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袋花生

 高山草图书馆 2012-06-01
   人与人之间,往往会有很多的机缘。
   在我们国人的传统礼节中,送礼往往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关系不错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常常会将自家的一些土特产或是自家生产制作的一些稀罕物品赠送给关系不错的人,以表达自己的一份情意。这礼品不一定就非要价值怎样怎样,只要是个心意的表达,无论是送者还是收者,都会感到心里的甜蜜和温暖。
   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那份普通情感。
   很感动于朋友间的这份质朴。

 

图片

 

 

 

   有句俗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说的就是情意的无价。在我看来,没有功利和目的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情意,更是难能可贵和值得珍惜的。
   送礼,一旦融进了功利的性质,便改变了礼物的含义。再高贵的物品也就带有了浓浓的铜臭味。因此,即使再值钱再难得的东西也就贬低了其意义,让人唯见其物,不见其情。
   我是个不太讲究的人,平时对求人办事送礼请吃之类的事情很是不以为然,只觉得这样的行为真正玷污了礼品本身的高贵和价值。虽然也时不时地收受礼物或是迫于无奈给他人送礼,但是每每对于礼品的重视程度却从不放在心上。
   而一袋花生的故事,却让我感动至今,久久不能忘怀。

 

 

图片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是在我的心中,却如昨日刚刚发生般,清晰而又感动,一想起,便感到了缕缕的暖意荡漾在心头……
   说来或许让人难以相信,送我这袋花生的人并不是我的至亲至尊,而是我的一位网友。
   这位网友是邯郸人。因家在农村,因此,对于与我的相识似乎很意外也很高兴。因为我很少聊天,他就经常给我留言,诉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慨,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久而久之,我便和他熟络起来,相互之间也留了联系方式,开始了网上和网下的礼节性交往。

 

图片

 

   这位朋友因为比我年龄小,我便称呼他为“弟”,而他也就自然而然地称我为“姐”。看到我空间总是不断地发表文章,这位弟弟就十分羡慕,却又因为自己的水平不够不能写作而愧疚不已。这也就更使他对我没有因此歧视他而心存感激,不只一次地表达自己的感念之情。
   我不以为然。我没有因为自己这些外在的所谓特长就对朋友们另眼相待。毕竟写写日志谈谈感想,只是我自己的一个思想表达的渠道而已,我们相识在网上,相聚在空间,并非在进行文学的竞赛和日志的比拼,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沾沾自喜或是自愧弗如。
   相识不久,这位弟弟就告诉我,他要到石家庄来发展,从农村来石,他想为我带点家里的土特产,以表自己的情意。
   我婉拒了。
   理由很简单。网上的朋友,再怎么说也是不大熟悉的。平素无来无往的,我又何以收取人家的馈赠呢?
   我的态度很坚决。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位弟弟的态度也很坚决。
   过了一阵子,他告诉我他来石了,因为人生地不熟,他希望我能够接接他。恰巧我当时有事脱不开,便没有尽到地主之仪。
   又过了两天,他电话告诉我,给我带来了一袋花生,希望我不要拒绝。

 

图片

 

   拿到花生时,我的心里很是感动。虽然当时是寒冷的冬季,但我却感到了春天已经提前来临。花生是炒熟了的,个个饱满香脆,就像他的那颗朴实的心,让我一下子便甜到心里。
  “我们农村没有什么好东西,也就是自家产的一点农产品,这是我的一份心意!你一定要收下”!弟弟不善言辞,但他那坚决的语气和执着的表情让我无法再拒绝。
   一时间,我也感到了词语的缺乏。

 

图片

 

   双手托着这一袋花生,就像托着弟弟那颗善良的心。朴实的农村弟弟,虽然不善言语,也不善表达,但他的每一份情谊都写在了他敦厚的脸上,刻在了他的举手投足中。
   弟弟看到我收下了他的礼物,轻轻长吁了一口气。那神情,分明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我除了谢谢两字,也已找不出其他的字眼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
   谢谢弟弟。
   两年来,这个故事一直在我的心里珍藏着。虽然期间也多次想对弟弟表示感谢,但都被他的表情回绝了。
   我承认,自己不是很容易被感动的人,因为内心深处的冷漠和长期积累下来的那份人与人之间固有的距离,使我对人并不是掏心贴肺地倾力相待。但是这位弟弟的这一袋花生却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
   我知道,这不单单是一袋花生,这是弟弟的一份心呢!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