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大项目稳定增长,透支地方财政未来
这种国家启动重大项目,带动经济增长的方案,最根本的问题是:谁为这些项目买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家进行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同样不会从天而降,通常是以地方政府未来财政收入作为抵押。项目规模越大,意味着对未来的透支越严重,未来纳税人的税负也越重。
以昆明为例,2009年昆明市政府性融资规模达962亿元,而当年昆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01亿元。这意味着,假定昆明市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变化不大,即便不计入每年所需偿付的利息,也要5年时间,昆明市政府才能将2009年的融资债务还清。考虑到地方财政实际为“吃饭财政”,这一时间会大大加长。换句话说,昆明未来的纳税人需要为融资平台的巨额债务买单。
项目建设伴随信贷扩张,通胀必将卷土重来
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有信贷扩张。这势必引起通货膨胀,考虑到政府兴建项目通常低效,货币投入与产出并不匹配,这使得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自08年后,中国百姓饱受通货膨胀之害,据央行数据统计,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由2009年3月的45万亿激增到2012年3月的89万亿,三年时间翻了一倍。祸端之一,便是刺激经济的4万亿。而为了避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偿还压力过大,央行迟迟不愿提高利率。名义利率低于通胀率的结果就是人们不得不忍受负利率对财富的侵蚀。
2008年启动的一批大项目并未给中国带来持久的繁荣,短短四年后,中国经济再一次陷入了困境。而这批大项目留给我们的是,地方政府巨额债务和四年来通胀肆虐。为什么我们还要执迷不悟,重蹈08年的覆辙,迷信“大项目”这杯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