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易错知识点整理(二)

 心心相通892 2012-06-01

161、植物光合作用水的光解过程中要不要酶的参加?

要:催化这一反应的酶位于光合膜的内侧,所以水的光解形成了类囊体光合膜的质子电动势。(教师教参上)

162、蛙的离体腓肠肌受刺激出现的收缩现象能叫应激性吗?能叫反射吗?能叫适应性吗?

均不能:应激性:包括植物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动物趋性、反射等,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器官或组织的特征。

反  射:神经系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离体腓肠肌无完整的反射弧

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63、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而好氧细菌、硝化细菌也没有线粒体且也是单细胞,但进行有氧呼吸,怎么把握?

细菌没有线粒体等典型细胞器的分化,那么好氧型细菌又是怎能样消耗氧气的呢?原来细菌的细胞膜不同于其它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而具有多功能性特点。在细菌的细胞膜上含有十分丰富的酶系,可执行许多重要的代谢功能。其中表现最显著的,在细菌细胞膜内侧(不是细胞质)因含有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酶系,因而具有执行真核细胞线粒体部分功能的能力。通过研究发现,在细菌的质膜上同样含有呼吸链各组分和ATP酶复合体。其许多组分和工作原理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是相同的。二者的主要差别是:细菌细胞中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只输出4个质子;细菌质膜中的呼吸链比线粒体简单。

164、:老年人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关系?

老年人,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强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认为老年人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若老年人饮食正常,身体健康,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若运动少,摄入多,消化正常,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导致发胖也有;若病理原因等,食欲异常减退,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165、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教材上关于“花药离体培养”在《必修》第一册P98-99中的“无性生殖”内容中谈到,属于组织培养,也属于无性生殖。

无性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单性生殖和细胞分裂等。无性繁殖系可以是从一株苹果树嫁接产生的所有苹果树,从一条匍匐茎产生的所有草莓植株,一块植物组织上的外植体、

一团愈伤组织或一个细胞产生的所有愈伤组织或细胞群。这一概念近年又扩大到从一个脱糖核糖核酸(DNA)分子的片段增殖成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的所有DNA分子。(教师教参上)

166、有哪些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细菌吗?

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细菌为原核生物,是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的。

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

167、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而精子(或卵细胞)中只有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且同源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可能是等位基因,因此这些等位基因的遗传信息就可能不同。怎样解释课本中的“单倍体携带该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遗传信息”。“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物种性状表达的全套遗传信息”。“单倍体通常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有多个染色体组的,取决于该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数”。

②如何理解“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物种性状表达的全套遗传信息”是搞清此问题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全套遗传信息是指控制该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或现象表达所需的全套基因,并不管是显性基因或是隐性基因,即不管是显性性状或是隐性性状的体现,也不管是发育为雌或发育为雄,只要它能实现个体应有性状表达即可。

168、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体所有染色体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为什么只需测定24条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难道另外的22条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跟所测得的22条常染色体上的相同吗?虽然这44条常染色体是22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上的基因有可能不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22条常染色体上分别有各自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知道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无需测定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的脱氧核苷酸了。因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而相对性状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无需测定一个基因的等位基因,也能够知道其等位基因所控制性状了。X、Y性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各自可没有对方的等基因或相同基因,二者都要测定。这24条染色体含有控制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全套信息

169、按照教材人类基因组的概念,人类的基因组中应包括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基因,可有关人类基因组的有关资料中,都没有提及这一点?

①“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人的单倍体基因组”是指24条双链DNA分子组成。③按照教材人类基因组的概念,人类的基因组中没有包括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基因。那么,有关人类基因组的资料中,都没有提及这一点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不同生物、不同细胞、同一细胞的不同时期,其线粒体的数量不同,DNA的含量也不同。事实上人们已经在进行线粒体基因的研究了。只是没有将其纳入“人类基因组”中,我们认为应纳入其中 。

170、在杂交育种中,细胞质中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为什么不用同一英文字母大小写表示?

质基因成单存在,无等位基因可言,也无显、隐之别。

171、细胞质基因或细菌染色体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不叫等位基因 ?

①等位基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同一位点;c.控制相对性状。特别是控制相对性状(如基因A和a);而A和A、a和a不属于等位基因,属于同一基因(或相同基因)。

②注意: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是裸DNA(无组蛋白与其结合);同样细胞质中无染色体,其线粒体、叶绿体以及质粒,虽然含有DNA,也是裸DNA(无组蛋白与其结合)。

③综上,等位基因是针对有“同源染色体的DNA上的基因”而言的。细胞质基因或细菌核区中不存在等位基因。

172、“人类基因组草图”指的是24条染色体中DNA全部碱基的序列还是仅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应该指的是24条染色体中DNA全部碱基的序列。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基因间隙区”),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所以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序中。所以,“人类基因组草图”指的是24条染色体中DNA全部碱基的序列。

173、单倍体育种包括用秋水仙素处理这个过程吗?

