上眼的原因。

  几个月后,姣姣与大豁的爱情结晶降生了。但是,在野外研究人员对幼崽进行的亲子鉴定中,他们却得到一个意外的结果,这是饲养场中的工作人员使料不及的:

  嘉宾:但是,可能还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在,可是当年娇娇产下的仔,通过DNA的分析,它不是大豁的孩子。

  主持人:比较乱,比较乱。

  嘉宾:就是说它产下这个小熊猫并不是大豁的孩子,说明一只雌性,它在同一个交配季节里,它会和不同的雌性交配,我想这种不同雌性的交配,可能有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就是说精子竞争,往往就是更优秀的个体,也许它的精子在竞争力也会更强。还有一个我想有可能就是说如果它跟几只熊猫交配以后,它未必,它未必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的,但是也许就是说对于这个公熊猫来说,它将来可能会跟这个小仔产生一些关系。

  嘉宾:比如说,如果说,我们打一个假设,如果说公熊猫知道它跟哪只母熊猫交配之后产下的小仔,它如果认为跟它有亲缘关系的话,它有可能在将来资源竞争中倾向于这只小仔,因为我们曾经看到过有一只很小的小公熊猫跟一个,比较大的公熊猫能够和平相处在一起,那么这个它们俩没有亲缘关系,但通常情况下,就是公熊猫不会太宽容其它的熊猫。

  主持人:有点像熊的那种习惯,有杀幼仔的行为?

  嘉宾:它倒不一定杀,但是就是说这种驱逐,或者是。

  主持人:恐吓、威胁。

  嘉宾:对,就驱逐等等这些东西,对幼仔可能都是不好,那么这是一种推测,这是一种推测,就是说一个母熊猫实际上它选择在同一个交配季节里,跟不同的公熊猫来交配,跟几只不同的公熊猫交配,对它繁衍后代应该是有好处的。

  4、熊猫其他的特殊交配特点

  短片三

  原来,熊猫看起来奇特的“爱情观”和“恋爱方式”,却有着其中的道理,熊猫也正是凭借着它,繁衍了数百万年。

  但是,人类却无法在饲养场中模拟真实的自然环境,住“单间”的熊猫,平时与同类见上一面都很困难,根本无法形成正常的熊猫社群关系,而雄性熊猫间平时必要的打斗、过招,更是会被立即制止,以避免伤亡。

  就这样,生活习性被完全打乱的野生熊猫,因为不能在人类规定时间里、与规定对象交配,

  被人类带上了性功能障碍的帽子。

  除此之外,王大军在常年的观察中感到,另一些因素也在熊猫交配中起着作用。

  (1)自幼学习

  嘉宾:对,那么有很多,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可能决定了,就是饲养厂的熊猫尤其是公熊猫,它们到了发情期根本就,根本不会自然交配,很多公熊猫根本不会自然交配,或者根本没有这种。

  主持人:没有这种需求。

  嘉宾:对。

  嘉宾:那么首先我们在野外的时候,看到很多熊猫在交配的场所,它会到场,就是说它会到场爬在树上在看着整个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情况,小熊猫在身边,而大熊猫是不会顾及它们的,就是也不会去驱逐它们,不会跟它们。

  主持人:没有羞耻心。是吧?

  嘉宾:然后呢小熊猫会看,会经常到场,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我们饲养个体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没有的。

  主持人:就是,您的意思就是野外,野生的小熊猫从小就耳濡目染熊猫之间怎么交配,看得是真熊秀,而饲养,饲养厂里的熊猫是没见过。

  嘉宾:我们,我们是这么说,就是说它,如果一只熊猫,它生活在一个正常的熊猫社群里头,它从小到大会有很多学习机会,在各个方面学习的机会,那么在饲养厂里头这种学习机会是没有的,或者是被剥夺了。

  主持人:所以这是导致它性冷淡的原因?

