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4月,国务院就发出通知,批转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6个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到203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要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是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城镇化进程提速,城市生活垃圾激增,而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垃圾产量最多的国家,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不断增长的垃圾量,使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几年后垃圾将无处可去。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实现上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首先,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垃圾处理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产生多少垃圾,就建多少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跟着建只能是被动地去应付问题,有多少资金和土地可供使用呢?这样的政策只能是鼓励垃圾的生产,进而造成更大的浪费,同时垃圾设施与民争地,极易产生更多的社会矛盾。 其次,要把源头控制作为首选。总观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城市和地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要之处是确定在源头的减量上。垃圾围城的困境并非中国所独有,发达国家也曾面临过,为此英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实施居民食品分类计划,而后4年,英国每年制造的垃圾呈8%的速度下降。各发达国家在逐步放弃垃圾焚烧后,也开始将重点放在了源头减量上。一些产品的过度包装,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源头。我们应该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上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如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同时,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要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再者,要切实出台政策,完善收运网络,扶持资源回收产业。实际上在50多年前,中国有一些城市早已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先进的城市,那时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废品回收站”,节约的家庭不仅不会乱丢酒瓶、纸箱、废报纸,连猪骨头也会收集晒干,再一起卖给废品回收者。可惜,这套废品回收体系早已被市场经济冲垮。到今天,我们的垃圾分类体系仅仅靠拾荒者维系着,他们每天从居民小区里的垃圾箱、废弃的垃圾场里寻找可回收的物品,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从数量上减轻了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压力,但这项产业始终未能壮大。所以,鼓励这一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此外,要强化基础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垃圾围城问题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日本的小孩从小学时就开始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小学的社会课也把垃圾问题纳入课本,垃圾分类观念已深入人心,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而不是一种麻烦。我们也应在中小学中加入这类教育内容,把它作为强化公民社会责任,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来源:特区城市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