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学校 徐辉
一、我们面临的写作教学的现状:
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难,写说明文更难。对老师而言,说明文写作教学就难上加难!平时我们更多的重视说明文的阅读,忽略说明文的写作,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兴趣也不大,考试时说明文的写作概率也不高。因此,说明文的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成了一个薄弱环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次到说明文写作训练的时候,老师总是为“写什么”发愁。如果提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或是由老师提供给学生资料,那么说明文就变成了课堂摘录,写出来千篇一律;如果不提前准备材料,课堂上又苦于没有合适的内容、现成的材料可写。说明文写作训练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因此,说明文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二、写作之源:
有这样一句话对我很有帮助,“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每当我在语文教学中遇到困难,无计可施的时候,我总是把心放飞到到课堂之外,开拓思路,而每次当心从狭小的课堂放飞出来,思路就会拓宽,都会让我有新的收获和感悟。于是,我从说明文写作训练的困境中跳出来,试想,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说明写作教学?说明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一篇说明文的写作深入了解一个深奥的科学道理吗?当然不是!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学知识,让读者看得明白,读得懂。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要“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在表达方式中,说明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话都说不明白,又怎样去议论、抒情?明确了训练目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说明文的写作训练重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能把话说清楚,让人看明白,而不是为难学生!那也就是说,一旦学生有了丰富、真实、生动的生活体验,还发愁没有内容可写吗?有了直接的体验,再把这个过程客观的介绍出来,说清楚,让人明白,说明文写作的目的不就达到了么!
目的明确,思路就打开了。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初中学生本来阅历就少,思想领域活动范围狭小,我们若是把他们关在玻璃窗内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写作的根本问题。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因势利导,把学生从课堂中带出来,让生活丰富学生的头脑,让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于是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写作教学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在说明文写作训练之前,我组织了一次语文活动,带领学生来到展示北京民间工艺的“百工坊”参观,为我的写作训练课做好铺垫。
三、写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活动课的开展:
“京城百工坊” 汇集了京城和国内顶级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是一个荟萃行业主要门类、具有千年技艺的百年名坊,是国内最大的手工技艺“活”的博物馆。
在那里学生不仅欣赏到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表演,还亲自动手进行了操作。此举务求使同学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对所要说明的对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之后,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文知识独立完成文章的写作。
在参观前我先跟学生明确参观的目的,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做了细心的准备。
(二)、感受生活,捕捉信息:
来到“百工坊”,学生们先自由参观,他们看到了很多民间工艺制作的展示过程,师傅们灵巧的双手,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无不引起学生由衷的啧啧赞叹!他们不光听,还仔细的看,用心的记,有的学生还现场让师傅手把手的教,亲身去体验!自由参观以后,再把学生分组,有一个组是跟师傅学习剪纸。
剪纸师傅在现场先给学生表演了精湛的技艺,随后就教他们剪一朵石榴花。师傅先在前面一步一步做着示范,学生们不错眼珠儿地看,不时把关键的步骤记录下来;一遍演示之后,每个学生都拿起剪刀和彩纸,跟着师傅一步一步开始学习剪石榴花,他们剪的格外认真,唯恐一失手把花剪坏。剪出来以后,虽然花朵的样子良莠不齐,但是学生们交流着彼此的心得、体会,捧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都异常兴奋。
(三)、尊重个性,自由表达:
活动课结束后,我立刻安排了一节作文课,内容就是完成一篇说明文:写一个工艺的制作工程。
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触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清楚、明白地把看到的、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表达清楚呢?
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作文课上都把自己剪的石榴花、手撕的葫芦摆在桌上翻来折去,有一个学生最终也没有写出满意的文章,她希望我能允许她迟交一天。对于学生的这种执著和认真我给予了支持。
学生们落实到文字上的过程描述确实难尽人意。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这么半途而废了吗?如果这样,恐怕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甚至会使他们今后对写作失去信心!信心来自于成功,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作为老师,应该把握住教学的契机,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四)、精心设计讲评,鼓励学生表达
指导个别学生先行一步,用心修改,再拿到讲评课上来,作为典型为大家做示范,以起到引路的作用,让大家知道说明文要怎样写,怎样才能将事物说得清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各有侧重,力求尽善尽美。
1、课堂设计之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放映学生参观“百工坊”的录像,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这次作文的要求,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的。
2、课堂设计之二——展示学生作品:通过讨论,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说明文才是一篇好的文章。
展示学生笔下的说明文,课堂上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一篇好的说明文要比较全面地把握住说明文的要素进行说明,说明对象明确、抓住事物特征,合理地使用说明顺序并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
3、课堂设计之三——细节评说:怎样把剪纸的过程写清楚。
“细节评说”这个环节是本课最富有特色的一个“亮点”。一共评说三篇例文。
首先:例文1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看出,这样写没有把撕葫芦的过程写清楚,原因是过程写的含糊,不具体,引大大家思考:怎样写才能更具体、更清楚?
其次:例文2,将甲、乙两段学生的文字进行比较。乙文在介绍剪纸过程时,写得过于简单,不够清楚。甲文则好得多。经过比较,学生真切感到,不是只安排了“先”“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就能够完全奏效的,还应该将剪纸的每一个程序(环节),都仔细写出来,说明得清晰无误。
最后,为了使“引路”这个环节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我精心设计了“录像画面与文字解说配合展示”这一细节,即:让剪纸经过的画面重现,同时配以学生对剪纸经过的说明文字。(例文3)这一细节的插入,主要目的是使作文讲评的指导性、目的性更加鲜明,使作文的修改变的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这一细节的处理也最为精彩。事先,请这段文字的小作者按照所写的顺序进行实际操作,剪一个三瓣的石榴花窗花,并将全程作了录象。课上,一边放那段录象,一边让小作者朗读自己写的说明文字,两相对应,十分“合拍”,教学效果非常好。之后再让小作者现身说法,谈作文体会。这个小作者就是当堂课没有按时交作文的那个学生。她说,一开始,也总是写不好,就觉得心里什么都明明白白,就是一写出来就满不是那么回事。回到家,她一边剪,一边写,一边写,一边剪,终于把剪石榴花窗花的过程写清楚了。这不仅对于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实在、非常宝贵的作文经验。
4、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语文实践课,使我明白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活动课的开展,语文活动是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为目的的课程,它不仅是语文学科课的延伸与发展,而且因为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把握写作的核心,高屋建瓴地重构思维,改善学生的创作基础,我们一定会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