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季:建立试用于研究生作品的评价体系

 赵东华 2012-05-29

毕业季:建立试用于研究生作品的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转载请标明,四川美术网 该新闻已被查看:18次 2012-05-29 09:37:09 来源:雅昌艺术网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黎明院长致辞毕业展



学生布展中
 
  广州美术学院的本科生毕业展在大学城还未闭幕,昌岗路老校区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也已拉开了帷幕。对于那些对之前本科作品持不同态度的观者来说,研究生毕业展或多或少的会给他们各自带来不同的观往欲望。

  近年来,无论是在研究生毕业展研究讨论会上还是在一些圈内外的观众总是会持一种“研究生作品不如本科生”的一种声音。先不对此做评论,只是希望从这一方的观点入手,谈一谈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中的那些事。

  为什么那些人说研究生作品不如本科生?大多持此观点的人群总是会用到,作品形式不够强,内容表达不明显,视觉感染力也不足以与本科的多姿多彩相媲美。而作为比本科生更专业的学习专项的美术表达类型的时间长,目的明,使得在人们的心理设定和评价标准也随之对其提升。

  但若只从这两方面作为主要的证明依据,还是有失偏颇的。首先,作为研究生,由于他在选择入学时就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往往就算是创新也大多不会与研究的方向有太大的距离,这既是专业了自己的学习但在从另一方面而言就表现形式上有多控制表达。而其中的好坏很难去准确评价,就此而言,其实这种状况很像我们中学时期写的命题作文,看似主题限定了,但对于发挥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怎样在更小的范围内找到最适合它的语言经行切实的表达就变成了研究生们专业学习中敏感配合视觉与内容的一大部分之一了。

  曾在去年的研究生毕业展览研讨会中美术史系的吴杨波老师就在说到这个问题时表示疑问为什么效果不如本科,总是能在研究生展览中看到一些换汤不换药的作品出现。从创意程度来说,没有做到一个研究生该完成的状态。当场有一位学生便对这一看法做出了简单辩解,在他认为,首先本科作品较之研究生作品,从构思开始到作品结束,老师的“大脑风暴”来的次数和成分在学生作品中来的多得多,而这也是为什么有部分毕业作品做的相当优秀的学生在离开校园和老师之后变得才气全无。而研究生在这方面虽然也不能避免“指导”成分的添加,但确实是由于自己成熟的艺术思想年纪已经具备,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少了很多。而至于对于“创新”的拷问,学生更是觉得没必要将其放置在首位作为美院学生作品评价的标准,因为美院的研究生院毕竟不是科研所,它本身是以“课题研究”为方式,注重对研究方法的引导,并基于当代文化语境进行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立的学术思考能力。所以,应该把关注点放置得更加宽阔。

  也许这位学生是有故意将创新成分故意引导弱的嫌疑,但是他的话也不无道理,起码从其中,我们能烦死之前的第二大点,即是对于研究生作品的评价标准本来就不应该用本科的严管全权看待。怎样去一个更专业学习美术或设计学生的作品,还有许多标准有待确立,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