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培养出一些没有生殖能力,生长瘦弱的个体,它们不能产生自己的后代,根本就不能算“种”,能育种必须育出一个新的“种”或“品种”来。

单倍体的培养就不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174、杂合体中的隐性基因在体内是否转录出信使RNA,进而合成蛋白质?不完全显性从基因的表达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是否意味着显性和隐性基因都在表达?

①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实现 的。由此可见,不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都要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体现生物性状的表达。而实际上,在显性完全的时候,隐性基因并没有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如一种生化遗传病“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当有显性基因(不管纯合与否)就能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而催化黑色素的形成,使肤色正常。在隐性基因纯合时,因不能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不能催化黑色素的形成而体现白化病。另外性状表现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不完全显性”时,由于显性的不完全,隐性基因也能够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体现出双亲性状之间的中间性状。

175、光的饱和点是下图的C点吗 ?

 

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的补偿点d点表示光的饱和点

Ⅰ表示净光合量Ⅱ表示总光合量

176、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不是一回事,相同点:两者都是形成磷酸二酯键。

不同点: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不需要模板。

177、右图的植物细胞处于什么状态?


因为问的是什么状态?只能答质壁分离状态。

如果问的是处在什么过程之中?既可答质壁分离过程,也可答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178、基因重组概念中的“重组”是以什么为标准说“重组”呢?如果只有性细胞形成没有受精能说完成重组吗?基因重组如何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一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与减一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实际上减一次中期就决定了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无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实质上是“DNA重组技术”中的重组。如果只有性细胞形成没有受精能完成重组,如单性生殖。

基因重组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因为有些重组后的基因型更能保留下来或被淘汰。

基因重组

    ①能发生重组的基因是:I、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II、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III、不同物种的基因(基因工程导入)。

    ②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

    a.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之间;

    b.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的,而不是在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实现的;

    c.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的基因重组要在后代性状中体现出来必须通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来实现,因此对通过基因重组使生物体性状发生变异这一现象来说,减数分裂形成不同类型配子是因,而受精作用产生不同性状的个体则是果。

    ③基因重组分类

    a.分子水平的基因重组(如通过对DNA的剪切、拼接而实施的基因工程)

    特点: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染色体水平的基因重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下的基因重组)

    特点:难以突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产生新的基因型、表现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c.细胞水平的基因重组(如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的大规模的基因重组)

    特点: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79、过度肥胖者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

是脂肪,可以说细胞里最多的水,脂肪组织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大量的脂肪,组织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我们熬油用的是猪的脂肪组织,而不是单纯的脂肪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细胞间隙即细胞间质中含有大量脂肪,而非细胞中。所以,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还是水。

180、染色质或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或结构,因此在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实验中,经常用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剂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而龙胆紫是用醋酸配制而成,它不成酸性了吗?

原来,生物制片用的染料分为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染料的酸碱性不是指染色液中H+— 与OH—两种离子的平衡状态,而是指染料的主要染色基团为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若染料的显色基团为阳离子,该染料为碱性染料,若染料的显色基团为阴离子,则该染料为酸性染料。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所以染色质为酸性物质,它容易与含有阳离子的碱性染料发生亲和而结合,从而被染成深色。

181、生殖细胞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减数分裂吗?高等植物的精、卵细胞是直接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吗?

生殖细胞可分为无性生殖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而无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二分裂来实现的。高等植物的精、卵细胞是直接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182、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对吗?这是书中的原文。

不对,应改为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183、生态学统中的分解者仅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吗?

 不对,还包括一些大型分解者,如秃鹫和蚯蚓等。

184、望梅止渴究竟属于什么反射类型?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

听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

看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

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

要根据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来判断以上四种反射现象均相同----都有唾液分泌

但以上四种反射的途径不同。

185、高三选修教材有这一段话:"在这一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根据这一段话,是否可理解为:抗原最终要通过抗体来消灭?

①从教材内容来看:效应T细胞发挥其作用最终是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体的作用是在体液中将抗原(包括靶细胞裂解所放出的细胞内的抗原)消灭。

②结合现行教材免疫知识,不难悟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二起始作用时间可以是同时进行;若有抗原进入宿主细胞内时的免疫活动,才是先进行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所放出的细胞内的抗原,最后进行体液免疫。

186、何谓致死基因 ?

