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生定位“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作者:夏雨梧桐 [个人杂文集] 编者按:本文论述详尽,见解较为深刻,作者对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作出阐述,表达出自己对他的精辟警句,人生定位的看法和感悟,读来很有意思,读后相信能让读者引发思考,有所同感,启发。文中,作者语重心长的结尾,是喜欢孔子《论语》,经典著作最真切的体会和感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将他的一生定位为六个阶段,这种的人生定位对于我们有启发的效果,当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更多的是一种共鸣,对孔子的人生规划弥生了敬佩之情和向往之意,虽然前人的经验不能模仿,我们所做更多的是借鉴和学习,同时,对于孔子阐述这句话的场景,自己做了一个大胆的想象:“落日斜照在孔子院子的一隅时,一个古稀的老人面对着漫无边际的苍天,用看破尘世的目光注视的远方,那远方似乎相识,在这“吾日三省吾身“的价值观下,他也许是不时遐想,一声长叹,道出这精辟警句。” 当然,古往今来,光阴之叹不乏其数,在《论语》中,子曰:“逝者如斯乎”,透着多少的沧桑之感,哲人眼中滚滚奔流的河水,它包含了挽不回的、留不住的光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沙溪》),人生有限,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我们显得很渺小,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定位?圣贤的孔子为我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人生的坐标上,孔子做了第一个的标记,“十有五志于学”,孔子认为这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把自己的这段生命塑造成自己的人生起点,而“十有五志于学”,并不代表十五岁开始学习,这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做得更多的是学习,当然不否认活到老学到老。同时,对于“学”,孔子的解释是学习古代的文化,做学问。其现实意义,个人认为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十有五”的受教育的人们,不仅要向学,更深的是需要他们明白为了什么去学。现在的一些低龄儿童就会背唐诗三百,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等,如此的懈怠”学“的内涵,超功利的心态占据了他们的心灵,蒙蔽了看透向学的真谛。 经历了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我们逐渐的升华,来到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三十而立”,三十是青春的。三十是激情的,如果把人生轨迹比作抛物线,三十是顶点,三十,用现在物质水平衡量,多数认为应该是有房有车,有体面的职位,然而是否在而立之年,有人会去关注三十的“立”真正的意义吗?在《于丹的〈论语心得〉》里,“立”是内心的的立,是内在心灵的独立,而不是十岁的无知,二十岁的愤青,三十真正追求的是心灵的自信和坚定,在你的生命里树立清楚的自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忠于自己的心灵。 十年的光阴,进入了孔子的“四十不惑”,“或”,内心不惶惑,面对复杂的事情不疑惑,能够从容的作出决定,如果说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那么四十岁开始用减法生活,要开始学会舍弃,而此时就需要“不惑”,能够给自己做出定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惑”是这个人生阶段最好的砝码,当你的人生“絢烂之极而归于平淡”,”不惑“表现的是淡定和从容。 人生已经过半了,“五十而知天命”,用孔子的话解释是“不怨天,不尤人。”当自己能客观的认识命运的顺逆,人世间的好坏,能过理解这一切都是自然的,可以平淡的接受生活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正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五十岁是人生最成熟的时期,经历过种种人生坎坷和风雨。对社会和人生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事物会有相对正确的预见和处理,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六十而耳顺”,开始进入了晚年。按孔子自己说,六十岁是一个“进德之序”,凡听声入心通,无所违逆。不管听到什么话,都不要激动,要冷静思考,顺应自然,顺应客观,顺应规律,不要暴躁,不要强辩,切忌“逆耳”,听了人家的议论,不管对与不对就反感,就反驳,多从发言者的角度出发, 多包容和理解,“闻过则喜,听之顺之”,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争的面红耳赤,正如《莫生气》说道: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孔子的人生坐标的最后一个标记,七十古来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人生规划中最高境界的人生定位,这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不论对方是什么个性的,也不论对方是什么地位的,都能很融洽的相处。像于丹说的:“所有的规矩大道都成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候,你就能做到从心所欲。” 孔子的这段话作为我们规划人生的一面镜子,给以我们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反射,通过它我们是否意识到内在心灵的重要,是否感知为人处事的必要,在人生的前进路途上,是否少了些荆棘,多了份从容与不惊呢? 读《论语》,读经典著作,先人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化瑰宝,更给予我们生命的感悟和真谛,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和智慧得到升华和启迪。《论语》,这段话,是孔子的简单的语录,但简单的语言却透出不平凡的智慧人生,这古典的精神力量的光芒正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言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