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形、三角形
[知识归纳] (一)相交线和平行线 1. 直线、射线和线段 点、直线是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不定义,线与线相交于点。 直线的性质:直线的性质是用公理给出的,即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由它可推出,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在直线上某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一点叫做射线的端点。直线上任意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把一条线段二等分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性质:在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2. 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还可这样定义,把一条射线OA,绕着它的端点O,从原来的位置OA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这时OA和OB就生成了一个角,记作∠AOB,其中OA、OB分别叫做角的始边和终边,点O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度量:目前角的度量采用角度制,即把一个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度的角,记作1°,并且1°=60′,1′=60″。 在这种度量下,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角的分类: (1)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注意:0°<锐角<90°) (2)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相互关联的角: (1)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3)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4)邻补角:有公共的顶点和一条公共边,且另外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相互关联的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它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 (1)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 两条直线垂直 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垂线的性质: (1)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线段的中点且与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是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7)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 平行线的判定: (1)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判定。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
5.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 相交
6. 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果点在直线上,则点到此直线的距离为零。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7. 基本作图 (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3)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直线外一点作它的平行线。
(二)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
(2)按角的大小分类如下: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和特殊点 (1)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三角形的特殊点 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即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即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因此,把重心与三角形的顶点分别连结,可将原三角形分割成三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与直角顶点重合。想一想,三角形的垂心有什么性质?
3. 关于三角形边、角的关系 关于边的关系: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关于角的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关于边、角的关系: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还可以证明:较长的边所对的角也较大;较大的角所对的边也较长。
4.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边、角或线段)对应相等; (2)如果两个三角形都与同一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两个三角形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就全等: (1)三边对应相等,即(S、S、S)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即(S、A、S) (3)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即(A、S、A) (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即(A、A、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还可以用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即HL)来判定。
5.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判定;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一角都是60°,各边相等; (3)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内心、垂心、重心互相重合成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其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一边上的高,其面积为。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判定;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大于直角边; ※(4)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于D,则,,;(注:用时给予必要的推理)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一般地,利用税角三角函数可进行边、角之间的变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判定;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的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等于较长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8. 几何作图 (1)根据已知条件求作三角形; (2)作一图形关于一直线的对称图形。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观察下表中三角形个数变化规律,填表并回答下面问题。
(1)当三角形中的横截线有n条时,写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y与n之间的关系式; (2)如果图中三角形个数是102个,则图中应有多少条横截线? 分析:(1)读者应重点思考的是横截线条数n与图中三角形的个数y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2)只要令,求出n的值即可。 说明:根据题目要求,不重不漏地把对象的个数算出来,是应掌握的有关“计数”问题的基本技能,关键是弄清图形中量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2. 已知:△ABC中,a=5,c=7 (1)求b边长的取值范围; (2)若△ABC是锐角三角形,且b边长也为整数,求b边的长。 解:(1)由三角形边的性质:有,即 (2)是锐角三角形,且 ,即 而b为整数,5、6、7、8 说明:此题的解法可用如图直观加以说明。
在以B点为圆心的半圆中,半径为7,BC=5。。 当A点在上时,的是钝角;当A点在上时,的是钝角;只有当A点在上时,是锐角三角形。
例3. 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D、E分别是BC、AD上一点,,,求证:
证明:在和中
……第一步 ……第二步 问上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 分析与解答:上面的证明过程不正确。错在第一步(为什么?)。 正确的证明思路是欲证,只要证AB=AC,亦证。具体的证明过程请自己完成。 说明:本例题属于阅读理解题,它对同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进行了考查。在纠正错误的同时,给出正确的解答,体现了数学的综合素质。
例4. 在中,,,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求证
分析:在中,因为直线ED垂直平分AB,若连结BD,则AD=BD。这样欲证,只要证。 在中,欲证,只要设法依已知条件推出,即可。 具体的证明过程请自己完成。
例5. 如图,已知中,BE、CF是高,BP=AC,CQ=AB,求证: (1)AP=AQ;(2)
分析:(1)欲证AP=AQ,只要证明,而由已知,证明的关键是证明。它可由BE、CF是的高推出、都与互余而得到。 (2)证,一般应该利用已知中给的垂直条件,再根据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进行证明。 因为于F,所以,而,所以,从而可推出。
例6. 如图,已知:中,,M是AB的中点,AM=AN,MN//AC,求证:MN=AC
证明:连结CM 在中,
又
说明:本题还可通过证明AN//CM及AN=CM推出四边形ACMN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AC=NM。另外,延长NA、BC,设交点为D,试确定的形状。 有关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复习的重点,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定理可知,需三个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边的条件)证全等。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方法如下: (1)根据问题的需要,找出图中要证的全等三角形。 若证明全等的三个条件具备,直接证明之;若条件不足,看能否利用已知及其它相关图形的性质,挖掘出证全等的三个条件。 (2)当图中没有适合的全等三角形时,根据问题的需要,可以某个三角形或图形为基础,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所需的全等三角形。为此,在复习中应总结、归纳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例7. 已知:如图,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于G点,求证: (1)G是CE的中点; (2)
分析与解答:连结DE (1)因为于G,要证G是CE的中点,只要证。而,问题又转化为证。这可由DE是的斜边AB上的中线推出。 (2)由(1)的证明有EB=ED,因此,这样欲证,只要证。而是等腰三角形DCE的外角,显然有。
例8. 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和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图1 图2 解:(1)BE=CF 证明:在和中
(2)BE=CF仍然成立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同样可以证明和全等,BE和CF是它们的对应边,所以BE=CF仍然成立。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填空题 (1)中,于D,且,那么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度。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为2:3:4,则最大的角等于__________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若其中的一边长为6cm,则其它两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若其中一边长为10cm,则其它两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和是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形成的。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5)如图,在中,,,,将绕点B旋转至的位置,且使点A、B、C’三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经过的最短路线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6)如图,在中,,CM是斜边AB的中线,将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等于______度。
(7)在中,若,b=4,c=5,则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 (8)如图,CB、CD分别是钝角和锐角的中线,且,给出下列结论:①AE=2AC;②CE=2CD;③;④CB平分。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__________(注:将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2. 如图,梯形ABCD,AB//DC,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G,于E,于F (1)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 (2)选择(1)中你所写出的一组相等线段,说明它们相等的理由。
3. 如图,已知中,,,E是AB的中点,AD垂直的平分线于点D,求ED的长。
4. 在中,,,AC边上的高BD=8,求AC边的长。 5. 如图,在中,,延长BA到点D,使,点E、F分别为边BC、AC中点 (1)求证:DF=BE (2)过点A作AG//BC,交DF于点G,求证:AG=DG
6. 已知:如图,在中,,,D为BC的中点,,垂足为点E,BF//AC交C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垂直平分DF。
7. 如图,在中,已知AB=AC,,D是BC上一点,,,F是DE的中点,求证: (1) (2)
【试题答案】 1. (1);(2)80;(3)9cm,9cm,10cm,4cm或7cm,7cm (4);(5);(6);(7)5;(8)①②④ 2. CE=CF,AE=AF,AG=BG,DG=CG 3. 延长AD与BC交于M,证,推出,则,由E为AB中点,D为AM中点知ED是的中位线, 4. 9或21 5. 证 6. 利用与均为的余角,证得,又由,AC=BC,证得推出CD=BD=BF 为等腰三角形,在中, 由AC//BF知,则 BA是的顶角平分线,因此垂直平分DF 7. (1)证,条件AB=AC,,BD=CE (2)由(1)中全等知AD=AE,为等腰三角形,由F为DE中点,则AF是底边中线,所以是底边上高线,因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