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思量,自难忘——从《江城子》感受苏轼

 聽雨軒sjh 2012-05-20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这首诗是苏轼于1075年所作,悼念十年前去世的亡妻王弗。思妻之痛融入诗文,给不少读者以感动。不过话说回来,苏轼是以豪放风格著称的,写悼念诗或许让人感到意外。想想那个《赤壁怀古》中气势磅礴的作者,却为十年前去世的妻子哭鼻子,难免不有些不可思议。但如果冷静下来仔细体会,便会发现其实苏轼还是苏轼,即便是在悼念的时候也没有失去他的一贯风格。

王弗大概去世于1065年,苏轼倒是没为她“守寡”,于三年后便娶了王闰之,写这首诗的前一年又娶了王朝云。这难免不会给喜欢这首诗的读者泼冷水。于是有人说,在诗里哭天喊地想老婆的家伙,这么快就再婚了而且还娶了两个,能虚情假意到这种地步也着实罕见了。不过也有人为此辩护,认为苏轼的再婚也是出自生活需要,而且当时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事情。

但无论日常生活如何,当代习俗如何,如果一个人真的日夜都思念着亡妻的话,再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最少苏轼大概是并没有日日夜夜都在为亡妻悲伤的。不过这其实是和苏轼的人生态度非常一致的,仔细回味苏轼的风格和诗文的细节便会发现,诗文是没有半点虚情假意的。相反,还十分真实。

苏轼的一生就是官场沉浮的反复,他做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也曾被流放到过穷乡僻壤的偏境,被逮捕时还受过狱吏欺负差点丧去性命。在人生的动荡中,苏轼留下了无数诗句。比如说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的绝命诗中有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被流放荒蛮之地的岭南时曾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与亲戚难以团聚时更是写下了千古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无论处境如何艰难,苏轼都未放弃过对肯定人生的态度,无论现在多么痛苦过去发生了什么,他的眼睛总是向前看着,在淡泊中保持着积极。苏轼虽然豪放洒脱,但并没有豪放洒脱到对痛苦不再知觉的地步。他不一味哭诉自己的感受也不掩饰心中的痛苦,而是在不幸中寻求升华,在绝妙的平衡中展示了极富魅力的人格光芒。

《江城子》也充分体现了这点,苏轼虽然悲伤,但悲伤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不思量,自然忘”——我从不故意想起你,但自然却也难以忘记。苏轼并没有说他天天都在为王弗悲伤,也没有哭诉没有王弗的日子如何难过。而事实上,无论如何亲近,人通常是不会经常想起死者为其悲伤的。只是考虑到死者的心情,常人或许不便将此话说出,而即便说了最起码也不会写在悼念诗里。苏轼在这里非常诚实,因此这首诗才更有打动力。

一个要向前看面对将来的人,是不应该被过去束缚的,所以无论丧妻如何痛苦,他都要过好今后的日子。从这点来看,苏轼的再娶是非常自然的。这里不是说守丧多年的寡妇寡夫有什么不好,他们身上也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们尊敬。只是苏轼的选择完全出自他热爱生命、肯定人生的价值观。他要好好的活着,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没有日日夜夜都去为亡妻悲伤,更不会大早晨起来就到坟前大哭一场然后渡过抑郁的一天。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孤坟没地方诉说凄凉之情。其实如果想说的话,到哪儿都是能说的。只是即便到坟前哭诉,又能怎样呢?死人无法复生,说出去也无法减轻半点心中的痛苦。相反,时过多年,人都老了,即便再见面恐怕也都不认得了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里在对痛苦的表现里,也掺入了苏轼面对痛苦时的淡然。但苏轼的魅力就在于,他的随性并不意味着无情。真实深刻的感情是不会消失的,白天不去故意想起的事情,到了夜晚却自然出现于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里面,故人正在窗前梳妆,一切如故。可是实际上十年过去了,人变了,事也变了,竟无事可说了,却只留下相念之情引出的行行泪水。

这首诗里有股非常强烈的悲痛之情,但绝不是普通的悼念诗。痛断心肠的感情里,虽然细腻却仍包含了豪放与洒脱;随性但不无情,真实与痛切自然融入文字,诗如其人。在这里,最原始纯朴的感情,脱离了世俗习惯的束缚,超越了尘世价值的判断,以最自然真实的形式奔放出来。悼念亡者,绝不是什么大的话题,但苏轼却在这里展示出了他灵魂的核心。

注:苏轼真正坎坷的人生可以说是从王安石1076年辞相开始的,而此诗则作于1075年。苏轼的流放、入狱和复出以及其间的诸多豪放豁达的名句,都在此之后。可是在这首相对早期的诗里,他人生格调的高度就已经被以异样的形式不经意却自然地展示出来了。

2010年1月6日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