  嘉宾: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2)环境选择

  第二个原因就是它生活的环境。

  嘉宾:我们发现在野外,通常情况下在发情的时间都是特别潮湿,有大雾,或者刚刚下过雨,通常下过雪,这样一种情况下,这种时间是不是就是能够让一些味道传得更远?这是我们的一种猜测。那同,那么起码就是在发情整个这个事件上,可能要有一定的环境和特殊一种氛围,往往是在这样情况下,熊猫发情更容易出现的。

  主持人:前不久,你说我想起了,前不久我们做那一期就是第一次拍摄到野外熊猫实际交配的场景当中呢,有一句当时的一个同期我的印象比较深,就是说当它来到那个山谷的时候,跟您刚才形容那个娇娇交配场景非常像,说那天正好是雾气朝朝。

  嘉宾:对。

  主持人:到处弥漫着一股,用他当时那个人说话,我记得叫酸蒙蒙的味道。

  嘉宾:对。

  主持人:可能就像您说的它需要借助这种雾气作为一个载体,把它这种化学信号释放到周围很大空间里。

  嘉宾:这是我们一种感觉,同时也是也算是一种猜测,但是我相信这种环境,这种环境对于熊猫的这种发情和交配可能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嘉宾:那么我们在饲养,饲养厂这种环境里头,它是不是有这样的,能不能创造出这样的环境?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3)催情食物

  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说 熊猫在野外它所吃这种食物,就是我们知道它是99%以上是竹子,但是还有其它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个在美国做激素还是营养方面一个,一位教授,他就说,他在,他在研究的时候,就是在,他就希望做一个研究,就在不同时期竹叶里头,一些微量成分一些变化。那么因为我们知道在野外有很多,有很多植物,包括它的叶子,可能对于动物发情是非常有作用的。

  主持人:啊。就是它会吃一些我们所谓的催情药。

  嘉宾:对,对,就是说有这样的可能,那么就是初步的猜测,或者是一些初步的迹象表明,在不同时间,植物叶子里所含的成分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有一些可能是我们不了解的,但是能够刺激熊猫荷尔蒙分泌的东西。

  5、无法预知的生育期

  短片四

  至今,熊猫研究人员还在努力寻找这种猜测中的神秘草药。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受精技术的逐渐完善,笼养熊猫的交配已经有所进展。

  但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另一个问题又给熊猫繁殖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人类一直无法确定的熊猫的预产日期。也就是说,每只熊猫幼崽在母身内的成长的时间是长短不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主持人:好像你们研究者也很难去,即便知道它准确的交配日期,也无法准确知道,它到底哪天生孩子。

  在动物园和饲养厂里是这样的。就是说这个东西让人觉得非常不确定。但是实际上在野外情况是我们观察到的产仔的日期非常确定,都是在8月20日以后的几天里头,我想最早的一天,最早的一次是8月17日,观察到的就是能有日子记载的,最晚一次是8月21日。

  主持人:那为什么都会选择八月份中间这个日子生下来呢?

  嘉宾:在秦岭,我想这个应该是对它好的,因为熊猫一年是靠竹子或者竹笋为生,那么实际上每年竹笋从三月的,从四月初就开始有了,就是在很低很低的地方,但是大规模竹笋出现的时候,是从四月下旬,从比如说海拔在1300米到1400米左右的地方,就开始竹笋大量地长出来,熊猫这个时候就开始专门吃竹笋,竹笋相对于竹叶和竹茎来说,它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它就开始吃,然后呢,这个竹笋会跟着海拔不断地也许到了五月中的时候,1600米,五月下旬的时候,可能1800米这竹笋开始,我们管这时候熊猫的行为我们叫它撵笋,就撵着这个竹笋走,哪个地方竹笋最多,它就走,那它就逐渐往高海拔地区走,那么到了2000米以上,在秦岭的时候,是另外一种竹子叫松花竹,到了7月份以后,这个松花竹笋就长起来了,所以它就进入到松花竹林里头,开始在那里吃松花竹笋,那么一直吃到八月中以后,就是到了八月中的时候,它可能连续吃了几个月的竹笋,这个时候它的营养是最好的。

  嘉宾:它的身体状况也是最好的。我想这个时候对于它产仔来说,就是一个最佳时期。

  主持人:换言之呢,从这个例子上,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如果竹笋的季节往后推,所有竹笋的季节都比原定要往后推的话,可能产仔的月份也会往头会。

