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在杭州内心也有忧愁(东坡故事二十四)

 江山携手 2012-06-04

苏轼在杭州内心也有忧愁(东坡故事二十四)  

2007-10-17 13:53:37|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从表面看苏轼每天都充满了欢笑声,不是飲酒吟诗,便是以文会友,不是西湖泛舟,就是观光揽胜等等。所写的诗也以风景诗.抒情诗为主,展现的多是欢快之情趣与才华。然而为人正直爽快的他,内心深处无不隐藏着对时政之不安和愁怅。贫苦百姓在生活中煎熬的场境,以及杭州监狱中上万欠债"犯人"之处境等等,都反映出严重的时政问题,我们可从他写的不少诗中即能看出。只不过这类批评时政的诗不易在大庭广众中公开而已,当然也 不象小曲词和抒情诗那样广为流传,而只在朋友中传颂吧了! 在观光郊游时,他经常看到贫困农户之艰辛苦痛之情形,深感不安。可他是一位爽直和想啥说啥的正人君子,若不把心中之不安写出来反而会更难受,但他也只能向朋友们诉说了。

     原在京城不满王安石的人,不少也被贬到了東南地区,距杭州也不太远,如刘恕与李常在九江,孙觉在湖州。而韩琦和欧阳修已逝世,富弼与范镇已辞官归隐,司马光则潜心写史等等,所以他只有将心中怨气写信告知近处的朋友。当他看见山中农户无钱买盐和粮食,只能用竹笋当饭吃时,即在诗中写了"尔来三月食无盐"之句;当他亲见农妇的哀怨与苦痛后,他专们写了首"吳中田妇叹"寄给朋友,诗云:"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黃穗卧青泥。峁笞一月垅上宿,天晴收稻隨车归。汗流肩赤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栖。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淺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黃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诗中真实简練地表达了农村之困境,深刻地反映出苏轼心中的不安与愁怨。

      在苏轼写的多首反映现实生活诗中,有一首把当权者比作"夜枭"的诗日后给他惹了大麻烦,并作为他反朝庭之"罪证"。实际上,他把当权者比作"夜枭"是引用他人之比喻。有一位岭南的官员上京反映简化免役税,结果被分管税收的大臣派兵把他送出城。路过杭州时,他专门拜访苏轼,并把经过讲给苏轼听。他对苏轼说:"我被夜枭赶出来了!"苏轼有些不解地问:"你指的是什么?"他说他带议状献给大臣,结果不听他的建议,还派兵将他送出城。苏轼细阅了他写的议状,觉得所提税制既简单又完美,便又问他:"你提的夜枭究竟指什么?"他将一个寓言故事告诉苏轼:有一天燕子与犏蝠吵架,其原因是燕子说日出才是一天的开始,可蝙蝠却说日落才是一天的开始。本来燕子是对的,但蝙蝠坚决不同意,最后只得去找凤凰评理。路上一支鳥告诉它俩,最近都未见到凤凰,它有时睡觉有时又远出,现都是夜枭暂代他的职位。夜枭根本不愿管这些事,不要去浪费时间请教它了!可见这位官员是把不作为的当权大官比为夜枭了。苏轼也有同感,所以才引用了这个故事。把苏轼的诗作为罪证的有多首,如他写给好友周某的诗中就有"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之句,实际诗中仅反映出他不愿在官埸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