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和睦相处的礼仪
婆媳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亲密的姻缘关系,又不像母子那样有稳定的血缘关系。成亲前,婆媳之间很少了解;成亲后,又觉得自己是“外人”,婆媳之间很容易互相猜忌。因此,婆媳相处起来要难得多。但是,婆媳之间感情甚深也不是没有的。对此,掌握以下礼仪原则是很重要的。
1.坦诚相待
媳妇进了婆家的门,和婆家的人打交道就多了。懂事明理的儿媳待公婆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周到。公婆不喜欢冠冕堂皇、油嘴滑舌,他们需要的是坦诚。儿媳在公婆面前,不可能保证不出差错,而对这些差错,公婆往往又比较敏感,这就要求儿媳及时弥补过失。公婆能够真心实意把儿媳视为亲生女儿,以情换情,儿媳自然也会把婆婆当作亲生母亲。聪明知理的婆婆还要注意尊重儿媳妇的人格,讲究说话技巧,学会运用夸奖这一魅力无穷的艺术。当然,婆媳接触频繁,儿媳有欠缺之处,婆婆说几句也未尝不可。但要记住,怒气冲冲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而情热语妙的批评却能感化对方。总之,坦诚是亲情相处的重要基础。
2.相互理解
婆媳间贵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儿媳到婆家后,要克制自己,入乡随俗。有的婆婆长期在农村生活,当住在儿子家时,她与儿媳的一些生活习惯就会有所不同。婆婆有些习惯不够讲究,不够卫生,儿媳不要嫌弃,要忍耐、宽容。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婆婆大半辈子形成的生活习惯,怎么可能一说就改变了呢?当儿媳的还是不说为好。必要时,可让丈夫出面说一说,而且还要策略一些,否则婆婆就会多心了。相反,农村来的婆婆也会有对儿媳看不惯的地方。如儿媳爱穿戴,爱唱爱跳,爱花钱,早晨睡懒觉,儿子起来做饭,等等。实际上,在城市里这些情况到处皆是,婆婆根本用不着看不顺眼,不能要求媳妇按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办事,把她塑造成像自己一样的人。有时,做媳妇的往往觉得,知识层次越高的婆婆,关系越不好处。实际上,婆婆懂得多、教养深、见得广,儿媳应不耻多问,热情顺应,这样处好关系就不难。知识层次高的婆婆也应该注意,不要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以为多读几年书就一定能同儿媳相处好,其实未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媳冷冷漠漠、居高临下,只能刺伤儿媳的自尊心。知识层次高的婆婆应该懂得,你和儿媳相处好的武器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你对儿媳的爱心。
3.保持宽松的心态
婆媳相处,彼此间都应持一种宽松的心态,不要有见外心理。如果婆婆认为儿媳是外人,难以与之真心实意地相处;儿媳认为自己与丈夫过日子,婆婆是另外一层,这样处处设防,就会埋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由于种种原因,婆媳间总会存有一定的差异。婆媳双方都要对自己有所约束。婆婆不能要求儿媳完全按自己的一套行事,儿媳也不能奢望婆婆完全认同自己的意愿,互相不要强求。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少矛盾和冲突。
婆媳间不要随意责怪。婆媳间遇事要多考虑对方的情况,不要责怪。如婆婆要儿媳去做的事,儿媳一时未能做到,婆婆就应该想到儿媳的难处,家务多、工作忙,一时办不过来,可以再等一段。儿媳上班,婆婆照看孩子,如果孩子碰伤了,闹病了,儿媳应体谅婆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免在带孩子时出现差错,不要为此埋怨婆婆。婆媳双方都能为对方考虑,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了。
婆媳间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婆婆年纪大,经历多,深知生活艰辛,往往对年轻儿媳大手大脚花钱、美容化妆、进出舞厅看不惯。儿媳则认为婆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懂得年轻人的生活情趣,不体谅现代人追求时尚的心情,对婆婆爱答不理。对此应注意以宽松的心态相处,婆媳不必过多干涉对方的生活爱好,求同存异,多交流,取长补短,就能进一步融洽关系。
4.相互帮助
婆媳相处,双方都要有互助的意识,儿媳敬重婆婆,婆婆爱护儿媳,以心换心,婆媳才会相处得和睦融洽。作为小辈,儿媳要注意礼貌和分寸,跟婆婆说话要心平气和,态度诚恳,不可口是心非,出言不逊。遇事多与婆婆商量,在婆婆比较关注的事情上,尽可能与婆婆保持一致。婆婆上年纪了,干活吃力,儿媳下班回家后,尽量多承担些家务劳动,以减轻婆婆的劳累。如果与婆婆不住在一起,也要抽空去帮婆婆干些家务。孩子是紧绷在婆媳头上的一根很敏感的弦。儿媳在婆婆面前少打骂孩子,更不要借打骂孩子发泄对婆婆的不满。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婆婆年老,行动不便,与外界接触少,与别人交流少,只能跟家人唠叨。做儿媳的应明白这一点,耐心听婆婆唠叨,满足其倾诉的愿望,而不是一听就烦,一烦就顶。再说婆婆喜欢与儿媳唠叨,说明她把儿媳视为知心人,做儿媳的应该为此高兴。婆婆遇事要与儿媳商量,如添置家电、赠人礼品、招待亲友、教育孩子等,要协调一致,把事办好。特别是在对孩子的管教上,要与儿媳口径一致,不要在儿媳批评教育孩子时袒护孩子。
礼仪精髓:
婆婆不能要求儿媳完全按自己的一套行事,儿媳也不能奢望婆婆完全认同自己的意愿,互相不要强求。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少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