  嘉宾: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我想这是合逻辑的。但是在,在饲养厂里头,它们一年四季的营养情况是差不多的,所以在饲养厂里头,我想包括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情况是,它发情的季节也是差别也非常大,同时产仔的季节差得也非常大。

  6、总结

  短片五

  原来,野外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直接决定了野生熊猫的生育时间;而笼养熊猫生育时间的无序,恰恰是由饲养场中衣食无忧的环境所导致的。在这里,人们为了不让熊猫受热着凉,努力维持了一个极其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但这却让以森林为家的熊猫感到非常不舒服。

  通过研究小组的野外调查与总结,“放归自然”这一简单概念,便成了许多熊猫繁殖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

  二、野生也会遇到的育儿问题

  问题1:“早产儿”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它成为了研究者的最大担忧:因为无论圈养熊猫与野生熊猫,都必须经受这个考验。那就是熊猫发育极其不完全的新生儿问题。

  在普通人们看来,让这样一只幼崽发育成熟,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个熊猫生下来红通,粉红的,而且感觉它妈的一只手就把它给压死,太小了,它很难,我觉得怎么能活下来,这么小一东西。

  嘉宾:这个我们看,我们在野外看的熊猫从100克,100多克,这样一个小的个体,最后长到150公斤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整个这个过程给我们的感觉也是,实际上你要是回想这样一个过程,非常震撼的。

  主持人:生命的奇迹。

  嘉宾:真是奇迹,因为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刚生下来就像一只没毛的老鼠,没毛的老鼠,放在手上可能像我说的,连尾巴像我手掌那么长,就是那样一个,像一个老鼠一样粉红色的东西。

  然后在最初的两周的时间,完全,我想它离开母亲是不行的,所以在最初两周时间里,母熊猫是不离洞的,它不吃不喝,也不会排,也不排泄任何东西,那么每天就是喂小仔,然后把小仔护在怀里头,两周的时间。

  主持人:这个时候它对小仔是全全慈母心。这个小仔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是有人。

  嘉宾:如果有外来的就是它认为对待任何威胁,它将是非常的厉害,非常的狂躁一种态度。娇娇产第一个仔的时候是89年,那个时候潘老师和吕植他们在接近这个熊猫的时候,熊猫是非常凶的,它们曾经被熊猫追过,而且离很远的时候,熊猫发现了他们就冲过来,他们就赶紧逃命。

  两个星期的时间完全靠母亲的这种庇护,其中可能前几天完全,母亲都不会动。

  主持人:连窝都不会挪动。

  嘉宾:连窝都不会动,就在一个石洞里头把小仔捂在怀里,实际上那个时候放在胳膊上小仔都显小,它会脱在手上,把这个小仔脱在手上,放在脖子底下,然后这样一种姿势来保证它暖和,然后喂奶的时候,用手掌把它拖到乳头那个地方去喂奶。整个,两个星期基本上是这样一种状态,然后逐渐,可能两个星期之内,就是第一个星期是很少出动的。那么渐渐地它开始,比如说 有几分钟,十几分钟,渐渐地时间才能长,到这个时候就说明小仔这种御寒能力,或者御寒能力,最起码是御寒能力已经强了很多,身上开始长出毛来了。

  主持人:就是说一般两周情况这个小仔就已经不是粉红色了。

  嘉宾:渐渐就开始,首先是粉红,我们知道熊猫,熊猫身上不是有黑有白吗?首先就是要长黑毛的地方,皮肤先出现颜色,先变黑。然后就可以看出那小肩带,就开始出来了。然后逐渐该长白毛的地方,该长黑毛的地方,就开始稀稀拉拉就开始长毛。

  问题2: “生二选一”

  短片六

  在妈妈足不出户的细心照料下,小熊猫从粉红色的肉团,渐渐地长成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小家伙。两个星期之后,长出了第一身毛发后的它,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小熊猫,连眼睛也没有睁开,除了刚刚具备的一点御寒能力外,它依然非常弱小。熊猫妈妈的照料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但是,在不久后的一次入洞调查中,研究人员却惊奇地发现了一具被压死的小熊猫遗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死亡?

