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 心念的能量

 禄禄书馆 2012-06-05

 

       先从在网上看到一篇一位居士写的文章说开来。文言人有神识,神识在哪呢?附在人的心脏里。我看了,笑了。也许可能就在这里吧,因为佛学说过,心无定处嘛!…… 

        人有没有神识呢?有报道,外国科学家亦做了实验,对人生前与死后做了重量测定,排出人体内的热量水份挥发后,认定人有神识的存在,而且有重量。

人的神识,基督教称之为灵魂,佛学称之为心。心者,亦有两个概念,一是生理之心,物质属性,人体血脉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可能那位居士的文章所说在心脏,心想心想嘛,就着于这物相了!二是心理之心,精神属性,对本体和外部事物感知并作出反映、又能对本体和外部事物施加影响的识体。佛学所指的心便是后者,它不仅是佛道修悟的出发点,亦是整个佛法修悟的主体架构。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入于心而产生的反映,便是念头了。肚子空了,身触反映于心,便产生要吃饭的念头;佛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在三界六道是轮回,我们的六根没有看、听、嗅、尝、摸到,按自已的经验以及掌握的认知,意法和合,便产生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念头,不想信、根本不存在、迷信——我执的念头根深蒂固。

        人的心没有一刻定止过,释迦牟尼看到,人的心一秒钟能闪过八万四千个念头。就以体饿为例,心的反映反射到嘴、舌、鼻、眼、身,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有想吃点松脆绵软的,想吃点麻辣酸甜的、想吃点鸡鱼肉蛋,要吃看就有食欲的,要是有人送到嘴边就好了……一系列的想法念头。即使是入睡了,心仍在活动,仍有无数的念头,否则人就不会做梦,不论你醒来记不记得,自认做还是没做,入睡之人都有梦。

        “心即佛”,心有佛的种子,而人的一生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劳心。物理之心在精神之心的统制下劳泛了,停止了跳动,精神之心便无从依附,一旦清明了之后,一切悔之晚矣,随宿世所积业力的推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号入座”,无从选择地入流于下一个归宿。

        心念,影响着人的一生。专心致致、一心一意、心安理得、心旷神怡……关于心和能与心组成的词语典故在汉语语言中恐怕是最多的一个字。同样,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源自于心。佛道讲心,人道亦讲心。讲什么心?一个字“专”。自我审心无从下手,察看别人之心绰绰有余。孩子学习不好,第一句话就是上课为什么不注意听讲?学习为何不专心?实质上这句随口脱出的责备的话恰恰命重了要害。心的专与不专,正是拉开孩子们掌握知识高低差别的罪魁祸首。不是孩子聪明不聪明,孩子都是一样的,但心不定,心不在奄,人坐在教室里,心却跑到了网吧;眼睛看着老师,心在想着超人。丢下老师一句话,便会不懂一节课。一样的孩子,为什么心会有专与不专之分?一则环境培养,更重要的是其宿业使然,三世因果。往往在孩子慢慢的能够自修其心了,但错过的知识却堆积如山,一时难以消化,走上社会后,差别则愈加明显。

        心念的能量是巨大的。专心于某一事物,便能于此事物之中创造奇迹。牛顿、瓦特、爱迪生、福兰克林、黑格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贝多芬、巴尔扎克、曹雪芹等等等等,人类一切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大家,亦包括政治家、军事家,其一生绝不会朝三暮四、三心二意。道家对心念的冥想亦为重视。认为,人在专注地冥想于一件事物时,在另一个空间此事物便形成了。例如,一心构想一间房子,那么在另一个空间里,那间房子便产生了,但是人的心念定不住,随着其它念头的产生,那房子便会瞬间即逝。听起来这有些玄乎,不真实。那么回到现实是来,矗立在我们面前的造型新颖、美观独特的高楼大厦,哪一座不是建筑设计大师倾心构想的结果?哪一件传世的、前无古人后无来都的物化之文明,不是各类大师的心力的结晶? 
        佛陀释迦牟尼六年苦修,身如枯蒿,修的就是这颗心,专心一念,最终顿破无明,豁然开悟,洞彻宇宙生命。无数佛菩萨无不以至正至纯的佛性愿心创造出永恒的世界的文明。 
        修持佛道,讲求戒、定、慧,三者皆是围绕其心。内力定心:念佛、诵经、打坐、静观;外力定心:持戒修德。杂念不生方可禅定,禅心入定,心而生慧,修得大般若、大智慧、大圆满。

修西方净土,专心持念,至心信乐,如此之“十念”,方能获得阿弥陀佛的“接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