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生于公元八○三年,约于公元八五二年逝世,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于长安南边的樊川别墅,故号樊川居士。为晚唐诗人翘楚,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清人刘熙载于《艺概》中称赞杜牧的诗“雄姿英发”,故,杜牧有“风流”——风华流美之誉。而明人胡应麟又在《诗薮》中,赠其“俊爽”二字,谓之中肯。
杜牧是宰相之孙,中过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唐时的中书省为国家政务中心,中书舍人参与机要,掌管皇帝诏命,是为当朝重任。而杜牧的平生志愿正是经世致用,其政论文《罪言》就是批评时政,积极建言的文字;而对“抗击回纥侵扰,平定泽潞藩镇”的献策,也曾被朝廷接受,且行之有效。《新唐书·杜牧传》明确记载:“泽潞平,略如牧策。”
不过,千百年来,杜牧的民间形象却更接近于一个风流才子,甚至不无薄幸。这恐怕与其不善迎奉权贵,多年来自觉怀才不遇,写下的诸多诗作有关。如《七绝·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还有被做了恶作剧般曲解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其实,杜牧除了附和当时文人雅士的时尚,出入青楼酒馆、勾栏瓦肆之外,对个人的感情生活还是很严肃的,传说中的“湖州择配”,便是一例。
杜牧在宣州任书记时,曾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慕其诗名,又闻其风流,且未娶,便把所有名妓唤来任其挑选。杜牧见过后,不无遗憾,称“未能尽善尽美也”,提议在当地举行龙舟竞渡,届时,在前来游玩的百姓中慢慢搜寻,或许能找到其中意者。
湖州刺史果如其言,举行了龙舟竞渡,而杜牧在成千上万的游人中挑了一天,至夕才看中一乡村老妇领着的一位十几岁的女孩,称“真乃国色天香也”。
杜牧与老妇相商迎娶,老妇以女儿年幼推辞,杜牧与其相约十年为期,称“不足十年,吾必为湖州刺史,上任之日即为完婚之时,若逾十年之期,听尔再嫁”。老妇欣然承诺,杜牧聘以重礼。
而后,杜牧一直挂念此女,多次想调任湖州,却未成功。
岁月荏苒,杜牧累官至黄州、池州和睦州等地刺史,所惜偏与湖州无缘。直到其好友出任宰相后,才接连三次写信,恳切陈情。终于,在其四十一岁时,得以如愿,调任了湖州刺史。
然,此时距当年湖州所约,已逾四年;而那女孩也已出嫁三秋,生下三子。
杜牧到任后,将老妇传至衙门责问:“为何违诺?”老妇称:“大人十年未至,民女不敢误嫁。”杜牧默然,馈赠厚礼以祝福,使之还。
事后,杜牧作《七绝·叹花》,曰:“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当然,传说中的杜牧二十七岁尚未娶亲,恐怕未必是实,其与那位湖州小女相约迎以为妾,或许更为可信。但是无论如何,杜牧虽风流却不薄幸大约还是事实。
反过来尚有一例:据说,杜牧在扬州做官时,踏遍青楼,宿醉不归。当时镇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牛僧儒颇不放心,暗中派人护卫。直到杜牧调任返京,牛僧孺临别谏言,劝他莫再“风情不节”,还拿出了曾经暗中护卫他的衙役发回的满满一箧子平安帖。
杜牧见此,不无愧羞,挥毫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千古名句;而且,从此对风情宴游,也大有收敛。
纵观杜牧一生,如其《郡斋独酌》中所言:“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是积极匡扶社稷的。”序其成就,以诗文言,最辉煌的还是关怀黎民、批判暴秦之《阿房宫赋》。
此外,杜牧在文学理论上的见解:“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亦为当今方家所普遍首肯之论。 |