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贞教育:婚前守贞不如婚后守德(情感美文)

 风中卓立 2012-05-30
(文/网络   编辑/风中卓立   2012.5.30)
 
 
 
 

         高校开“守贞课”,倡导大学生婚前禁止性行为。此事引发公众社会及学界激烈争论,体现出“守贞性教育”理念与“安全性教育”理念的对立和冲突。何者更有益于青少年,是争论的焦点。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云南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贯穿一项重要内容,即“生命、爱与性的真相”。教材《今生无悔》,来自美国的爱家协会。其中,特别设置了一个创意环节,即“给未来的儿子或女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在进入青少年阶段时会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说明为什么他们要等到结婚后再有性生活,解释为什么守贞能给人追求梦想的自由等,以引导青少年性自律。

 

        该教材中提出了“婚前守贞”这一要求。虽然带着封建色彩,或是因噎废食的味道,但如果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于学子们的保障却是明显的。有许多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中的问题,这与不少家长们的谈性色变,敷衍了事,但往往越是说不得,孩子们却越想知道,孩子们索性靠自己去大胆探索两性这一神秘的问题,导致时而出现“走火入魔”的现象有着莫大的关系。

 

        姑且先不去说“婚前守贞”这四个字的实际意义,也相信不少人会对此嗤之以鼻。我想说的是青少年能否肩负起对所爱的人做的一切之后,能否负责,如果不能,那么就应该在上床之前三思而后行。该教材为何成为云南大、中学校的必修课。究其原因,正是时下大、中学生对生命、性与爱这一属于整个社会课题,事关于对人性本身的教育接触得太少,致使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系统的知识,同时也造成了对性的困扰,对爱的概念模糊或错位。而当身体告诉他们有这种需要的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走上了无法回头的路。

 

        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性与爱是灵与肉的结合,本身不可分割。每个走入婚姻殿堂的新人都希望他们的配偶是贞洁的,这意味着一段婚姻关系的严肃和神圣。现下不少在校学生对性的一种过分随便和自由的态度,迟早会沦为始乱终弃这一悲剧角色。可想而知,一个人对自己尚且不自重,又怎么要求对方来尊重自己呢。

 

        如果要求学生们去一味地婚前守贞,即结婚前不与异性发生性关系。似乎又不符合人性的生命的必然规律。所以要求婚前守贞倒还不如教育学生们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即女性为了自身利益和健康,终身幸福而坚守这条防线。男性不沉迷于两性问题,把精力放在学业上。

 

        这符合男权社会特色的守贞要求还不如取“爱的艺术”而代之。毕竟对学生而言,将早恋与发生性关系之间混为一谈,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笔者想起早前新闻报道一对父母在外吃饭时,发现其16岁女儿书包中的避孕套之后大惊失色,好在他们并没有当场发作,不至于让孩子丢尽脸面,从此破罐子破摔。我想家长们更应该的是从正面去引导孩子,怎样理解爱,面对爱,而不是盲目冲动,过早地从精神之爱走入肉体之爱。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或成年人人先性后爱,或简单地将性与爱分开,不但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时而有闻的青少年女子早孕现象更令求学时期的青少年耽误甚至荒废了学业,从而遗恨终身。正是家长们害怕了,老师们没办法了,医生们摇头了,大家为了自己的子女终身幸福,才急急忙忙出台了这套教材。

 

        “婚前守贞”这套必修课,不但是学生们的功课,“婚后守德”更是社会上成年人的终生必修课。家长们身上体现的对婚姻和爱情的道德品质,无疑是一门最为生动的活教材,是否应该先以身作则,后再谈对孩子们的要求?整个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们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因社会风气败坏而要求学生守贞,那么实际上是有的家长成了“惊弓之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