(1)隐性致死

    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力型细胞贫血症。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植物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而死亡。

   (2)显性致死

    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

   (3)配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而早夭的现象。

187、如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植物和祼子植物)、基因枪法(单子叶植物)、花粉管通道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

显微注射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感受态细胞

首先用Ca2+ 处理细胞,以增大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第二步是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第二步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随其繁殖而复制,由于细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188、卵细胞有细胞周期吗?

离体的卵细胞有细胞周期

自然状态一般没有细胞周期,但蜂王产生的卵细胞有细胞周期。

189、酶,维生素,激素的区别,

答:激素和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酶一般都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是RNA),但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对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酶在机体所有活细胞中都能产生,而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产生。而维生素是动物从外界摄取的,不是动物体自身合成的,其作用是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内含量也较少。都属于有机物。

190、神经细胞不是高度分化,终生不再产生了吗,那它产生蛋白质吗.成熟的红细胞会不会产生蛋白质.

答: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能合成蛋白质,只在是活细胞,且有核酸和核糖体等条件就行,神经细胞能合成一部分蛋白质。

红细胞产生于红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依次成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红细胞在红骨髓中生长和成熟时,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上的变化。

正常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与一般细胞不同,除细胞膜外,缺乏全部细胞器,故其代谢比较简单,但又很特殊。成熟的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质,但此时不会产生蛋白质。

191、高三书上提到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否也是细胞的全能性呢?如果不是,又是什么理论呢,

答:植物细胞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个体,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克隆抗体,其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或细胞增殖

192、在高三生物选修的血糖平衡调节中,为什么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呢?

答:这要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调节来综合考虑。

①胰岛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起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起升高血糖浓度的目的。二者互为拮抗。

②“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③“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血糖,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193、在一个U型管中,中间有半透膜,两边分别放有等体积的葡萄糖与蔗糖。当两边液体等质量分数时液面怎么变,当等物质的量浓度时又该怎么变?

答:①“当两边液体等质量分数时”,由于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乎是葡萄糖的二倍,相同质量的葡萄糖与蔗糖,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如果葡萄糖能够通过半透膜(通常能够),则开始时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侧通过移动,直到因两侧物质的量浓度差所产生的渗透压与葡萄糖溶液侧高出的液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时处于暂时平衡;但又由于葡萄糖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当水分子在向葡萄糖溶液侧移动的同时,葡萄糖分子也在向蔗糖溶液侧移动,直到两侧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两侧的液面平衡。即:起初葡萄糖溶液侧液面上升,后来液面又下降直到平衡。

②“当等物质的量浓度时”,半透膜两侧水分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液面平齐。

③说明,这种题要从分子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加以分析

194、死的生物体能培养出细菌吗?如果配成富含必要元素的培养基呢?为什么非要用活的生物体呢?

答:这要根据细菌的营养类型而定。

①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需要的能源、碳源的不同,可将细菌的营养类型分为以下四大类。

光能自养细菌:这类细菌是利用光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利用CO2作为碳源,以无机物作为供氢体以还原CO2合成细胞的有机物,例如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它们细胞内都含有光合色素,它们完全可以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似,所不同的是高等绿色植物以水作为CO2的还原剂,同时放出氧;而光合细菌则是从H2S、Na2S2O3等无机硫化物中得到氢还原CO2,并析出硫。

光能异养细菌

这类细菌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如红螺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并积累丙酮。

化能自养细菌:这类细菌的能源来自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碳源是CO2(或碳酸盐)。它们可以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如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等。

化能异养细菌:这是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类型。这类细菌所需要的能源来自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它们的碳源也主要是有机物,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有机酸等。因此有机碳化物对这类细菌来说既是碳源也是能源。化能异养细菌又可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类,在腐生和寄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既可腐生又可寄生的中间类型,称为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

②腐生菌可用死的生物体培养,也可用人工配制的能满足细菌生长对营养等条件需要的培养基培养。

③寄生菌用特定的活的生物体培养。

195、艾滋病的潜伏期怎么理解?HIV病毒不大量繁殖吗?

答:所谓潜伏期,是指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起,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的长短差异很大。最短的,因输入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其潜伏期仅6天;最长的潜伏期达14年;还有一些长期存活者,十几年都不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2~10年。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196、荠菜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分别有什么提供?