  对育儿问题的回答:

  原因1:没有能力养两只

  嘉宾:压死的,就是它生了两只,它会有一只就压死了,只保留一只。

  主持人:它选择只选择一只?

  嘉宾:对,在野外它只选一只。

  主持人:是它只会照顾一只。还是这个。

  嘉宾:我想它的能力只能照顾一只。

  主持人:它弄死那只的时候,它悲痛吗?

  嘉宾:无所谓,我们没有,因为我们就发现一次这样的,当时后来在它的窝里头,把那只死掉的小幼仔给拿出来了。拿出来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结果,而且在,在那个饲养厂里头,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就是那个母兽生下两只以后,选择一只,然后剩下另外一只,当时就坐在屁股底下了。

  主持人:直接就给弄死了。

  嘉宾:对。

  短片七

  原来,养育一只,放弃一只,是熊猫正常的生殖行为。因为只有这次选择,才可以使较强壮个体活下来,避免以后可能的幼崽夭折。

  那么,为什么熊猫不像其他哺乳动物,将幼崽在母体中发育成熟再产生下呢?

  原因2:竹子养分导致不能使用脐带

  主持人:我觉得特别奇怪还是这个问题,熊猫这么庞大的动物,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还能活到现在很不容易,可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种奇怪的育儿方式,生下来孩子为什么这么弱呢?

  嘉宾:我想这个可能跟吃竹子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竹子营养非常非常的低劣,非常非常的低劣,那么如果它要是投入脐带给小仔供养的话,和通过乳汁供养对身体消耗不一样的,那么如果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代谢上的问题,如果通过脐带给小仔供养的话,它本身身体代谢所产生的含氮废物会更多,会加重整个母兽的,代谢上一些成本,那么那么如果它要是通过乳汁来给小仔供养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会缓解很多。

  它的就是窝仔与母兽的体重之比是1比900,900分之一,这个是最小最小的,但是这个真的确实跟它的营养非常相关的,不能想象就是说母兽要通过吸取竹子那一点点内涵物,然后把这些营养通过它的身体转化,然后再供给小熊猫,这个对它来说绝对不经济的。从整个它的代谢这个角度来说是不经济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从食物当中摄取的营养量,决定了它无法进行长期的妊娠?

  嘉宾:对,我想是这样。

  主持人:所以就会产下这样一个小怪胎似的早产儿?

  嘉宾:对。然后通过它后台这些产下以后,通过它的一些其它的一种育幼,特殊的育幼行为,来保证这个幼仔的成活。

  嘉宾:说实在的,刚开始熊猫像个小老鼠,我们也非常担心。

  主持人:而且经常能够看到就给它搁在横温箱里头,它趴在里头可怜希希的,你真的很担心这个生命太脆弱了,感觉随便来个外来的任何一点力量,哪怕是一只蚊子叮它一下,它都必死无疑。

  嘉宾:对。当时是这样的感觉,但是即使那么小的一个小生命,你都能感觉它有力的地方,你知道?你没有听过它的叫声,刚刚生下来那熊猫,像老鼠那么大的熊猫,它的叫声非常的洪亮,非常非常洪亮。

  主持人:有您现在说话这个声那么大?

  嘉宾:要非常的高,非常地尖。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啼哭那样的,那种非常,但是就是频率非常高那种叫声,那时候我也不能想象,就是像那么小那么小一个小动物,它怎么发出?它哪来的力气,我想它全部的力气全都用在这个叫声上,这种叫声,你想它整个只有母兽的900分之一那样的重量,它必须用这种非常洪亮的叫声,来提醒它妈妈的注意,你不要压着我了,或者我饿了。我冷了。

  三、引出光明结尾

  短片八

  (小熊猫叫啊叫啊……)

  在研究工作最艰苦的日子里,潘老师经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学生:你们看,那刚出生的小熊

