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娘亲

 琰书佳馆 2012-06-05
          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古人叫妈妈为“娘亲”,现在年纪越大,越来越明白:娘,最亲。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也可能是学前班的时候,爸爸已经是一个单位的二把手,可他却从不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安排车辆来接我,那个时候妈妈在工厂里上班,很忙,也很少接送我。当我第一次淋着雨回家抱怨时,妈妈糊弄我:“小朋友要学雷锋,向雷锋学习不怕雨,这样长大了就是勇敢的人。”于是,再次遇上大雨时,我便不再消极的等待,而是背起书包到教室门前对查看雨情的老师说:“老师,我妈妈说了,要学雷锋不怕雨,长大才能勇敢”。然后没等老师反应过来,我就冲了出去。到现在我都记得,被我带动的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在雨中奔跑希望长大后是个勇敢的人的那种虔诚。

 

  初二的时候,我开始爱美了,已经不愿意再穿妈妈的旧衣服。那一个周日,我的袜子脚后跟破了,妈妈补好后我说什么也不愿意再穿了,妈妈又糊弄我:“不要紧,你看这补丁正好在脚底上,人家看不见的。你就算要穿新袜子也得现去买呀,这回补了再破了,就穿新的。”不情不愿的穿了去邻居姐姐家玩,玩的高兴时已经忘了袜子上的补丁,却不小心被踩掉鞋子,眼尖的伙伴看到了,在大家的哄笑中我的脸火烧火燎,却仍倔强着大声驳斥他们:“我这叫艰苦朴素不忘本!”回到家后,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笑得眼圈都红了。

 

  在外求学的地方离家千里,爸爸妈妈送了我去,把包裹、行李在校园里随便找个地方一放,就头也不回的走了,甚至没有看看我的老师是谁,没问问我的宿舍和教室在哪儿。在同学的帮助下,我领了被褥、找到宿舍、看了教室,我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好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电话已经很普及了,求学的二年之中我每晚都给家里打一个长途电话,跟妈妈撒撒娇、发发牢骚、说说一天的事、问问家里的事,每天都很踏实,从第一天去学校到最后一天离开学校,我没有一次因为想家而哭鼻子。多年以后,再说起那段日子我奇怪的问妈妈:“当年我的生活费起码有一半是花在电话费上了,你怎么不嫌花钱多了?”妈妈说:“那是该花的钱。”

 

  二〇〇五年我工作的收费站因道路封闭而人员分流,作为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被安排留守,当时全站白天在站值班人员总共只有十三个人,到了晚上只有四个,在收费区路灯的对比下,生活区的几盏灯更显寂寥。那一年,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我们系统里开展的如火如荼,即便是我们这个地处偏远、党员不多的收费站也不例外,每一个阶段、每一篇笔记和心得、每一次活动,我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或许是工作强度有点大,也或许是炎热的夏季故意要给我点颜色看,一向健康的我居然生病了。病了也不能回家,因为工作需要我,并不是我多么伟大,而是爸妈一向都教育我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干了就得干好。我喝了二个月的中药,妈妈每天中午睡眼惺忪的坐在燃气炉前守着熬药的砂锅一上一下的点头,熬好了晾凉了分两份装进玻璃瓶,等爸爸下班后再给我送来。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七月和八月,就连知了的叫声都是炽热的。

 

  这就是我的妈妈,她还有着大概是所有妈妈都有的特点——唠叨。直到现在,每天我上班前她都会不停的念叨我:“到点了,你还不走!”其实,离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出门了,她又会站在门口喊我:“钥匙带了么?手机拿了么?走路看车别就知道胡撒么!”我买一件新衣服孝敬她,她嘟囔:“说不用你买你还买,你买的都贵,花了贵钱还买不到好东西。”我穿一件新衣服,她明明眼里带着欣赏,嘴上却数落:“上班不用穿得花里胡哨,人家是看你工作怎么样,又不是看你丑俊。”是的,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有时不近人情、很小气、爱唠叨 ,这个年纪的她也不美了,“花白的头发、深刻的皱纹、臃肿的身躯”形容她很合适。她退休前是个普通的工人,退休后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在新中国的红旗下读过小学和初中,她对我的教育总结起来就是三点:艰苦朴素不忘本、好好干工作、自个儿心里都过意不去的事不能做。然而,就是这样的她,让我在起意为她写一篇文的时候久久不敢下笔;就是这样的她,让我在回忆往事时数次喉头哽咽;就是这样的她,让我在电脑前敲下这篇文字时,想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中含有泪水,因为我爱她爱的深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