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牵牛子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05-17
牵牛子
牵牛子 (《名医别录》)

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表面灰黑者称黑丑,淡黄者称白丑,二者同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原植物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米 的田边、路旁、宅旁或山谷内。牵牛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通便、清痰涤饮、杀虫攻积。临床用名有牵 牛子、炒牵牛子。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苦,寒,有毒。主下气,治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药性论》:使,味甘,有小毒。能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

《日华子本草》:味苦,辛,得青木香,干姜良。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毒。主五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本草衍义》:可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十丸,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有小毒。黑、白二种。

《本草》云: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海藏云:以气药引之则入气,以大黄引之则入血。

张文懿云:不可耽嗜,脱人元气。余初亦疑此药不可耽嗜,后见人有酒食病痞,多服食药,以导其气,及服藏用神芎丸及犯牵牛等丸。如初服即快,药过再食,其病 痞依然。依前又服,其痞随药而效,药过后病复至。以至久服,则脱人元气而犹不知悔,戒之!惟当益脾健胃,使元气生而自能消腐水谷,其法无以加矣。

《心》云:泻元气,去气中湿热。凡饮食劳倦,皆血受病,若以此药泻之,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虚损,所伤虽去,泻元气损人不知也。《经》所谓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去。白者亦同。

罗谦甫云:牵牛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味苦寒,果安在哉。又曰: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者 也,血热泻气,差误已甚。若病湿盛,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其气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经》所谓一脏未平,以所胜平 之。火能平金,而泻肺气者即此也。然仲景治七种湿证,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泻湿利小便?为湿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不可用辛 辣气药泻上焦太阴之气故也。仲景尚不敢轻用如此,世医一概而用之可乎?又曰: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诸辛药尤甚,以辛之雄烈故也。

《本草衍义补遗》:属火善走。有两种,黑者属水,白者属金。若非病形与证俱实者,勿用也,稍涉虚,以其驱逐之致虚,先哲深戒之,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本草纲目》:牵牛(黑丑)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下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著此说极力辟之。然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至矣。

牵牛治水气在脾,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乃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 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消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 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优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消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 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 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遗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 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益精隧。人所不知,惟东 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子氏、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 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命门。

《本草经疏》:牵牛子《本经》不载,乃《名医续注本草》谓为苦寒有毒。不垣以为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应是辛热有毒之药。其主下气者,乃损削真气之谓。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皆相似语,况前病多属脾胃气虚,此是泻药,今反用之,为害滋大。

简误:牵牛子,辛热有毒之药。性又迅急,其所主治多是脾胃与肺家湿热之病,理应属虚,何资泻药。况诸证应用药物,寻检《本经》所载,良药不乏,何至舍其万全,而就不可必不可保之毒物哉?宜东垣之谆复其辞,以戒后人之勿轻用也。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有毒。有黑白两种。黑者属水力速,白者属金效迟。炒研煎汤,并取头末。除壅滞气急,及痃癖蛊毒殊功;利大小便难,并脚满水肿极验。

谟按:东垣云:牵牛非《神农经》药,出《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便治下疰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泻 下如水,乃导气之药。试取尝之,味则辛辣,久嚼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谓味苦、寒,果安在哉?牵牛但能泻气中湿热,不能泻血中湿热。况湿从下 受,下焦主血,是血中之湿,宜用苦寒之味也。张仲景治七种湿证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非不知牵牛能泻湿利小便也。为湿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而 不可用辛辣气药,反泻上焦太阴之气故也。仲景尚不敢轻用,夫何世医,不分血气而一概用之乎?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则宜用之。今则不问 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欲动大便,或有热证,或作常服克化之药,罔不用之,岂不误哉!殊不知,牵牛比诸辛药泻气尤甚。张文懿公尝谓:牵牛不可耽嗜,脱人元 气。吾初疑药有何耽嗜,后每见人因酒食病痞者,多服神芎丸等药,皆犯牵牛。初服则快,药过复痞,仍前再服,随药而效,由是愈信耽嗜久服,暗伤元气而犹不知 悔悟也。治当益脾健胃,使元气生发,自然腐熟水谷,此治无以加矣。经云:辛泻气,肺气病者,无多食辛。况饮食劳 倦,所伤在胃。胃气不行,必火乘之。胃受火邪,名曰热中。《脉经》云:脾胃主血,其所生病,当于血中泻火润燥,破恶血,泻胃之湿热也。胃热上炎,肺受火 邪,当用黄芩之苦寒以泻火,当归之辛温以泻血结,桃仁之辛甘油腻以破恶血,兼除燥润大便。然犹不可专用,须于黄芪、人参、甘草,诸甘温、甘寒、补元气、泻 阴火正药内兼而用之。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津液不足,口燥舌干,若反用牵牛,气味俱阳大辛之药,重泻其已虚之元气,复耗其津液,利其小便以致阴火愈 甚,故重则死,轻则夭,诚可悯也。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热而泻气,差误甚矣!若病湿胜,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 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经云:一脏不平,以所胜平之。火能平金而泻肺者,即此也。近世钱氏泻黄散中,独用防风过于他药一二倍者,以防风辛温,能于土 中泻金之子,不使助母也。经云:从前来者为实邪,谓子能令母实,故以所胜平之也。《晦庵语录》中有:秋食姜,则夭人天年。经止言辛泻气,而《晦阉》云然, 戒之深也。何则?秋分食姜,令人泻气,故禁之。夏月食姜不禁者,热气主旺之时,宜以汗散。姜能发汗,以越其热也。姜尚如此,况牵牛乎!可见味辛之物,皆有 宜禁之时,亦犹牵牛,不可一概用之也。

《本草乘雅》:牵牛子者,以开以辟,以生之为功用也。故祭星曰布,布者,取其象之布散也。经云:阴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形气 乃绝。是以气上则升不布,气下则布不升。牵牛子但荷布散以为功,故可待越升以为眚。第性偏陨堕,但可施于形气之阳有余,不可加诸藏神之阴不足,为用不可不 慎也。

花萼日出开,日西萎,即日散为星之为象。书呼夜吸之为用,四维相代,形气乃绝。为水为肿者,此以风毒为因,水亦风水为水矣。仍使之升而布,布而升,互为制节,无偏废矣。

《药性解》:牵牛子,味苦辛,性寒,有毒,入大小肠二经。主下气,通二便,祛壅滞气急,退水肿,消风毒,治腰脚痛,堕胎孕。

按:牵牛子专主水气,故入大小肠经。丹溪曰:属火善走,有两种,黑者兼水,白者兼金,病形与症俱实者用之。然驱逐致虚,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仲景治七 种湿症及小便不利俱用之,何也?盖受湿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皆因上焦虚弱,不能气化所致,若复用辛辣之剂,以泻太阴之金,危亡立至矣,可不谨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揭秘!药王孙思邈的古方

    冯骥才养生:兴趣广泛心

    齐白石养生:不抽烟不情

    钟南山谈养生:有氧运动

    洪昭光春季话养生

    华佗养生五禽戏的由来

    盘点中外明星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