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简析

 松柏藏书楼 2012-05-17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简析

时间:2011-09-26 16:58:49 编辑:王直板 来源:世界工厂网

  内容简介:企业文化建设方法有哪些?要想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可执行方法是什么?本文中对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作了一些简要解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成为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制造更多的精品,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统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方法:

  1、强化危机意识与紧迫感

  分析市场与竞争现实,使员工从客户的反馈及竞争者的状况看到自己的不足,产生危机感及主动进取提升的意识。 要注意的是,由于过去领导做报告总是事前充满困难,事后总结又是巨大成就,导致人们听过太多“狼来了”,失去兴趣。 因此,要真正引起危机感,不能空谈,而是要以具体的关键事实说话,指出哪些是客户认为企业不足的,问题出在哪里,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竞争者到底强在哪些具体方面,这些方面将如何能够对整个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 然后让员工自己反思,企业的问题及潜在的生存危机问题。

  2、企业领导特点

  领导的工作核心在于建立联盟,组建团队。 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综合问题,单个人无法实现,因此需要能力、优势互补的领导团队协作完成,这就要求领导的工作重点从个人进取向组建、培养团队过渡。 其次,企业领导需要在高层尽可能多地争取支持者,形成具有很强实力的领导联盟,这样有利于在保证政策的力度及可持续性,防止在遇到问题时,“后院起火”,使发展思路遭受挫折,甚至夭折;

  3、建立“疯狂”的愿景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一个“历练”的过程。这时候,企业往往需要“跳跃式”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将迫使企业员工以更快、更高效、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方式快速提高。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员工才真正能够发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及组织内部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才真正具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与提升的方向。 “疯狂”的愿景就是指导组织以这种方式进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它能够持续提醒组织内所有员工,“任重道远”,不得有丝毫懈怠。 而且工作不仅要兢兢业业,更要讲求以更好的方式,如团队协作等,更快地达到预期目标.

  4、企业文化传播分析

  企业文化传播主要针对以下受众,通过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及企业的实际行动,达到激励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a. 内部员工:让员工信赖。 以愿景为核心,持续强化、细化愿景,而且在传播整体愿景的同时,一定要为员工达到愿景后的状况进行具体描述,将员工受到好处思考到每一个细节,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 在过程中,对企业动向及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性传播,既要吸引员工的注意力,又能够通过分析让员工了解成功背后的原因,增强员工信心,并促使更多员工积极加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工作中;

  b. 股东或上级主管部门:让上级青睐。 要不断重复企业的愿景,并通过认真合理的分析及过去已经取得的成就使股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相信企业能够达到愿景,(即使不能全部达到,也起码能够达到 80%),然后从他们那里要求并获得最大的支持;

  c. 客户:让客户进来。 要让客户清晰了解企业的目标能够给客户带来的利益,并邀请客户参与到企业提升的行动中。 将组织的阶段发展目标细化为不同的客户指标,然后定期请客户就成果打分,并提出提升建议。 这种互动体系在国外一些以机构客户的企业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企业更快感知客户需求,并对客户新需求进行更快速反应及满足,促进了企业发展。 一个企业在几年内达到 500%的成长,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近 3 倍。

  d. 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依赖。 通过企业文化传播及贯彻,逐步将合作伙伴纳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中,使协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达到“共赢”的效果

  e. 其它利益相关者: 开始强势传播公司企业文化,使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利益者更快地向公司靠拢。

  5、核心竞争力建设执行,从“小团队突围”开始:

  a. 问题分析: 组织内部有明显意见分歧时,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员工直接“统一思想”。 如果强行压制不同意见,然后全员按照领导的思路做,往往会引起一些员工的消极抵制,反映到执行中,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甚至整个思路遭到挫败。 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很可能出现“回火”,影响领导的威信,甚至危害到领导的地位。

  b. “试验田”与“突围”: 给持不同意见的员工和观望的员工一个示范。 这块“试验田” 如果成功,会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提升,如果失败,对企业全局也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然后挑选愿意冒险的多功能优秀团队进行试验。 给这些人员充分的支持、为他们留出足够的犯错误空间,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一旦这些人成功,要给予他们隆重的表彰与厚奖。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不用再去说教,大部分反对者及观望者会主动与领导“统一思想”, 参与到组织发展的努力中。

  c. “渐进变革”: 从理论逻辑上讲,激进变革是高效的快速解决途径。 但在实际咨询过程中,考虑到国企状况,我们在与企业领导进行充分沟通及推演后,都建议企业领导以“渐进”方式来逐步进行,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工作走得更稳;

  6、形成企业文化的“软制度”系统(企业文化“神经网络”)

  在塑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要逐步建立企业文化的“软制度”体系,使企业文化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引导企业效能提升。

  a. “中枢神经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关键的指导原则。 首先,建立整个企业的文化指导体系,包括整个企业的目标(包括解释与阐述),企业文化的关键内容及需要的行为特征; 其次,进行结构性规范,包括企业与外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内部领导层与各部门、总公司与分公司的相关关系,组织沟通体系等等;

  b. “周围神经系统”建设:各部门及子公司的子文化体系。 这些体系要包括子文化体系的目标及解释,子文化目标一般分成两个部分: 共性目标及个性目标。 共性目标要反映出企业整体的文化特征,并发展出相应的行为规范。 个性目标是子文化自己的人员、业务特征、及地域等等因素影响的适应子文化特征的发展目标,这些个性目标指导相关人员发展具有个性化的行为规范。

  c.形成“系统反应”机制: 在企业实际运作中进行演练,形成感应、运动的双向反应机制。 “感应”是要搜集子系统的运作情况,结合中枢与外界的互动,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企业状况与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运动”则将方案发布给子系统进行执行。 这个反应机制的形成与提高直接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7、硬制度建设要尽可能慢于软制度建设: 这是个直接影响到组织生存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

  a. 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在咨询实践中有个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问题。 就是企业一旦做完战略或者企业文化,立即开始进行“流程再造”及“组织再造”。 这种方式在逻辑上完全正确,因为战略与文化需要制度的支持才能够实现。 但是关键实际问题是,这些战略思路仅仅是几个人的主观判断,往往跟实际状况“大相径庭”。 如果,这些未经证实的思路通过流程及组织固化,整个企业就会朝着错误的方向“跑”下去,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由于盲信,大量的企业已经成了国际咨询公司的“牺牲品”。 为了避免自己企业“重蹈覆辙”,企业文化决策和执行部门一定要对“硬制度”建设慎之又慎。

  b. 硬制度建设分析: 硬制度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现实的检验。 也就是说,要先通过“无制度实践”及“软制度总结规范”后,才通过硬制度将成功做法固化到组织当中去。 这些成功做法首先要逻辑上合理,其次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再次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在两、三年内不过时。 当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硬制度往往就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关键指导原则,而不能具体到细节。

  c.涉及到组织与岗位薪酬的硬制度: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期,很多企业内部组织经常进行大规模变化及重组。这时候,企业的组织与岗位薪酬如果固化的话,经常会阻碍企业发展,因此如果必须要进行硬制度建设,也只做主要框架,不能把制度定的太细,否则有可能压制组织创造力。 而岗位及薪酬也应当以项目目标制为主要导向,保持足够的弹性及灵活性。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不同的方法只为同样的目的,使企业文化形成完整的执行及反应体系,促进组织内外资源整合,为组织能力提升提供核心驱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