  猫,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挺着挺着,就竟然长大了,也成为了健硕的大熊猫。

  这样的鼓励,在研究工作最艰苦时,为大家提供了动力。而眼前弱不禁风的小熊猫,也渐

  渐长大;研究人员给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取名为“希望”,在每天和它打闹游戏时候,王大军感到了人与熊猫之间那种平等和情感。

  让我们非常深切感到你和野生动物一种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你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就是说真的笼子里的熊猫也很可爱,也很可爱,但是它跟你不是平等的,但是野外这些熊猫,你如果能跟它交流以后,你觉得它跟你是平等的,所以我就希望野外的这些熊猫它们都能够生存下去,它们能够永远地繁衍下去。

  主持人:应该说它可能是跟人交往过程中间没有那么多负担,没有祈求要得到什么,而不像笼子里的,笼子里的也许它会希望通过我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嗜好,你给我一个好吃的,或者让我出去玩一会儿。这都有可能。

  嘉宾:就是,原来北京动物园有一只熊猫特别有意思,就是它经常站在笼子,就是说,它比如说外面不是有运动场吗?它经常到运动场门口,因为里面站的饲养员,它就会立起来,在饲养员面前,然后突然站着转一圈然后再趴那儿,转一圈再趴那儿,我相信这一定是饲养员训练过它,它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胡萝卜,但是这种野生,我们跟这些野生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好像没有,确实没有这样的东西,就是它为了跟你要什么怎么样,还有就是说比如说有一些像那些我们从它出生下来,我们就开始跟踪观察那些小熊猫,一直长大,整个这个过程你就,你可以感觉,就是像带你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那样。它什么时候睁开眼睛啊?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了?什么东西可以爬多远了?然后等等你就可以记录这一切,而且它而且熊猫它会有一段非常喜欢玩,玩,然后它跟我们熟悉以后,它就会来找你玩。

  嘉宾:曾经有,就是有一段时间,就是小三,就是娇娇的三儿子,它如果爬到树上去,我从树下过,看见它,我可以把它叫下来,它就会来跟我玩,往我身上爬,那种,那种情况下你就觉得那确实是一种非常平等的。

  主持人:特别有乐趣的事情。

  嘉宾:真的,所以我觉得我非常幸运。

  主持人:从事这个职业,都不是近距离观察熊猫,而是说是你成为熊猫的一部分也好,是熊猫成为你的一部分也好,反正在整个那个环境当中,任何一个物种既是独立的,但同时又都是相互之间像您说的是平等的,大家可以真的像你是一个野生动物,它是一个野生动物,我们都在这块生活。

  嘉宾:对。

  四、结尾:充满希望

  1、结论:繁殖问题并不存在

  短片十

  多年的野外工作,不仅令研究者们都成为了慈爱的“熊猫爸爸”,长期对熊猫繁殖问题的关注,也他们得到了最权威的科研结果:

  仅从秦岭附近地区分析,只要维护好栖息环境,中国的野生大熊猫不仅不会灭绝,还会走上一条繁荣壮大的道路。

  嘉宾:我现在都能记得潘老师特别兴奋那种样子,眉飞色舞跟我们讲,你算一算,娇娇我们就算它有八岁了,我们就算它有八岁了,我们就它只能生到15岁了,假如它三年生一个仔的话,那么他就算算算,你看它能五个仔,它能生下五只小仔,这五只小仔我们假如它不能完全成活,它死掉了三个,还剩了两个,只要剩了这两个,娇娇和一只同样年龄的公熊猫死掉了,但是又有两只小仔在这里,那么只要它们的一生中间能够保证这两只小仔在成活到繁殖年龄,这个熊猫,这个种群就不会灭绝了。

  嘉宾:当时,我现在都能记得潘老师多么兴奋,然后就给这只小仔起名叫希望,就是说从它身上看到了希望,而后来我们看到的事实比这个情况要好得多,娇娇一直到2000年,它已经生出了第六只仔,而且更好的前面的小仔,在我们观察过程中间它们全都已经长大了,而且起码我们确定有两只仔已经参与了繁殖,就是说,就是说比。

  主持人:比你们预先最悲观的估计要好得多得多。

  嘉宾:比我们已经说出希望这个词的时候的情况,还要好。

  短片十

  (潘老师的话)

