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系亲属不能互相献血!我们都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北海蛟 2012-05-26

 

走进科学篇:连我也看不懂的一大串巴拉巴拉,十分无语的...科学解释

 

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的危险性要大的多。当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单倍型相同时,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缺乏抗供血者的反应,输血后把供血者的血液误认为是自身的血液,不予排斥,而供知者血液进入受血者体内则把受血者的血液淋巴结细胞辨认出非自身的淋巴细胞予以排斥,从而导致致命性的。因此,病人的输血治疗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亲属献血后由可由血液中心调剂使用。

 

 

电视剧篇:依旧十分无语的巴拉巴拉大道理大理论篇!嫌麻烦的同志可以直接进入下一篇!

 

偶像剧「下一站,幸福」,周日播出由小小彬饰演的「梁小乐」,从阶梯上跌下来受伤流血,送医急救需要输血的桥段,安以轩饰演的妈妈欲捐血给儿子,遭剧中医生以「直系血亲不能输血给自己小孩」为由婉拒;紧接着吴建豪饰演的「任光晞」便表示自己血型相同愿意捐血,但由于他就是孩子生父,使得孩子的妈妈脱口而出「不能捐」,并向医师使眼色求救。

  虽然部分网友认为这又是一个常见的血型认亲桥段,不过,网络上却意外引发不少戏迷讨论为什么直系血亲不能输血?有人认为是编剧鬼扯,还有人说自己曾接受过父亲输血并没有问题,甚至有网友推论其实是剧中医师、亦即第二女主角为了试探男主角是不是孩子的爹。

  不过,血液医学专家、马偕医院林妈利医师及台北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邱宗杰均表示,编剧并没有写错,直系血亲间输血确实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的严重疾病。

 


  医师: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林妈利解释,某些家庭因其亲子间的基因型态组合非常特别,以至于直系血亲间输血时,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反而对患者发动攻击,就像是「乞丐赶庙公」一样,导致严重致命反应。

  虽说台湾约莫只有二%家庭有这类基因组合,且这些家庭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机率也只有一%,但因一旦发生就无药可解,且死亡率非常高,仍然不可不防。

  以放射线照射血液 才能输给患者

  如果真的一时找不到其它血液,只剩直系血亲能紧急输血时,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套方法。林妈利指出,只要先将要输给患者的血液以放射线照射,让血液中可能对患者发动攻击的淋巴球不能作怪,再输入患者体内即可。

 

 

专业分析篇——非常无语的巴拉巴拉专业血液知识大演讲!不喜欢伤害脑细胞的同志可以进入下一篇!

 

发生意外,亲人相互输血,这样的镜头在电视剧里屡见不鲜。可最近武汉一位市民要给等待做手术的父亲献血却遭到拒绝,这是咋回事?日前,记者采访了市血液中心业务科副主任叶萍,她说,大家被电视剧误导了,直系亲属不能相互输血这是一个医学常识。

 

    直系亲属间为什么不能相互献血

 

    叶萍解释,输血的过程,本质上属于移植的一种,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的免疫反应之一,也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简单说来就是,供血者体内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主要发生在输血后1周左右,表现为献血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血者的器官组织,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严重、恶心、腹泻和皮肤黏膜出现大面积皮疹或大泡。通常这种疾病发病率为0.1%~1%,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现在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90%。

 

    为什么血缘关系近,发病率就高呢?正常情况下,受血者能把供血者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己”而加以排斥,这样供血者淋巴细胞不能在受血者体内存在,而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二者一部分遗传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并增殖,反过来攻击受血者的淋巴细胞,导致发病。所以,直系亲属间不能相互献血。

 

 

    血液并非越新鲜越好

 

    除此之外,电视剧里上演的在医院就撸起袖子献血的剧情也是不现实的。而且血液不是越新鲜越好。刚采出来的血液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是不安全的。目前血液中心所有的血液都要经过2套试剂、2组人员进行输血传播病原的检测,还要加做病毒核酸的检测和血型确认。采出的血液按要求的温度保存在特殊的保养液中,能够保证在有效期内各种成分的有效性。经过保存的血液淋巴细胞活性下降甚至死亡,可以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目前输血技术已经进入成分输血时代。刚采出的血液需要经过加工分离出各种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输给患者。如,贫血患者只需要输注红细胞,而刚采出的血液中含有的血浆和白细胞等成分对他没有治疗作用,却很可能导致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现代输血中,除个别情况外,如失血量占血容量的80%以上的大出血,不主张使用新鲜全血。

 

    自身输血是一种安全的输血方式

 

    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呢?那就是输自己的血。叶萍强调说,自身输血安全而有效,但也可能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保证患者的健康。

 

    自身输血方式有三种,稀释式自身输血是在患者麻醉后临手术前,经静脉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自身血液短暂贮存,同时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维持正常血容量,在血液稀释状态下对患者施行手术,所抽取的血液在术中或术后输还患者。

 

    贮存式自身输血就是把自己本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预先贮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应用。

 

    回收式自身输血是收集从患者伤口、体腔或关节腔流出的血液,并在以后再回输给该患者。

 

    夫不宜

    为妻输血

 

    丈夫不宜给妻子输血,叶萍表示,因为ABO血型相同的夫妻存在其他血型不合,如果妻子接受丈夫的血液后,可产生针对其血型抗原的抗体。妊娠时,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如果胎儿通过遗传从父亲那里获得了这种血型抗原,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但同样是移植,骨髓的移植却是亲属之间更易成功。叶萍说,因为骨髓移植是要看白细胞上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相合,直系亲属相合的比率要高,而输血是主要考虑红细胞的抗原抗体反应,这是两个不同的血型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