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设计
2012-05-21 | 阅:  转:  |  分享 
  
2009年,第5期实验与创新思维13

KOH溶液与NaCl溶液.5%

KMn04溶液,30%H202溶液,

石墨棒或石墨粉。以作者研究

所得电压最高一组研究为例。

给出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可参

见右图1:

(11剪取一片10×5cm2的铝

箔(实验证明铝箔大小对电压图1

没有影响)置于桌面,铺上一层滤纸,露出铝箔边

头以便测量;

(2)在滤纸上滴加饱和KOH至其中部浸湿;

(3)再在滤纸中部滴加5%KMnO。溶液二、三

滴,横放上7cm左右的石墨棒,或均_匀铺上一层石

墨粉:

(4)测量:将电表置于直流20V档,分别将测

量电极按于铝箔和石墨棒上,即可测定。

实验注意事项:该实验中KMnO。与A1反应速率

较快,在测前添加,才能使电压在2V以上稳定十

秒左右.滤纸上生成黑色物质。

出现白色的膜状物推得产生氧化铝的可能性:滤纸

上出现黑色物质推得高锰酸钾电解质反应生成二氧

化锰,四类铝电池的反应原理与相应参数,请参见

下表1。

表1新型铝电池的相应参数与反应

正极负极电解质电池反应开路电压/V

石墨

Al饱和NaCl3H20’+2Al=~1.0000%H202)

舭20—3H20

石墨A1饱和NaCl2Mn04-+2Al+H20=2

~1.34r5%KMn02)

A1203+2Mn02+20H一

石墨A1饱和KOHjn2u2+Zm+ZUH一

~1.42

f30%H202)2AlOz-+4H20

石墨Al饱和KOHlvtnu4+A1——

~210

f5%KMn02)A102_+Mn02

该实验电压示数较稳定,操作非常简便,可以

作为课堂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同

时,如果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做原电池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峰,邱竹贤铝电池的开发与应用进展田.东北大学学报

兰。妻.妻竺竺篓景堡凳…~…….阳笛麓‘扒2001电(4)化:1钠30~13—2.…蛾:眦根据实验现象等条件推得电池反应.如铝箔上~‘。

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设计

颜炳忠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6)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5--0013--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铝在氧气中的燃烧情况。现行的教材上只是提

及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强光。但是对如何

进行实验操作则没有明确说明,所以笔者对此展开

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收获。现将这些研究

过程及有关想法与同行们共享。

1利用铝粉进行实验

实验材料:铝粉、化学胶水、滤纸、酒精灯、

火柴、剪刀、坩埚钳‘

实验过程:

在滤纸上均匀地涂上化学胶水,然后在两面均

匀地附着上一层铝粉,凉于后剪成条状,用排水法

收集一瓶氧气,用坩埚夹住附好铝粉的滤纸条.点

燃滤纸后立即放人氧气瓶中,铝粉剧烈燃烧.发出

强光。

优点:反应剧烈,现象明显。

缺点:里面有化学胶、滤纸,对化学实验现象会

产生影响。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怀疑。说服力打折扣。

2利用O。2mm厚度的铝箔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O.2mm厚度的铝箔、砂纸、镁带少

许、坩埚钳、酒精灯

(有很多的介绍都是用火柴棒点燃后放入氧气

瓶中,但是我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用一根火柴棒点

燃铝箔不易成功。且若木棒太长,既多耗氧,对实

验效果同样产生影Ⅱ向。)

实验过程:

①用砂纸打磨去铝箔表面的氧化膜,卷曲成螺

旋状,一端接上不超过1cm长的镁带,以确保对整

体现象不产生明显影响。

万方数据

14化学教学2009年,第5期

②用酒精灯点燃镁带,立即放入盛有氧气的集

气瓶内,从口部缓下移,镁带很快燃尽,产生的高

温很容易地引燃了铝箔,铝箔在氧气中能持续较长

时间的燃烧。

优点:轻易地引燃了铝箔。

缺点:铝箔的燃烧比较平静,不太剧烈。

3利用0.025mm厚度的极薄铝箔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O.025mm厚度的铝箔、镁带少许、

蚶埚钳、酒精灯

实验过程:

①取0.025mm厚度的铝箔约10cm见方,松松

地卷成多层卷筒状。一端靠边接上一段不超过1cm

长的镁带。注意不要将此端封死,要留下部分开口

处.以确保铝箔与氧气充分接触。

②用酒精灯点燃镁带,立即放入氧气瓶内,从

口部缓下移,镁带很快燃尽,产生的高温很容易地

引燃了铝箔,铝箔在氧气中能快速而剧烈地燃烧,

发生耀眼的强光,同时产生类似连续小爆炸一样的

劈劈啪啪的声音,非常壮观。

’优点:操作安全简便易行,材料易得,现象明显。

建议: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尽量地大。保证氧气

充足,则铝箔的燃烧剧烈持续的时间长,对学生的

视、听觉冲击力更强。

制作绿色燃料电池的新实验

袁青云

f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京210003)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5—0014一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1设计意图

本文设计的氢氧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能源来

自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发电具有许多优点,

如: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

不受地域限制,无须消耗燃料等,这些优点都是其

它发电方式所不及的。使用的电极材料来自废旧电

池。实验的容器选用三口烧瓶,因此材料容易取

得.装置容易制作、操作简单、且具有环保理念,

而且此装置除了具有燃料电池的实验功能外,还具

有电解水的实验功能,如应用于教学上,将成为教

师教学的好帮手,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

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2实验用品

太阳能电池(12V),废电池(1号)2个,三口烧

瓶1个,电极座2个,鳄鱼夹4个,挂钟1个,音乐贺

卡1个,尖嘴钳1把,电线若干,300瓦的碘钨灯1只,

铁架台(含铁夹)3台,多功能万用表1只,0.5%硝酸

钾溶液(或其他电解质溶液)500mL

3实验准备

3.1电极的处理

.用尖嘴钳将两个废弃的1号电池拨开,取出中

间两个黑色的碳棒,在自来水笼头下反复冲洗,然

后擦干备用,用坩埚钳夹住碳棒在酒精喷灯上加热

至红热,将其插入冷水中使其急剧冷却,反复在酒

精喷灯上加热每个部位再急速冷却,使碳棒表面活

化,增强其吸附气体能力。

3.2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除了与离子本性(包

括离子半径,离子水化程度,所带电荷等)以及溶剂

的性质(如粘度等)有关以外,还与电场的电位梯度

dE/dl有关.显然电位梯度越大,推动离子运动的

电场力也越大。表1列出了在298K无限稀释时几种

离子的迁移率。

表1

阳离子“.。×108/(m2S一1V一‘1阴离子以。×10S/(m2s‘1V一11

H+36.30OH一20.52

K+7.62N03—7.40

N矿5.19S042-8.27

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了三种溶液:稀硫

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浓度均为0.5%)作

为电解质溶液试验,结果发现在12V的太阳能电池

下,硝酸钾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电压能达N2V左

右,而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只能达到1.2V左右。

然后又试验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发现在较浓

的溶液中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浓溶液中离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