  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了熊猫的繁殖率,而发现了熊猫的增长率,它的增长率达到了4%每年,而北京地区的人口实际上只有每年的增长率使2%左右,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是非洲的卢旺达,它的增长率是达到了3%,那么,熊猫的自然增长率,在我们研究的这个地区的这个群体,已经比人口增长最快的卢旺达要高出来,所以熊猫在自然界里面是可以繁殖的,是没有问题的。

  秦岭地区熊猫4%的自然增长率,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但是,仅仅关注虽然秦岭地区熊猫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数量有限的熊猫在该地区的不断交流,熊猫会不会像人们忧虑的那样,走上一条近亲繁殖的道路呢?

  嘉宾:繁殖的问题,近亲繁殖,还有人谈到熊猫近亲繁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说近亲繁殖。

  主持人:啊,对对对。

  嘉宾: 因为实际上近亲繁殖这个事情,绝大部分这种小种群或者是这种濒危动物都会面临近亲繁殖这样一个危险,所以呢,就有很多科学家在,就是说熊猫是不是陷入近亲繁殖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死胡同里头?好多人都在做这样的研究,其中就是我的师姐吕植博士,她曾经在美国三年就是专门,就是她是在国内收集了很多样品,包括野外样品,熊猫的遗传学样品,到美国的一个实验室里去做,最后她所得到的结论就是说熊猫目前的这种就是状况,这种遗传学状况,它并不低于世界上,世界上一些其它还在存活这种濒危物种,它甚至遗传多样性还高于某一些,某一些就是濒危物种,比如说吉尔森林的狮子,它的遗传多样性非常非常低,远远低于熊猫,但是它现在还在存活着。

  主持人:就是亚洲,亚洲狮的产地,惟一的亚洲狮产地,印度那块?

  嘉宾:对,因为它们都经过了一些,大的一些动荡。

  主持人:那么而且好像也有反例,你看就拿麋鹿来说,现存麋鹿,尤其是中国的一千多头,祖先都是那十来头。

  嘉宾:对。

  主持人:可是不但没有说是出现一些严重按的种群退化,种间近交导致的恶劣问题,反而活得很悠闲很自在,并且还在野外生活得很好,那么也许熊猫可能也是同样的路子?

  嘉宾:这个现在这么说还为时尚早,而且就是说我们现在得到的结论,就是说熊猫遗传多样性作为一个濒危物种或者小种群它是降低的,但是它并没有降低一定要会死的,一定会灭绝的程度,实际上这个问题应该留在以后进一步研究。同时我们得到的另外一个启发是,熊猫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可能还会有其它更加急迫,更加严重的一些原因。

  短片十一

  研究者惊奇地发现,原本几乎占据半个中国的熊猫的栖息地,在人类的活动下的影响下,已经减缩至今天彼此并不相连的六个小地区,如果栖息地的面积继续减少,熊猫将失去最后的藏身之处。

  2、那存在什么问题呢?

  主持人:那么现在您认为导致熊猫,还是一种濒危物种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栖息地减少。

  嘉宾:对。

  主持人:也就换言之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嘉宾:对,虽然,我是这样观点,就是说不光是熊猫,包括很多濒危动物,它们所,造成它们濒危的原因,都是野外栖息地,如果我们能给它们好的一个环境,它们都可以生存下去。

  主持人:那么现在我们知道熊猫的保护在中国应该是做得最好的了。

  嘉宾:对。

  主持人:各个保护区,卧龙这些保护区都应该是非常棒的地方,非常适合熊猫生活,那怎么还会存在这个问题?