答: “荠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成熟种子无胚乳。

从“受精卵→胚”,所需营养来自胚柄从周围组织(包括胚乳)中吸收、运输和供给;“种子及其萌发(子叶未变绿)时,所需营养来自子叶”;“萌发的种子子叶变绿时→新个体及其进一步生长过程”,所需营养来自自身光合作用所合成。

197、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数并不一定是2N× 2怎么理解?

答:细胞融合所得“杂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等于融合前两细胞染色体数之和。只有二倍体的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相同)的体细胞融合或具有相同染色体数目的不同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融合所得“杂种细胞”内染色体数才是“2N× 2”

198.细胞分化到底可不可逆?

答:自然状态下是不可逆的。人体内幼年的黄骨髓恢复造血能力也不是细胞分化可逆,而是其中有少量未分化的细胞分裂,同时吸收了脂肪细胞中的营养而导致的“组织分化可逆”。伤口愈合也是这样,其中少量的未分化细胞开始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人工可以使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说明在人工控制下细胞的分化可逆。

199、胚胎分割移植要在受精卵培养到8个细胞的卵裂期时进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胚胎分割移植”是为了获更多相同性状的一系列个体。

②动物胚胎发育到“囊胚期及其以前”时的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且易表达全能性。

③“胚胎分割移植”通常要在受精卵培养到8个细胞的卵裂期时进行,但也可在囊胚期进行(只要能够作出准确鉴定,不采用原肠胚期即可)。

200、是不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非己”成分的功能?

答:①“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功能。

②“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③“效应B细胞”是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裂增殖而来,并产生特异性抗体来识别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201、任何行为都是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吗? 

答:所有行为都受神经调节,有的行为是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因为:

①行为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可分为先天行为(趋性、向性、反射、本能)和获得行为(后天学习和经验获得)。

②行为的生理基础:一般认为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

③动物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参与。

④动物的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202、把猴子的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后,分别移入两个雌猴的子宫内,生出相同的小猴这个过程是否是克隆?

答:①“克隆”(无性繁殖系)包括三个水平的含义,即:

分子水平上的克隆:如从一个DNA分子到一系列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细胞水平上的克隆:从一个细胞到一系列完全相同的细胞群;

个体水平上的克隆:从一个个体到一系列完全相同的个体。

②把猴子的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后,分别移入两个雌猴的子宫内,生出相同的小猴这个过程是属于个体水平上的克隆。
203. 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区别是什么?花青素能否吸收光,进行光合作用?

答:①花青素和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两种重要色素,分别位于液泡和叶绿体中。

②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中性条件下呈紫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植物花瓣的颜色不同体现,正是其液泡中花青素在不同酸性或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呈现的不同颜色。

③叶绿素能够将其吸收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用于光合作用。花青素能吸收光能,但不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04、如果损伤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以及神经中枢,有无感觉,有无运动? 

答:①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所有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属于反射。

②反射活动的完成及其途径: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这五个基本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反射活动就无法完成。

③感觉的形成及其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经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感觉就无法完成。

④若只“损伤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则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神经中枢。

⑤若只“损伤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则有相应感觉,但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能传入大脑皮层而不能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

⑥若只“损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则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相应效应器和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

205、黑光灯是灭虫是怎么回事?何谓黑光? 
答 :黑光灯就是紫外线灯。昆虫具有趋光性实际上是对紫外线敏感,因此紫外线灯具有比普通灯光更好的诱虫效果。又因人眼对紫外线不敏感,同样功率的灯管人看起来比普通灯管暗很多,人们形象地说紫外灯发的是人眼看不见的“黑光”,故名。

206、各种植物组织的特点我总弄不太明白?
  答:形成层:植物茎(根)中能使茎(根)长粗的分生组织。  
  分生区:一般指植物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特点是:细胞较小,接近于正方形,原生质浓,核相对较大,没有大的液泡。
  成熟区细胞:细胞已经完成生长和分化,有各式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根尖的根毛区部分表皮细胞分化成根毛细胞,内部的部分细胞分化成导管),不同细胞差异显著。
  伸长区细胞:细胞正处于迅速生长加长中,细胞一般呈长方形。结构介于分生区与成熟区之间。
  生发层:皮肤表皮底层,细胞保持着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补充衰老死亡脱落的角质层。其中还有些色素细胞中含有黑色素,能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伤害山谷间的细胞。
  角质层:位于皮肤表层的死细胞,细胞高度角质化,能阻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及体外的细菌及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体内。角质层细胞不断脱落,需要生发层产生亲的细胞来补充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