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與白謂之章。

 布狄厄布狄厄 2012-05-19

字』


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卷三】【音部】

樂曲盡爲竟。从音从人。居慶切 文六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樂曲盡爲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别製境字。非。从音儿。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儿在人下。猶十爲數終也。故竟不入儿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


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又《說文》樂曲盡爲竟。 又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又《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考證:〔《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彊首也。〕
 
 
 
 
 7ADF.gif


  “神农竟不知。”这个“竟’字本为会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上部的“言”(上古“言’与“音”同字)为乐器之形,下部是“人”,表示人奏乐。②是古玺文的形体,上部为“音”,下部仍为“人”,其义未变。③是小篆的写法。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  “竟,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许说实为引申义。“竟”字本义为“奏乐”,后引申为“乐曲尽”义。由此,又可以引申为“完结”,  “终了”,如《晋书·谢安传》:“看书既竟。”这是说:看书已经完毕。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由“终了”又可以引申为“终究”、“究竟”,如刘禹锡《天论上》:  “道竟何为邪?”这是说:“道”这个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呢?由此又可以引申为“最终”,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竟死于秦而归葬。”

  边界为国境的终了,所以当“境”字未产生以前,“竟”作“境”用,如《左传·宜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这是说:逃走而又不逃出国境,回来而又不讨贼。不是你又是谁呢?《商君书·徕民》:“竟内不失须臾之时。”这是说:国境以内不误一点农时。这个意义后世均写作“境”。[出处:左民安·细说汉字]
 
 

解字』


【卷三】【音部】

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諸良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樂竟爲一章。歌所止曰章。从音十。會意。諸良切。十部。十,數之終也。説從十之意。

 
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又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又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又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又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又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又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總章,舜明堂名。 又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又姓,秦將章邯。 
 
又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又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又俗或謂舅曰章。 又《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又懼貌。亦作慞。 
又《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又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 《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又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楩楠豫章。〕

 
 “章”字说文解字解说为,“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现在据西周金文观察分析,章字做 1.jpg ,从 未命名11.jpg ,不从音,也更不从十, 未命名222.jpg 表示一块未理之玉,以 未命名23.jpg 贯穿,诗经大雅云:追琢其章,之象,金文用法均为“璋”字,可见“章”字本意是璋玉,或者是治玉是文彩彰明、说文根据小说演变后的文字来解释纯属牵强附会之说。

金文“章”字用法多半来表示“璋”字、少部分表示“彰”字。其含义均与玉有关,和“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实在风马牛不相及。
 
 

变:

金文
小篆
楷体
 
音章。《說文》剡上爲圭,半圭爲璋。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徐曰》剡削之也。《詩·小雅》載弄之璋。《傳》半圭曰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禮南方。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又》璋邸射。《註》射,剡出者,邸射,剡而出也。 又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瓚,諸臣助之亞祼以璋瓚,左右奉之。《詩·大雅》濟濟辟王,左右奉璋。

剡上爲圭,半圭爲璋。从玉章聲。《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諸良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剡上爲圭。聘禮記曰。圭剡上寸半。雜記曰。剡上左右各半寸。半圭爲璋。見詩毛傳及公羊傳注,周禮注。从王。章聲。諸良切。十部。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見周禮小行人注。六幣所以享也。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皆有庭實。以馬若皮。皮,虎豹皮也。用圭璋者,二王之後也。二王後尊。故享用圭璋而特之。其於諸矦亦用璧琮耳。子男於諸矦則享用琥璜。下其瑞也。按六玉皆見上文。圭見璋字下。故引禮總言其所用之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