  嘉宾:如果还是仔细考察一下,从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末,大熊猫的栖息地是在不断减少的。大熊猫的栖息地一直不断地减少,这首先从数量上来讲,因为野生动物,不光是大熊猫一个物种的问题,整个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都,一直被人类所侵蚀,当时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采伐,商业采伐。这个我又回想在秦岭时候的一些经历,秦岭当时我们是在一个常青林业局,现在,现在是常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时常青林业局还有很好的原始森林,在就是最,他们的最高处,一个叫“和人平”的一个山梁下面,非常好的一片原始森林。那条沟叫万方沟,估计就是根据林业部门就是他们那个林业局这种勘察里面大概有,还有四万方,就是能够砍出四万方木材。我现在就是很难描述,就是说一般来说它那树基部都是两个人合抱的,全是那么大的山树,特别特别漂亮。然后我们到夏天的时候,就会隔几天就要从万方沟走到山顶上去,那个时候去观察羚牛,金毛六角羚,也是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当时就记得有一天去的时候,是从森林里头穿过去,最后走到山顶上,然后我们回去过了一个星期再去的时候,我们站在山角下往上看就没有森林了,就没有森林了。

  主持人:一个星期全砍完了?

  嘉宾:全都倒在地上了。全都倒在,就是半边沟,整个那个沟是两支,就这半,这半支沟一面坡全部倒下来了。就一个星期之前我们抬头只能看见森林,从森林里穿过森林,才能到达山顶,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就站在,站在山角下,抬头就看见山顶了,你想想像那样的速度,像那样的砍伐速度,那就是工人背那种大油锯。

  主持人:油锯。

  嘉宾:进去一棵,一棵,那非常非常快。

  主持人:砍掉一棵树用不了五分钟就完了。

  其实常青林业局我想当时的一个缩影,当时整个中国采伐的一个缩影,经历了那样一段采伐之后,熊猫的栖息地会被破坏很多很多。

  主持人:而且也许本来连接一些区域也被生生给割断了。

  嘉宾:对,就是说一方面面积在减少,另一方面是大片的栖息地被割裂成小块,那这个时候,我们又回去过去说,刚才说到的。

  主持人:基因问题。

  嘉宾:一个是基因问题,本来我一个大的,大的一个种群,它有这样的遗传多样性,你把它割裂成小的以后,每一个每一个小的,更小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决不会高于原来整个的那个大种群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对它的繁殖问题,本来我们说不那么严重,它可能也会严重,同时我们又,又回到了竹子开花的事情,本来我们说竹子开花的时候,它可以,这些熊猫它可以迁移到其它的地方去吃竹子,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栖息地割裂了以后,熊猫它想迁移的时候这儿被一个公路给拦住了,这儿被一个水电站修出来的湖给拦住了,水坝挡起来了的湖拦住了,那里被一片农田给拦住了。这个时候可能本来不是问题的竹子开花的事情变成问题了。

  主持人:真的变成问题了。

  嘉宾:那实际上这个追根溯源实际上是栖息地的破坏。

  主持人:那么我们前面所说的无论是竹子开花的问题,营养问题,繁殖问题,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是一般我们对于这种误解,我们过去一些不太正确的理解是不是都是因为是在人工环境饲养之下才发生的?

  嘉宾:我想是这样的,我们的很多知识是,通常是这样的,我们很多知识是来源于我们饲养这些动物,这些饲养的动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很多是真实的,但是还有很多它是跟野外是不一样的,它也误导了我们,它给了我们一些误导,其实我们需要去甄别一下,这些饲养个体给我们的知识是有哪些跟野外是一样的,是符合野外实际情况,有哪些是误导的,这个真的需要去甄别一下。

  主持人:您看正是因为我们大家爱熊猫,我们真诚地喜欢这种动物,我们想把它们留住,所以我们采用了很多人工饲养的方式,但是也同时确实带来一些不好的,一些负面的一些影响。比如繁殖率低,这些熊猫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熊猫,这是一种笼养的宠物而已,但是好像目前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爱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考虑自己爱的方式呢?

  静音短片十二:

  1993春节 熊猫“虎子”在向吕植“示威”

  1993年 熊猫“小三”在与王大军在一起打闹

  1993年 小熊猫“希望”在王大军怀里

  2005年 熊猫“大地”在动物园中

  至今,野生熊猫仍然在破碎的栖息地中生存着,熊猫的生存奇迹和人类的不断自醒,让研究者一次次为生命的顽强 为自然的冥冥规则所感动。

责编:戴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